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如何介紹自己 陶淵明如何介紹自己的家鄉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陶淵明如何介紹自己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陶淵明如何介紹自己的家鄉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請問,陶淵明有著怎樣的生平經歷?他有什么樣的成就?
說起陶淵明,大家首先能夠想到什么呢?我們有的人對陶淵明十分的了解,有的人卻不太了解,那么接下來小編先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陶淵明,名潛,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世人稱他為靖節先生,他是東晉末到劉宋初杰出的詩人慈父家,散文家被譽為隱義詩人之中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他的生平經歷和他有著什么樣的成就。
首先,陶淵明他的外祖父是孟家,是近代很有名的名士,而且他的祖父還做過太守,所以陶淵明自幼就修習儒家經典,他喜歡在閑靜的地方,并且為人也十分的善良,他不喜歡與人同流合污,胸中也有著遠大的志向,在他的身上同時具有道家和儒家兩種修養。后來在他20歲的時候,他就開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謀生路。再后來他的母親故去了,三年丁酉期滿,陶淵明他就懷著“四時無聞,斯不足畏”我的觀念再度出仕,他本來想在出仕后實現自己心中的抱負,但是出仕之后,他仍然想念著田園生活。所以在義熙元年,陶淵明就解印辭官正式開始了他的歸隱生活,直至生命結束。
然后小編來介紹一下他的成就。陶淵明傳世的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被后人編為《陶淵明集》。陶淵明他是中國文學史上第1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他的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毀譽雷同的上流社會,或者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出了他退出官場后怡然陶醉的心情,當然也有表現出他在困頓中的牢騷和不平。
陶淵明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有賴于他的散文和辭賦的。特別是《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和《歸去來兮辭》,這三篇最見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所以說陶淵明他確實是一位非常偉大的詩人。以上內容僅是小編個人觀點如有錯誤,敬請諒解。
陶淵明20字簡介?
陶淵明20字:自號“五柳先生”,田園詩派創始人、文學史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 ),名潛,字淵明,又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
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陶淵明長于詩文辭賦,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而這田園生活也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其中的優秀作品寄寓著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表露出其潔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揚“人生無常”,“樂安天命”等消極思想。
擴展資料
成就:
陶淵明著作頗豐,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其中比較著名的作品有《歸園田居》(其一)、《飲酒》(其五)、《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不過,陶淵明的文章在其生前并不太出名,劉勰的《文心雕龍》對他只字未提,鐘嶸的《詩品》則僅僅將他的詩作列為“中品”。好在大浪淘沙,很多名噪一時的人都被歷史當作建筑材料砌墻或修路了,卻剩下陶淵明在那直挺挺地杵著,供世人瞻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陶淵明
陶淵明簡介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 ,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擴展資料:
不為五斗米折腰:
中國古代有不少因維護人格,保持氣節而不食的故事,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東晉后期的大詩人陶淵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東晉大司馬。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于蒼生”之志,可是,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年月里,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權貴,因而和污濁黑暗的現實社會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產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為了生存,陶淵明最初做過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慣官場上的那一套惡劣作風,不久便辭職回家了。后來,為了生活他還陸續做過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職,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
陶淵明最后一次做官,是義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過“不惑之年”(四十一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再次出任彭澤縣令。有一次,縣里派督郵來了解情況。
有人告訴陶淵明說:那是上面派下來的人,應當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淵明聽后長長嘆了一口氣:“我不愿為了小小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家伙獻殷勤”。
說完,就辭掉官職,回家去了。陶淵明當彭澤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他這次棄職而去,便永遠脫離了官場。
此后,他一面讀書為文,一面參加農業勞動。后來由于農田不斷受災,房屋又被火燒,家境越來越惡化。但他始終不愿再為官受祿,甚至連江州刺使送來的米和肉也堅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絕了。
陶淵明是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適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氣節為代價。陶淵明因“不為五斗米折腰”,而獲得了心靈的自由,獲得了人格的尊嚴,寫出了一代文風并流傳百世的詩文。
