包含什么精此淪或的詞條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什么精此淪或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求李白的詩!急!
李白的月亮
;NewsID=62
作者:周 游
夜來了,月亮還沒露面。我悵然若失,臨窗伏案拜讀李白,追尋明媚的月光……
詩仙李白(生于公元七零一年,卒于公元七六二年),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響亮的名字之一,他超過了許多富有江山的帝王,超過了許多功績彪炳的將相,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達到了名揚四海的地步。詩圣杜甫曾經有詩贊孔明云:“諸葛大名垂宇宙?!?《詠懷古跡五首》)藉此,我克隆一句——李白如月垂宇宙。
檢閱李白的詩歌,我發覺他對月亮似乎情有獨鐘,不僅生和月亮有緣,死也和月亮有關。生時,其母夢見長庚星(又稱太白金星)入懷而生下李白;死時,又傳說他去捉月亮。李白的詩歌,可謂包羅萬象,內容很廣,然而就連他寫妻子兒女以及他所陶醉的名山大川的詩,也不過幾十首,這些詩和李白寫月亮簡直不可比擬。他以無限的深情,向往著月亮、謳歌著月亮,特別是在晚年,這種愛更進一步地深化。一生之中懷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路難行》)。遭白眼、受委屈,人世間竟是如此不愉快,那么什么地方最純潔高尚呢?月亮,只有月亮了,似乎只有月亮,才能使他得到解脫,以后人們傳說他去捉月亮決非偶然,不正是他追求理想去了嗎?
李白生于唐武后長安元年(公元七零一年),主要活動于玄肅兩朝。玄宗前期,即開元年間,由于開國百年統治者比較重視發展經濟,安定社會,因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史稱“開元盛世”。但是“開元盛世”的背景后面仍然滋生著種種矛盾,所以到了玄宗后期,即天寶年間,社會的腐朽與日俱增,社會經濟受到了嚴重破壞,唐王朝的黃金時代轉瞬即去。李白正處于這樣一個盛衰更替的歷史時期。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風流倜儻,豪放不羈,愛好劍術,崇尚游俠,二十五歲前便飽覽了家鄉蜀中的名山大川,二十六歲“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上安州裴長史書》)時,寫了一首有名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小詩雖然只有二十八字,卻為峨眉山月留下一幅極為珍貴的藝術寫照:掛在峨眉山上的半輪明月,倒影在平羌江中。夜深人靜之際,李白啟程遠行,送行的即已歸去,孤寂之感油然而生,眷戀之情不能自己。他在這首小詩中連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五個地名,但是不露痕跡,不厭其重,反而顯得天然渾成,隨分自佳,含情縹緲,因而“古今目為絕唱”(王世懋《共圃擷余》)
李白是一個非常自負的人,常以管子、晏子、孔明、謝安等古代政治家自況,因而始終不愿通過科舉入仕,但是一生都在渴望“由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巚區大定,??h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李白出蜀漫游了十六年。在這期間,他為創造條件,實現宏大抱負,輾轉各地,用各種方式同各種人交往,他曾為經濟所困厄,曾遭到一些地方官吏迫害,曾受到腐儒的訕笑,有時他也感到苦悶和彷徨,但所有這一切都沒有挫傷他的政治熱情。天寶元年(公元七四二年) ,唐玄宗為炫耀他的“開元盛世”,詔令薦舉文辭秀逸之士。其時,李白正和道士吳筠隱居于浙江的曹娥江上游的剡中。吳筠首先受到玄宗的征召,由于他的直接推薦,更由于賀知章的間接支持,加之李白早已名動京師,因而唐玄宗也派人召李白入京。但是,當時的唐玄宗已由勵精圖治的英明君主,變成了驕奢淫逸的享樂天子。唐玄宗賞識李白的絕世才華,召其進京,只是想利用李白的詩章,歌頌升平,增加宮廷生活的樂趣。當他受唐玄宗之詔前往長安前,曾洋洋自得地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
