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為什么越來越嫉恨(李林甫是一個怎樣的人)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李林甫為什么越來越嫉恨,以及李林甫是一個怎樣的人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為什么說李林甫口蜜腹劍的?
用口蜜腹劍來形容李林甫的為人一點也不為過。
小人生存的空間
開元末年,大唐帝國迎來了我國歷史上少有的盛世局面,民豐物阜,四方臣服。唐玄宗李隆基做了二十多年太平天子,漸漸滋長了驕傲怠惰的情緒。他不再像以前那樣勵精圖治、納諫如流,開始滿足于已經取得的成績,貪圖享樂。宰相張九齡看到這種情況,心里十分著急,常常給唐玄宗提意見。
李林甫本是一個不學無術、胸無點墨的市井無賴,他什么事都不會,專學了一套奉承拍馬的本領。他和宮內的宦官、妃子勾結,探聽宮內的動靜。唐玄宗在宮里說些什么,想些什么,他都先摸了底。等到唐玄宗找他商量什么事,他都對答如流,簡直跟唐玄宗想的一樣。唐玄宗聽了很舒服,覺得李林甫又能干又聽話,比張九齡強多了。
唐玄宗想把李林甫提為宰相,跟張九齡商量。張九齡看出李林甫不是正路人,就直截了當地說:“宰相的地位,關系到國家的安危。陛下如果拜李林甫為相,只怕將來國家要遭到災難?!边@些話傳到李林甫那里,李林甫把張九齡恨得咬牙切齒。
如愿以償當上了宰相
朔方(今寧夏靈武)守將牛仙客,目不識丁,但是在理財方面,很有點辦法。唐玄宗想提拔牛仙客,張九齡沒有同意。李林甫在唐玄宗面前說:“像牛仙客這樣的人,才是宰相的人選;張九齡是個書呆子,不識大體?!?/p>
有一次,唐玄宗又找張九齡商量提拔牛仙客的事,張九齡還是不同意。唐玄宗發火了,厲聲說:“難道什么事都得由你作主嗎!”唐玄宗越來越討厭張九齡,加上聽信了李林甫的誹謗,終于找了個機會撒掉張九齡的職,讓李林甫當宰相。
李林甫一當上宰相,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唐玄宗和百官隔絕,不許大家在玄宗面前提意見。有一次,他把諫官召集起來,公開宣布說:“現在皇上圣明,做臣下的只要按皇上的意旨辦事,用不著大家七嘴八舌。你們沒看到立仗馬(一種在皇宮前作儀仗用的馬)嗎?它們吃的飼料相當于三品官的待遇,但是哪一匹馬要是叫了一聲,就被拉出去不用,后悔也來不及了。”有一個諫官不聽李林甫的話,上奏本給唐玄宗提建議。第二天,就接到命令,被降職到外地去做縣令。大家知道這是李林甫的意思,以后誰也不敢向玄宗提意見了。
口蜜腹劍
李林甫知道自己在朝廷中的名聲不好。凡是大臣中能力比他強的,他就千方百計地把他們排擠掉。他要排擠一個人,表面上不動聲色,笑臉相待,卻在背地里暗箭傷人。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樓上隔著簾子眺望,兵部侍郎盧絢騎馬經過樓下。唐玄宗看到盧絢風度很好,隨口贊賞幾句。第二天,李林甫得知這件事,就把盧絢降職為華州刺史。盧絢到任不久,又誣說他身體不好,不稱職,再一次降了他的職。
