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有多少老海(白老 白居易)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白居易有多少老海,以及白老 白居易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白居易活了多少歲
白居易享年75歲。
久為勞生事,不學(xué)攝生道。
年少已多病,此身豈堪老。
這是白居易18歲時寫的《病中詩》。
在中國詩歌史上,白居易可能是最喜歡寫病的詩人。白居易不僅病得多,而且病得重。29歲出仕前,竟病到“羸坐全非舊日容,扶行半是他人力”,中年時,又自嘆:我生來幾時,萬有四千日。自省于其間,非憂即有疾。
因?;疾。拙右族e過了當(dāng)宰相的機會,晚年更是發(fā)出“雙目失一目,四肢斷兩肢。不如溘然逝,安用半活為”的感慨。
從詩中可見,白居易可能患有近視眼、白內(nèi)障、支氣管炎、高血壓、痛風(fēng)等病,卻活到75歲,比與他交好的詩人,如韓愈(57歲)、元稹(53歲)、劉禹錫(71歲)等,更長壽,他自己也慶幸道:“人生七十稀,我年幸過之?!?/p>
白居易好酒無度,且服丹藥,還常吃云母粥。云母含重金屬,有毒性,作為藥物使用,須遵醫(yī)囑,白居易卻把它當(dāng)成保健品。
“白氏羋姓,楚公族也……楚殺白公,其子奔秦,代為名將,乙丙已降是也。裔孫曰起,有大功于秦?!边@是白居易自撰《故鞏縣令白府君事狀》中的內(nèi)容,稱白家本楚國王族,政爭失敗,流落至秦,世代為將,后代有名將白起等。
唐代宗大歷七年(772年),白居易生于鄭州新鄭縣。爺爺白鍠曾任鞏縣令,父親白季庚的最高官階不過襄州別駕,去世時,白居易已22歲,葬父的錢都湊不夠。
白居易5歲寫詩,“十五六始知有進士,苦節(jié)讀書”。剛20歲,便“口舌成瘡,手肘成胝(即老繭)。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發(fā)早衰白。瞥瞥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也,動以萬數(shù)”,成了近視眼。
白居易有哪些描寫海邊景色的詩句?
《錢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憶江南·江南好》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暮江吟》
唐代: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真珠 通 珍珠)
《南浦別》
唐代: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fēng)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都有哪些作品
白居易最著名的作品當(dāng)屬《長恨歌》。
這是一首著名的長篇敘事詩,以“長恨”為中心,生動地描繪了唐玄宗、楊貴妃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及悲劇結(jié)局。其中相當(dāng)復(fù)雜的情節(jié),只用精練的幾句話就交代過去,而著力在情的渲染。詩人從反思的角度寫出了造成悲劇的原因,但對悲劇中的主人公又寄予同情和惋惜。全詩寫得婉轉(zhuǎn)細膩,卻不失雍容華貴,沒有半點纖巧之病。明明是悲劇,卻又那樣超脫,實為浪漫與古典兼?zhèn)涞慕^妙典型。讀后令人蕩氣回腸,不愧為千古絕唱。
關(guān)于《長恨歌》的主題,歷來有爭論。或曰批判“漢皇重色”誤國;或云歌詠李楊愛情;或云二者兼有之。然而文學(xué)作品的價值并不止于“主題”。從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來看,《長恨歌》即“歌長恨”,歌詠愛的長恨。白居易自言“一篇長恨有風(fēng)情”(《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末戲贈元九李十二》),說明作者是為歌“風(fēng)情”而作此詩。詩分四段,先寫熱戀情景,突出楊氏之美和玄宗對她的迷戀,對玄宗因貪戀女色而誤國事有所譏諷。次寫兵變妃死,悲劇鑄成,玄宗腸斷。這是悲歡榮辱極端對比的寫法。再寫物是人非及刻骨銘心的無望思念。最后寫天人永隔之長恨。如此由樂而悲而思而恨,構(gòu)成全詩的感情脈絡(luò),其間因果關(guān)系密切而分明。
白居易《長恨歌》
【原文】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cè)?;仨恍Π倜纳?,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fēng)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fù)止,西出都門百余里。
