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雜詩為什么不用(己亥雜詩有什么問題)
很多朋友對于己亥雜詩為什么不用和己亥雜詩有什么問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己亥雜詩第五首為什么不用夕陽斜而用白日斜
夕陽是指快要落山的太陽,給人的聯想是人之將暮
白日則指人到中年,正是大有可為之時
作者做這首詩的目的是表示自己正是大有可為之時卻不得不辭官而去
所以,我覺得作者應該是在暗示自己并非人之將暮卻要逼迫辭官的不滿 ,后兩句則是表達自己即使辭官了還會像落紅一樣化作春泥
我們假如作者以夕陽入詩,則讀者的感覺就是:既是夕陽西下之時,辭官也就沒什么了啊
回家養老不是很好嗎
但是,作者以白日自比,則不一樣了
就會給人感覺:既是如日中天之時,逼迫辭官自是可惜了
然而作者依然以落紅自比,則表現了作者始終不渝的堅貞和忠誠了
己亥雜詩中詩人為什么不說夕陽斜而說白日斜
白日斜點明了太陽此時的狀態與顏色,白色的太陽比殘紅的夕陽無疑更加具有畫面感與滄桑感,而此時凄慘的晚景更是讓人想到了破敗衰落、死氣沉沉的清政府,而夕陽沒有這種沖擊力。
【出處】《己亥雜詩·其五》——清代: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不是無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
擴展資料
1、《己亥雜詩·其五》創作背景
本詩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作者當時憤然辭官,離別親朋好友,愁腸百結,于是寫下此詩。
2、《己亥雜詩·其五》鑒賞
這詩作于1839年(農歷己亥),是詩人的代表作品。是年,詩人辭官南歸故里,后又北取眷屬,就在往返途中創作了這一部堪稱絕唱的大型七絕組詩。這組詩憶述見聞、回憶往事、抒發感慨,藝術地再現與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跡、著述的豐富閱歷。
標志著詩人認識社會和批判現實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時值鴉片戰爭爆發的前夜,詩中頗有感時憂國的力作。這首詩則表現詩人辭官的決心,報效國家的信念與使命,以及獻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語氣樂觀,形象生動,極富藝術魅力。
己亥雜詩中作者為什么不用寫
首先糾正一點 己亥雜詩有很多首很多首,沒有“已亥雜詩這首詩”的說法 所以,你要把整首詩或者那兩句寫出來,才好判斷是哪首詩,或者根據上下文判斷為什么用白日斜 己亥雜詩(之五)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是這首吧. 夕陽是指快要落山的太陽,給人的聯想是人之將暮 白日則指人到中年,正是大有可為之時 作者做這首詩的目的是表示自己正是大有可為之時卻不得不辭官而去 所以,我覺得作者應該是在暗示自己并非人之將暮卻要逼迫辭官的不滿,后兩句則是表達自己即使辭官了還會像落紅一樣化作春泥 我們假如作者以夕陽入詩,則讀者的感覺就是:既是夕陽西下之時,辭官也就沒什么了啊 回家養老不是很好嗎 但是,作者以白日自比,則不一樣了 就會給人感覺:既是如日中天之時,逼迫辭官自是可惜了 然而作者依然以落紅自比,則表現了作者始終不渝的堅貞和忠誠了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