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現存詩詞有多少 女詩人朱淑真生活在哪個朝代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朱淑真現存詩詞有多少,以及女詩人朱淑真生活在哪個朝代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梅花恣逞春情性——朱淑真詠梅詩詞賞析!
梅花恣逞春情性
??????——朱淑真詠梅詩詞賞析
?朱淑真號幽棲居士,是宋代著名的女詩人和詞人。現存詩三百多首,南宋魏仲恭輯其詩命名為《斷腸集》;朱淑真另有《斷腸詞》一卷,約三十幾首。其作品題材頗為廣泛,詠物、寫景、閨閣、詠史等都有涉獵。其以花木立題的詠物詩詞最多,超過五十首。其中又以詠花詩為最,詠花詩中尤以詠梅為冠,有三十多首。梅花那高潔、頑強的精神與其自身的性格不謀而合,最好地體現了她的內心世界。
?宋時隱居于杭州西湖孤山的林逋,對朱淑真的影響十分深刻。林逋一生不仕不娶,以種梅養鶴為樂。時人說他“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梅妻鶴子”的佳話因而留傳千載。他平時的生活除了養鶴,就是種梅、賞梅、詠梅,沉浸在自己創造的幽然世界里,世人所謂“梅妻鶴子”真是實至如歸。林逋愛梅成癖和遺世獨立的品性成為梅苑中的佳話,同時也受到愛梅者的一再歌詠。朱淑真曾作詩 《吊林和靖二首其一》 感慨道:
????? ?不見孤山處士星,西湖風月為誰清。
?????當時寂寞冰霜下,兩句詩成萬古名。
?這首詩從詠梅到詠愛梅之人,在詠人中婆娑著梅的英姿,梅與人已經交相輝映,融為一體。有著孤傲性格的林逋卻受“寂寞冰霜”之苦,與傲霜斗雪清神遠韻之寒梅交相輝映,畫中梅、梅中人、人中花交織為一體。詩人對林逋不為世俗牽絆,高潔孤傲的精神十分贊賞,表現出自身要以梅花傲雪獨立的品格鞭策自己,做一個像林逋那樣的品德高尚的人。
????????梅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具有形神兼備,色香俱佳,獨領天下春的風姿;玉骨冰心,圣潔高雅,俏也不爭春的品格;不畏嚴寒,堅韌頑強,爭報人間春的精神。當天寒地凍、萬物凋零的冬季來臨之時,唯有梅花仍然傲雪怒放。梅花孤高清潔,堅韌頑強的精神與朱淑真自身的性格不謀而合,梅花成了她常常歌詠的對象。梅花這個意象在朱淑真的詩詞中,一方面以真實的梅花存在,作裝飾、觀賞之用;另一方面以抽象的精神存在,作寄情、抒懷之用。詩人借助這客觀之像,融進自身的主觀之意,賦予梅花各種美好的品格,體現其獨特的人格魅力。
?享有“花之魁”美譽的梅花,尤以風韻美著稱。每當冬末春初,疏花點點,清香遠溢,與松、竹并稱為“歲寒三友”。朱淑真《除夜》有“爭先何物早?唯有后園梅”之句,她認為梅是春的使者,最先將春的信息帶給人間,寄托了她對美好生活的希冀。 “梅花枝上雪初融,一夜高風急轉東。”(《立春前一日》) 這首詩寫出了春雪初融后映日梅花的清秀、頑強之態,生動地再現了梅花在“高風急轉東”中挺立的風姿。在春天這個充滿生機的季節里,跳躍著讓人欣喜的音符,再現了詩人對于未來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自信。
?作裝飾、觀賞之用的梅花,有貼于眉心或插于發髻之上,用來修飾容顏;亦有插于瓶中或植于庭院中,作觀賞之用。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況像朱淑真這樣的才女,對于自己的容貌肯定十分的在意。“就朱淑真的興趣而言,她在意自己的美貌,具有明顯的自戀傾向。”(鄧紅梅《女性詞史》)正所謂“女為悅己者容”,說明了古代社會封建女性美容化妝的目的。“梅花成為裝飾女性容顏的飾物,可見于《太平御覽·時序部》引《雜五行書》:‘宋武帝女壽陽公主日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拂之不去。……宮女奇其異,競效之。今梅花妝是也。’從此,梅花妝便成了女性美化自己的一種方式,在宋代梅花文化中也占有不容忽視的一席之地。”[4]朱淑真作品中也多次出現描寫用梅來修飾容顏的詩句。 “只有宮娃無一事,每將施額斗妝勻。”(《梅花二首》其一) 詩人將梅花貼于額上,更增添了一分清幽之美。 “酷愛清香折一枝,故簪香髻驀思維”(《秋夜牽情六首》其五) 、 “自折梅花插鬢端,韭黃蘭茁簇春盤”(《又絕句二首》其一) 將新鮮的梅花插于發鬢之上,更顯幽美。清香的梅花為朱淑真增添了幾分雅致,幾分清秀,但她作品中所描繪的梅花妝不僅只是宋代女性容顏的一種外在修飾形式,而是與她內在的情感相關聯的。她在 《睡起二首其二》 寫道:
