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漁者為什么不押韻(江上漁者的平仄)
絕句是什么意思
絕句
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后才有的,古絕遠在律詩出現以前就有了。這里我們就把兩種絕句分開來討論。一律絕
律絕跟律詩一樣,押韻限用平聲韻腳,并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講究粘對。
(甲)五言絕句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變。
⑵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聽箏
[唐]李端
鳴箏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
欲得周郎顧,時是誤拂弦。
···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變。
(乙)七言絕句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為女民兵題照
毛澤東
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變。
⑵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變。
跟律詩一樣,五言絕句首句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絕句首句以入韻為常見;五言絕句以仄起為常見,七言絕句以平起為常見①。
跟律詩一樣,律絕必須依照韻書的韻部押韻。晚唐以后,首句用鄰韻是容許的。
跟律詩一樣,律絕可以用特定的格式②。例如: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③。
···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
飲湖上初晴后雨
[唐]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④。
··
跟律詩一樣,律絕要避免孤平。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聲,則第三字必須是平聲;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個用了仄聲,則第五字必須是平聲。例如: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⑤。
·
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摧。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⑥。
···
“不”“客”二字拗,“何”字救。
絕句原則上可以不用對仗。上面所引八首絕句當中就有五首是不用對仗的。
現再舉兩個例子:
泊秦淮
[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
塞下曲(第二首)
[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
如果用對仗,往往用在首聯。上面所引的絕句已有一首(蘇軾《飲湖上初晴雨后》)是在首聯用對仗的,現在再舉兩首為例:
八陣圖
[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
郿塢(第二首)
[宋]蘇軾
衣中甲厚行何懼?塢里金多退足憑。
··畢竟英雄誰得似?臍脂自照不須燈!
···
但是,尾聯用對仗,也不是少見的。象上文所引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就是尾聯用對仗的。
首尾兩聯都用對仗,也就是全篇用對仗,也不是少見的。上面所引王之渙《登鸛雀樓》是全篇用對仗的。下面再引兩個例子,一個是首聯半對半不對,一個是全篇完全用對仗:
塞下曲
[唐]李益
伏波唯愿裹尸還,定遠何須生入關?
··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絕句四首(第三首)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
有人說,“絕句”就是截取律詩的四句,這話如果用來解釋“絕句”的名稱的來源,那是不對的,但是以平仄對仗而論,絕句確是截取律詩的四句:或截取前后二聯,不用對仗;或截取中二聯,全用對仗;或截取前二聯,首聯不用對仗;或截取后二聯,尾聯不用對仗。
二古絕
古絕既然是和律絕對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詩格律束縛的。它是古體詩的一種。凡合于下面的兩種情況之一的,應該認為古絕:
⑴用仄韻;
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時還不粘、不對。當然有些古絕是兩種情況都具備的。
上文說過,律詩一般是用平聲韻,因此,律絕也是用平聲韻。如果用了仄聲韻,那就可以認為古絕。例如:
憫農(二首)
[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
···△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江上漁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⑦!
····△
從上面所引的三首絕句中,已經可以看出,古絕是可以不依律句的平仄的。
李坤《憫農》的“春種”句一連用了三個仄聲,“誰知”句一連用了五個平聲。
范仲淹的《江上漁者》用了四個律句,但是首聯平仄不對,尾聯出句不粘,也還是不合律詩的規則的。
即使用了平聲韻,如果不用律句,也只能算是古絕。例如:
夜思(二首)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疑是”句有“平仄仄仄平”,不合律句,“舉頭”句不粘,“低頭”句不對,所以是古絕。
五言古絕比較常見,七言古絕比較少見。現在試舉杜甫的兩首七言古絕為例:
三絕句(選二)
[唐]杜甫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殘一人出駱谷。
········自說二女嚙臂時,回頭卻向秦云哭。
····
殿前兵馬雖驍雄,縱暴略與羌渾同。
·
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
·
第一首“惟殘”句用“平平仄平仄仄仄”,“自說”句用“仄仄仄仄仄仄平”
不合律句。尾聯與首聯不粘,而且用了仄聲韻。第二首“縱暴”句用“仄仄仄仄平平平”,“婦女”句用“仄仄平仄平平平”,都不合律句。“殿前”句不盡合。
當然,古絕和律絕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的,因為在律詩興起以后,即使寫古絕,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響。這里把它們分為兩類,只是要說明絕句既不可以完全歸入古體詩,也不可以完全歸入近體詩罷了。
①依平仄類型來看,七言平起式等于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于五言平起式。
五言平起式相當少見,七言仄起式比平起式稍為少些罷了。②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還有一種罕見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還有一種罕見的拗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這一點也與律詩相同。李商隱《登樂游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就是這種情況。③泊,入聲。煙,平聲。④比,上聲。西,平聲。⑤恐,上聲。天,平聲。⑥不,客,入聲。何,平聲。⑦看,平聲。
范仲淹的《江上漁者》為什么二、四句結尾落仄聲,而三句反落平聲?
《江上漁者》是宋朝大詩人范仲淹的作品,用了四個律句,但是首聯平仄不對,尾聯出句不粘,也還是不合律詩的規則的。
什么是絕句
絕句
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后才有的,古絕遠在律詩出現以前就有了。這里我們就把兩種絕句分開來討論。
律絕跟律詩一樣,押韻限用平聲韻腳,并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講究粘對。
絕句
[唐]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絕句》楊萬里
天邊綠錦織云機,全幅青羅作地衣。
.......
