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閑情賦多少個字 閑居賦陶淵明
大家好,關于陶淵明閑情賦多少個字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閑居賦陶淵明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陶淵明《閑情賦》全文內容
《閑情賦》是陶淵明創作的辭賦中唯一的一篇無論風格還是思想內容都很獨特的作品。此文不僅在表現上一反陶淵明一向的風格,而且所表現的思想內容也不同于陶集中的其他作品。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陶淵明《閑情賦》全文內容,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原文】
夫何瑰逸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以傳聞。佩鳴玉以比潔,齊幽蘭以爭芬;淡柔情于俗內,負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長勤。同一盡于百年,何歡寡而愁殷!寨朱幃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纖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繽紛。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調將半,景落西軒。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鳴弦。神儀嫵媚,舉止詳妍。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結誓,懼冒禮之為諐,待鳳鳥以致辭,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寧,魂須臾而九遷。
愿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余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愿在發而為澤,刷玄鬢于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以枯煎。愿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閑揚;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于華妝。愿在蕪而為席,安弱體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經年而見求。愿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空委棄于床前。愿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愿在夜而為燭,照玉容于兩檻;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愿在竹而為扇,含凄飆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愿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悲樂極以哀來,終推我而輟音。
考所愿而必違,徒契契以苦心。擁勞情而罔訴,步容與于南林。棲木蘭之遺露,臀青松之余陰。儻行行之有覲,交欣懼于中襟。竟寂寞而無見,獨悁想以空尋。斂輕裾以復路,瞻夕陽而流嘆。步徙倚以忘趣,色慘慘而矜顏。葉燮燮以去條,氣凄凄而就寒。日負影以偕沒,月媚景于云端。鳥凄聲以孤歸,獸索偶而不還。悼當年之晚暮,恨茲歲之欲殫。思宵夢以從之,神飄飄而不安。若憑舟之失掉,譬緣崖而無攀。于時畢昂盈軒,北風凄凄。恫不寐,眾念徘徊。起攝帶以伺晨,繁霜粲于素階。雞斂翅而未鳴,笛流遠以清哀。始妙密以閑和,終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茲,托行云以送懷。行云逝而無語,時奄冉而就過。徒勤思以自悲,終阻山而帶河。迎清風以祛累,寄弱志于歸波。尤《蔓草》之為會,誦《邵南》之余歌。坦萬慮以存誠,憩遙情于八遐。
創作背景
陶淵明這篇賦作的寫作時間,一說是他年輕時的作品,一說大約完成于作者任職或歸隱期間。據袁行霈考證《閑情賦》是陶淵明十九歲時所作。
還有一種說法:陶淵明辭州主薄不受后,在家閑居了六七年。閑居的第二年,即太元十九年(394年), 陶淵明三十歲時,他的妻子去世,續娶翟氏。翟氏是一個賢良女子,據《南史》本傳說:"其妻翟氏,志趣亦同,能安苦節,夫耕于前,妻鋤于后。"大約在詩人喪妻、再娶這一段時間內他寫了《閑情賦》。
正文(譯文)
(啊,)她的綽約風姿多么瑰麗飄逸,而與眾不同、秀麗絕倫。她的美貌可謂傾城傾國、絕艷殊色,她的美德的傳聞又令人心生向往。只有玎珰作響的玉佩才比得上她的純潔,只有高潔的幽蘭才能與她一較芬芳。(于是我)將一片柔情淡化在了俗世里,將高雅的情志寄于浮云。悲嘆著(時光易逝)晨曦又到了遲暮,如何不讓人深深感慨人生艱勤;同樣將在百年后(逝去的那時)終止,為何人生中歡欣如此難得而愁緒卻是時時不斷!(那時她)撩起大紅幃帳居中正坐,撥泛古琴而為之欣欣,纖長的手指在琴上拂出佳音,雪白的手腕上下作舞(使我)目為之迷。顧盼之際美目中秋波流動,時而微笑言語而不分散奏樂的心神。樂曲正奏到一半,紅日緩緩向西廂那邊沉。略作悲傷的商宮的樂聲在林中久久回蕩,山際云氣繚繞白煙裊裊。(她)時而仰面望天,時而又低頭催動手里的弦作急促的樂聲,神情那么風采嫵媚,舉止又那么安詳柔美。
(她)奏出的清越樂聲使我心動,渴望(與她)接膝而坐作傾心的交談。想要親自前往與她結下山盟海誓,卻怕唐突失禮受之譴責,要倩青鳥使遞送我的信辭,又怕被別人搶在前面。心下如此惶惑,一瞬間神魂已經不知轉了多少回:愿化作她上衣的領襟呵,承受她姣美的面容上發出的香馨,可惜羅緞的襟衫到晚上便要從她身上脫去,(長夜黯暗中)只怨秋夜漫漫天光還未發白!愿化作她外衣上的衣帶呵,束住她的纖細腰身,可嘆天氣冷熱不同,(變化之際)又要脫去舊衣帶而換上新的!愿化作她發上的油澤呵,滋潤她烏黑的發鬢在削肩旁披散下來,可憐佳人每每沐浴,便要在沸水中經受苦煎!愿作她秀眉上的黛妝呵,隨她遠望近看而逸采張揚,可悲脂粉只有新描初畫才好,卸妝之時便毀于烏有!愿作她臥榻上的藺席呵,使她的柔弱軀體安弱于三秋時節,可恨(天一寒涼)便要用繡錦代替藺席,一長年后才能再被取用!愿作絲線成為她(足上)的素履呵,隨纖纖秀足四處遍行,可嘆進退行止都有節度,(睡臥之時)時只能被棄置在床前!愿在白天成為她的影子呵,跟隨她的身形到處游走,可憐到多蔭的大樹下(便消失不見),一時情境又自不同!愿在黑夜成為燭光呵,映照她的玉容在堂前梁下煥發光彩,可嘆(平旦)日出大展天光,登時便要火滅燭熄隱藏光明!愿化為竹枝而作成她手中的扇子呵,在她的盈盈之握中扇出微微涼風,可是白露之后早晚幽涼(便用不到扇子),只能遙遙望佳人的襟袖(興嘆)!愿化身成為桐木呵,做成她膝上的撫琴,可嘆一旦歡樂盡而哀愁生,終將把我推到一邊而止了靡靡樂音!