???? ?懶對妝臺拂黛眉,任他雙鬢像煙垂。
??? 侍兒全不知人意,猶把梅花插一枝。
?這是詩人寫自己的懶妝,“任他雙鬢像煙垂”:無拘無束,自然而可愛,露出了天然本色。她在懶妝中追求的是一種超脫了世俗約束、返回到自然的灑脫和自由的境界。詩人的個性在此得到了充分的表現,但是“不知人意”的侍兒卻“猶把梅花插一枝”,與其愿望相違背的。在不喜梅妝的反常行為中,顯示了詩人追求自然的人性之品格。
?又如 《探梅》 :????
???? ? 溫溫天氣似春和,試探寒梅已滿坡。
???? 笑折一枝插云鬢,問人瀟灑似誰么?
???????天氣溫暖如春,梅花已經開滿了山坡,蕭條的嚴冬呈現出一片春的爛漫生機。那探梅的人禁不住春情蕩漾,折一枝插在云鬢,瀟灑自然。梅裝飾著人,生動美麗而嫵媚妖嬈。那閃現在人臉上的笑和詢問時的自信,將內心深處洋溢的青春朝氣和魅力盡情地釋放出來。
梅以其花色雅潔、香味清幽,枝干挺拔俊秀,富有與眾不同的審美觀賞的獨特風韻和魅力,很早就成為觀賞性花木,被廣為種植。觀梅、賞梅成為文人雅客的重要生活內容。朱淑真詩詞中提及梅花的意象,都是在通過觀賞梅花的形態之后,有感而發所成的。
?先看 《卜算子﹒詠梅》 :
?? 竹里一枝斜,映帶林逾靜。雨后清奇畫不成,淺水橫疏影。
??吹徹小單于,心事思重省。拂拂風前度暗香,月色侵花冷。
??“竹里一枝梅,映帶林逾靜”,一枝梅花從竹林里伸出來,讓人覺得喧鬧的竹林在梅花的映襯下似乎安靜了下來。這一景致的描繪,突出了梅花的清幽雅致。“淺水橫疏影”,取意于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寫梅花的清幽疏枝映在水中,在清亮柔緩的溪水映照下,梅花更加卓然孤高、清麗韻致。
?下片寫梅花的孤寂清冷。吹奏小單于樂曲的嗚咽悲涼的聲音響徹夜空,讓人不由得心事重重。夜風吹來梅花的一陣陣清香,月色照在梅花上,梅花更顯得孤寂清冷。
?“斷腸才女”朱淑真以一種寂寞、凄涼的心境,融情于景、緣情布景,?她的豐富情感、她的遭遇與心聲在婉麗清幽的意境里融合得蘊藉自然。
???????作寄情、抒懷之用的梅花意象,主要是以梅花自喻。梅花傲雪耐寒,孤高絕俗,有著高潔自愛的君子情操,這正是詩人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作為封建社會的女子,被禁錮在男權的世界里,失去了屬于自己的自由和獨立。在理學盛行,貞節觀念極強的宋代,朱淑真敢于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反抗封建禮教的壓迫,并發出了那個時代的最強音: “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黃花》)
?朱淑真之所以喜愛梅花,一方面是因為梅花有“獨爾花開”的“雪精神”,同時因為它表里如一,不偽飾,不矯情。她在 《雪二首》 其一中寫道:
?? 一夜青山換玉尖,了無塵翳半痕兼。
??寒鴉打食圍沙渚,凍雀藏身宿畫檐。
??野外易尋東郭履,月中難認塞翁髯。
??梅花恣逞春情性,不管風姨號令嚴。
?一夜大雪,青山變白,大地了無別的痕跡。寒鴉圍著沙洲尋找食物,鳥雀凍得躲在屋檐下不敢出來。野外難見人的活動蹤跡,大自然的威力強大無比。然而“梅花恣逞春情性,不管風姨號令嚴”,詩人以贊賞的眼光歌頌了梅花那種不畏外界壓迫,仍然恣意開放的精神。從這首詩里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借梅花向我們傳達了她不畏封建勢力,勇敢追求自己幸福的梅花精神。