有一個官員嚴挺之,被李林甫排擠在外地當刺史。后來,唐玄宗想起他跟李林甫說:“嚴挺之還在嗎?這個人很有才能,還可以用呢?!崩盍指υ幋穑骸氨菹录热幌肽钏?,我去打聽一下。”退了朝,李林甫連忙把嚴挺之的弟弟叫來,說:“你哥哥不是很想回京城見皇上嗎,我倒有一個辦法?!眹劳χ牡艿芤娎盍指@樣關心他哥哥,當然很感激,連忙請教該怎么辦。李林甫說:“只要叫你哥哥上一道奏章,就說他得了病,請求回京城來看病?!眹劳χ拥剿艿艿男?,真的上了一道奏章,請求回京城看病。李林甫就拿著奏章去見唐玄宗,說:“真太可惜,嚴挺之現在得了重病,不能干大事了?!碧菩谕锵У貒@了口氣,也就算了。
像嚴挺之這樣上當受騙的人還真不少。但是,不管李林甫裝扮得怎么巧妙,他的陰謀詭計到底還是被人們識破。人們都說李林甫這個人是“嘴上像蜜甜,肚里藏著劍”,成語“口蜜腹劍”就是這樣來的。
古人騎獸表面上看,李林甫甜言蜜語,好像很關心人,實際上,暗藏殺機,有自己的險惡用心。他還常常挑撥他所反對的人之間的關系,制造矛盾,各個擊破,或在兩敗俱傷時,坐收漁利。戶部尚書裴寬,平時為玄宗所器重,李林甫怕他有一天入相,威脅自己,便設法阻攔。刑部尚書裴敦復“平賦有功”,玄宗表彰了他,李林甫內心十分嫉恨。二裴之間本來就有矛盾,于是,李林甫千方百計地尋找突破口。
李林甫慫恿裴敦復買通楊貴妃的姐姐,在玄宗面前說裴寬的壞話,致使裴寬被貶為睢陽太守。接著,李林甫又采取明升暗降的手法,借口裴敦復有戰功,奏請玄宗讓他充任嶺南王府經略使。裴敦復不太樂意,稍稍遲疑,沒有及時赴任,則被李林甫反奏一狀,因“逗留京師”之罪,被貶為淄川太守。就這洋,李林甫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把裴寬和裴敦復趕出京城,何談人相?
嫉妒成性的李林甫不僅排斥朝官,還十分注意邊帥。按唐朝傳統,邊帥皆是忠厚名臣,其中功績卓著的人往往遷升入朝,拜為宰相。李林甫欲杜絕邊帥入相之路,于是獻上一條奸計,即不用文人和貴族子弟為邊帥。天寶六年(公元746年),他向玄宗再次進言:“文臣為將,怯當矢石,不若用寒酸胡人(出身低微的少數族將領)。胡人則勇決習戰,寒族則孤立無黨。陛下誠以恩給其,彼必能為朝廷盡死。”其花招是,少數族將領不識漢字,駐邊領軍,才能再大也不會入朝拜相。這就從根本上杜絕了邊帥入相的路子,自己的相位可長保無虞。玄宗不知道李林甫的險惡用心,竟然聽信他的話,選用安祿山做邊帥,委以重任,這才有天寶末年“安史之亂”的發生。
李林甫對有賢能的人或殺或貶或壓制不用,而只用一些才智平庸而善于溜須拍馬的小人,一個個有才能的正直的大臣全都遭到排斥。就在這個時期,唐朝的政治從興旺轉向衰敗,“開元之治”的繁榮景象消失了。
李林甫為什么對楊國忠逐漸嫉恨起來,彼此結下冤仇?
楊國忠探知玄宗皇帝對楊慎矜在家設道場不滿,楊國忠將此事告訴王鐳,李林甫與王鐳趁此大興冤獄,連坐幾十人。隨著楊國忠權勢的膨脹,李林甫對楊國忠逐漸嫉恨起來,這樣一來彼此就結下冤仇。
李林甫以一人之力給唐玄宗打下開元盛世,為何最后卻被其恨之入骨呢?
