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悼亡詩的作家有哪些 寫悼亡的詩句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寫悼亡詩的作家有哪些,以及寫悼亡的詩句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除了蘇軾的《江城子》,還有哪些著名的悼亡詩或者詞呢?
悼亡詩詞作為我國歷史悠久的文學體裁,在《詩經首緩》之中就有相應的創作。其中所寄寓的悲情與哀愁,具有著超越時空、動人心魄的強烈共鳴。而在這些悼亡詩詞中,我認為比較著名的悼亡詩詞有:陸游的《沈園二首》、元稹的《離思五首·其四》 、白居易的《夢微之》。一、陸游的《沈園二首》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這兩首詩都是猜臘陸游為了緬懷自身的結發夫妻唐琬而作,他們二人的感情極為坎坷,結婚三年之后就被陸游的母親拆散,之后唐琬還抑郁而終。從這兩首詩中,可以看到一種強烈的凄涼之情,者兆模對于妻子的懷念迷離了眼前的場景。
二、元稹的《離思·其四》
元稹對于妻子韋叢的懷念之情極為強烈,所創作的悼亡詩篇目也幾多。而這首詩最具有特色的就是通過譬喻的手法,表現了他們二人的愛之深,“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二人的情感就如同“滄海之水”“巫山之云”那么的壯觀,那么的波瀾壯闊,以至于在日后對其他人都覺得乏味。
三、白居易的《夢微之》
白居易的這首悼亡詩并不是為緬懷妻子、緬懷愛情而作,他所懷念的就是元稹,這一位與他并成“元白詩派”的詩人在生前不僅與他志同道合,同時私交甚好,因此,在元稹去世之后,白居易對他的懷念之情極為強烈。
這首詩中的“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表現出來了一種極為強烈的悲涼之情,在友人離世之后,一個人無人陪伴,孤獨無依,再也沒有人能夠讓我互訴衷腸,頗有伯牙子期的知己之感。
悼亡詩是誰寫的?
悼亡詩
——沈約·南朝
去秋三五月,今秋還照梁。
今春蘭蕙草,來春復吐芳。
悲哉人道異,一謝永銷亡。
屏筵空有設,帷席更施張。
游塵掩虛座,孤帳覆空床。
萬事無不盡,徒令存者傷!
【作者】:
沈約(441年-513年):南朝梁文學家。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鎮)人。歷
仕宋、齊二代,后助梁武帝登位,官尚書仆射,封建昌縣侯,仕至尚 書令,卒謚隱。政
治上主張嚴格區分士族與庶族,維護封建門閥制度。詩風浮靡,著意雕飾,與謝朓、王
融等皆注重畝肢聲律,時號“ 永明體”。所創“ 四聲八病”之說,在聲律方面為詩歌創作
做了許多規定,對五言古體詩向律詩的轉變有一定影響。曾據何承天、徐爰等宋史舊本
,稍加更益,撰成《宋書》。所著有 《四聲譜》、《齊紀》、《沈約集》等,已佚。明
人輯有《沈隱侯集》。
【背景】:
這首詩是沈約為悼念亡妻而作。沈約詩最突出的特點便是‘清怨’,這首詩集中體現了
沈約的清怨之風。詩的前半以大自然的永恒來反襯人生易逝、一去不返的悲 哀;后半將
悲傷的情感同凄涼的環境融為一處,情狀交現,悲愴念衡靡加。沈約的這首悼亡詩對后世以
離別哀亡的為題材的詩詞作品有較大影響。把南朝之前類似作品的 哀而不傷(如潘安《
悼亡詩》)的境迅高世界真正推向哀傷并茂的新境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關于‘沈腰’之說。《梁書·沉約傳》載:沉約與徐勉素善,遂以
書陳情于勉,言己老病,“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以此
推算,豈能支久?”后因以“沉腰”作為腰圍瘦減的代稱。李煜詞中有“沈腰潘鬢消磨
”一句,明代詩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帶三圍恨沈郎”之詩句,均典指沈
約。
悼亡詩的作者是
悼亡詩,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古代漢族詩歌題材之一,始于晉代潘安。西晉文學家潘安,美姿容,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標準的美男子。據說少年時曾挾彈出洛陽道,婦女們見到他無不為之傾倒,“皆連手縈繞,投之以果”。但是,他對妻子的感情卻始終如一,可謂情深意篤。他二十四歲結婚,五十歲妻子不幸死亡,夫婦和睦相隨二十六載。正伏潘安悲痛之極,為她服喪一年,期滿后于元康六年(296)改服赴任,作《悼亡詩》三首。詩中所寫都是日常生活之事,語言平易近人,自然流暢,沒有什么深奧難懂的句子。“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舉跡攜。”睹物思人,撫衿長嘆,徘徊墓前,不忍離去,最后“揮涕強就車”,“路極悲有余”。詩中所州世流露的真摯、自然、深沉的夫妻之情,頗為后人贊賞,此詩也得以廣泛流傳。從此之后,《悼亡詩》便成為丈夫哀悼亡妻的專用詩題。