?再如 “松松麗日約余寒,春向梅邊柳上添”(《春日雜書十首》)、“秀色暗添梅富裕,綠梢明報竹平安”(《雪晴》)、“雪從庾嶺梅中盡,春向陏堤柳上來。多少園林正蕭條,紛紛爭逐趁時開”(《新春二絕》其一) ,這些詩句中用?“添”、“暗添”、“爭逐”的擬人化手法來描寫梅花生機勃勃的狀態,體現了大自然勃勃的生命力,也表現了詩人內心對于自由生活的向往。
?又如 《梅花二首》 其二:
????? ?? ?消得騷人幾許時,疏離淡月著橫枝。
????破荒的皪香隨馬,春信先教驛使知。
???????詩人在一個淡淡的月光之夜,來到稀疏的籬笆之前,欣賞那橫枝伸出的梅花,驚嘆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都為梅花的幽香與高潔所折服。梅花使驛站上的信使,最先得到春的消息。詩人在此寫梅,不在形似,而重神似,側重表現梅花橫枝的神韻,盛贊了梅花的幽香沖破冰雪,最先向人間報春的精神。詩人在此慰藉自己,雖然身處不幸的婚姻當中,但是只要心存對美好生活的希冀,總有一天也會沖破世俗的偏見而獲得新的生活。
?大多數人賞花只能領略其自然美,為花的外在絢麗的色彩、誘人的香氣所吸引,卻不能發現花的內在之美。朱淑真卻將花的外在之美與內在之美看得十分透徹,于花中感悟人生,抒發性情。
?再看她的 《菩薩蠻·詠梅》 :
?? 濕云不渡溪橋冷,蛾寒初破東風影。溪下水聲長,一枝和月香。
??人憐花似舊,花不知人瘦。獨自倚欄桿,夜深花正寒。
?這首詞贊美了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質。詞人在詞中以梅花自況,直接和間接地表達了自己對梅花的喜愛,以及對美與生活的熱愛。
?上片,先為“梅花”出場刻畫了一個特定的典型環境。在冬末春初的一個夜晚,詞人情思悠悠地漫步郊野,抬頭高瞻,只見幾朵帶雨的烏云一時凝聚在天空;低首近觀,小橋下溪水潺湲,又給人增添了陰冷的感覺。就在這時,一陣輕寒恍如幽影沖破了東風乍暖的氣氛,使人更感到寒意森森。橋下綿延不斷的嘩嘩溪流聲送來一片幽香,這幽香彌漫在朦朧的月光之中,沁人心脾,滌人魂魄,令人流連,催人升華,使人意緒翩翩,不能自已……。此詞本為詠梅而作,但卻正如人們所贊賞的──它竟全篇不直言“梅”字,而著意挑出幽柔之“香”以涵蓋梅花的獨特氣韻。妙就妙在著一“香”字,既突現了梅花芳馨幽艷的卓異風標,連同“和月”一起又給人以嗅覺、視覺、味覺、觸覺并生的通感聯想。強調梅的“一枝”獨秀,不僅有如林和靖贊梅名句“眾芳搖落獨暄妍”的高妙,展現了梅樹凌寒傲骨的幽姿逸韻,而且跟詞作的抒情主人于下片“獨自倚欄桿”也暗相扣合而發人深思。
?下片,由梅花轉至詞人,著重寫詞人對梅花──借以抒發對人世的執著情懷和幽怨心緒。詞人于春寒料峭時,面對這疏影中流溢暗香的花枝直抒心意:梅花啊,我對你深深愛念的滿腔熱忱一如過去而始終未變;可是你哪里知道我卻日益腰肢瘦損而身心憔悴了!李清照有過傳響人口的名句“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從修辭學上評析,它是一般的比喻句,是個明比修辭格。朱淑真這“花不知人瘦”則是別出心裁的擬人句,在賦予“花”以人性的同時,又巧妙地滲透了詞人對花的情愫。透過字面上似乎埋怨“花自無情,人自多感”的形態,折射著抒情主人寄意于花、期盼于花、渴望人間理解、希求人世溫馨等等多重意象。在詞人這看似哀怨、悲凄、惆悵乃至“情緒偏于低沉”的表象下,不正流蕩著一個女人赤誠而熱烈的心潮嗎?果然,結句寫道:夜深了,連不畏苦寒的梅花尚且因寒氣包圍似乎瑟瑟有聲,而本已瘦弱伶仃的女詞人竟思緒聯翩無法擁衾入睡,還在“獨自倚欄桿”。獨倚無眠是在搏擊寒風,是在思索人生,是在追尋世間的“知人”者!詞人確實跟梅花早已情深意摯,其“人憐花似舊”絕非虛語;而埋怨“花不知人瘦”,乃責備梅花不該忘卻自己這鐘情于人世生活的忠實伴侶。
?詞人的愛梅詠梅正是她熱愛美、熱愛生活、熱愛現實人生的藝術體現。這種外“冷”而內熱的感人形象,是女詞人對宋詞、對中國文化的可貴貢獻。所以她贏得了在宋詞史上與李清照齊名的崇高地位。
圖文來源于網絡,如有任何問題請聯系我們
朱淑真詩詞
朱淑真號幽棲居士,是南宋著名女詞人,著有不少經典的作品,下面列舉部分詩詞可作參考。