一、真正對李林甫恨之入骨的是唐玄宗的兒子唐肅宗,因為唐肅宗的原因,造成安史之亂這個鍋,李林甫必須得背
唐肅宗李亨是唐玄宗的第二個太子,第一個太子李瑛被唐玄宗自己殺死了,于是李亨成了戰戰兢兢的第二個太子。他當太子其間,屢屢被李林甫以陰毒之計陷害,而玄宗呢,屢屢放縱李林甫對李亨的陷害。
這種玄宗故意讓李林甫演出來的戲,好幾回差點把李亨搞死,但人家李亨都能絕地逢生,只是被迫丟軍保帥,還離了兩次婚而已(玄宗根本就沒想把李亨拿下來,這才是根本原因)。李林甫在這場斗爭中,扮演著可笑的小丑的角色,還吃力不討好。都說李林甫奸詐,其實玄宗比他更奸,李林甫為相快二十年,都被玄宗玩弄在鼓掌之中。后來,安史之亂爆發了,人家李亨北上靈武,自立為帝,把他老爹玄宗架空了,你說李林甫能有好果子吃?因此,唐朝政府對李林甫的評價一貫是以奸邪來論的。
二、李林甫為相的快二十年中,確實是唐朝最強盛的二十年,直到天寶十年,唐朝漸露敗相
因為一個“開元盛世”的名詞,大家都對唐朝最強盛的時間產生了誤解,其實唐朝最繁盛的時候是開元后期和天寶十年前,這個時期,屢屢可以看到唐朝四面征討、無敵于萬邦的面孔。恰恰這段時期,是李林甫當第一宰相的時候。
但要說李林甫以一己之力打下開元盛世,這就大大不對了。
首先,李林甫當第一宰相時已經到了開元后期,李林甫經營的盛世,或許叫天寶盛世更為恰當。其二,唐玄宗的盛世,上有玄宗自己,下有唐朝黎民百姓,廟堂上是姚崇、宋璟、張九齡等等人前赴后繼的努力,戰場上是唐朝諸多將軍和將士舍生忘死的戰斗,只說一個李林甫,肯定是不恰當的。
其三,李林甫打下一個盛世,這個打字就更不恰當了,沒看到李林甫帶兵打仗過,他的才能更多在于制度的構建,以及對文臣武將的駕馭。對上讓唐玄宗心安,對下讓僚屬、邊將恐懼、膽寒。
其實到李林甫執政的晚期,唐朝敗相已現。天寶十年,南詔大敗唐軍又投向吐蕃,就是一大表征。到天寶十一年末,李林甫病死前,唐朝的內憂外患其實已經非常明顯。
三、公正的說,李林甫是一位講求實效的合格宰相,但卻無力挽回唐朝由盛而衰的趨勢
都說安祿山很怕李林甫,這是事實。但并不是說只要李林甫一只活著,安祿山就肯定不敢造反。更何況,即便沒有安史之亂,其實唐朝由治而亂的種子已經播下。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到唐玄宗晚年,唐朝在各個方面的危機、腐敗已經非常明顯。表現在,民生方面,唐朝各式各樣的苛捐雜稅越來越繁重。
財政方面,唐朝政府的開支越來越大,而玄宗自己的生活也越來越奢侈,唐玄宗開始任用各種各樣會撈錢的人,相盡辦法從各種途徑撈錢。政治方面,唐朝的官僚體系的選用和晉升已經出現很大問題,在科舉、選官中出現了很嚴重的腐敗問題,造成很多看不到出路的士子投入各地節度使的幕府中,以求發展。軍事方面,邊疆節度使擁有重兵和內地防御空虛松懈相對應,唐朝禁軍因為制度以及腐敗等各種原因,已經完全喪失了戰斗力。
不可否認,李林甫當政時期,的確進行了許多成效顯著了制度創造,他憑自身能力和權謀對下屬和邊將的駕馭也是到位的。但李林甫已經不可能扭轉唐朝由盛而衰的必然趨勢。當然,安史之亂加速了這一過程。
四、唐玄宗與李林甫之間最后的君臣表演,充滿著戲劇性,是悲是喜是鬧劇,任由評說
李林甫晚年時,玄宗已經明顯感覺到李林甫精力不濟,不再是當宰相的合適人選,而帝國的危機也越來越多的顯現出來。于是,唐玄宗想讓年富力強的楊國忠上臺取代李林甫,李林甫因此而感傷重病。李林甫這次重病,心情占據很大因素,因為唐玄宗拋棄他這個服務了幾十年的人只如同一只死老鼠。
李林甫一意要求見玄宗一面,以求死而無憾,玄宗卻因為別人的勸說,不能當面見他。于是玄宗站上城樓,拿著絹子對著李林甫的宅院招手。李林甫抱病出門張望,對著玄宗大哭流涕,叩首叩首。玄宗也很感傷,所謂的泣下沾襟。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