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zé)o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黃埃散漫風(fēng)蕭索,云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天旋日轉(zhuǎn)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fēng)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內(nèi)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fā)新,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jīng)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展轉(zhuǎn)思,遂教方士殷勤覓。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zhuǎn)教小玉報雙成。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云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fēng)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譯文】
漢家的皇上看重傾城傾國貌,立志找一位絕代佳人??上М?dāng)國多少年哪,一直沒處尋。楊家有位剛長成的姑娘,養(yǎng)在深閨里沒人見過她容顏。天生麗質(zhì)無法埋沒,終于被選到皇上身邊。她回頭嫣然一笑,百般嬌媚同時顯現(xiàn)出來。六宮的粉白黛綠啊,立刻全都褪掉了色彩。正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她肌膚如凝結(jié)的油脂。侍女扶出浴,正嬌懶無力,初承恩就在這一時?;ㄒ话闳菝苍埔粯郁W發(fā),金步搖在頭上顫。美好的春宵,春宵太短!太陽多高天于才睜眼,從此再不早早上朝去和那些大臣見面。追陪歡樂,伺候宴席,她總在皇帝身旁轉(zhuǎn)。春天隨從春游,夜晚也是她獨占。后宮美人兒三千人,對三千人的寵愛都集中在她一身。深宮的夜晚,她妝飾好了去伺候圣君。玉樓中宴會,春天和她一起醉倒了人。姐姐弟兄都封了大邦,好羨人呀,一家門戶盡生光。叫天下做父母的心腸,覺得生男兒還不如生個女郎。
避暑的驪宮,高插云霄。宮中仙樂飄,人間到處都能聽到。宮里緩歌曼舞,徐徐地彈琴慢慢地吹簫?;噬险炜?,總也看不飽。誰知道漁陽反叛的戰(zhàn)鼓會震地敲,把霓裳羽衣曲驚破了!皇家城闕煙塵出現(xiàn),天于的大駕,一千輛車,一萬匹馬,逃往西南。才走到百來里,走走又站站。六軍不肯前進可怎么辦?宛轉(zhuǎn)蛾眉竟死在皇上馬蹄前。她的花鈿丟在地上沒人收,還有她頭上的翡翠翹呢,她的金雀,她的玉搔頭?;噬涎谥?,想救救不了,回頭看,眼淚和血一起流。棧道插云彎彎曲曲上劍閣,風(fēng)刮起黃塵格外蕭索。峨眉道上沒多少行人,天于旌旗也沒了光彩,陽光是那樣談薄。蜀江水這么碧綠喲,蜀山這么青翠,皇上日日夜夜懷念情思難斷絕。離宮看見月光是傷心顏色,夜里聽雨打棧鈴也是斷腸聲息。
總算有一天,天旋地轉(zhuǎn)圣駕得回京城,又走到這里——叫人徘徊不忍離去。馬嵬坡下泥土中間找不著了,美人當(dāng)年白白死去的那塊地。君臣互相看看,眼淚灑衣襟,向東望,信馬由韁回京城?;貋砜纯磳m苑園林,太液池芙蓉未央宮翠柳依舊媚人。那芙蓉花多像她的臉,那柳葉多像她的眉,見花見柳怎叫人不落淚。怎不感觸啊,在這春風(fēng)吹開桃李花的日子,在這秋用打梧桐落葉的時辰!太上皇住南內(nèi)與西宮,秋草長閑庭,不掃它滿階落葉紅。當(dāng)年椒房間監(jiān)青眉已老,梨園弟子頭上白發(fā)初生。晚上螢蟲飛過宮殿,太上皇悄然憶想。夜里挑殘了孤燈睡不著,只聽宮中鐘鼓遲遲敲響。夜這么長,看看天上銀河還在發(fā)光。天快亮,還不亮!霜這么重,房上鴛鴦瓦這么冷,翠被冰涼,有誰同擁?你死去了,我還活著,此別悠悠已經(jīng)隔了年,從不見你的靈魂進入我的夢。
京城有位修煉過的臨邛道士,能以精誠把亡魂招致??筛袆拥氖巧匣瘦氜D(zhuǎn)懷念的深情,使方士殷勤地去把她尋覓。他御氣排云像一道電光飛行,上了九天,又下入黃泉,可是都沒見到她的蹤影。忽然聽說海上有座仙山,那山在虛無縹緲中間。仙山樓閣玲瓏似朵朵彩云,有許多美妙的仙子。其中有位叫太真,雪樣肌膚花樣容貌,聽來好像是要找的人。方士到了仙宮,叩西廂的門,報捎息的是仙人小玉和董雙成。她聽說漢家天于派來了使臣,不由驚斷了仙家九華帳里的夢。推開枕穿上衣下得床來,銀屏與珠簾都依次打開。只見她頭上云髻半偏,剛剛睡醒,花冠還沒整好便走下堂來。風(fēng)吹著她的仙衣飄飄旋舉,還像當(dāng)年她的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一雙眼淚落下來,好似春天一枝梨花帶著雨。她含情凝自感謝君王:自從生離死別難見面,音信兩茫茫。昭陽殿里的恩愛從此斷絕,蓬萊宮里的日月這么漫長!往下看人間,只看見云霧看不見長安,只能將舊物表表我的深情,把金釵鈿盒兩樣?xùn)|西帶還。金釵留一股,鈿盒留一扇,我們一家分一半。只要我們的心像金和鈿一樣堅牢,雖然遠隔天上與人間,總還能相見!臨走叮嚀還有一句話兒緊要,這句誓言只有他和我知道。七月七日長生殿,半夜里沒人我們兩個話悄悄:在天上我們但愿永做比翼鳥,在地上我們但愿水做連理枝條。天長地久也有一天會終結(jié),這恨啊,長久不斷,永不會有消除的那一朝。
