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金剛經全文多少字,金剛經原文多少字

她好無恙.2023-01-11 16:30歷史50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金剛經全文多少字,以及金剛經原文多少字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金剛經全文及譯文。

金剛經原文+翻譯上邊是翻譯

下邊是全文金剛經(譯文)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我聽佛是這樣說的。當時,佛祖釋迦牟尼在舍衛國的祗樹給孤獨園,和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那時,世尊到吃飯時身著法衣,捧著食缽,進入舍衛國都城化緣。在城內乞食,化緣完后,回到住處。吃完飯,收好法衣和食缽,洗完腳,鋪好座墊就開始打坐。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

這時名叫須菩提的長老,從眾比丘中離座站起來,右肩袒露,右膝著地,合上手掌十分恭敬地對佛說:“舉世稀有的世尊啊,(佛)您要求各位菩薩好好守護住自己的心念,要求各位菩薩常常警示自己。世尊啊,那些善男善女如果也想修成至高無上的平等覺悟之心而成佛,那您說怎樣才能守住心念,才能排除邪念的干擾呢?” 佛回答道:“好啊好啊,問得好!須菩提,就像你所說的,佛要求各位菩薩好好守護自己的心念,常常警示自己?,F在你認真聽著,我來告訴你。善男善女想修成至高無上的平等覺悟之心而成佛,應該像這樣守護心念,像這樣排除邪念干擾?!表毱刑嵴f:“我正在認真聽著,世尊,我很愿意聽您再講下去?!?/p>

第三品 大乘上宗分

佛告訴須菩提:“諸位菩薩,大菩薩,應該像這樣排除邪念的干擾。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如卵生的,胎生的,潮濕之處腐爛而生的,其他物質幻化而成的,有形的,無形的,有思想的,無思想的,沒排除雜念的,排除了雜念的,我都使他們滅度而入無余涅盤的境界。雖然我滅度了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而實質上眾生沒有被我滅度?!薄斑@是什么緣故呢?”“菩提,如果菩薩心中還有自我相狀,他人相狀,眾生相狀,長生不老者相狀,那就不是真正的菩薩?!?/p>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再說,須菩提,菩薩修行佛法,應該是無所執著,無所布施。也就是說布施而離開布施相,不要執著于聲音、香氣、味道、觸摸、意識的布施。須菩提,菩薩應該這樣布施,不要執著于表相的布施?!薄斑@是什么緣故?”“如果菩薩不執著于表相作布施,他所得到的福德就大得不可思量。須菩提,你意下覺得如何?單是東方的虛空有多大?你能思量得出來嗎?”“不可思量,世尊。”“須菩提,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虛空廣闊,你能思量出有多大嗎?”“不可思量,世尊?!?“須菩提,菩薩不執著于表相作布施,他的福德也像這樣大得不可思量。須菩提,初發菩提心的菩薩只能按我教你的方法來修行?!?/p>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須菩提,你認為可以憑佛的身相來見如來否?”“不可,世尊。不可以身相來見如來?!薄盀槭裁茨??”“因為佛所說的身相,也就是非身相?!狈鸶嬖V須菩提:“凡是一切有形有相的身相,都是虛妄不真的。如果能把各種身相都看成非身相,你就見到如來的法身了?!?/p>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須菩提對佛說:“世尊,如眾生聽到佛剛才所講的道理,那他們還能信佛嗎?”佛告訴須菩提說:“不要這樣說。我寂滅后,過五百年將有修持佛法成正果的,對我剛才說的道理能理解,他們會認為此理真實可信。應當知道,這些人不是從一個佛、兩個佛、三四五個佛那兒來培植自己的善性的,而是從無數個佛那兒來修行種善根,他們聞說我剛才所講的道理,將在一念之間產生空靈潔凈的信念來。須菩提,我全都能知能見,這些眾生能修得不可估量的福德?!薄盀槭裁茨??”“這些人不再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種錯誤想法,他們心中沒有佛法的表相,也沒有非佛法的表相,沒有任何惦念了?!薄澳怯质鞘裁丛蚰??”“這些人如心中存有相狀,那就會執著于自我的相狀,他人的相狀,眾生的相狀,長壽者的相狀;如心中有佛法的相狀,也就會執著于自我、他人、眾生、壽者的相狀?!薄斑@又是為什么呢?”“如果心中有沒有佛法的表相,就會執著于自我、他人、眾生、壽者。因此,我們既不應該執迷于佛法的表相,也不執迷于沒有佛法的表相,不要有任何惦念。因為這個原因,我常說你們這些比丘,應知道我所說的法,就如同渡河的木筏,過河上岸后就不用惦記它了。對佛法尚且都該這樣不要執著,何況對于非佛法呢!”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