推詳我的愿望都不能如意,徒然一廂情愿地用心良苦。為情所困的心情卻無人傾訴,緩緩踱到南面的樹林。在尚帶露汁的.木蘭邊略作棲息,在蒼蒼青松的遮蔽下感受涼蔭。若是在這里(與心儀的人)對面相覷,驚喜與惶恐將如何在心中交集。而樹林里空寞寂寥一無所見,只能獨自郁悶地念想而空自追尋?;氐皆飞险硪埋?,抬頭已見夕陽西下,不由發出一聲嘆息。一路走走停停流連忘返,林中景色凄凄慘慘。(身邊)葉子不住離枝簌簌而下,林中氣象凄凄戚戚。紅日帶著它的(最后一絲)影子沒入了地平,明月已在云端作出另一幅美景。宿鳥凄聲鳴叫著獨自歸來,求偶的獸只還沒有回還。在遲暮的年紀憑吊當年,深深慨嘆眼前的(美好)光景頃刻就會終結。回想夜來夢中的情景想要再入夢境,又思緒萬千不能定心,如同泛舟的人失落了船槳,又似登山者無處攀緣。此刻,畢昂二宿的星光將軒內照得透亮,室外北風大作聲音凄厲,神智愈加清醒再也不能入眠,所有的念想都在腦海里回旋。(于是)起身穿衣束帶等待天明,屋前石階上的重重冷霜晶瑩泛光。(司晨的)雞也還斂著雙翅(棲息)而未曾打鳴,笛聲清嘹憂郁的聲音往遠處蕩揚:起初節奏細密而悠閑平和,最終寂寥清亮中又含了頹敗的聲音。 在這樣的光景里思念佳人,請天上的行云來寄托我的心懷,行云很快流過不語,光陰也如此荏苒而過。徒然殷殷思念著獨自體味悲心,終是山阻腳步河滯行。迎風而立,希望清風能掃去我的疲累,對泛來的陣陣輕波寄托我的微薄心愿——(期望與你)作《蔓草》那樣的聚晤,吟誦從《詩經·召南》起未曾斷絕的長歌余風。(而這終究是不能的,)(還是)將萬千雜慮坦然釋懷,只存下本真的赤心,讓心情在遙闊的八荒空遐外休憩流連。
賞析:
陶淵明27歲的時候,曾寫了一篇《閑情賦》,卻異常生動地表現出了詩人以熾熱的感情和豐富的想象,贊美女性、熱愛美麗、青春激蕩、大膽追求愛情的另一面,也是非常活潑可愛的一面。
其實陶淵明在寫這個《閑情賦》之前,他是為自己先站住一個道德的角度,一個倫理道德的角度。他說我為什么寫《閑情賦》呢?他說“初,”就是以前,“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東漢的張衡曾經寫過《定情賦》,蔡邕,就是蔡文姬的父親,他作了一篇《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我就檢點前人寫過的《定情賦》跟《靜情賦》,而我的宗旨是澹泊,就是說你寫的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男女私情的感情,但是其實不然的,所以他說怎么樣?“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他說開始的時候“蕩”,“蕩”就是動蕩、動心了,我們說“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孟子·告子章句上》),《孟子》上說的,子都還不是美女,子都是美男子,他說不能夠看到、不知道欣賞子都之美的人,除非是沒有眼睛的人。你看到了美好的東西,那大家就會欣賞,這是一種本能,就像我們看到美麗的花都會欣賞一樣。所以“始則蕩以思慮”,那美好的東西就使你動心了,可是最終要歸于閑正。
第二節是全賦的高潮,一反作者樸素淡遠的風格,熾熱無比。
十愿連翩,一氣呵成,要化己身為美人衣之領,腰之帶,發之膏澤,眉之黛墨,身下之席,腳上之鞋,隨身之影,照顏之燭,手中之扇,膝上之琴,只為了親近美人,陪伴美人。一連串擬物手法的運用,構思奇特,想象豐富。十種物事,寄托同一個美好心愿,十番轉折,十種設想的結果,表達同一種擔憂,尤為襯出心愿的強烈。
該賦所寫十愿,有人贊曰:“如奇峰突起,秀出天外,詞采華茂,超越前哲?!?/p>
主旨
關于《閑情賦》的主旨,歷來是爭議的焦點。歸結起來,主要有二派。一派認為此文并無寄托,純為愛情描寫,故可名之為“愛情說”。一派認為有寄托,繼承了楚騷“香草美人”的傳統,故可名之為“比興說”。
“愛情說”一派可追溯到梁昭明太子蕭統。他在《陶淵明集序》中批評《閑情賦》說:“余愛嗜其文,不能釋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時。故更加搜求,粗為區目。白璧微瑕者,惟在《閑情》一賦。楊雄所謂勸百諷一者,卒無諷諫,何必搖其筆端?惜哉,無是可也!”[1]因此《文選》雖立“情賦”一類,卻不取此篇。蕭統雖然沒有明確說《閑情賦》純為愛情描寫,但“勸百諷一,卒無諷諫”二語,實際上是批評淵明雖自稱“有助于諷諫”,其實不僅無諷諫,倒反而大寫特寫情欲了。后來贊同蕭統意見的人不少。
首創“比興說”的是蘇軾,他第一個駁斥蕭統,態度非常激烈:“淵明《閑情賦》,正所謂《國風》‘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與屈宋所陳何異?而統乃譏之,此乃小兒強作解事者?!币蕴K軾為代表的“比興說”一派,都把《閑情賦》比喻成《詩經》、屈原的《離騷》中的某些篇什,寄托著深刻的政治寓意:有的說是宗國覆滅,眷戀故主;有的說是思同調之人不可得,故托以寄懷;有的說是自悲身世,期圣帝明王;有的說是追求人生的理想……
審察以上兩種觀點,似乎覺得都有各執一端的弊病。持“愛情說”者以為此賦純寫愛情,并無諷諫意味。雖然說對了一半,但否認此賦的諷諫意味,這也不符合作者的本意?!堕e情賦》確實淋漓盡致地描寫了對美人的追求,真實生動地表現了人們在絕色佳人面前靈與肉的顫動,然而作者的本意是使流宕的情欲復歸于正。亦可以解說為,為人處事的一種態度,對理想的不斷追求,不斷的失敗,而不斷的改變方法。有句話說:成功,在于不斷地改變方法,而從不改變目標。
獨特地位
首先,《閑情賦》對男女愛情大膽潑辣、生動細膩的描寫,對后世寫男女之情的作品有深刻影響,提供了豐富經驗。楊升庵說:“陶淵明《閑情賦》‘瞬美目以流盼,含言笑而不分’,曲盡麗情,深入冶態。裴硎《傳奇》、元氏《會真》,又瞠乎其后矣。”他只提到了裴硎和元稹,其實《閑情賦》在歷代文學家中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真可謂衣被作家非一代也。
其次,《閑情賦》在語言風格上也很有它的特色,迥異于陶集中的其他詩文的風格。眾所周知,陶淵明在運用語言上樸實無華、清新自然,在描寫農村景物與生活時甚至引用農民的口頭語言。而此賦的語言,適應其文體的特點和內容的需要,一改其語言風格的常態,變得纏綿悱惻、富麗華美、柔婉多姿。如寫佳人儀態、美貌只用廖廖數語“瞬美目以流盼,含言笑而不分”、“神儀嫵媚,舉止詳妍”便把佳人楚楚動人的神態及內心世界,和盤托出了。特別是寫“余”追求佳人失敗后的復雜心緒時,“意惶惑而靡寧,魂須臾而九遷”,令人叫絕;寫思念而不得見時喪魂失魄的樣子,“若憑舟之失棹,譬緣崖而無攀”,再確切不過了。
再次,《閑情賦》構思奇特,抒情細密,絲絲縷縷充滿張力,如水波層層相涌,高潮處洶涌奔騰,回落時仍有暗流回還,綿延起伏,終而不絕,縱然“憩遙情于八遐”,留下的卻是余波未平,讀來令人回腸蕩氣,感慨萬千。
最后,《閑情賦》中的景物描摹、聲光細節,無不細膩工巧,配合近似影視分鏡頭般的心理刻繪,達到了情景交融高度和諧的程度?!叭~燮燮以去條,氣凄凄而就寒;日負影以偕沒,月媚景于云端。鳥凄聲以孤歸,獸索偶而不還”,于是悲從中來:“悼當年之晚暮,恨茲歲之欲殫”。由此可見,陶淵明不愧為寫景抒情的大手筆。
在陶淵明的全部創作中,唯獨這篇《閑情賦》是吟詠愛情的,雖然陶淵明作此賦的主觀動機是防閑愛情的流宕。陶淵明以他“不狎世”的率真和洋洋灑灑的“愿”“悲”,將人間俗世的兒女之情盡興地傾吐出懷,展現了自己真率自然的美好人格,同時在客觀上它成為了一篇雖非空前亦乃絕后的愛情賦。
陶淵明先生的《閑情賦》全文 還有大體意思!
1、全文
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于諷諫。綴文之士,奕代繼作;因并觸類,廣其辭義。余園閭多暇,復染翰為之;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乎。
夫何瑰逸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于傳聞。佩鳴玉以比潔,齊幽蘭以爭芬。淡柔情于俗內,負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長勤;同一盡于百年,何歡寡而愁殷!褰朱幃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纖指之余好,攮皓袖之繽紛。
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調將半,景落西軒。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鳴弦。神儀嫵媚,舉止詳妍。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結誓,懼冒禮之為愆;待鳳鳥以致辭,恐他人之我先。
意惶惑而靡寧,魂須臾而九遷:愿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余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愿在發而為澤,刷玄鬢于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而枯煎!