到了長安,著名詩人賀知章一見李白就說:“此天上謫仙人也?!保ā杜f唐書·李白傳》)躊躇滿志的李白,誤以為前程燦爛的政治生涯拉開了帷幕,從此可以大展身手,實現他的抱負。然而,現實與他的理想相差甚遠,他只是供奉翰林,隔三差五為唐玄宗獻上華美詞章。君主高興時,親自為他調羹,以示寵愛。寵愛不是敬重,李白不過是唐玄宗的高級玩物??闯鲎约涸诰餮壑姓嬲牡匚缓?,李白很是痛苦了一陣子。然而,他沒把這痛苦放在臉上,而是化入了酒中。雖“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可除了酒,別無其他消愁的法子。他和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常在一起,把酒喝得爛醉,人稱“酒八仙人”。酒喝得多了,原本很狂的李白,現出了更放蕩的狂態。他是自視甚高之人,從來就看不起那些權貴,此時胸中有氣,索性將權貴當成了他玩弄的對象。他借著醉意,斜臥在殿堂上,吆喝著高力士為他脫靴。高力士為報復,挑撥楊貴妃,說李白奉詔而作的《清平調》中“借向漢家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句將她與趙飛燕相比。由是,楊貴妃使出了她的手段,阻止唐玄宗給李白實職。李白的狂態,不止是得罪了高力士一人,而是得罪了一大批權貴。權貴大都一致討厭李白,聯手把他逼在清客的位置上不得動彈。
李白在京師長安僅被閑置于翰林院,非常不滿現狀,曾寫《古朗月行》,隱而喻之。詩云:
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雙疑瑤臺境,飛在青云端。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小時不識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盤,又懷疑是神仙所居的瑤臺里的鏡子飛到天上。傳說月亮升起的時候,首先看到月中仙人的兩只腳,當看到月中桂樹時,才發現月亮有多圓呵!月宮的白兔搗藥是給誰吃的?接下來便染有濃厚的政治色彩了。以蟾蜍蝕影,陰精淪惑為喻,對玄宗的荒淫享樂與楊國忠等讒諂蔽明,表示了憂怨和沉痛。
由于李白“戲萬乘若僚友,視儔列如草芥”,抱著“不屈已,不干人”的態度去“平交諸侯”,所以屢遭奸佞讒毀,“帝用疏之”(李陽冰《草堂集序》)。為此,李白悶悶不樂,時常對月自訴,借酒銷愁: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月下獨酌》其一)
這是詩仙在月下的獨白。明知孤獨,卻不甘寂寞;明知潦倒,卻依然曠達。于是,他請出無情的明月和無形的影子作證。既歌且舞,醒而后醉,聚又復散,寫活了明月,寫活了影子,也寫出了自己。
李白成名在詩,然他的壯志不在文壇,而在政壇。他作詩,竭盡心力作詩,將詩作得登峰造極,卻不想以詩人身份終老此生。他有濃重得化不開的政治情結,有強烈的政治抱負,一生不能釋懷。如同當時所有詩人一樣,僅把詩作為敲門磚,以敲朝廷的政治大門。李白見做不上官,實現不了抱負,再也不愿呆在朝廷受那窩囊氣,由是棄了許多文人夢寐以求而不得的翰林待詔之位。
天寶三年(公元七四三年),李白被玄宗“賜金還山”,離開長安,漫游四方。他的足跡,踏遍了大江南北、黃河上下。豐富的經歷,寬闊的眼界,使他釀出了更神奇、更瑰麗、更豪邁的詩篇。看似閑云野鶴的李白,作詩雖取得了四海仰望的成就,然這僅是他在借抒胸臆。他決然沒有出世的念頭,也沒放棄與生俱來的抱負,一直在尋找機會。
安史之亂爆發后,唐玄宗在西奔巴蜀的途中,任命他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為江淮兵馬都督、揚州節度使。此時唐肅宗已在靈武即位,要求李璘率所部向他靠攏,共同抗叛。然李璘卻為自己設計了一張藍圖:克廣陵(今江蘇揚州),取金陵(今江蘇南京),割據半壁江山。李白不知李璘的真實意圖,在宣州(今安徽宣城)毛遂自薦,成了李璘的幕僚。他想抓住這個風云動蕩的機會,靠著李璘而建功立業。然而,他這一寶押錯了,李璘并非具有領袖素質的皇子,不出兩個月,就遭到兵敗被殺的下場。李璘敗后,其性質被定為唐廷的叛逆,作為幕僚的李白,被唐肅宗判了死刑。幸得郭子儀的解救,李白才改流夜郎(今貴州桐梓縣) ,中途遇赦,歸至江夏(今湖北武昌),恰逢峨眉山下來的蜀僧去長安,李白追憶峨眉山月,感慨萬分,寫下了《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
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
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
峨眉山月還送君,風吹西到長安陌。
長安大道橫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黃金獅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
我似浮云殢吳越,君逢圣主游丹闕。
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
可以說,李白對峨眉月始終未能忘懷,就是萬里遠游之后,也一直既看且憶,更感覺她相伴而行。而今在黃鶴樓前看見來自故鄉的僧人,他帶來了峨眉月,這明月定將伴送他到長安去。這明月不僅照到江夏,照到長安以及周圍的秦川,而且回到蜀中仍有峨眉月相伴。其實,萬里共明月,本無所謂這里明月那里明月之分。但是,這一方面可見李白對故鄉月亮情有獨鐘,另一方面對比自己身似浮云,滯留吳越,羨慕蜀僧歸時還可見到峨眉月。
盡管李白遇赦,但是已被永遠拒絕于政治之外。人在旅途,李白難免望月思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