“須菩提,我再問你,我已修得至高無上的平等覺悟而成佛了嗎?我說過法嗎?”須菩提說:“如按我對佛所說意思的理解,本來就沒有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之法,您也沒有給我們講過什么固定的法?!薄盀楹芜@樣說呢?”“您所說的法,都不能固持,不能用語言來表達,既不是法,又不是非法?!薄盀槭裁磿@樣呢?”“因為所有的圣賢都認為沒有固定的法,只有各人理解不同而存在差別的法?!?/p>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須菩提,你再想想!倘若有人將三個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布施,此人所獲的福德是否很多?”須菩提回答道:“相當多,世尊?!薄霸蚝卧冢俊薄耙驗檫@種福德是有相布施,并不是自性的智慧福德?!薄耙虼宋艺f那人能獲得的福德多,但只是一個相,而非福德性。如還有人能理解我說的《金剛經》,用心修持,甚至反復念誦四句偈語等,給他人說法,那么他所獲得的福德就會超過布施七寶的人?!薄斑@是什么原因呢?”“須菩提,一切的佛,以及所有佛的至高無上、大徹大悟的智慧佛法,都是從我所講的經中產生出來的。須菩提,所謂佛法,也就是沒有佛法?!?/p>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

“須菩提,我再問你,初果須陀洹的圣人能認為自己已修得須陀洹果了嗎?”須菩提說:“不能的,世尊?!薄盀槭裁??”“因為須陀洹這個果位叫入流,然而卻無所入,他不被色、聲、香、味、觸、法所惑,這是一個須陀洹的名字,而沒有須陀洹的實體?!薄绊毱刑幔阍傧胂耄雇雍勺鬟@樣的念頭:我已得到斯陀含的果位嗎?”須菩提說:“不可以,世尊?!薄盀槭裁??”“斯陀含具名為‘一往來’,然而實無往來,因此這只是斯陀含的名字?!薄绊毱刑幔阍傧胂耄⒛呛苡羞@樣的念頭:我已獲得阿那含的正果而達到無來的境界嗎?”須菩提答道:“不能,世尊?!薄盀槭裁??”“阿那含雖然名為不來,說是不需輪回,而實際上佛法無來無不來,因此阿那含只是有個無來的空名?!薄绊毱刑?,我再問你,阿羅漢能認為自己已經修行到達不再生死輪回這種境界嗎?”須菩提說:“不能這樣認為,世尊。”“為什么呢?”“實際上根本沒有什么法是永恒不變的,因此阿羅漢也只是個名稱。世尊,阿羅漢認為自己已修成了阿羅漢道,那他就有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世尊,您曾說我已達到沒有勝負心、斗爭心的境界,這是人的最高境界,是超出欲界最高境界的阿羅漢。世尊,我倘若有這種心念:“我已修到了無爭的阿羅漢境界?!蹦筒粫f我已是達到一切無爭境界的人了,因為我實際上什么也沒修,只是得了個須菩提,是無爭之人的名義而已?!?/p>

第十品 莊嚴凈土分

佛對須菩提說:“你想想,我當初在然燈佛那里,佛法上有所修得了沒有?”“沒有,您在然燈佛處并未修得什么佛法?!薄绊毱刑?,我再問你,菩薩用其功德來莊嚴佛土嗎?”“沒有,世尊。”“為什么呢?”“說是莊嚴佛土,就是不莊嚴,是叫做莊嚴?!薄耙虼耍毱刑幔魑黄兴_摩訶薩,應該像這樣修得清凈心,不應當固持聲、色、香、味、觸、法而生成心念。應該無所執著而生成空靈潔凈的心念。須菩提,比方說有個人,身體像須彌山那樣高大,你想想,這身體高大不高大?” 須菩提答道:“很大,世尊?!薄盀槭裁催@樣說呢?”“佛說的非身就是法身,沒有邊際,那才是大身?!?/p>