愿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閑揚;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于華妝!愿在莞而為席,安弱體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經年而見求!愿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空委棄于床前!愿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
愿在夜而為燭,照玉容于兩楹;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愿在竹而為扇,含凄飆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愿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悲樂極以哀來,終推我而輟音!考所愿而必違,徒契契以苦心。
擁勞情而罔訴,步容與于南林。棲木蘭之遺露,翳青松之余陰。儻行行之有覿,交欣懼于中襟;竟寂寞而無見,獨悁想以空尋。斂輕裾以復路,瞻夕陽而流嘆。步徙倚以忘趣,色凄慘而矜顏。葉燮燮以去條,氣凄凄而就寒,日負影以偕沒,月媚景于云端。
鳥凄聲以孤歸,獸索偶而不還。悼當年之晚暮,恨茲歲之欲殫。思宵夢以從之,神飄飄而不安;若憑舟之失棹,譬緣崖而無攀。于時畢昴盈軒,北風凄凄,炯炯不寐,眾念徘徊。起攝帶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階。雞斂翅而未鳴,笛流遠以清哀;始妙密以閑和,終寥亮而藏摧。
意夫人之在茲,托行云以送懷;行云逝而無語,時奄冉而就過。徒勤思而自悲,終阻山而滯河。迎清風以怯累,寄弱志于歸波。尤《蔓草》之為會,誦《召南》之余歌。坦萬慮以存誠,憩遙情于八遐。
2、釋義
早先張衡寫作《定情賦》,蔡邕寫作《靜情賦》,都是摒棄華麗的辭藻、崇尚恬淡澹泊的心境,文章之初將功名場里的思慮發散開來,末了則歸總到自制中正的心緒。這樣來抑制流于歪邪或墜于低鄙的不正當的心念,想來也有助于諷喻時弊、勸諫君主。
綴字成文的雅士們,代代承繼他們的傳統寫作這種文賦并將之發揚,又往往從某些相似點推而之廣言及其他,把原來的辭義推廣到更開闊的境地。平日閑居里巷深園,多有閑暇,于是也重提筆墨,作此情賦;雖然文采可能不比前人精妙,大約也并不致歪曲作文章者的本意。
她的綽約風姿多么瑰麗飄逸,而與眾不同、秀麗絕倫。她的美貌可謂傾城傾國、絕艷殊色,她的美德的傳聞又令人心生向往。只有叮當作響的玉佩才比得上她的純潔,只有高潔的幽蘭才能與她一較芬芳。于是我將一片柔情淡化在了俗世里,將高雅的情志寄于浮云。
悲嘆著時光易逝晨曦又到了遲暮,如何不讓人深深感慨人生艱勤;同樣將在百年后逝去的那時終止,為何人生中歡欣如此難得而愁緒卻是時時不斷!
那時她撩起大紅幃帳居中正坐,撥泛古琴而為之欣欣,纖長的手指在琴上拂出佳音,雪白的手腕上下作舞使我目為之迷。顧盼之際美目中秋波流動,時而微笑言語而不分散奏樂的心神。
樂曲正奏到一半,紅日緩緩向西廂那邊沉。略作悲傷的商宮的樂聲在林中久久回蕩,山際云氣繚繞白煙裊裊。她時而仰面望天,時而又低頭催動手里的弦作急促的樂聲,神情那么風采嫵媚,舉止又那么安詳柔美。
她奏出的清越樂聲使我心動,渴望與她接膝而坐作傾心的交談。想要親自前往與她結下山盟海誓,卻怕唐突失禮受之譴責,要倩青鳥使遞送我的信辭,又怕被別人搶在前面。心下如此惶惑,一瞬間神魂已經不知轉了多少回。
愿化作她上衣的領襟呵,承受她姣美的面容上發出的香馨,可惜羅緞的襟衫到晚上便要從她身上脫去,長夜黯暗中只怨秋夜漫漫天光還未發白!愿化作她外衣上的衣帶呵,束住她的纖細腰身,可嘆天氣冷熱不同,變化之際又要脫去舊衣帶而換上新的!
愿化作她發上的油澤呵,滋潤她烏黑的發鬢在削肩旁披散下來,可憐佳人每每沐浴,便要在沸水中經受苦煎!愿作她秀眉上的黛妝呵,隨她遠望近看而逸采張揚,可悲脂粉只有新描初畫才好,卸妝之時便毀于烏有!
愿作她臥榻上的藺席呵,使她的柔弱軀體安弱于三秋時節,可恨天一寒涼便要用繡錦代替藺席,一長年后才能再被取用!愿作絲線成為她足上的素履呵,隨纖纖秀足四處遍行,可嘆進退行止都有節度,睡臥之時時只能被棄置在床前!
愿在白天成為她的影子呵,跟隨她的身形到處游走,可憐到多蔭的大樹下便消失不見,一時情境又自不同!愿在黑夜成為燭光呵,映照她的玉容在堂前梁下煥發光彩,可嘆平旦日出大展天光,登時便要火滅燭熄隱藏光明!
愿化為竹枝而作成她手中的扇子呵,在她的盈盈之握中扇出微微涼風,可是白露之后早晚幽涼便用不到扇子,只能遙遙望佳人的襟袖興嘆!愿化身成為桐木呵,做成她膝上的撫琴,可嘆一旦歡樂盡而哀愁生,終將把我推到一邊而止了靡靡樂音!
推詳我的愿望都不能如意,徒然一廂情愿地用心良苦。為情所困的心情卻無人傾訴,緩緩踱到南面的樹林。在尚帶露汁的木蘭邊略作棲息,在蒼蒼青松的遮蔽下感受涼蔭。
若是在這里與心儀的人對面相覷,驚喜與惶恐將如何在心中交集?而樹林里空寞寂寥一無所見,只能獨自郁悶地念想而空自追尋。
回到原路上整理衣裾,抬頭已見夕陽西下,不由發出一聲嘆息。一路走走停停流連忘返,林中景色凄凄慘慘。身邊葉子不住離枝簌簌而下,林中氣象凄凄戚戚。紅日帶著它的最后一絲影子沒入了地平,明月已在云端作出另一幅美景。
宿鳥凄聲鳴叫著獨自歸來,求偶的獸只還沒有回還。在遲暮的年紀憑吊當年,深深慨嘆眼前的美好光景頃刻就會終結。回想夜來夢中的情景想要再入夢境,又思緒萬千不能定心,如同泛舟的人失落了船槳,又似登山者無處攀緣。
此刻,畢昴二宿的星光將軒內照得透亮,室外北風大作聲音凄厲,神智愈加清醒再也不能入眠,所有的念想都在腦海里回旋。于是起身穿衣束帶等待天明,屋前石階上的重重冷霜晶瑩泛光。司晨的雞也還斂著雙翅棲息而未曾打鳴,笛聲清嘹憂郁的聲音往遠處蕩揚。
起初節奏細密而悠閑平和,最終寂寥清亮中又含了頹敗的聲音。在這樣的光景里思念佳人,請天上的行云來寄托我的心懷。行云很快流過不語,光陰也如此荏苒而過。徒然殷殷思念著獨自體味悲心,終是山阻腳步河滯行。
迎風而立,希望清風能掃去我的憂慮疲累,將那柔弱的情思付之退潮的流水。譴責《鄭風·蔓草》中那樣的私會,吟誦《詩經·召南》留下的合乎正道的長歌余風。還是將萬千雜慮坦然釋懷,只存下本真的赤心,讓心情在遙闊的八荒空遐外休憩流連。
3、作者朝代
東晉
擴展資料
1、創作背景
這篇賦作的寫作時間,一說是陶淵明年輕時的作品,一說大約完成于作者任職或歸隱期間。據袁行霈考證《閑情賦》是陶淵明十九歲時所作,而郭維森、包景誠《陶淵明年譜》認為作于晉太元十六年(391年)陶淵明二十七歲時。
2、賞析
此賦描寫了一位作者日夜懸想的絕色佳人,作者幻想與她日夜相處,形影不離,甚至想變成各種器物,附著在這位美人身上。全賦沿用比興手法,情思繚繞,逐層生發,詞藻華麗,變化自然,既寫出美女的姿色,又寫出了美人良好的品德和崇高的志趣。
3、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晉宋之際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東晉名臣陶侃曾孫。少貧病,有高尚之志,博學善屬文。晉孝武帝太元末,曾任江州祭酒,因不堪吏職,自免歸。
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后人編為《陶淵明集》。
陶淵明作品的語言平淡,但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用樸素平易的語言表達出來;表意易讀懂,其內涵還需細細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實秋曰:“絢爛之極歸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鑿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如農家口語,但塑造出來的藝術形象卻生動鮮明。
蘇軾云:“淵明詩初視若散緩,熟讀有奇趣。如噯噯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衷唬骸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舐什鸥咭膺h,則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運斤,無斧鑿痕,不知者則疲精力,至死不悟。”
體現了一種“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王安石語)的巧妙構思。他善于以白描及寫意手法勾勒景物、點染環境,意境渾融高遠又富含理趣。語言精工本色,樸素真率,筆調疏淡,風韻深厚。
但陶詩并非只有飄逸悠然、自然沖淡一種風格,也有金剛怒目的慷慨豪放如《詠荊軻》、《讀山海經》的“精衛銜微木”等。陶詩還善于將興寄和自然美融為一體。他筆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義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實有之景。