現在廣義的也指對亡故親人或朋友表達追悼、哀思的詩歌,與西方的悼亡詩意思接軌。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悼亡詩
作者
潘安
朝代
晉代
作品體裁
詩歌
地區
中國
展開全部
簡介
潘安《悼亡詩》之所以備受推崇,也不是偶然的。中國婦女歷來克勤克儉,為撫育子女、操持家務等等付出了大量勞動,由于社會的男尊女卑,她們的功績往往被忽視。再加上中國人不是講“含蓄”嗎?一般習慣于感情不外露,夫婦之情尤其如此。翻遍古代數以萬計的詩篇,其中深刻抒發夫妻感情的作品實不多見,就是一個明證。也許由于死神的降臨,使積聚心頭的情感一下子突發出來,洶涌澎湃,無所阻擋,一旦見諸文字,吟成悼亡詩,就往往會引起心靈的共鳴。再說潘安本來就是寫哀傷詩的高手,他善于言情的特長,無疑有助于《悼亡詩》的不脛而走。
此后,悼亡詩幾乎歷代皆有,其中唐代詩人元稹的《遣悲懷》三首就十分著名:“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唯將終夜常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敘事真,感情癡,用語摯,公認為悼亡詩中的佳作。 吳梅村為悼念亡妻而寫的《追悼》,也是一首情真意切的好詩:
秋風蕭索響空幃,酒醒更殘淚滿衣。辛苦共嘗偏早去,亂離知否得同歸。君親有愧吾還在,生死無端事總非。最是傷心看稚女,一窗燈火照鳴機。 詩人的妻子郁氏卒于順治四年(1647)。這時離清兵長驅直下攻占南京、吳偉業帶領全家避亂鄉間僅二年。俗話說,人生最大的傷心事,莫過于幼年喪母、中年喪妻和老年失子。這年作者才三十九歲,正是中年喪妻,國破妻亡,對梅村的刺激實在太大了。 “秋風”、“空幃”、“更殘”,在一片凄涼的環境中詩人酒醒了,想起曾朝夕相處的亡妻,不禁淚灑衣襟,長夜難眠。
人雖亡去,但歲月流逝而留下的痕跡依然歷歷在目。吳偉業少年得志,連捷及第,二十三歲中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崇禎皇帝特賜他歸里娶親,娶的就是這位賢淑的郁夫人。這是何等的榮耀!當時他的恩師張溥曾寫詩祝賀:“人間好事皆歸子,日下清名不愧儒。富貴無忘家室始,圣賢可學友朋須。”(《送吳駿公歸娶》)的確,命運之神好似已為吳偉業安排好一切,如花似錦的前程,令人神往。“人間好事皆歸子”,梅村當時確實正處在一生之中最幸運的時刻。
中國古代悼亡詩誰寫得最好
古代四大悼亡詩詞
蘇汪畝軾的《江城子》、潘岳的《悼亡詩三首》之一、賀鑄的《鷓鴣天》、元稹的《離思》。裂纖
其中個人認為蘇軾的最好,也被收入教材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肆陵仿,短松岡。.
純論詩的話,那就是元稹的《離思》。說出來你就發現其實很熟悉
離思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中國古代四大悼亡詩是哪四首
中國古代四大悼亡詩是:
一、《江城子》
蘇 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 ,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二、《離思》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三、《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神含歲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四、《臨江仙》
晏幾道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中國文學史上,從《詩經》開始,就已經出現“悼亡詩”。從悼亡詩出現一直到北宋的游睜蘇軾這期間,悼亡詩寫得最有名的有西晉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隱亦曾有悼亡之作。他們的作品悲切感人。
或寫愛侶去后,處孤室而凄愴,睹遺物而傷老旦神;或寫作者既富且貴,追憶往昔,慨嘆世事乖舛、天命無常;或將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憶之情,用恍惚迷離的文字和色彩抒發出來,讀之令人心痛。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