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分

“須菩提,就如恒河中有無數沙粒,每一粒沙再做一條恒河。你想想,恒河中所有的沙粒加起來多不多?”須菩提說:“很多,世尊。”“只算恒河,尚且多得無法計算,更何況河中的沙粒呢!須菩提,我現在實話告訴你:如果有善男善女用可填滿你所住的像恒河沙粒那樣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他們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須菩提回答說:“很多,世尊?!狈鸶嬖V須菩提:“假如善男善女在這部《金剛經》里,不要說講全部經文,甚至只領受執持四句偈語等,給他人解說,這樣所獲的福德,就比用那么多的七寶來布施所獲福德要多?!?/p>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接著,佛又說:“須菩提,如人們隨時隨地解說這部《金剛經》,甚而至于僅只念誦四句偈語等,應當知道這個地方,所有一切的人和阿修羅,都應當像供養佛塔廟宇一樣供養這個地方。何況有人能誦讀并領受修持這部經!須菩提,應當知道,此人成就了最高的、第一的、最罕見的佛法。如果有這部經典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的地方,就是有佛最尊貴的弟子的地方?!?/p>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此時,須菩提問佛道:“世尊,應當叫這部經一個什么名字呢?我們這些人該如何供奉、修持此經呢?”佛告訴須菩提:“這部經名叫《金剛般若波羅蜜》。就憑這個名字,你們都應供奉、修持?!薄斑@樣做的原因是什么?”“須菩提,佛說的般若波羅蜜,要按真諦來講,就不是般若波羅蜜,只是個假名而已。須菩提,我再問你,我講過法沒有?”須菩提對佛說:“世尊,如來沒有說?!薄绊毱刑幔阆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微塵,是多還是不多?”須菩提道:“很多,世尊?!薄绊毱刑?,各種微塵,我說不是微塵,只是假借個名稱;我說世界就是非世界,只是取個名叫世界。須菩提,你再想想,你能憑借佛的三十二相來認識佛的本性嗎?” “不能,世尊。我不能憑佛的三十二相來認識佛的本性。”“為什么呢?”“因為您說三十二相就是非法身相,是叫做三十二相。”“須菩提,倘若有善男善女用如恒河沙粒那樣多的身體、生命來布施,又另有一人堅持修這部《金剛經》,甚至只念四句偈語之類,給別人講解經文,那么他的福報功德就比前面的善男善女的功德還要多?!?/p>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這時,須菩提聽佛解說《金剛經》,深深解悟了佛法的義理和境界,淚流滿面十分悲傷地對佛說:“真是難得的經文??!世尊,您解說像這樣深刻的經文,我自從修得慧眼以來,從來沒有聽說過如此經文。世尊,如再有人能聽到這經文,信仰此經并帶著潔凈的心念,就能認識本相,(因此)當知道這個人,成就了第一的、罕見的功德。世尊,這本相,就是非相,因此佛說它只是取名為本相。世尊,我現在有機會聽這部經典的講義,由信仰佛法,到解悟義理,再修行,最后印證得果也就不困難了。如有來世,五百年后,有眾生聽說此經,也會信仰、解悟、修持、得果?

金剛經全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樂欲聞。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于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于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須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后后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于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凈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圣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須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于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須菩提。于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于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

佛告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于法實無所得。須菩提。于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于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于意云何??梢匀嘁娙鐏聿?。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于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凈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后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于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于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只劫。于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于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蛴腥寺勑膭t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于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于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則不與我受記。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受記作是言。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于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須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須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于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如是如是。須菩提。我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

須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圣王則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說諸法斷滅相。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說斷滅相。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于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則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只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于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求《金剛經》全文,謝謝

《金剛經》

金剛經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金剛經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樂欲聞。

金剛經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金剛經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復次。須菩提。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于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于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金剛經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須菩提。于意云何??梢陨硐嘁娙鐏聿?。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金剛經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后。后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于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凈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金剛經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

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圣,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金剛經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須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于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金剛經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

須菩提。于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

《金剛經》全文

金剛經

凈口業真言

唵。修利修利。摩訶修利。修修利。薩婆訶。

凈身業真言

唵。修多唎。修多唎。修摩唎。修摩唎。娑婆訶。

凈三業真言

唵。娑嚩婆嚩秫馱。娑嚩達摩。娑嚩婆嚩秫度憾。

安土地真言

南無三滿多。母馱喃。唵。度嚕度嚕。地尾娑婆訶。(以上真言誦七遍)

普供養真言:

唵,誐誐曩,三婆嚩,襪日啰斛

釋迦牟尼佛心咒(或稱牟尼咒):

爹呀他 唵 牟尼 牟尼 嘛哈牟尼

釋迦牟尼耶 梭哈

◎受持者具無量三昧,得無量福,滅無量罪,開智慧,度六道眾生,速證佛果。

◎釋迦牟尼佛悲心特重,誓愿于穢土成佛,濟度五濁惡世生。其法常為息災法所修,可除一切障難、治一切病痛,并護佑我們最終成就佛道。

奉請八金剛

奉請青除災金剛 奉請辟毒金剛奉請黃隨求金剛 奉請白凈水金剛

奉請赤聲火金剛 奉請定持災金剛 奉請紫賢金剛 奉請大神金剛

奉請四菩薩

奉請金剛眷菩薩 奉請金剛索菩薩奉請金剛愛菩薩 奉請金剛語菩薩

發愿文

稽首三界尊 皈依十方佛我今發宏愿 持此金剛經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涂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云何梵