如《擬古》其七“日暮天無云”中所寫“云間月”、“葉中華”,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對人生最美好酣暢的短暫時光的比喻。陶淵明筆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歸鳥、孤云,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景物,也是詩人高潔性格的象征。
陶淵明長于詩文辭賦,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而這田園生活也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其中的優秀作品寄寓著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表露出其潔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揚“人生無?!?,“樂安天命”等消極思想。
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極為精煉,具有獨特風格。陶淵明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詩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寫景、議論緊密結合,情景交融,從中反映了作者的個性,他的清高自賞和不與世俗同習。
陶淵明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壞就憑他那張嘴。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
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于是他馬上動身。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
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時候,重陽節這天,陶淵明沒有酒喝,就在東籬采了一把菊花,又坐在東籬旁邊。過了一會,陶淵明望見一個穿白衣的人過來了,原來是刺史王弘給他送酒來了。淵明當即小酌一番,大醉而歸。
顏延之在當劉柳后軍功曹這個官職時,曾經在尋陽和陶潛交情很好。后來顏延之在始安郡這個地方當官,在經過陶潛住的地方時,便天天去陶潛家。要走的時候,顏延之留下二萬錢給陶潛,陶潛全部把錢送到酒家,以便以后去拿酒方便些。
無論貴賤人等,去造訪陶潛,他有酒的時候便設酒宴一起飲酒,如果陶潛先喝醉,他就跟客人說:“我喝醉了,想去睡覺啦,你可以回去了。”他的真率性情就是這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陶淵明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閑情賦
陶淵明《閑情賦》全文賞析
《閑情賦》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的賦作。這是陶淵明作品中無論風格還是思想內容都很獨特的一篇,不僅一反陶淵明一向的風格,而且所表現的思想內容也不同于陶集中的其他作品。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陶淵明《閑情賦》全文賞析,歡迎參考~
《閑情賦》比較長,我們來簡單地看一看。他說“夫何瑰逸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何”就是多么的意思,“曠世”就是說這個時代沒有的,這樣一個美好的女子,“瑰”是美玉、美好的意思,“逸”是飄逸、出群,與眾不同,“令姿”,美妙的姿態,他說那是多么美好的、與眾不同的姿態,“夫何瑰逸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秀群”,“秀”是草木的那個花開出來,她是在一群人之間,你要看到她是杰出的,特別美好的,“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于傳聞”,她表現出來傾國傾城的美麗的顏色,她所希望的是“有德于傳聞”,不但是容色的美麗,而且希望美好的品德能夠傳聞,能夠流傳,能夠把美好的品德流傳下來?!芭屮Q玉以比潔”,她身上佩著鳴玉,古人身上都有佩玉,玉是代表一種美好的品德,所以我們常常說一個人“守身如玉”,說一個人持守自身的品德,像拿著一塊貴重的玉石,不能夠讓它有一點的瑕疵,你要把自己的品格像一塊玉一樣地珍重保存?!芭屮Q玉以比潔”,跟玉一樣的潔凈,“齊幽蘭以爭芬”,有幽蘭一樣的芬芳,“淡柔情于俗內,負雅志于高云”,她雖然有那種多情的柔情,可是她的柔情不在世俗之間,她不是那種庸俗的、卑下的感情,“負”,就是內心懷抱的,她內心懷抱著也者高雅的志意,像高天上的青云一樣。
“悲晨曦之易夕”,她悲哀生命的短促,“曦”是晨光,晨光熹微,你堪她早晨的光影,轉眼之間就到了黃昏?!氨筷刂紫?,感人生之長勤”,她哀感人生是如此的忙碌,是“長勤”,人生是短促的,人生是忙碌的,“同一盡于百年,何歡寡而愁殷”,“殷”是厚重,說我們每一個人人生一世不過百年,那百年之中為什么我們的歡笑這樣少、而悲哀這樣多呢?“褰朱幃而正坐”,“褰”就是拉開,他說這個女子拉開她那個紅色的帷幔,端正地坐在里面,“褰朱幃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泛”是流傳,她彈瑟的聲音流過去, 凄清的彈瑟的聲音就流傳出去,“以自欣”,她以這個作為她的喜樂,她喜歡彈這個音樂?!胺呵迳宰孕馈K屠w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繽紛”,彈瑟當然是手指在彈,所以就看她的手指在動,你的眼睛就送著她的手指,留下她美好的手指的姿態?!八屠w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繽紛”,彈的時候她手在動,衣袖也在動,古人不是像我們穿這么緊的袖,古人的袖子都很肥,所以“攘”就是舉起來動的樣子,那個潔白的衣袖“繽紛”,那個袖子就像飛舞一樣的,長袖在繽紛地飛舞?!八裁滥恳粤黜恚孕Χ环帧?,“瞬”就是眼睛這么一動,說一瞬之間,就是眼睛這么一動。她的美麗的眼睛一動,“流眄”,就流過來看你一下子?!昂孕Α?,就是她要說話啊,還是要微笑啊?你看不出來。她好像有一種表情,可是沒有具體的言語,也沒有具體的'歡笑,就是說表情在似有似無之間。
“曲調將半,景落西軒”,她彈瑟彈到將近一半的時候,“景落西軒”,這個“景”字就通“影”字,日光。她彈這個音樂,彈到一半的時候,太陽已經西斜了,“景落西軒”。他剛才不是說人生是短暫的嗎?“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長勤”,你無論有多么美好的本質,無論你要表現什么美好的才能,曲調還沒有彈一半呢,而日光已經從西邊的窗前落下去了。“軒”就是窗了,太陽從西邊沉沒了,所以光影就從西邊沉沒了。“悲商叩林,白云依山”,“商”是一種悲哀的聲音。歐陽修的《秋聲賦》說,秋天你聽那干枯的樹葉嘩嘩的響聲,就是“商聲也”。所以不但是太陽西斜了,而且季節也到了秋天了,那悲哀的商聲就敲響了園林,那樹上都是一片商聲,一片干枯的樹葉的聲音?!把鲰炻?,俯促鳴弦”,這個女孩子仰望一下高天,她不是“負雅志于高云”嗎?她所向往的是高天上的青云?!把鲰炻?,俯促鳴弦”,她低下頭就把瑟彈出非常急促的聲音,因為人生也是短促的,光陰也是短促的,“神儀嫵媚,舉止詳妍”,你看她的精神,你看她的儀態,那是如此的嫵媚,她的舉止姿態真是安詳。我們說有的人你看她就好像老是慌慌張張的、安不下心來的樣子,而有的人不管是怎么忙怎么快的動作,她的精神的表現也是安詳的?!板笔敲利?,如此的安詳而美麗。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所以她就彈奏了那種凄清的聲音,而這種凄清的聲音就感動了我,“激清音以感余”,我就希望能夠跟她“接膝”,就是膝蓋相接,能夠坐在她的對面跟她有一個交談,“愿接膝以交言”?!坝酝越Y誓,懼冒禮之為愆”,所以我就想不但是走到她的對面跟她交談,而且跟她“結誓”,我要跟她說,我真是欣賞她,我愿意跟她永遠地相知,“欲自往以結誓,懼冒禮之為愆”,可是我就想,我這樣走過去就違反了禮法,我不可以。古代的女子,象李商隱《無題》說的,“十四藏六親”,女孩子到了十四歲,就不可以出來見人了,不用說一個陌生人,就是疏遠的親戚都不可以出來見面了。所以我聽到她的音樂這么美好,我愿意跟她對面談一次話,可是我擔憂的是“冒禮”,就是違反了禮法,“愆”就是罪愆,就是說不合理的意思,他說我擔心這個恐怕是不合禮法的,“懼冒禮之為愆”。說我自己不能去,“待鳳鳥以致辭”,我就等著,有沒有一只象鳳凰一樣美麗的鳥能夠給我傳一句話呢?“待鳳鳥以致辭”,可是那個鳳鳥還沒有來,“恐他人之我先”,我就擔心別人會不會比我先去跟她交往了呢?他說“待鳳鳥以致辭,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寧”,所以我心中就是如此的惶惑不安,我怎么才能夠跟她認識?是“魂須臾而九遷”,所以我的精神就不能安定,就是須臾、片刻之間,“九”是極言其多,“遷”就是搖動的樣子,表示我的精神之極度不安定。所以他就說了,我沒有機會跟她見面,也沒有人給我傳一個消息,后面就是陶淵明最有名的一段話,就是陶淵明的“十愿”,他許下的十個愿望。十個愿望是什么呢?