【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今陜西渭南人。早年熱心濟世,強調(diào)詩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六十首,,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同為著名的詩史。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瑟瑟行》則代表他藝術(shù)上的最高成就,唐憲宗吊其詩云:“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誦琵琶篇”。中年在官場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開”,但仍寫了許多好詩,為百姓做過許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著紀(jì)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寫過一些小詞。
【說明】
《長恨歌》是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這首詩是他和友人陳鴻、王質(zhì)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而創(chuàng)作的。在這首長篇敘事詩里,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yōu)美的形象,敘事和抒情結(jié)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唐玄宗、楊貴妃都是歷史上的人物,詩人并不拘泥于歷史,而是借著歷史的一點影子,根據(jù)當(dāng)時人們的傳說,街坊的歌唱,從中蛻化出一個回旋曲折、宛轉(zhuǎn)動人的故事,用回環(huán)往復(fù)、纏綿悱惻的藝術(shù)形式,描摹、歌詠出來。由于詩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藝術(shù)化的,是現(xiàn)實中人的復(fù)雜真實的再現(xiàn),所以能夠在歷代讀者的心中漾起陣陣漣漪。
《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是詩歌的主題,故事的焦點,也是埋在詩里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而“恨”什么,為什么要“長恨”,詩人不是直接鋪敘、抒寫出來,而是通過他筆下詩化的故事,一層一層地展示給讀者,讓人們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詩歌開卷第一句:“漢皇重色思傾國”,詩人用極其省儉的語言,敘述了安史之亂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終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描寫了楊貴妃的美貌、嬌媚,進宮后得寵,不但自己“新承恩澤”,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復(fù)渲染唐玄宗得貴妃以后在宮中如何縱欲,如何行樂,如何終日沉迷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這些,就釀成了安史之亂。
【賞析】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這一部分寫出了“長恨”的內(nèi)因,是悲劇故事的基礎(chǔ)。詩人具體地描述了安史之亂發(fā)生后,皇帝兵馬倉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別是在這一動亂中唐玄宗和楊貴妃愛情的毀滅“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ㄢ毼?zé)o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寫的就是他們在馬嵬坡生離死別的一幕?!傲姴话l(fā)”,要求處死楊貴妃。
楊貴妃的死,在整個故事中,是一個關(guān)鍵性的情節(jié),在這之后,他們的愛情才成為一場悲劇。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處是黃塵、棧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無光,秋景凄涼,這是以悲涼的秋景來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對著青山綠水,還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傷心.大自然的美應(yīng)該有恬靜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卻沒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內(nèi)心的痛苦。這是透過美景來寫良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層。行宮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鈴聲,本來就很撩人意緒,詩人抓住這些尋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帶進傷心、斷腸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見一聞,一色一聲,互相交錯,在語言上、聲調(diào)上也表現(xiàn)出人物內(nèi)心的愁苦凄清,這又是一層。