在為后人留下寶貴文學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他因“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風亮節,成為中國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陶淵明
陶淵明生平簡介 詳細一點
陶淵明(約365-427),又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潯陽人。東晉著名文學家,田園人,辭賦家,散文家,漢族。
因宅邊種植五棵柳樹所以號五柳先生,又稱靖節居士。他出生于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的元勛重臣,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作過武昌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
陶淵明29歲徙家柴桑,出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后任彭澤縣令。因不事權貴,棄官隱居栗里。52歲時偕少子陶佟回歸宜豐故里,四年后返潯陽,逝于柴桑。
擴展資料:
寫作特色
陶淵明作品的語言平淡,但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用樸素平易的語言表達出來;表意易讀懂,其內涵還需細細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
他善于以白描及寫意手法勾勒景物、點染環境,意境渾融高遠又富含理趣。語言精工本色,樸素真率,筆調疏淡,風韻深厚。但陶詩并非只有飄逸悠然、自然沖淡一種風格,也有金剛怒目的慷慨豪放如《詠荊軻》、《讀山海經》的“精衛銜微木”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陶淵明
東晉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簡介
陶淵明是中國田園詩派的開創者,亦是東晉第一位田園詩人,后世稱靖節先生。下面是我為你 收集 整理東晉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田園詩人陶淵明簡介
陶淵明,字元亮,又字潛,潯陽柴桑人,是東晉末期到南朝宋初期杰出的詩人與辭賦家,也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后世稱之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陶淵明父親的具體 事跡 已不可考,但有一妾室,看來初期家境還不錯,陶淵明有一庶妹,嫁程姓人家,故被陶淵明成為程氏妹。陶淵明八歲的時候父親過世,于是家境逐漸沒落,十二歲時其庶母也去世了。陶淵明自幼便修習儒家經典,后又受到道家思想的熏陶,故其身上有儒道兩家的修養。
陶淵明二十歲的時候為了謀求生計,開始了一段游宦生涯,但在仕與耕之間動蕩十余年,令他看透、厭倦了官宦生活,所以在程氏妹去世之后,陶淵明便辭官歸隱,在田園山居中度過了余生。公元427年,陶淵明在潯陽去世,死后他的友人為他私謚“靖節”,故后世又稱之為“陶靖節”。
陶淵明是中國 歷史 上第一個寫大量飲酒詩的人,以醉人的語態反應社會現實與險惡。但陶淵明成就最高、數量最多的是田園詩,他的田園詩表現了詩人的高尚情操與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唐宋的詩人、詞人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陶淵明的散文與辭賦的造詣不在他的詩歌之下,最著名的是《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和《歸去來兮辭》三篇。
陶淵明的號的由來
陶淵明的號是五柳先生,這是他自己取的。至于為什么取這個號?陶淵明的自傳中有所記載。陶淵明歸隱山林,看見在自家的茅草屋前有五棵柳樹,便把五柳拿來當做自己的號。陶淵明的還有一個號叫做靖節先生,這是他的好友給他寫的謚號,這也是后世對他的尊稱,靖節兩字表達了先生不貪戀榮華,志向高遠的品格。
陶淵明是出生沒落的官宦之家,受到曾祖積極進取的影響,對外祖父的高潔品行也有所繼承。陶淵明同時具備道家儒家兩種修養。陶淵明在四十一歲之前渴望能夠固建功立業,揚名立萬,先后做過祭酒、參軍等。四十一歲后,由于局勢的動蕩以及官場的腐敗,陶淵明對現實感到強烈的不滿, 決定 歸隱山林。在辭官后的第二年,陶淵明的家鄉遭遇到了火災,他的生活及其窮困,可是陶淵明沒有抱怨,仍然樂觀的生活。后來朝廷打算征他為高官,甚至刺史親自出面勸說,陶淵明始終堅持自己隱居山林的志向沒有出仕。不久之后陶淵明就去世了,被葬在了廬山南坡,不僅有著詩人筆下的山林景致,還表示出了他高遠的品行與志向。
陶淵明是中國古代享有盛譽的大詩人,但是他的詩文才學在他去世幾十年后都沒有得到肯定,人們贊嘆地都是他的品德。后來陶淵明的詩越傳越廣,影響力越來越大。隋唐時期,越來越多的詩人喜歡閱讀五柳先生的詩,這時先生的文學才華得到了充分肯定。
后人對陶淵明的評價
對于陶淵明的評價,用幾句話都不能完全說清陶淵明到底有多優秀,總的來說,他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詩人,可以說是漢魏南北朝八百年間最為杰出的詩人。在世人眼中,陶淵明還是一個悠閑飄逸、不熱衷于名利的詩人,就好似一個不在世俗之中的隱士,他的諸多詩作都表達了他歸 自然 生活的喜愛與對官場之類的厭惡。
陶淵明雖然自二十歲時為求生計踏入官場,但是功名利祿并沒有使得陶淵明隨波逐流,與官場上那些為了利益算計他人的那類人一樣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忘記自己的本心。陶淵明自幼就是喜好寧靜悠閑的人,也因此十幾年的官場生涯并沒有讓他被利益蒙蔽雙眼,反而使他更為厭惡充滿利益的官場生活,使他最終決定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可見陶淵明是個淡泊名利的人,寧愿回歸田園過清寒的生活,也不不愿在官場中沉浮。
陶淵明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那些他所寫的詩歌,他所寫的那些詩作中不管是飲酒詩,還是詠懷詩,亦或是田園詩,都是極佳的詩文作品,被世人紛紛傳頌與贊揚。即使是現今,仍然有人將陶淵明的詩作作為自己的精神標桿,雖然在現今社會中,沒有人能夠做到如陶淵明那般遠離塵世與利益,放棄所有歸隱山林以逃避利益競爭,但是卻可以學習陶淵明身上那種安貧樂道、不隨波逐流的精神品質。
猜你喜歡:
1. 東晉詩人陶淵明號什么
2. 田園詩人孟浩然被稱為什么
3. 陶侃與陶淵明的關系是什么
4. 陶淵明辭官歸隱的歷史
5. 東晉詩人陶淵明資料介紹
陶淵明的生平,簡介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擴展資料: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淵明曾祖或為陶侃(尚存爭議,但二者的親緣關系是肯定的? )。外祖父孟嘉,晉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過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說,或名岱或名茂 ),父親是個“寄跡風云,寘茲慍喜”的人,具體事跡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淵明三歲,后嫁給程姓人家,故陶詩文提及她時稱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來,淵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壞。
八歲時淵明父去世,家境逐漸沒落。十二歲庶母辭世,淵明后來作文章回憶這段往事時寫道:“慈妣早世,時尚孺嬰。我年二六,爾才九齡”(《祭程氏妹文》)。二十歲時家境尤其貧困,有詩可證:“弱年逢家乏”(《有會而作》)。