從床前到天上,從月光到秋霜,距離不可謂不遠,想象的橋梁就在這一瞬間架起來了;從舉頭到低頭,從望月到思鄉,就在一俯仰之間完成了。神思飛越千里之外,天涯足跡,人世的滄桑,一一浮出腦海。有一個聲音在心頭一遍遍呼喚:故鄉,故鄉。
代宗寶應元年(公元七六二年),已愈花甲的李白流寓當涂,盡管身體和精神狀況均已不如從前了,但仍放情縱飲, 曠達豪俠之氣溢于言表: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九日龍山飲》)
李白的一生,是浪漫的一生,富于詩意的一生;是流離失意的一生,卻又是曲折離奇的一生。李白一生與月亮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寫月亮,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心境之下,月亮的名稱也不盡相同。他把月亮自如地安排在詩中,并給月亮起了幾十種好聽的恰如其分的名字,這是李白寫月亮的特點之二,比如從形象色彩上寫的:有明月、朗月、皎月、素月、皓月、白月、彎月、半月、薄月、清月等。如和自然景物結合起來寫的:有山月、海月、云月、風月、花月、沙月、青天月、湖月、星月、水月、松月、天月、冰月、石上月、云外月等。如為了對歷史的追憶,表明時間的:有漢月、曉月、寒月、古時月等。李白一生漫游過許多地方,雖然各種景物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最令他念念不忘的還是月亮。在他看來,每個地方風景、人情不同,月亮也隨之不同,所以出現了:天門月、金陵月、秦地月、竹溪月、西樓月、三江月、蘆洲月、五溪月、海上月、洲前月、江月、瑤臺月、秦樓月、峨眉月、淪島月、淮月、楚關月、秋浦月、西江月、邊城月、碧山月、后湖月等等。此外,還有像孤月、新月、浮月、好月、高月、歸月、禪月、席月、萬里月……。光是“明月”在李白的詩中,就使用過四十五次之多,在從古至今的詩人中,有誰作品中曾出現了如此之多的月亮,有誰能挖空心思贈與月亮如此絢麗多彩的芳名,不說后無來者,但肯定前無古人??偠灾?,李白對月亮始終有著誠摯的向往和追求。因為月亮是純潔高雅的象征,合于詩仙光明磊落的心地,于是,李白望月、思月、呼月、邀月、問月、醉月、賞月、弄月、夢月,甚至“欲上青天攬明月”(《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但是現實生活總是不盡人意,只能“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陪族叔嘩及賈至游洞庭》)。我們由此可見李白對明月之喜愛,也因此悟出詩仙之子“明月奴”之命名緣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保ā缎新冯y》)“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保ò拙右住杜眯小罚┯谑?,李白乘上一葉輕舟,把酒問月,浪游采石江中,“縱一葦之所知,凌萬頃之茫然”(蘇軾《前赤壁賦》)……
夜,已深了;
人,已醉了;
歌,已終了;
淚,已盡了;
李白的生命也到最后一刻了。
此時,皓月當空,映在水波不興的江中,好象一輪白玉盤;清風徐來,“永影弄月色”(《金陵江上遇蓬隱者》),又散作萬點銀光。多么美麗!多少光明!多么誘人!“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保ㄌ茰厝纭额}龍陽縣青草湖》)李白醉倚在船舷上伸出了雙手,向著一片銀色的光輝撲去……于是,他化成了皎皎的明月,永遠照耀著在中華大地上。
筆記此至,我仰望夜空。月輪已到中天,遍灑著清輝。“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酒問月》)我感覺著造化的玄妙,心靈追隨著那靜靜燃燒的光明的火球棲止半空,沒有思想,只有一縷無由的感傷……
給我5首李白寫關于中秋節的四言古詩
1.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 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3. 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
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4.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5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古朗月行》全詩及意思。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譯文:
小時候不認識月亮, 把它稱為白玉盤。
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著雙腳嗎?月中的桂樹為什么長得圓圓的?