云何得長壽 金剛不壞身復以何因緣 得大堅固力

云何于此經 究竟到彼岸愿佛開微密 廣為眾生說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愿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祇園會上佛菩薩(三稱)

變億咒

Wèng,sān bá rà,sān bá rà, bō mǎ nà sà rà;

唵,三拔惹,三拔惹, 波瑪納薩惹;

mā hā zàng bā bā,hōng, pà dē suō hā。

嘛哈藏巴巴,吽,帕得莎哈。

◎把你所做的功德便成一億倍,所以每天早上起來,念七遍,或是在念佛作法會前念七遍,那你今天所做的功德就變成一億倍。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qí樹給jǐ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qì。收衣缽。洗足已。敷fū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稀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樂欲聞。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妙行無住分第四

復次須菩提。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于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于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伤剂坎?。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如理實見分第五

須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正信稀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后。后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于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凈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無得無說分第七

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圣。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依法出生分第八

須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于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一相無相分第九

須菩提。于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名阿那含。須菩提。于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莊嚴凈土分第十

佛告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于法實無所得。須菩提。于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于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于意云何??梢匀嘁娙鐏聿?。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于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凈。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后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稀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稀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于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于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花香。而散其處。

能凈業障分第十六

復次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祗劫。于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于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蛴腥寺?。心即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于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于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于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F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須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須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于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凈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須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須菩提。于意云何??梢匀嘤^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圣王。即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說斷滅相。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于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于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般若無盡藏真言

納謨薄伽伐帝。缽唎惹。波羅蜜多曳。怛侄他。唵。紇唎地唎室唎戍嚕知。三蜜栗知。佛社曳。莎訶。

金剛心真言

唵。烏倫尼。娑婆訶。

愛染明王心咒

Wèng, hōng xī dì suō hā

唵,吽悉地梭哈

◎常持誦,得一切天人愛敬降伏,能令一切人見者歡喜,能成就一切心愿,悉皆圓滿。速得成就金剛薩埵身悉地,現生世間獲得一切法平等金剛心。

補缺真言

南無喝啰怛那。多啰夜耶。佉啰佉啰。俱住俱住。摩啰摩啰?;恕YR賀。蘇怛拏。吽。潑抹拏。娑婆訶。(三遍)

補缺圓滿真言

唵。呼嚧呼嚧。社曳穆契。娑訶。(七遍)

嗡 都嚕都嚕 渣雅 穆克 梭哈om huru-huru jaya mukhe svaha

Wèng dōu dū dōu dū zhā yá mù kǎ hēi suō hē

唵,都嚕都嚕,渣牙木卡嘿,莎訶

◎每天晚上念七遍,然后回向,那么白天所念的佛號、經、咒語,不但圓滿,而且可以增加千萬倍的功德,這個叫補闕咒。

金剛經的全文及譯文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 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譯 香贊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云,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 (三稱)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愿解如來真實義。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薄拔ㄈ?,世尊,愿樂欲聞?!?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妙行無住分第四 “復次,須菩提,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于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于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薄绊毱刑幔衔鞅狈?,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薄绊毱刑?,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如理實見分第五 “須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正信希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后,后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于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凈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無得無說分第七 “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圣,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依法出生分第八 “須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薄叭魪陀腥?,于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一相無相分第九 “須菩提,于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薄绊毱刑幔谝庠坪?,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薄绊毱刑?,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薄绊毱刑?,于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莊嚴凈土分第十 佛告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于法實無所得?!薄绊毱刑?,于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于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薄绊毱刑幔谝庠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薄绊毱刑幔T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薄绊毱刑幔粲猩颇凶?、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于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凈,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后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于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于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能凈業障分第十六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于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于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于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于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詫崯o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于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薄绊毱刑?,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遣幻兴_。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薄绊毱刑?,于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薄绊毱刑幔谝庠坪?,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薄绊毱刑?,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須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須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薄绊毱刑?,于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諸相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于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凈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須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須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圣王即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毱刑?,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說斷滅相?!?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侨瞬唤馕宜f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一合相分第三十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于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薄绊毱刑?,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薄绊毱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于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般若無盡藏真言 納謨薄伽伐帝。缽唎若。波羅密多曳。怛侄他。唵。紇唎。地唎。室唎。戍嚕知。三密栗知。佛社曳。莎訶。 金剛心陀羅尼 唵。烏倫尼。娑婆訶。 補闕真言 南謨喝啰怛那。哆啰夜耶。佉啰佉啰。俱住俱住。摩啰摩啰?;獏?。賀賀。蘇怛拏。吽。潑抹拏。娑婆訶。 補闕圓滿真言 唵。呼嚧呼嚧。社曳穆契。莎訶。 普回向真言 唵。娑摩啰。娑摩啰。弭摩曩。薩縛訶。摩訶斫迦啰嚩吽。 金剛贊 斷疑生信,絕相超宗,頓忘人法解真空,般若味重重。四句融通,福德嘆無窮。 南無祇園會上佛菩薩 (三稱) 回向 愿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普愿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明樂佛網