他說“愿在衣而為領”,他說如果在她的衣服,我就希望變成她的衣服的領子,“愿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余芳”,這個領子就可以承接著她那美好的頭發上的芬芳?!霸冈谝露鵀轭I,承華首之余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他的十愿每一個后面都跟著一個“悲”,悲就是落空,其實他所寫的十愿就是十個落空。所以他說我在衣服就愿意變成她的領子,可是我恐怕到晚上的時候,“悲羅襟之宵離”,羅襟就是她的羅衣,到晚上她就把衣服脫下來了,“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而秋夜是這樣的寒冷、這樣的凄清、這樣的漫長,我就再也接觸不到了,只有等到她明天早上再穿這件衣服,我才能夠“承華首之余芳”了。
“愿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裳就是下裳,衣是上衣,裳是她的裙子,如果是再她的下裳的裙子,我就愿意變成她裙子上的一條腰帶,“束窈窕之纖身”,我這個腰帶就圍束在她那么窈窕的腰身之上??墒悄?,他說“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隨著天氣的變化,一下暖一下冷,她就把這個裙子脫掉了是不是?
“愿在發而為澤,刷玄鬢于頹肩”,如果在她的頭發上,我就愿意變成她頭發上的頭油,澤就是光澤,頭油?!八⑿W”,玄是黑色,這頭油就刷在她黑色的鬢發之上,然后這頭發就垂在她的肩上了。“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而枯煎”,我就悲哀這個美人常常洗頭,她一洗頭就用熱水把我沖跑了,白水就把頭油沖跑了。
“愿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閑揚”,如果在她的眉毛上,我就愿意變成她畫眉的那個黛色,“黛”就是畫眉的那個黑的顏色,“隨瞻視以閑揚”,隨著她的眼睛看來看去,我這眉毛上的黛色也可以跟著到處揚動,所以“愿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閑揚;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于華妝”,他說我就很擔心,雖然這個脂粉、我的黛色還沒有脫落,可是“或取毀于華妝”,她說要化一個更美的妝的時候,“華妝”就是艷麗的化妝,“取毀”,她就把我洗掉了。
“愿在莞而為席,安弱體于三秋”,如果是鋪在她床上的席子,我就愿意變成她的一領席子,“安弱體于三秋”,就將她那柔弱的纖弱的身體睡在我這個席上,可是“悲文茵之代御,方經年而見求”,這個席子是竹席了,說三秋她還睡這個竹席,可是我就悲哀到了冬天呢,“文茵”就是有花紋的厚褥子,“代御”,御就是用,她就用那個厚褥子了。我要再見她,“方經年而見求”,“經年”,只有明年夏天她才會需要我這個席子了。
“愿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如果是絲線呢,我就愿意變成她的鞋子,如果我這塊絲綢變成她腳上穿的繡花鞋的話,我就可以“附素足以周旋”,依附在她潔白的腳上,隨著她周旋,走來走去??墒恰氨兄怪泄?,空委棄于床前”,可是我就悲哀,她有行就有止,“有節”,有一定的節制,有一定的變換,有時候走有時候停,所以到晚上就“空委棄于床前”,就把我脫在床前了。
“愿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如果是在白天,我就愿意變成她的影子伴隨著她的身體,她走向西,我這影子就跟著她向西;她走向東,我這影子就跟著她向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可是我就悲哀,有時候有樹,這個樹有很濃密的樹蔭,影子就不見了,我就不能伴隨著她了。
“愿在夜而為燭,照玉容于兩楹”,“楹”是兩個窗柱之間,他說如果是在夜里,我就愿意變成一根蠟燭,照亮她美麗的容顏?!氨錾V婀?,奄滅景而藏明”,“扶?!本褪菛|邊太陽出來的地方,那我就悲哀,等到明天早晨太陽的光線上來了,我這蠟燭就悲吹滅了,什么都沒有了。
“愿在竹而為扇,含凄飆于柔握”,如果是竹子呢,我就做成一把扇子,握在她溫柔的手腕里,給她送上清涼的風。“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我就悲哀秋天的白露下來了,“顧襟袖以緬邈”,她就不用這個扇子了,就把我丟開了。這里其實用的是漢朝班婕妤的那首詩,班婕妤說有一塊絲綢,裁成一把團圓的扇子,我就老隨著你,給你送美好的風,可是秋天來了,你就把扇子收起來了,秋扇就見捐了。所以他說“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緬邈”就是離開你的衣袖很遠了。
“愿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如果是木頭的話呢,我就愿意變成一段梧桐的木材,這個梧桐的木材就可以做成琴,放在你的膝上彈奏?!氨瘶窐O而哀來,終推我而輟音”,可是人有的時候歡樂完了就悲哀了,所以你就把我推開了,你就把膝上的鳴琴推開,“輟音”,你就停止了,不再彈了。這一共就是十個愿望。
“考所愿而必違,徒契契以苦心”,他說我考察、反省了一下,凡是我的愿望都是不能長久的。我愿意做你的衣服上的領子,可是你會把我脫下來;我愿意做你衣服上的帶子,你也會把我脫下來;我愿意做你的鞋子,鞋子你有時候也拋開了。所以天下沒有永恒不變的東西,所以“考所愿而必違,徒契契以苦心。擁勞情而罔訴,步容與于南林”,我內心有這么多的感情,感情為什么說是“勞情”呢?你如果心里懷念一個人,心里老想著一件事情,你的心永遠不放松,你的心當然是“勞”了。所以我“徒契契以苦心。擁勞情而罔訴”,我中心這樣勞苦地思念,可是我沒有機會跟你訴說,“步容與于南林”,我就出去散步,“容與”是慢慢地散步,我就到南方的那個樹林去漫漫地散步,“步容與于南林。棲木蘭之遺露,翳青松之余陰”,那個南林里有木蘭樹,木蘭樹上有露水滴在我身上,我還走在一棵高大的青松之下,在那個樹蔭底下,“儻行行之有覿,交欣懼于中襟”,他說我在散步,“步容與于南林”,我就盼望,“儻行行之有覿”,倘若就在我散步走來走去的時候,我忽然間看見你了,你忽然間在我的路上出現了,“儻行行之有覿,交欣懼于中襟”,所以我的內心又歡喜又害怕,我希望看見你,我又害怕碰見你,所以“交欣懼于中襟。竟寂寞而無見,獨悁想以空尋”,終于沒有見到你,竟然又感到寂寞。所以我現在只是我內心的“悁想”,內心的懷念、內心的思念,白白地尋找了。他說“斂輕裾以復路”,“裾”就是衣服的下擺,我就把我的衣襟往上提起來,走回我原來的那條路,所以“斂輕裾以復路,瞻夕陽而流嘆”,看到西下的斜陽,我就發出嘆息了,“步徙倚以忘趣,色慘慘而矜顏”,“徙倚”是來往徘徊的樣子,我就“步徙倚以忘趣”,這個“趣”就通“趨”,他說我希望跟那個女子碰見,但是我一直沒有跟她碰見,那我心里邊就是懷著這種思念的感情,在這里走來走去,“以忘趣”,我要到哪里我忘記了,我不知道我要到哪里去,我內心都是我剛才希望遇見又沒有遇見的這種感情。所以我就來回在這里徘徊,忘記我要到哪里去了?!吧珣K慘而矜顏”,所以我的臉色這樣悲慘,這樣凄慘。他說這個時候呢,就是“葉燮燮以去條”,不是秋天嗎?那個葉子“燮燮”,嘩嘩嘩的葉子的聲音,就離開它的枝條,樹葉就都落下來了,“氣凄凄而就寒”,那個天氣在太陽落下去以后就越來越寒冷,“日負影以偕沒”,太陽帶著它的光影消失了,“月媚景于云端”,月亮的光影就出現在白云之上,“若憑舟之失棹,譬緣崖而無攀”,他說我這個時候就好象我本來劃著一只船,現在我沒有船槳了,我不知道怎么辦了;又好象我在爬一個山崖,又發現我沒有辦法再爬上去了。“于時畢昴盈軒,北風凄凄,炯炯不寐,眾念徘徊”,“畢昴”都是星星,這個星星就照在我的床前,已經是深夜了,“于時畢昴盈軒,北風凄凄”,天氣就很寒冷,“炯炯不寐,眾念徘徊”,“炯炯”是眼睛睜得很大,我就不能夠成眠?!