淵明“自幼修習儒家經典,愛閑靜,念善事,抱孤念,愛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榮木》序曰:“總角聞道”,《飲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他早年曾受過儒家教育,有過“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志向。
在那個老莊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歡自然:“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其一),又愛琴書:“少學琴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意淺識罕,謂斯言可保”(《與子儼等疏》)。他的身上,同時具有道家和儒家兩種修養。
仕宦生涯
二十歲時,淵明開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謀生路。《飲酒》其十:“在昔曾遠游,直至東海隅。道路迥且長,風波阻中途。此行誰使然?似為饑所驅。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馀。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閑居”即是回憶他的游宦生涯。在此階段他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級官吏詳情已不可考。在短暫的居家生活后,二十九歲時,他出任江州祭酒(此官職具體負責事務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職,辭官歸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辭卻了此事,依舊在家閑居。
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淵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從都還家,于規林被大風所阻,有詩《庚子歲五月從都還阻風規林》,表達了他對歸家的渴望和對園林對舊居的懷念。一年后因母喪回潯陽居喪。三年丁憂期滿,淵明懷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的觀念再度出仕,出任鎮軍將軍劉裕參軍。此時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為官一展宏圖,可在出仕后卻仍然眷念田園,“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
義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淵明為建威將軍劉敬宣參軍,經錢溪使都,有《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詩云:“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存,義風都未隔”,“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動蕩于仕與耕之間已有十余年,他已厭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
隱居生活
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淵明最后一次出仕,為彭澤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淵明作《歸去來兮辭》,解印辭官,正式開始了他的歸隱生活,直至生命結束。此時的淵明,政治態度入于明確的時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時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這時的他是有意識的了:他這樣做,而且也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
他以往的田園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時卻是勞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般農民的生活。期間他創作了許多反映田園生活的詩文,如《歸園田居》五首、《雜詩》十二首。
義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淵明家中火災,宅院盡毀,被迫遷居。
義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詔征他為著作佐郎,淵明稱病沒有應征。
義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為江州刺史,約于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結交淵明,二人之間有軼事量革履、白衣送酒。
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顏延之為始安太守,與淵明結交,有軼事顏公付酒錢。
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濟聽聞淵明之名,去看望他,贈以粱肉,并勸他出仕淵明卻拒絕了他,所贈粱肉也沒有收下。同年,淵明卒于潯陽。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謚為“靖節”,后世稱“陶靖節”。
詩文作品
陶淵明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被后人編為《陶淵明集》。
卷之一 詩四言:
《停云(并序)》《時運(并序)》《榮木(并序)》《贈長沙公(并序)》《酬丁柴桑》《答龐參軍(并序)》《勸農》《命子》《歸鳥》
卷之二 詩五言:
《形影神(并序)》《九日閑居(并序)》《歸園田居五首》《游斜川》《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乞食》《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答龐參軍(并序)》《五月旦作和戴主簿》《連雨獨飲》《移居二首》《和劉柴桑》、《酬劉柴桑》《和郭主簿二首》《于王撫軍座送客》《與殷晉安別(并序)》《贈羊長史(并序)》《歲暮和張常侍》《和胡西曹示顧賊曹》《悲從弟仲德》
卷之三 詩五: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林二首》《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還舊居》《戊申歲六月中遇火》《己酉歲九月九日》《庚戌歲九月中西田獲早稻》《丙辰歲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獲》《飲酒二十首(并序)》《止酒》《述酒》《責子》《有會而作》《臘日》
卷之四 詩五言:
《擬古九首》《雜詩十二首》《詠貧士七首》《詠二疏》《詠三良》《詠荊軻》《讀〈山海經〉十三首》《擬挽歌辭三首》
卷之五 賦辭:
《感士不遇賦(并序)》《閑情賦》《歸去來兮辭》
卷之六 記傳贊述:
《桃花源記(并詩)》《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五柳先生傳》《扇上畫贊》《讀史述九章(并序)》
卷之七 疏祭文:
《與子儼等疏》《祭程氏妹文》《祭從弟敬遠文》《自祭文》
現代人物評價
魯迅《題未定草(七)》:陶潛正因為并非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大。
朱光潛《詩論》:淵明在情感生活上經過極端底苦悶,達到極端底和諧肅穆。
梁啟超《陶淵明之文藝及其品格》:自然界是他愛戀的伴侶,常常對著他笑。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陶淵明
關于陶淵明如何介紹自己和陶淵明如何介紹自己的家鄉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