回長安后,“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白日里,由于環(huán)境和景物的觸發(fā),從景物聯(lián)想到人,景物依舊,人卻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淚下,從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宮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楊貴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極其復(fù)雜微妙的內(nèi)心活動?!跋Φ钗烇w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從黃昏寫到黎明,集中地表現(xiàn)了夜間被情思索繞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這種苦苦的思戀,“春風(fēng)桃李花開日”是這樣,“秋雨梧桐葉落時”也是這樣。及至看到當(dāng)年的“梨園弟子”、“阿監(jiān)青娥”都已白發(fā)衰顏,更勾引起對往日歡娛的思念,自是黯然神傷。
從黃埃散漫到蜀山青青,從行宮夜雨到凱旋回歸,從白日到黑夜,從春天到秋天,處處觸物傷情,時時睹物思人,從各個方面反復(fù)渲染詩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尋覓?,F(xiàn)實生活中找不到,到夢中去找,夢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環(huán),層層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達到了高潮。詩人正是通過這樣的層層渲染,反復(fù)抒情,回環(huán)往復(fù),讓人物的思想感情蘊蓄得更深這豐富,使詩歌“肌理細膩”,更富有藝術(shù)的感染力。
正由于前一段詩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這樣的程度,后面道土的到來,仙境的出現(xiàn),便給人一種真實感,不以為純粹是一種空中樓閣了。從“臨邛道土鴻都客”至詩的末尾,寫道士幫助唐玄宗尋找楊貴妃。詩人多用的是浪漫主義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后來,在海上虛無縹緲的仙山上找到了楊貴妃,讓她以“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現(xiàn),殷勤迎接漢家的使者,含情脈脈,托物寄詞,重申前誓,照應(yīng)唐玄宗對她的思念,進一步深化、渲染“長恨”的主題。
詩歌的末尾,用“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結(jié)筆,點明題旨,回應(yīng)開頭,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給讀者以聯(lián)想、回味的余地。
作為一首千古絕唱的敘事詩,《長恨歌》在藝術(shù)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來,許多人都肯定這首詩的特殊的藝術(shù)魅力。《長恨歌》在藝術(shù)上以什么感染和誘惑著讀者呢?宛轉(zhuǎn)動人,纏綿悱惻,恐怕是它最大的藝術(shù)個性,也是它能吸住于百年來的讀者,使他們受感染、被誘惑的力量
白居易的資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擴展資料:
晚年生活
827年,白居易至長安任秘書監(jiān),配紫金魚袋,換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員所用的服色)。828年,轉(zhuǎn)任刑部侍郎,封晉陽縣男。829年春,因病改授與太子賓客分司,回洛陽履道里。830年
12月,任河南尹。831年七月元稹去世。832年,為元稹撰寫墓志銘,元家給白居易潤筆的六七十萬錢,白居易將全數(shù)布施于洛陽香山寺。833年,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賓客分司。835年,被任命為同州刺史,辭不赴任,后改任命為太子少傅分司東都,封馮翊縣侯,仍留在洛陽。839年10月得風(fēng)疾。841年,罷太子少傅,停俸。842年,以刑部尚書致仕,領(lǐng)取半俸。
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閑適”的生活反應(yīng)自己“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哲學(xué)。而844年,73歲的白居易出錢開挖龍門一帶阻礙舟行的石灘,事成后作詩《開龍門八節(jié)石灘詩二首并序》留念,詩中仍反映出他“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觀。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陽的履道里第度過,與劉禹錫唱和,時常游歷于龍門一帶。作《池上篇》、《醉吟先生傳》自況。845年,白居易74歲,尚在履道里第舉行“七老會”,與會者有胡杲、吉皎、鄭據(jù)、劉真、盧貞、張渾與白居易;同年夏,以七老合僧如滿、李元爽,畫成“九老圖”。白居易晚年篤信佛教,號香山居士,為僧如滿之弟子。