捌饠z帶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階”,我就起來整理我的衣帶,等著第二天早晨的天亮。這個時候我的那個臺階上都掛滿了繁霜,“雞斂翅而未鳴,笛流遠以清哀”,那個雞的翅膀還收著,雞還沒有叫;“笛流遠以清哀”,遠方的這個笛子傳過來那么凄清的悲哀的聲音,“始妙密以閑和,終寥亮而藏摧”,開始的時候這個聲音這樣的微妙、這樣的繁密,這樣的悠閑、這樣的和平,最后是發出嘹亮的聲音,“藏摧”,“藏”就是你中心的深處,“摧”,那個摧折的、哀悔的聲音,所以這個笛聲變得這么悲哀?!耙夥蛉酥谄?,托行云以送懷”,我就想,那個女孩子是不是就在我的附近,我要托天上的流云把我的懷抱、感情送給她,“行云逝而無語,時奄冉而就過”,但是天上的流云就消逝了,行云不說一句話,而光陰就“奄冉”,慢慢地都完全過去了,所以他說我是“徒勤思而自悲,終阻山而滯河”,我白白地這么勤勞地思念,就是一直在不斷地思念,我自己如此的悲哀,可是我跟她最終還是“阻山而滯河”,好像中間隔著一座高山,隔著一條長河,我永遠沒有辦法跟她接近。“迎清風以祛累”,所以我就迎著早晨的清風,我希望清風把我內心的煩累祛除,吹走。“寄弱志于歸波”,我就把我內心這點微弱的志愿寄托在那流回去的流水,“歸波”就是流水。
他最后說了,“尤《蔓草》之為會,誦《召南》之余歌”,他說我就覺得,“尤”就是怨尤,我就怨恨這種《蔓草》的聚會是不應該的,那什么叫做《蔓草》的聚會呢?所以你要知道中國文學的傳統?!对娊洝飞嫌幸皇自娋褪恰兑坝新荨?,《詩經》不是有十五國風嗎?《野有蔓草》屬于《鄭風》。《論語》上說“鄭聲淫”(《衛靈公》),因為《鄭風》里邊寫了很多男女歡會的這種歌詩,所以《鄭風》的《野有蔓草》是寫的男女的歡會: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就說野地里有這么多野草,上面有很多的露珠,有一個很美麗的女子,她是如此的美妙,我跟她偶然之間相逢了,我們兩個人就有一個美好的約會。陶淵明所以說了,“尤《蔓草》之為會”,“尤”就是責備,說責備《蔓草》的這種幽會,就說隨便一見面就歡好了,這是不對的?!罢b《召南》之余歌”,所以我們要歌誦的是十五國風里邊《召南》的這種歌辭,《周南》、《召南》都是比較雅正的。那《召南》說什么呢?《召南》里也有一首歌辭,叫做《行露》,說“厭浥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厭浥”是這個露水的樣子,地上有很多的露水,我不輕易地走到這個露水之上,是“謂行多露”,我不愿意走在這么多的露水之上,露水就沾濕了我的衣服。就是說我不隨便做一種行為舉止而沾惹上任何的污穢,這是《召南》上說的,“厭浥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我不能夠沾上這樣的露水。所以陶淵明說“尤《蔓草》之為會,誦《召南》之余歌。坦萬慮以存誠”,說現在我就把我所有的思念都放下來了,我只是表現我內心的一點忠誠,“憩遙情于八遐”,“憩”就是寄托,我把我的遙遠的那種懷思想念,寄托在八荒的遙遠的地方。李太白有一首詩,說“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最后李白說什么?是“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月下獨酌四首》之一)。所以我把我的感情收回來了,我要把它寄托在那個高遠的八荒的那種遐思之中,“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我們剛才說了,中國批評這個詩,說哪一首詩是好詩,哪一首詩是壞詩,就比較注重詩里邊的內容的情意,我們說杜甫詩為什么是好的?因為杜甫所表現的感情都是合乎倫理的,杜甫詩里所表現的感情對于國、對于朝廷、對于家、對于妻子兄弟,都完全是合乎家國倫理的感情,那真是博大深厚,他所關心的是廣大的人民。李商隱是“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我的身體不能象那個彩鳳,我不能夠跟你并肩雙飛,但是我心里面有一點靈犀跟你相通,這種感情也寫得很動人,但是這跟杜甫的合乎倫理的感情是不同的。
閑情賦內容
閑情賦并序 -------------------------------------------------------------------------------- 陶淵明 (序) 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于諷諫。綴文之士,奕代繼作;因并觸類,廣其辭義。余園閭多暇,復染翰為之;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乎。 (正文) 夫何瑰逸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于傳聞。佩鳴玉以比潔,齊幽蘭以爭芬。淡柔情于俗內,負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長勤;同一盡于百年,何歡寡而愁殷!褰朱幃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纖指之余好,攮皓袖之繽紛。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調將半,景落西軒。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鳴弦。神儀嫵媚,舉止詳妍。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結誓,懼冒禮之為愆;待鳳鳥以致辭,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寧,魂須臾而九遷:愿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余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愿在發而為澤,刷玄鬢于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閑揚;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于華妝!愿在莞而為席,安弱體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經年而見求!愿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空委棄于床前!愿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愿在夜而為燭,照玉容于兩楹;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愿在竹而為扇,含凄飆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愿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悲樂極而哀來,終推我而輟音! 考所愿而必違,徒契契以苦心。擁勞情而罔訴,步容與于南林。棲木蘭之遺露,翳青松之余陰。儻行行之有覿,交欣懼于中襟;竟寂寞而無見,獨(絹去纟補忄或可與狷通?)想以空尋。斂輕裾以復路,瞻夕陽而流嘆。步徙倚以忘趣,色慘慘而就寒。葉燮燮以去條,氣凄凄而就寒,日負影以偕沒,月媚景于云端。鳥凄聲以孤歸,獸索偶而不還。悼當年之晚暮,恨茲歲之欲殫。思宵夢以從之,神飄飄而不安;若憑舟之失棹,譬緣崖而無攀。于時畢昴盈軒,北風凄凄,炯炯(本作忄旁,從辭海,通)不寐,眾念徘徊。起攝帶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階。雞斂翅而未鳴,笛流遠以清哀;始妙密以閑和,終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茲,托行云以送懷;行云逝而無語,時奄冉而就過。徒勤思而自悲,終阻山而滯河。迎清風以怯累,寄弱志于歸波。尤《蔓草》之為會,誦《召南》之余歌。坦萬慮以存誠,憩遙情于八遐。 --------------------------------------------------------------------------------