白兔搗成的仙藥,到底是給誰吃的呢?
蟾蜍把圓月啃食得殘缺不全,皎潔的月兒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天上人間免卻災難清明安寧。
月亮已經淪沒而迷惑不清,沒有什么可看的不如遠遠走開吧。
心懷憂慮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慘悲傷讓我肝腸寸斷。
擴展資料
詩一開篇便寫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識:“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以“白玉盤”“瑤臺鏡”作比,生動地表現出月亮的形狀和月光的皎潔可愛。
使人感到非常新穎有趣?!昂簟薄耙伞边@兩個動詞,傳達出兒童的天真爛漫之態。這四句詩,看似信手寫來,卻是情采俱佳。
接著,又寫月亮的升起:“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古代神話中說,月中有仙人、桂樹、白兔。當月亮初生的時候,先看見仙人的兩只腳,而后逐漸看見仙人和桂樹的全形,看見一輪圓月,看見月中白兔在搗藥。詩人運用這一神話傳說,把月亮初升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描寫了出來。
這首詩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通過豐富的想象,巧用神話傳說,運用強烈的抒情手法,構成瑰麗神奇而含義深蘊的藝術形象。全詩通過一個又一個新穎巧妙的想象,展現出詩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辭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發人深思,體現出李白詩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風格。
畢竟西湖六月中全詩
畢竟西湖六月中全詩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楊萬里
原文:
注釋:
1、曉出:太陽剛剛升起。凈慈寺:全名凈慈報恩光孝禪寺,與靈隱寺為杭州西湖南北山兩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秘書。
2、畢竟: 到底。六月中:六月中旬。
3、四時: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在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同:相同。
4、接天:像與天空相接。無窮:無邊無際。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無窮的碧綠。
5、映日:日紅。別樣:宋代俗語,特別,不一樣。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
詩意:
六月里西湖的風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時節的不一樣: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天相連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艷嬌紅。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杭州西湖六月美麗景色的詩。全詩通過對西湖美景的贊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深情的眷戀。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詩人開篇即說畢竟六月的西湖,風光不與四時相同,這兩句質樸無華的詩句,說明六月西湖與其他季節不同的風光,是足可留戀的。這兩句是寫六月西湖給詩人的總的感受。畢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風光的獨特、非同一般,給人以豐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詩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余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詩人用充滿強烈色彩對比的句子,給讀者描繪出一幅大紅大綠、精彩絕艷的畫面: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兩句具體地描繪了畢竟不同的風景圖畫:隨著湖面而伸展到盡頭的荷葉與藍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無窮的藝術空間,涂染出無邊無際的碧色;在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點染出陽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紅得那么嬌艷、那么明麗。連天無窮碧的荷葉和映日別樣紅的荷花,不僅是春、秋、冬三季所見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時期才能看到。詩人抓住了這盛夏時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貼切。這種在謀篇上的轉化,雖然跌宕起伏,卻沒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筆墨,給讀者展現了令人回味的藝術境地。
楊萬里的詩以白描見長,就這點來說,這是詩不失為他的代表作之一。從藝術上來說,出了白描以外,此詩還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虛實相生。前兩句直陳,只是泛說,為虛;后兩句描繪,展示具體形象,為實。虛實結合,相得益彰。二是剛柔相濟。后兩句所寫的蓮葉荷花,一般歸入陰柔美一類,而詩人卻把它寫得非常壯美,境界闊大,有天,有日。語言也很有氣勢:接天無窮。這樣,陽剛與柔美,就在詩歌中得到了和諧統一。
小時不識月全詩
小時不識月全詩
《古朗月行》
作者:李白
原文:
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 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 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月影, 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 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 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 凄愴摧心肝。
注釋:
1、呼作:稱為。白玉盤:白玉做的盤子。
2、疑:懷疑。瑤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處:《穆天子傳》卷三:天子賓于西王母,天子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段涞蹆葌鳌贩Q王母為玄都阿母。
