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水龍吟中介紹了哪些典故 辛棄疾水龍吟鑒賞
今天給各位分享辛棄疾的水龍吟中介紹了哪些典故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辛棄疾水龍吟鑒賞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辛棄疾引用了哪些典故?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一詞是辛棄疾豪放詞的代表作,集中體現其豪放性格與壯懷報國的熱情。辛棄疾素有“掉書袋”之稱,這首詞中也有大量的典故引用。起首兩句,以景物描寫烘托出秋高氣爽,“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遼闊景象,將一個豪邁的詩人形象烘托出來。“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運用韓愈、皮日休、周邦彥等人的典故,將情景交融在一起。“落日樓頭”數句則由情及人,將洞旅冊詞的本意表達出來。這數句全是短句連用,一氣呵成,給人以氣勢磅A之感,詩人那渴求建功立業卻報國無門的惆悵躍然紙上。下闕又連用數典,表明心志。雖然壯志難酬,雖然報國無門,但詞人仍滿懷一腔熱忱,不愿作“求鎮陪田問舍”的富家翁。但細思量現實的處境,卻仍然矛盾重重,“可惜流年”,心頭郁抑,納宏卻得不到絲毫慰藉,只能暗自落下“英雄淚”。
《水龍吟》用了哪三個典故?
用了晉朝張翰莼鱸握源早之思的典故,求田問舍的典故,樹猶如此的典故。
1、莼鱸之思典故
張季鷹(張翰)被任命為齊王的東曹掾一職。在洛陽見到秋風吹起,于是思念起家鄉吳地的菰菜羹和鱸魚膾,說:“人生貴在順遂自己的意愿,怎么能為了求得名聲和爵位而羈留在離家鄉數千里之外當官!”于是駕起車子便回去了。
2、求田問舍的典故
劉備、許汜與劉表在一起共論天下之士。談到陳登時,許汜不以為然地說:“陳元龍乃湖海之士,驕狂之氣至今猶在。”劉備雖然對陳登十分熟悉,但他沒有立即反駁許汜,轉而問劉表:“您覺得許君所言對不對?”
劉表說:“如果說不對,但許君是個好人,不會隨便說別人假話的;要說對,陳元龍又盛名滿天下!”劉備問許汜:“您認為陳元龍驕狂,有什么根據嗎?”許汜說:“我過去因世道動蕩而路過下邳,見過陳元龍。
當時他毫無客主之禮,很久也不搭理我,自顧自地上大床高臥,而讓客人們坐在下床。”劉備應聲道:“您素有國士之風。現在天下大亂,帝王流離失所。元龍希望您憂國忘家,有匡扶漢室之志。
可是您卻向元龍提出田宅屋舍的要求,言談也沒有什么新意,這當然是元龍所討厭的,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元龍和您說話?假如當時是我,我肯定會上百尺高樓上去高臥,而讓你們睡在地下,哪里只有區區上下床的區別呢?”
劉表聽了,放聲大笑。劉備深情地說:“象元龍這樣文武足備、膽志超群的俊杰,只能在古代尋求。當今蕓蕓眾生,恐怕很難有人及其項背了。”
3、樹猶如此典故
桓溫率兵北征,經過金城,見到為瑯邪內使時種下的柳樹,都已經十圍之粗了,感慨的說:“樹尚且如此,人又怎么能忍受歲月的消磨呢!”手撫枝條,泫然落淚。
擴展資料
1、原文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裂猛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2、譯文
楚段雀天千里遼闊一派凄清秋色,長江水隨天流去秋色無邊際。極目眺望北國崇山峻嶺的風景,他們仿佛都在傳送憂怨仇恨,就好似碧玉發簪和螺形發髻。夕陽西下之時落日斜掛樓頭,孤雁悲啼聲里游子悲憤壓抑,吳鉤把玩不已拍遍九曲欄桿,沒人能理會我登樓遠眺之心。
別提家鄉的鱸魚肉精細味美,盡管秋風吹不會像季鷹不歸?更不想許汜只顧謀私利。那將羞于見雄才大氣的劉備。借時光如水憂愁國勢如風雨,樹猶如此倩人誰能去換來啊?就讓那紅巾翠袖多情歌女,為我擦去英雄失志時的熱淚。
3、作者
辛棄疾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莼鱸之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許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用了哪些典故
吳鉤:唐李賀《南園》:“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吳鉤,古代吳地制造的一種寶刀。這里應該是以吳鉤自喻,空有一身才華,扒橘櫻但是得不到重用。
“鱸魚堪膾”三句:用西晉張翰典,見《晉書·張翰傳》。另外,《世伍備說新語·識鑒篇》也有記載:張翰在洛陽做官,在秋季西風起時,想到家鄉莼菜羹和鱸魚膾的美味,便立即辭官回鄉。后來的文人將思念家鄉稱為莼鱸之思。季鷹:張翰,字季鷹。
“求田問舍”三句:典出《三國志·魏書·陳登傳》,東漢末年,有個人叫許汜,去拜訪陳登。陳登胸懷豪氣,喜歡交結英雄,而許汜見面時,談的卻都是“求田問舍”(買地買房子)的瑣屑小事。陳登看不起他,晚上睡覺時,自己睡在大床上,叫許汜睡在下床。許汜很不滿,后來他把這件事告訴了劉備。劉備聽了后說:“當今天下大亂的時候,你應該憂國憂民,以天下大事為己任,而你卻求田問舍。要是碰上我,我將睡在百尺高樓上,叫你睡在地下。”求田問舍:置地買房。劉郎:劉備。才氣:胸懷、氣魄。
樹猶如此:出自北周詩人庾信《枯樹賦》:”樹猶如此,人何以堪!”又典出《世說新語·言語》:“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瑯邪時種柳,皆已十春叢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此處以“樹”代“木”,抒發自己不能抗擊敵人、收復失地,虛度時光的感慨。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⑶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⑽,樹猶如此⑾!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辛棄疾《水龍吟》下片用了哪些典故
1.玉簪螺髻
皮日休《縹緲峰》詩:“似將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韓愈《送桂州嚴大夫》詩有“山如碧玉”之句(即簪),是此句用語所出.
2.把吳鉤看了
杜甫《后出塞》詩中就有“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的句子.
3.欄干拍遍
據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記載,一個“與世相弊核齟齬”的劉孟節,他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吁唏獨語,或以手拍欄于.曾經作詩說:“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干拍”.
4.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晉朝人張翰(字季鷹),在洛陽作官,見秋風起,想到家鄉蘇州味美的鱸魚,便棄官回鄉.(見《晉書.張翰傳》)
5.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三國時許汜去看望陳凳啟登,陳登對他很冷淡,獨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許汜去詢問劉備,劉備說:天下大亂,你忘懷國事,求田問舍,陳登當然瞧不起棗卜如你.如果是我,我將睡在百尺高樓,叫你睡在地下,豈止相差上下床呢?(見《三國志.陳登傳》)
6.樹猶如此
據《世說新語.言語》,桓溫北征,經過金城,見自己過去種的柳樹已長到幾圍粗,便感嘆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樹已長得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