(甲)五言絕句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變。
⑵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聽箏
[唐]李端
鳴箏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
欲得周郎顧,時是誤拂弦。
···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變。
五言絕句
生當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乙)七言絕句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⑵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變。
跟律詩一樣,五言絕句首句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絕句首句以入韻為常見;五言絕句以仄起為常見,七言絕句以平起為常見①。
跟律詩一樣,律絕必須依照韻書的韻部押韻。晚唐以后,首句用鄰韻是容許的。
跟律詩一樣,律絕可以用特定的格式②。例如: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③。
···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飲湖上初晴后雨
[宋]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④。
跟律詩一樣,律絕要避免孤平。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聲,則第三字必須是平聲;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個用了仄聲,則第五字必須是平聲。例如: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⑤。
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摧。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⑥。
···
“不”“客”二字拗,“何”字救。
絕句原則上可以不用對仗。上面所引八首絕句當中就有五首是不用對仗的。
現再舉兩個例子:
泊秦淮
[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塞下曲(第二首)
[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
如果用對仗,往往用在首聯。上面所引的絕句已有一首(蘇軾《飲湖上初晴雨后》)是在首聯用對仗的,現在再舉兩首為例:
八陣圖
[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
郿塢(第二首)
[宋]蘇軾
衣中甲厚行何懼?塢里金多退足憑。
··畢竟英雄誰得似?臍脂自照不須燈!
···
但是,尾聯用對仗,也不是少見的。象上文所引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就是尾聯用對仗的。
首尾兩聯都用對仗,也就是全篇用對仗,也不是少見的。上面所引王之渙《登鸛雀樓》是全篇用對仗的。下面再引兩個例子,一個是首聯半對半不對,一個是全篇完全用對仗:
塞下曲
[唐]李益
伏波唯愿裹尸還,定遠何須生入關?
··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絕句四首(第三首)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有人說,“絕句”就是截取律詩的四句,這話如果用來解釋“絕句”的名稱的來源,那是不對的,但是以平仄對仗而論,絕句確是截取律詩的四句:或截取前后二聯,不用對仗;或截取中二聯,全用對仗;或截取前二聯,首聯不用對仗;或截取后二聯,尾聯不用對仗。
二古絕
古絕既然是和律絕對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詩格律束縛的。它是古體詩的一種。凡合于下面的兩種情況之一的,應該認為古絕:
⑴用仄韻;
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時還不粘、不對。當然有些古絕是兩種情況都具備的。
上文說過,律詩一般是用平聲韻,因此,律絕也是用平聲韻。如果用了仄聲韻,那就可以認為古絕。例如:
憫農(二首)
[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
···△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江上漁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⑦!
····△
從上面所引的三首絕句中,已經可以看出,古絕是可以不依律句的平仄的。
李坤《憫農》的“春種”句一連用了三個仄聲,“誰知”句一連用了五個平聲。
范仲淹的《江上漁者》用了四個律句,但是首聯平仄不對,尾聯出句不粘,也還是不合律詩的規則的。
即使用了平聲韻,如果不用律句,也只能算是古絕。例如:
夜思(二首)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疑是”句有“平仄仄仄平”,不合律句,“舉頭”句不粘,“低頭”句不對,所以是古絕。
五言古絕比較常見,七言古絕比較少見。現在試舉杜甫的兩首七言古絕為例:
三絕句(選二)
[唐]杜甫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殘一人出駱谷。
········自說二女嚙臂時,回頭卻向秦云哭。
····
殿前兵馬雖驍雄,縱暴略與羌渾同。
·
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
·
第一首“惟殘”句用“平平仄平仄仄仄”,“自說”句用“仄仄仄仄仄仄平”
不合律句。尾聯與首聯不粘,而且用了仄聲韻。第二首“縱暴”句用“仄仄仄仄平平平”,“婦女”句用“仄仄平仄平平平”,都不合律句。“殿前”句不盡合。
當然,古絕和律絕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的,因為在律詩興起以后,即使寫古絕,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響。這里把它們分為兩類,只是要說明絕句既不可以完全歸入古體詩,也不可以完全歸入近體詩罷了。
①依平仄類型來看,七言平起式等于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于五言平起式。
五言平起式相當少見,七言仄起式比平起式稍為少些罷了。②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還有一種罕見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還有一種罕見的拗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這一點也與律詩相同。李商隱《登樂游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就是這種情況。③泊,入聲。煙,平聲。④比,上聲。西,平聲。⑤恐,上聲。天,平聲。⑥不,客,入聲。何,平聲。⑦看,平聲。
絕句能用仄聲押韻嗎
絕對不可以!!
只允許仄起句,如果想用仄韻,則建議寫古體,這是可以的,或是詩式四言也可。
老夫不欲詩之魂,亡于今世哉!
什么叫不入律的五言古絕
古絕為古體詩歌的一種,不受律詩格律束縛。古絕分為五言古絕和七言古絕。古絕與律絕相對論。
凡合于下面的兩種情況之一的,應該認為古絕:
⑴用仄韻;
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時還不粘、不對。當然有些古絕是兩種情況都具備的。
上文說過,律詩一般是用平聲韻,因此,律絕也是用平聲韻。如果用了仄聲韻,那就可以認為古絕。例如:
憫 農(二首) [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
··· △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 △ · △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
江上漁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⑦!
·· ·· △
從上面所引的三首絕句中,已經可以看出,古絕是可以不依律句的平仄的。李坤《憫農》的"春種"句一連用了三個仄聲,"誰知"句一連用了五個平聲。范仲淹的《江上漁者》用了四個律句,但是首聯平仄不對,尾聯出句不粘,也還是不合律詩的規則的。
即使用了平聲韻,如果不用律句,也只能算是古絕。例如:
夜 思(二首)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疑是"句有"平仄仄仄平",不合律句,"舉頭"句不粘,"低頭"句不對,所以是古絕。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