3、仙人垂兩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樹。當月亮初生的時候,先看見仙人的兩只腳,月亮漸漸圓起來,就看見仙人和桂樹的全形。仙人:傳說駕月的車夫,叫舒望,又名纖阿。
4、團團:圓圓的樣子。
5、白兔二句:白兔老是忙著搗藥,究竟是給誰吃呢?言外有批評長生不老藥之意。問言:問。言:語助詞,無實意。與誰:一作誰與。
6、蟾蜍:《五經通義》:月中有兔與蟾蜍。蟾蜍,傳說月中有三條腿的蟾蜍,因此古詩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此詩中蟾蜍似另有所指。圓影:指月亮。
7、羿:后羿,中國古代神話中射落九個太陽的英雄?!痘茨献颖窘浻枴酚涊d:堯時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堯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烏即日?!段褰浲x》:日中有三足烏。所以日又叫陽烏。
8、天人:天上人間。
9、陰精:《史記天官書》:月者,天地之陰,金之精也。陰精也指月。淪惑:沉淪迷惑。
10、去去:遠去,越去越遠。為決絕之辭。
11、凄愴:傷心之意。
詩意:
小時候我不認識月亮,將它呼作白玉盤。又懷疑是瑤臺仙人的明境,飛到了天上。在晚上觀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兩足開始慢慢地出現,接著一棵團團的大桂樹也出現了。傳說月中有白兔搗仙藥,請問它是搗給誰吃的?又傳說月中有一個大蟾蜍,是它蝕得月亮漸漸地殘缺了。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將九個太陽射落了,只留下了一個,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平安寧。陰精的沉淪蠱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觀看了。對此我覺得憂心非常,凄愴之情,真是摧人心肝??!
賞析:
這是一首樂府詩。古朗月行,是樂府古題,屬《雜曲歌辭》。鮑照有《朗月行》,寫佳人對月弦歌。李白采用這個題目,故稱古朗月行,但沒有因襲舊的內容。
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通過豐富的想象,神話傳說的巧妙加工,以及強烈的抒情,構成瑰麗神奇而含意深蘊的藝術形象。詩中先寫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識: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以白玉盤、瑤臺鏡作比喻,生動地表現出月亮的形狀,顏色和月光的皎潔可愛,使人感到非常新穎有趣。呼、疑這兩個動詞,傳達出兒童的天真爛漫之態。這四句詩,看似信手寫來,卻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寫月亮的升起: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古代神話說,月中有仙人、桂樹、白兔。當月亮初升的時候,先看見仙人的兩只腳,而后逐漸看見仙人和桂樹的全形,看見一輪圓月,看見月中白兔在搗藥。詩人運用這一神話傳說,寫出了月亮初生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長,月亮漸漸地由圓而蝕: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蟾蜍,俗稱癩蛤蟆;大明,指月亮。傳說月蝕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嚙食而殘損,變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表現出詩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個太陽,只留下一個,使天、人都免除了災難。詩人在這里引出這樣的英雄來,既是為現實中缺少這樣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這樣的英雄來掃除天下。然而,現實畢竟是現實,詩人深感失望: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月亮既然已經淪沒而迷惑不清,就沒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開吧。這是無可奈何的辦法,心中的憂憤不僅沒有解除,反而加深了: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詩人不忍一走了之,內心矛盾重重,憂心如焚。
這首詩,大概是李白針對當時朝政黑暗而發的。唐玄宗晚年沉湎聲色,寵幸楊貴妃,權奸、宦官、邊將擅權,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詩中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似是諷刺這一昏暗局面。然而詩人的主旨卻不明說,而是通篇作隱語,化現實為幻景,以蟾蜍蝕月影射現實,說得十分深婉曲折。詩中一個又一個新穎奇妙的想象,展現出詩人起伏不平的感情。
月是故鄉明全詩
月是故鄉明全詩
《月夜憶舍弟》
作者:杜甫
原文: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注釋:
1、舍弟:家弟。杜甫有四弟:杜潁、杜觀、杜豐、杜占。
2、戍鼓:戍樓上用以報時或告警的鼓聲。
3、斷人行:指鼓聲響起后,就開始宵禁。
4、秋邊:秋天邊遠的地方,此指秦州。
5、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
6、露從今夜白:指在氣節白露的一個夜晚。
7、無家:杜甫在洛陽附近的老宅已毀于安史之亂。
8、長:一直,老是。
9、不達:收不到。
10、況乃:何況是。
11、未休兵:此時叛將史思明正與唐將李光弼激戰。
詩意:
戍樓上的更鼓聲斷絕了人行,秋夜的邊塞傳來了孤雁哀鳴。露水從今夜起顯得更涼更白,月亮永遠是家鄉的最亮最明。雖有兄弟但都在戰亂中離散,個個離家漂泊無法打聽音訊。捎出去的家書常常不能收到,何況戰爭打了多年至今未停。
賞析:
這首詩首聯即突兀不平。題目是月夜,作者卻不從月夜寫起,而是首先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路斷行人,寫出所見;戍鼓雁聲,寫出所聞。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涼景象。沉重單調的更鼓和天邊孤雁的叫聲不僅沒有帶來一絲活氣,反而使本來就荒涼不堪的邊塞顯得更加冷落沉寂。斷人行點明社會環境,說明戰事仍然頻繁、激烈,道路為之阻隔。兩句詩渲染了濃重悲涼的氣氛,點明月夜的背景。
頷聯點題。露從今夜白,既寫景,也點明時令。那是在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月是故鄉明,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么肯定,不容質疑。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使人覺得合乎情理,這是因為它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的感懷。這兩句在煉句上也很見功力,它要說的不過是今夜露白,故鄉月明,只是將詞序這么一換,語氣便分外矯健有力。