正文翻譯:
啊,你真是絕代佳麗
壓倒了世上所有美人
你具有傾城傾國的姿色
美好的品德為人傳聞
你比佩帶的晶玉潔白
更比那幽靜蘭草芳馨
淡淡的情懷不易流露
崇高志向如天空白云
可惜人生是多么短暫
早晨瞬間就變成黃昏
真希望和你同過百年
應該愉快,不必憂愁纏身
你撩開紅紗帳坐下
自賞彈琴
纖細的手指多么美好
潔白的衣袖舞動紛紛
美麗的眼神隨手轉動
似言似笑誰也難分
曲調才彈了一半
太陽已落下西窗
秋風吹動樹林
白云環繞高山
仰望山間小路
你又俯身彈琴
這時你的動人姿態
我看的是多么逼真
優美的琴聲使人感動
我真想和你促膝交談
想親自去和你結識
又怕冒昧失禮而不敢
若等待青鳥去傳達情意
又怕別人先我而前
心意惶惶不能安靜
魂魄好象飛到了天邊
我想化作你衣服的領子
圍繞在你芳香的脖項
又害怕夜晚得離開你
秋天的夜是多么漫長
我想化作一條絲帶
束在你細柔的腰間
又害怕天氣冷熱變化
你常把服裝更換
我想化作你鬢邊的秀發
緊貼在你鬢角耳邊
又害怕你要經常洗浴
無情的熱水把我苦煎
我想化作你描眉的色彩
隨你的目光而展轉
又害怕粉黛正艷的時候
你忽然想另行易顏
我想化作你床上的竹席
供你嬌體安臥上面
又害怕冬天被皮褥代替
要想見得等整整一年
我想化作你腳上的繡鞋
裹著你的腳兒旋轉
又害怕你休息的時候
空把我丟在床邊
我想化作你白天的影子
隨著你或西或東
又害怕你到大樹下面
真惋惜呀又跟隨不成
我想化作夜間的蠟燭
照著你的玉容在小房
又害怕東方出了太陽
燭光不見了,日光那樣強
我想化作竹制的小扇
含著涼風在你手中
又害怕白露到來天將冷
扇兒不用得一年苦等
我想化作那梧桐樹木
做你彈奏的膝上小琴
又害怕你不高興的時候
推我一邊而沒了聲音
仔細想我的心都難如愿
誰知道這一片苦思之心
滿腔的情懷向誰訴說
漫步徘徊到南邊樹林
依靠的木蘭樹落下露珠
巨大的松樹有了濃蔭
獨自徘徊能和誰見面
空懷著歡喜恐懼之心
這里真寂寞什么也看不到了
一個人幻想著把你找尋
撩起衣襟照原路回吧
望著落日而嘆息
自個漫步有什么樂趣呀
天已黃昏景色暗凄
樹葉兒紛紛落下來了
陣風起而有了寒意
太陽忽然看不見了
明媚的月亮鉆入云里
鳥兒哀叫著孤單飛走
野獸等配偶不愿離去
嘆青春已逝接近了暮年
此生將盡還有什么冀希
今晚能夢到你嗎
神惶惚而心情不安
好象乘船失去的撐篙
又似走懸崖無啥可攀
這時候窗外繁星滿天
北風呼呼凄歷叫喚
我睜大眼難以入睡
無數念頭徘徊胸間
穿起衣等待天亮
厚厚的白霜落在陛前
雄雞還沒有展翅啼叫
遠方笛聲象流水一般
這聲音開始很平和
怎么忽然又似人哀怨
親愛的人你現在在哪里
行云可愿傳達我的思念
云默默的無聲逝去
很快就悠然而不見
心里在苦苦的想呀
難道我們隔著大河高山
任清風難吹去無限思鍺
潺潺流水是不盡的懷念
要是我們能突然相會
共唱那詩經上的愛情詩篇
坦開胸懷只有真誠的愛
真摯的愛永存天地之間
《蔓草》和《召南》都是詩經里的章節,《蔓草》的內容是男女間的約會.《召南》的內容是男女間的互守禮節.
陶淵明閑情賦全文
《閑情賦》
魏晉:陶淵明
夫何瑰逸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于傳聞。佩鳴玉以比潔,齊幽蘭以爭芬。淡柔情于俗內,負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長勤;同一盡于百年,何歡寡而愁殷!褰朱幃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纖指之余好,攮皓袖之繽紛。
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調將半,景落西軒。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鳴弦。神儀嫵媚,舉止詳妍。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結誓,懼冒禮之為愆;待鳳鳥以致辭,恐他人之我先。
意惶惑而靡寧,魂須臾而九遷:愿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余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愿在發而為澤,刷玄鬢于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而枯煎!
愿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閑揚;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于華妝!愿在莞而為席,安弱體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經年而見求!愿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空委棄于床前!愿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
愿在夜而為燭,照玉容于兩楹;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愿在竹而為扇,含凄飆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愿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悲樂極以哀來,終推我而輟音!
考所愿而必違,徒契契以苦心。擁勞情而罔訴,步容與于南林。棲木蘭之遺露,翳青松之余陰。儻行行之有覿,交欣懼于中襟;竟寂寞而無見,獨悁想以空尋。斂輕裾以復路,瞻夕陽而流嘆。步徙倚以忘趣,色凄慘而矜顏。葉燮燮以去條,氣凄凄而就寒,日負影以偕沒,月媚景于云端。
鳥凄聲以孤歸,獸索偶而不還。悼當年之晚暮,恨茲歲之欲殫。思宵夢以從之,神飄飄而不安;若憑舟之失棹,譬緣崖而無攀。于時畢昴盈軒,北風凄凄,炯炯不寐,眾念徘徊。起攝帶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階。雞斂翅而未鳴,笛流遠以清哀;始妙密以閑和,終寥亮而藏摧。
意夫人之在茲,托行云以送懷;行云逝而無語,時奄冉而就過。徒勤思而自悲,終阻山而滯河。迎清風以怯累,寄弱志于歸波。尤《蔓草》之為會,誦《召南》之余歌。坦萬慮以存誠,憩遙情于八遐。
譯文:
她的綽約風姿多么瑰麗飄逸,而與眾不同、秀麗絕倫。她的美貌可謂傾城傾國、絕艷殊色,她的美德的傳聞又令人心生向往。只有玎珰作響的玉佩才比得上她的純潔,只有高潔的幽蘭才能與她一較芬芳。(于是我)將一片柔情淡化在了俗世里,將高雅的情志寄于浮云。
悲嘆著(時光易逝)晨曦又到了遲暮,如何不讓人深深感慨人生艱勤;同樣將在百年后(逝去的那時)終止,為何人生中歡欣如此難得而愁緒卻是時時不斷?。菚r她)撩起大紅幃帳居中正坐,撥泛古琴而為之欣欣,纖長的手指在琴上拂出佳音,雪白的手腕上下作舞(使我)目為之迷。
顧盼之際美目中秋波流動,時而微笑言語而不分散奏樂的心神。樂曲正奏到一半,紅日緩緩向西廂那邊沉。略作悲傷的商宮的樂聲在林中久久回蕩,山際云氣繚繞白煙裊裊。(她)時而仰面望天,時而又低頭催動手里的弦作急促的樂聲,神情那么風采嫵媚,舉止又那么安詳柔美。
(她)奏出的清越樂聲使我心動,渴望(與她)接膝而坐作傾心的交談。想要親自前往與她結下山盟海誓,卻怕唐突失禮受之譴責,要倩青鳥使遞送我的信辭,又怕被別人搶在前面。心下如此惶惑,一瞬間神魂已經不知轉了多少回。
愿化作她上衣的領襟呵,承受她姣美的面容上發出的香馨,可惜羅緞的襟衫到晚上便要從她身上脫去,(長夜黯暗中)只怨秋夜漫漫天光還未發白!愿化作她外衣上的衣帶呵,束住她的纖細腰身,可嘆天氣冷熱不同,(變化之際)又要脫去舊衣帶而換上新的!