詩歌理論
白居易的思想,綜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為主導(dǎo)。孟子說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他終生遵循的信條。其“兼濟”之志,以儒家仁政為主,也包括黃老之說、管蕭之術(shù)和申韓之法;其“獨善”之心,則吸取了老莊的知足、齊物、逍遙觀念和佛家的“解脫”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貶江州司馬為界。白居易不僅留下近三千首詩,還提出一整套詩歌理論。
他把詩比作果樹,提出“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的觀點,他認為“情”是詩歌的根本條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與元九書》),而情感的產(chǎn)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時政。因此,詩歌創(chuàng)作不能離開現(xiàn)實,必須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反映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
他繼承了《詩經(jīng)》以來的比興美刺傳統(tǒng),重視詩歌的現(xiàn)實內(nèi)容和社會作用。強調(diào)詩歌揭露、批評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詩歌表現(xiàn)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則?!杜c元九書》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
他的這種詩歌理論對于促使詩人正視現(xiàn)實,關(guān)心民生疾苦,是有進步意義的。對大歷(766~779)以來逐漸偏重形式的詩風(fēng),亦有針砭作用。但過分強調(diào)詩歌創(chuàng)作服從于現(xiàn)實政治的需要,則勢必束縛詩歌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和風(fēng)格的多樣化。
軼事典故
自釀美酒
白居易自家釀的酒,質(zhì)高出眾,他為自家的酒作詩道:“開壇瀉罇中,玉液黃金脂;持玩已可悅,歡嘗有余滋;一酌發(fā)好客,再酌開愁眉;連延四五酌,酣暢入四肢?!保ā栋拙右拙怼罚0拙右自炀频臍v史不但有記載,而且直到今天,還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賞鄉(xiāng)鄰”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傳。
素口蠻腰
素口蠻腰,蓄妓玩樂,始自東晉,唐代比較普遍。為了滌除人生煩惱,白居易以妓樂詩酒放縱自娛。從他的詩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幾個,最出名的是小蠻和樊素。唐孟棨《本事詩·事感》中記載:“白尚書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蠻善舞,嘗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白居易六十多歲時,他得了風(fēng)疾,半身麻痹,于是他賣掉那匹好馬并讓樊素離開他去嫁人。可是,他那匹馬反顧而鳴,不忍離去。樊素也傷感落淚說:“主人乘此駱五年,銜撅之下,不驚不逸。素事主十年,巾櫛之間,無違無失。今素貌雖陋,未至衰摧。駱力猶壯,又無 。即駱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送主一杯。一旦雙去,有去無回。故素將去,其辭也苦;駱將去,其鳴也哀。此人之情也,馬之情也,豈主君獨無情哉?”
但在白居易70歲時,樊素和小蠻還是走了。白居易思念中寫道:“兩枝楊柳小樓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歸歸去后,世間應(yīng)不要春風(fēng)。五年三月今朝盡,客散筵空掩獨扉;病與樂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時歸。”
家族成員
祖父:白湟
祖母:薛氏
父親:白季庚
長兄:白幼文
三弟:白行簡
兒子:白阿崔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白居易》
關(guān)于白居易有多少老海和白老 白居易的介紹到此就結(jié)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guān)注本站。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