關于金剛經全文多少字和金剛經原文多少字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www.pinswag.com/ask/18860.html

分享給朋友:

“金剛經全文多少字,金剛經原文多少字” 的相關文章

果酒多少度適合閑飲(一般果酒多少度)

果酒多少度適合閑飲(一般果酒多少度)

大家好,關于果酒多少度適合閑飲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一般果酒多少度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葡萄酒適飲的溫度是多少? 各類葡萄酒大致的適飲溫度如下:清淡型白葡萄酒:8~10度;濃郁性白葡萄酒:10~...

杜甫哪個朝代的歌(杜甫,是哪個朝代的)

杜甫哪個朝代的歌(杜甫,是哪個朝代的)

今天給各位分享杜甫哪個朝代的歌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杜甫,是哪個朝代的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杜甫哪個朝代的詩人的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杜甫是唐朝的詩人。希望能幫到你,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地方,歡迎追問,望采納。杜甫是什么朝代的詩人? 杜甫是唐代詩人。杜甫(...

哪個詩不是君馬黃(君馬黃答案)

哪個詩不是君馬黃(君馬黃答案)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哪個詩不是君馬黃,以及君馬黃答案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關于贊頌馬的詩句? 《君馬黃》唐代:李白君馬黃,我馬白。馬色雖不同,人心本無隔。1、《白馬篇》魏晉:曹植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游...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千古興亡多少事(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的典故)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千古興亡多少事(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的典故)

今天給各位分享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千古興亡多少事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的典故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千古興亡多少事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作者:南宋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

杜甫絕句其一中的名句是哪個(杜甫的絕句其一的詩意)

杜甫絕句其一中的名句是哪個(杜甫的絕句其一的詩意)

大家好,關于杜甫絕句其一中的名句是哪個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杜甫的絕句其一的詩意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杜甫的絕句佳句 1.關于杜甫絕句的名句 1、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 2、兩個...

人于謙是哪個朝代(于謙詩人于謙是哪個朝代的)

人于謙是哪個朝代(于謙詩人于謙是哪個朝代的)

今天給各位分享人于謙是哪個朝代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于謙詩人于謙是哪個朝代的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于謙是哪個朝代的? 于謙(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錢塘縣(今...

夜書所見葉紹翁是哪個朝代的人(夜書所見中葉紹翁的人物身份是什么)

夜書所見葉紹翁是哪個朝代的人(夜書所見中葉紹翁的人物身份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夜書所見葉紹翁是哪個朝代的人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夜書所見中葉紹翁的人物身份是什么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夜書所見作者是什么朝代 《夜書所見》的作者是宋代詩人葉紹翁夜書所見朝代:宋代作者:葉紹翁蕭蕭梧葉...

方召畫的黃河畫長多少寬多少(成方畫黃河)

方召畫的黃河畫長多少寬多少(成方畫黃河)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方召畫的黃河畫長多少寬多少,以及成方畫黃河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清明上河圖》長多少,寬多少,高多少, 《清明上河圖》長528.7厘米,寬24.8厘米。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

送孟東野序有多少字(送孟東野序的大意)

送孟東野序有多少字(送孟東野序的大意)

很多朋友對于送孟東野序有多少字和送孟東野序的大意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求一篇古文:字數不少于100,不多于150,除了特定助詞不要有重復的字,詩,詞,賦均可。 送孟東野序韓愈 (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

蜜漣奈爾保濕霜多少一品的簡單介紹

蜜漣奈爾保濕霜多少一品的簡單介紹

今天給各位分享蜜漣奈爾保濕霜多少一品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如何快速去痘 用以下的方法來護理。值得參考哦!1.用茶葉水(溫熱的)涂在痘印處.2.每天早晨用溫水洗臉,里面加一些白醋。3.多喝水(每天至少8杯),多吃蔬菜水果,吃維生素(如...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