愿化作她發上的油澤呵,滋潤她烏黑的發鬢在削肩旁披散下來,可憐佳人每每沐浴,便要在沸水中經受苦煎!愿作她秀眉上的黛妝呵,隨她遠望近看而逸采張揚,可悲脂粉只有新描初畫才好,卸妝之時便毀于烏有!
愿作她臥榻上的藺席呵,使她的柔弱軀體安弱于三秋時節,可恨(天一寒涼)便要用繡錦代替藺席,一長年后才能再被取用!愿作絲線成為她(足上)的素履呵,隨纖纖秀足四處遍行,可嘆進退行止都有節度,(睡臥之時)時只能被棄置在床前!
愿在白天成為她的影子呵,跟隨她的身形到處游走,可憐到多蔭的大樹下(便消失不見),一時情境又自不同!愿在黑夜成為燭光呵,映照她的玉容在堂前梁下煥發光彩,可嘆(平旦)日出大展天光,登時便要火滅燭熄隱藏光明!
愿化為竹枝而作成她手中的扇子呵,在她的盈盈之握中扇出微微涼風,可是白露之后早晚幽涼(便用不到扇子),只能遙遙望佳人的襟袖(興嘆)!愿化身成為桐木呵,做成她膝上的撫琴,可嘆一旦歡樂盡而哀愁生,終將把我推到一邊而止了靡靡樂音!
推詳我的愿望都不能如意,徒然一廂情愿地用心良苦。為情所困的心情卻無人傾訴,緩緩踱到南面的樹林。在尚帶露汁的木蘭邊略作棲息,在蒼蒼青松的遮蔽下感受涼蔭。若是在這里(與心儀的人)對面相覷,驚喜與惶恐將如何在心中交集?
而樹林里空寞寂寥一無所見,只能獨自郁悶地念想而空自追尋?;氐皆飞险硪埋?,抬頭已見夕陽西下,不由發出一聲嘆息。一路走走停停流連忘返,林中景色凄凄慘慘。(身邊)葉子不住離枝簌簌而下,林中氣象凄凄戚戚。
紅日帶著它的(最后一絲)影子沒入了地平,明月已在云端作出另一幅美景。宿鳥凄聲鳴叫著獨自歸來,求偶的獸只還沒有回還。。在遲暮的年紀憑吊當年,深深慨嘆眼前的(美好)光景頃刻就會終結。回想夜來夢中的情景想要再入夢境,又思緒萬千不能定心,如同泛舟的人失落了船槳。
又似登山者無處攀緣。。此刻,畢昂二宿的星光將軒內照得透亮,室外北風大作聲音凄厲,神智愈加清醒再也不能入眠,所有的念想都在腦海里回旋。(于是)起身穿衣束帶等待天明,屋前石階上的重重冷霜晶瑩泛光,(司晨的)雞也還斂著雙翅(棲息)而未曾打鳴。
笛聲清嘹憂郁的聲音往遠處蕩揚:起初節奏細密而悠閑平和,最終寂寥清亮中又含了頹敗的聲音。 在這樣的光景里思念佳人,請天上的行云來寄托我的心懷,行云很快流過不語,光陰也如此荏苒而過。徒然殷殷思念著獨自體味悲心,終是山阻腳步河滯行。
迎風而立,希望清風能掃去我的疲累,對泛來的陣陣輕波寄托我的微薄心愿——(期望與你)作《蔓草》那樣的聚晤,吟誦從《詩經·召南》起未曾斷絕的長歌余風。(而這終究是不能的)(還是)將萬千雜慮坦然釋懷,只存下本真的赤心,讓心情在遙闊的八荒空遐外休憩流連。
迎風而立,希望清風能掃去我的疲累,對泛來的陣陣輕波寄托我的微薄心愿——(期望與你)作《蔓草》那樣的聚晤,吟誦從《詩經·召南》起未曾斷絕的長歌余風。(而這終究是不能的)(還是)將萬千雜慮坦然釋懷,只存下本真的赤心,讓心情在遙闊的八荒空遐外休憩流連。
擴展資料:
1、賞析
《閑情賦》是陶公作品中較為特殊的一類。從小序中可以看出,本賦題中之義是“約束”男女之間的感情。這里的“閑”,不是閑來無事之閑,也并非閑情逸致之閑,而是“阻隔、約束”之意。是“雖收放心,閑之維艱。”(《書·畢命》)之閑。
這里的“情”,也特指男女之情。小序之中禪明的寫作動機似乎就是為了抑制這種感情的泛濫,以有助于諷諫、警世之旨。按照賦題中所表現的作者愿意(且不說是本意),這篇詞賦是淡了杜絕感情這種于人有害的東西的。
但是,文章中對感情的渲染卻是熱烈而濃艷的,所表達出來的感情同樣濃郁而恣肆,不僅無“閑”意,反倒象是感情恣肆,一瀉千里,其中在衣為領、在晝為影數句,想象奇特,有不合人情處,卻正在這不合人情之的地方最真實地切合了人情。
愛到極處的人兒,可不就是瘋狂到為了對方舍卻一切的地步嗎?這樣一來,這種應“閑”之情反倒被描繪得絕佳絕美。令人沉醉其中,忘卻生死。當年元好問讀了潘岳的《閑情賦》,就認為"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故一人之"文"實不必"如其人"(《論詩絕句》)。
陶淵明的詩風以沖淡著稱。即使偶爾有“荊軻舞干槭”那樣“金剛怒目式”的句子,總是不失諷喻之義。而閑情一賦,雖云“閑”情,實際內容卻與其往日風格大不相符。
梁啟超曾說這篇賦“熨貼深刻,恐古今言情的艷句,也很少比得上。”所以幾乎被人疑為偽作。其實,這也許正是五柳先生的另一面--人情、心靈中極其重要的一面。
2、作者簡介
陶淵明是中古時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學思想是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對真的理解,既注重歷史與生活的真實,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懷抱負的真實,是較完美的藝術真實。同時,他對自然的理解也表現其文學思想的獨特性。
他不言教化、不事雕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發,注重詩文的自然天成,這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然而,無論是提倡藝術真實,還是推崇文學的自然,都是為了酣暢淋離地表現人生。這是陶淵明文學思想的靈魂。
陶淵明對社會人事的虛偽黑暗有極清醒的認識,因而他的隱逸不是消極的逃避現實,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會現實的積極意義。當他在漫長的隱居生活中陷入饑寒交迫的困境時,盡管也彷徨過,動搖過,但最終還是沒有向現實屈服,寧固窮終生也要堅守清節。
郡官派督郵來見他,縣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嘆息說:“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從此,不為五斗米折腰傳為佳談。陶淵明喜歡喝酒,“寄酒為跡”抒發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統治集團同流合污的心愿。
表現出詩人恬淡曠遠的襟懷、孤傲高潔的品格,也正是因為如此它的作品才雖平淡質樸卻詩意盎然。陶詩文共一百四十幾篇,引用《列子》、《莊子》典故多達七十次之多,不能不說對老莊思想接受甚深。陶淵明崇尚老莊的自然美學觀,同時又是生活勞動在田園之中。
很自然地,田園生活便成了他的審美對象化,也因此成就了中國田園詩歌的輝煌。陶淵明以自然為美,以真為美的詩美思想,閃耀在詩情上,便是照亮了人物個性,使讀者強烈感受到詩人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人格魅力;體現在內容上,則是把田園生活引進了詩壇。
為中國詩歌的發展開辟了一片新天地;滲透在藝術上,則是產生了真樸淡遠的藝術境界和沖淡自然的美學風格。這就是偉大詩人的陶淵明,千百年來,他的品格,他的詩歌,他的田園,連同他的那份悠然,一并成為后世詩人與讀者崇拜和研究的對象,就足以說明他美學思想的無盡生命力。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閑情賦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