蝶戀花·送春:樓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猶自風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 綠滿山川聞杜宇。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
落花:連理枝頭花正開,妒花風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為主,莫遣紛紛點翠苔。
眼兒媚·遲遲春日弄輕柔:遲遲春日弄輕柔,花徑暗香流。清明過了,不堪回首,云鎖朱樓。 午窗睡起鶯聲巧,何處喚春愁?綠楊影里,海棠亭畔,紅杏梢頭。
減字木蘭花·春怨: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 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
秋夜: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初夏: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 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菩薩蠻·山亭水榭秋方半:山亭水榭秋方半,鳳幃寂寞無人伴。愁悶一番新,雙蛾只舊顰。 起來臨繡戶,時有疏螢度。多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圓。
朱淑真詞有多少首?
朱淑真(約1131年前后在世),宋代女詞人,一作淑貞,號幽棲居士。 相傳朱淑真作品為其父母焚毀,后人將其流傳在外的輯成《斷腸集》(詩)2卷,《斷腸詞》1卷及《璇璣圖記》,輾轉相傳,有多種版本。 其詩詞多抒寫個人愛情生活,早期筆調明快,文詞清婉,情致纏綿,后期則憂愁郁悶,頗多幽怨之音,流于感傷,后世人稱之曰“紅艷詩人”。作品藝術上成就頗高,后世常與李清照相提并論。流傳頗廣的《生查子》:“……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一闋,長期以來被認為歐陽修所作,其實是當時怕壞了女子的風氣,才將作者改為了歐陽修的。 朱淑真書畫造詣相當高,尤善描繪紅梅翠竹。明代著名畫家杜瓊在朱淑真的《梅竹圖》上曾題道:“觀其筆意詞語皆清婉,……誠閨中之秀,女流之杰者也。”明代大畫家沈周在《石田集·題朱淑真畫竹》中說:“繡閣新編寫斷腸,更分殘墨寫瀟湘。”由此可見,其能力非尋常深閨女子可比,當與李清照并駕齊驅。朱淑真,她的詩作受到市民的激賞,卻在死后遭到父母的焚燒(據魏仲恭《斷腸詩集序》)。她顯然是英年早逝的“問題美女作家”。 她的別號是“幽棲居士”,為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與李清照齊名,有《斷腸集》存世。從“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愁懷》)來看,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因此,有些作品泄露了婚外戀情,被一些學者剝奪著作權。 但是,她的作品還是存有大膽露骨的香艷鏡頭:“但愿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纏綿于情愛連時間也不管了,“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猶如今人當街親吻一般大膽。 〖憶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 彎彎曲,新年新月鉤寒玉。鉤寒玉,鳳鞋兒小,翠眉兒蹙。 鬧蛾雪柳添妝束,燭龍火樹爭馳逐。爭馳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浣溪沙·清明〗 春巷夭桃吐絳英,春衣初試薄羅輕。風和煙暖燕巢成。 春衣初試薄羅輕 小院湘簾閑不卷,曲房朱戶悶長扃。惱人光景又清明。 〖生查子·元夕〗(爭議中)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