上兩聯信手揮寫,若不經意,看似與憶弟無關,其實不然。不僅望月懷鄉寫出憶,就是聞戍鼓,聽雁聲,見寒露,也無不使作者感物傷懷,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憶弟,句句有情。
頸聯由望月轉入抒情,過渡十分自然。月光常會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鄉之念。詩人今遭逢離亂,又在這清冷的月夜,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在他的綿綿愁思中夾雜著生離死別的焦慮不安,語氣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上句說弟兄離散,天各一方;下句說家已不存,生死難卜,寫得傷心折腸,感人至深。這兩句詩也概括了安史之亂中人民飽經憂患喪亂的普遍遭遇。
尾聯緊承頸聯進一步抒發內心的憂慮之情。親人們四處流散,平時寄書尚且常常不達,更何況戰事頻仍,生死茫茫當更難逆料。含蓄蘊藉,一結無限深情。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懷鄉思親之情凄楚哀感,沉郁頓挫。
八月中秋詩句
1、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中秋月》
2、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嶠《中秋月二首其二》
3、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辛棄疾《太常引》
4、激氣已能驅粉黛,舉杯便可吞吳越。史達祖《滿江紅中秋夜潮》
5、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6、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惆悵。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7、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8、問姮娥、緣底事,乃有盈虧,煩玉斧、運風重整。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9、露涼時、零亂多少寒螀,神京遠,惟有藍橋路近。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0、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1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李賀《馬詩大漠沙如雪》
12、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蘇軾《念奴嬌中秋》
13、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李商隱《霜月》
14、直待黃昏風卷霽,金滟滟,玉團團。陳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5、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16、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曹松《中秋對月》
17、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陽關曲》
18、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19、淡蕩秋光客路長,蘭橈桂棹泛天香。月明圓嶠人千里,風急輕帆燕一行。張煌言《舟次中秋》
20、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劉禹錫《八月十五夜玩月》
21、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22、每圓處即良宵,甚此夕偏饒,對歌臨怨。吳文英《玉漏遲瓜涇度中秋夕賦》
23、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24、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崔少府《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
25、露冷闌干,定怯藕絲冰腕。吳文英《玉漏遲瓜涇度中秋夕賦》
26、何妨小駐聽吾語。郭應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27、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文征明《念奴嬌中秋對月》
28、對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達祖《滿江紅中秋夜潮》
29、動搖隨積水,皎潔滿晴天。丘崈《酬裴端公八月十五日夜對月見懷》
30、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月下獨酌》
31、禪邊風味客邊愁,饋我清光又滿樓。慧霖《閏中秋玩月》
32、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33、快上西樓,怕天放浮云遮月。辛棄疾《滿江紅中秋寄遠》
34、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35、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劉皂《旅次朔方》
36、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37、問深宮,姮娥正在,妒云第幾。吳文英《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
38、萬里嬋娟,幾許霧屏云幔。吳文英《玉漏遲瓜涇度中秋夕賦》
39、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好問《倪莊中秋》
40、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41、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42、東籬展卻宴期寬。吳文英《思佳客閏中秋》
43、杯酒相延,今夕不應慳。陳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4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45、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辛棄疾《滿江紅中秋寄遠》
46、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李樸《中秋》
47、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李白《月下獨酌》
