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詞有哪些古詩名 竹枝詞最有名的一句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竹枝詞有哪些古詩名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竹枝詞最有名的一句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竹枝詞的古詩
竹枝詞古詩原文及翻譯如下:
1、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翻譯:江邊的楊柳青青,垂著綠色枝條,水面一片平靜,忽然聽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聲音。
2、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翻譯:東邊出著太陽,西邊還下著雨,沒有晴天卻還有晴的地方。
竹枝詞:是巴渝民歌的一種,唱時以笛、鼓伴奏,同時起舞。
注釋:
1、唱:一說“踏”。唱歌聲,西南地區,民歌最為發達。男女的結合,往往通過歌唱,在戀愛時,更是用唱歌來表情達意。踏歌,是民間的一種歌調,唱歌時以腳踏地為節拍。
2、東邊道是二句:語意雙關,“東邊日出”是“有晴”,“西邊雨”是“無晴”。“晴“情”同音,“有晴”“無晴”是“有情”“無情”的隱語。
東邊句表面是“有晴”、無晴”的說明,實際卻是“有情”、“無情”的比喻。歌詞要表達的意思是聽歌者從那江上歌聲聽出唱者是“有情”的。末句“有”、“無”著重的是“有”。
詩詞賞析:
竹枝詞是巴渝(今四川省東部重慶市一帶)民歌中的一種。唱時,以笛、鼓伴奏,同時起舞。聲調宛轉動人。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依調填詞,寫了十來篇,這是其中一首摹擬民間情歌的作品。它寫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戀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愛著一個人,可還沒有確實知道對方的態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慮;既歡喜,又擔憂。詩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將這種微妙復雜的心理成功地與以表達。第一句寫景,是她眼前所見。江邊楊柳,垂拂青條;江中流水,平如鏡面。
這是很美好的環境。第二句寫她耳中所聞。在這樣動人情思的環境中,她忽然聽到了江邊傳來的歌聲。那是多么熟悉的聲音啊!一飄到耳里,就知道是誰唱的了。
關于竹枝詞的古詩
竹枝詞
作者: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注釋
1. 竹枝詞:巴渝(今四川省重慶市)一帶的民歌。歌詞雜詠當地風物和男女愛情,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這一優美的民間文學形式,曾引起一些人愛好并仿制。劉禹錫仿作的《竹枝詞》現存十一首。
2. 晴:與“情”同音,詩人用諧音雙關的手法,表面上說天氣,實際上是說這歌聲好像“無情”,又好像“有情”,難以捉摸。
賞析
這首詩摹擬民間情歌的手法,寫一位初戀少女聽到情人的歌聲時乍疑乍喜的復雜心情。這首詩語言平易,詩意清新,情調淳樸,歷來受到讀者喜愛。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
竹枝詞詩詞
1、《竹枝詞二首·其一》——唐代: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釋義:楊柳青青江水寬又平,聽見情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下起雨,說是無晴但是還有晴。
2、《竹枝詞二首·其二》——唐代:劉禹錫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鄉歌。
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綠羅。
釋義:巴山楚水江上雨水多,巴人擅長吟唱本鄉歌。今朝北方客子思歸去,回鄉迎來紇那披綠羅。
3、《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唐代:劉禹錫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釋義:春天,山上的野桃花紅艷艷的開的正旺,蜀江的江水拍著旁邊的懸崖峭壁。一位姑娘看見了,認為丈夫的喜愛如同這桃花轉瞬即逝,而無限的憂愁就如這源源不斷的江水。
4、《上元竹枝詞》——清代: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釋義:香甜的桂花餡料里裹著核桃仁,用井水來淘洗像珍珠一樣的江米。聽說馬思遠家的滴粉湯圓做得好,趁著試燈的光亮在風里賣元宵。
5、《竹枝詞九首·其八》——唐代:劉禹錫
巫峽蒼蒼煙雨時,清猿啼在最高枝。
個里愁人腸自斷,由來不是此聲悲。
釋義:巫峽蒼蒼在煙雨迷蒙的時節,凄清的猿啼從最高的樹枝上傳來。這里愁苦的旅人自然斷腸,但從來不是由于那猿啼聲音悲哀。
竹枝詞古詩。
竹枝詞是一種詩體,是由古代巴蜀間的民歌演變過來的。唐代劉禹錫把民歌變成文人的詩體,對后代影響很大。竹枝詞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由于社會歷史變遷及作者個人思想情調的影響,其作品大體可分為三種類型:一類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來的民間歌謠;二類是由文人吸收、融會竹枝詞歌謠的精華而創作出有濃郁民歌色彩的詩歌;三類是借竹枝詞格調而寫出的七言絕句,這一類文人氣較濃,仍冠以“竹枝詞”。之后人們對竹枝詞越來越有好感,便有了“竹枝"的叫法。
劉禹錫:竹枝詞二首
其一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踏歌聲 一作: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卻有晴 一作:還有晴)
其二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鄉歌。
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綠羅。
元 薩都刺:竹枝詞
湖上美人彈玉箏,小鶯飛度綠窗楞。沈郎雖病多情在,倦倚屏山不厭聽。
貢師泰: ??西湖竹枝詞二首
葛嶺東家是相門,當年甲第入青云。樓船撐入里湖去,可曾望見岳王墳。
芙蓉葉底雙鴛鴦,飛來飛去在橫塘。人生多少不如意,水遠山長難見郎。
竹枝詞古詩詞
古詩原文
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情。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江上朱樓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霧消,江頭蜀客駐蘭橈。
憑寄狂夫書一紙,信在成都萬里橋。
兩岸山花似雪開,家家春酒滿銀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宮外踏青來。
城西門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西來。
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巫峽蒼蒼煙雨時,清猿啼在最高枝。
個里愁人腸自斷,由來不是此聲悲。
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
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
詩文賞析
這組詩寫于公元822年(唐穆宗長慶二年)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劉禹錫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當地民歌的曲譜,制成新的《竹枝詞九首》,描寫當地山水風俗和男女愛情,富于生活氣息。體裁和七言絕句一樣。但在寫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語言清新活潑,生動流暢,民歌氣息濃厚。
《竹枝詞》原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本是樂府《近代曲》名。最早為巴人口頭傳唱的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時,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勝者。據史書記載,早在戰國時期,楚國荊湘一帶就有“下里”和“巴人”的流行歌曲,“下里”是楚歌,“巴人”是巴歌,楚歌帶有巴風,巴歌帶有楚風,二者相互滲透,互相融合。
這組民歌體詩共九首,其中有的是反映愛情生活的,有的是描寫夔州一帶的山川景物和風土人情的',語言明快淺近,清新流麗,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有人認為,這寫作品是詞作,這九首詞是一個詞文化的開端,用樸實的語言開始寫意中國的文化。
關于竹枝詞有哪些古詩名和竹枝詞最有名的一句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