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于謙是哪個朝代(于謙詩人于謙是哪個朝代的)
今天給各位分享人于謙是哪個朝代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于謙詩人于謙是哪個朝代的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于謙是哪個朝代的?
于謙
(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
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辛丑科進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隨宣宗鎮壓漢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為御史的于謙因數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頌聲滿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正統十一年(1446年),因進京覲見時不向王振獻媚送禮,遭其黨羽誣陷,下獄論死,后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復任。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進兵部尚書。代宗立,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加少保,總督軍務。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以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英宗既歸,仍以和議難恃,擇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以安。其時朝野多事,乃獨運征調,悉合機宜,號令明審,片紙行萬里外無不惕息。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自奉儉約,所居僅蔽風雨,但性固剛直,頗遭眾忌。
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石亨等誣其謀立襄王之子,被殺。成化初,復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謚肅愍。萬歷中,改謚忠肅。有《于忠肅集》?!睹魇贰贩Q贊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
于謙是哪個朝代的人啊
明朝英宗時期大臣,一代名臣!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漢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錢塘縣人。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后釋放,起為兵部侍郎。土木之變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國,擢兵部尚書。于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師,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天順元年因“謀逆”罪被冤殺。謚曰忠肅。有《于忠肅集》。于謙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
于謙是什么朝代的人
明朝。
于謙(1389~1457),明代大臣。字廷益,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永樂十九年(1421年)進士。初任御史,歷官兵部尚書。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為瓦剌俘去,于謙擁立明景帝,擊退瓦剌的侵擾,捍衛了北京,功炳史冊。
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后徐有貞、石亨等迎明英宗復位,將他殺害。明孝宗追謚肅愍,明神宗改謚忠肅。
擴展資料:
于謙的事跡:
正統十三年(1448年),明朝邊防日益吃緊,兵部事務日加繁忙,于謙奉命入京,任兵部左侍郎,期間,邊防戰亂不斷。
正統十四年(1449年)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領也先遣使兩千余人貢馬,向明朝廷邀賞。由于王振不肯多給賞賜,并減去馬價的五分之四。瓦剌借機就制造釁端,于這年七月率大軍向邊境騷擾。
明軍的敗報不斷傳到北京,英宗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率五十萬大軍親征,結果在土木堡慘敗,明五十萬大軍“死傷過半”,英宗本人也被瓦剌俘獲。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土木之變”。
“土木之變”盡管英宗被瓦剌俘獲,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同時得晉兵部尚書。代宗立,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不久,加封少保,總督軍務。
英宗既歸,仍以和議難恃,擇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以安。其時朝野多事,乃獨運征調,悉合機宜,號令明審,片紙行萬里外無不惕息。
瓦剌進攻北京失敗后,其部族首領“也先”挾英宗逼和。于謙認為“社稷為重君為輕”,堅決不同意,瓦剌被迫釋放了英宗。英宗回來后,被弟弟景帝囚禁在南宮。
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徐有貞、石亨等人誣陷于謙謀立襄王之子,于謙被逮捕下獄,以和岳飛同樣的罪名?“莫須有”被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于謙
于謙是哪個朝代的
于謙是明朝人。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
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辛丑科進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隨宣宗鎮壓漢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為御史的于謙因數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頌聲滿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正統十一年(1446年),因進京覲見時不向王振獻媚送禮,遭其黨羽誣陷,下獄論死,后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復任。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進兵部尚書。代宗立,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加少保,總督軍務。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額森)以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英宗既歸,仍以和議難恃,擇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以安。其時朝野多事,乃獨運征調,悉合機宜,號令明審,片紙行萬里外無不惕息。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自奉儉約,所居僅蔽風雨,但性固剛直,頗遭眾忌。
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石亨等誣其謀立襄王之子,被殺。成化初,復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謚肅愍。萬歷中,改謚忠肅。有《于忠肅集》。《明史》稱贊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于謙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