48、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49、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劉方平《月夜》
50、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51、遮莫圓明似前度,不知誰續廣寒游?;哿亍堕c中秋玩月》
52、人間寶鏡離仍合,海上仙槎去復還。吳文英《思佳客閏中秋》
53、月到中秋偏皎潔。徐有貞《中秋月中秋月》
54、好處時光,須用著些難。陳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55、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56、中秋誰與共孤光。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57、可憐閑剩此嬋娟。吳文英《思佳客閏中秋》
58、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范成大《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
59、分不盡,半涼天。吳文英《思佳客閏中秋》
60、人猶苦余熱,肺腑生塵,移我超然到三境。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61、凈洗浮空片玉,勝花影、春燈相亂。吳文英《玉漏遲瓜涇度中秋夕賦》
62、涼霄煙靄外,三五玉蟾秋。方干《中秋月涼霄煙靄外》
63、玉液滿,瓊杯滑。長袖起,清歌咽。辛棄疾《滿江紅中秋寄遠》
64、松江初有月,伊水正無風。白居易《答夢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見寄》
65、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鳴露草。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66、風泛須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宮里。文征明《念奴嬌中秋對月》
67、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李白《關山月》
68、一輪秋影轉金波。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69、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蘇軾《念奴嬌中秋》
70、莫遣素娥知道,和他發也蒼華。劉克莊《木蘭花慢丁未中秋》
71、教夜夜、人世十分圓,待拚卻長年,醉了還醒。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72、雁邊風訊小,飛瓊望杳,碧云先晚。吳文英《玉漏遲瓜涇度中秋夕賦》
73、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74、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蘇軾《西江月》
75、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76、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77、乘云徑到玉皇家。劉克莊《木蘭花慢丁未中秋》
78、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79、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王昌齡《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钡娜娛鞘裁??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作團圓。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惻愴摧心肝。”前八句,寫少年時代月的美好想像,象征著難以忘懷的童年時光與天真無邪的純真心靈。后八句,寫月食,象征著純潔理想與天真狀態的破敗與祛魅,對于昔日美好理想淪亡的憂傷,是詩人慷慨悲歌的原因。
古朗月行的后四句是什么
1、《古朗月行》的后四句是——陰精此淪惑, 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 凄愴摧心肝。
2、附原文: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 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 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 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 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 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 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 凄愴摧心肝。
【譯文】
小時候我不認識月亮,將它呼作白玉盤。又懷疑是瑤臺仙人的明境,飛到了天上。在晚上觀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兩足開始慢慢地出現,接著一棵團團的大桂樹也出現了。傳說月中有白兔搗仙藥,請問它是搗給誰吃的?又傳說月中有一個大蟾蜍,是它蝕得月亮漸漸地殘缺了。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將九個太陽射落了,只留下了一個,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平安寧。陰精的沉淪蠱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觀看了。對此我覺得憂心非常,凄愴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啊。
【賞析】
《古朗月行》是樂府古題。詩人用浪漫主義手法,借助豐富的想象和神話傳說,表現出兒童時期對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認識。詩人以“白玉盤”和“瑤臺鏡”作比,不僅描繪出月亮的形狀,更寫出了月光的皎潔可愛,在新穎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嘆的稚氣。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把兒童的天真生動地表現了出來。這四句詩,恰似一首完美的絕句,語言質樸,比喻有趣,十分耐人回味。
3、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他的詩對后人有深遠的影響。
什么精此淪或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什么精此淪或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