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作品有哪些 范仲淹的作品是哪些
大家好,關于范仲淹作品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范仲淹的作品是哪些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范仲淹的代表作有哪些
范仲淹的代表作有《岳陽樓記》、《漁家傲》、《蘇幕遮》、《江上漁者喊蔽》、《出守桐廬道中十絕》、《剔銀燈·與雀滲禪歐陽頃塵公席上分題》、《野色》、《御街行·秋日懷舊》等等。
范仲淹的作品有哪些 范仲淹的簡介
1、范仲淹的作品有:《上攻守二拆羨策狀》、《與韓琦書》、《過馀杭白塔寺》、《閱古堂詩》、《紀送太傅相公歸闕》、《御街行·秋日懷舊》、《邠州建學記》、《蘇幕遮·懷舊》、《出守桐廬道中十絕》、《上漢謠》、《岳陽樓記》等等。
2、范仲淹,字希文,是我國北宋年間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除了他在文學上和政治上的成就之外,范仲淹還是一位書法大家,代表的書法作品有《邊事帖》、《師魯帖》、《道服贊》等等。他的書饑御巖法作品落筆痛快而沉著,清勁且有精神,歷代文人都有所稱贊。爛御
3、就文學成就上來講,范仲淹的作品主要集中在于散文、詩歌和詞著三個類型,他的散文題材以陳述時政居多,因而文章往往邏輯嚴密,動靜相生,有很強的說服力。在詩歌和詞作方面,范仲淹講求為情而文,內容忠于生活現實,詩意淳語真。
范仲淹的簡介和主要作品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蘇州吳縣。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咐攜遂更名朱說。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后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楚國公,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他的代表作品是《師說》,優秀的文章有:《雜說》、《原毀》、《進學解》、《答劉正夫書》、《送孟東野序》、《祭十二郎文》、《送李原歸盤谷序》、《張中丞傳后續》等。
此外,他還寫有《柳子厚墓志銘》、《寄柳子厚文》、《畫記》、《答李翔書》、《原道》、《原毀》、《原性》、《論天旱人饑狀》、《論佛骨表》、《送窮文》、《平淮西碑》等。
其詩主要有:《山石》、《汴州亂》、《南山》、《石鼓歌》、《陸渾山火》、《日食》、《題汴梁》、《題驛梁》、《題楚王廟》、衡備伏《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飲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等。
軼事典故
1、斷齏畫粥
范仲淹幼年喪父,四歲時隨繼父遷至長山,勵志苦讀于醴泉寺。因家境貧寒,便用兩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為四塊,早晚各食兩塊,再切一些腌菜佐食。成年后,范仲淹又到應天書院刻苦攻讀,冬天讀書疲倦發困時,就用冷水洗臉,沒有東西吃時,就喝稀粥度日。
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卻從不叫苦。經過苦讀,范仲淹終滾鉛于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及第,官至參知政事。
2、嚴謹治學
范仲淹替人寫墓志銘,寫畢封好剛要發送時,忽然想到:“這篇銘記不能不讓尹洙看。”
第二天,范仲淹就把銘文交給尹洙過目,尹洙看后說:“你的文章已經很出名,后代人會以你的文章為典范,不能夠不謹慎啊。現在你把轉運使寫作刺史,知州寫成太守,固然清雅古雋,但現在卻沒有這些官職名稱,后人必然心生疑惑,這正是引起庸俗文人爭論的原因啊。”
范仲淹聽后,感嘆地說:“多虧請你看了,否則,我差一點要失誤啊。”
3、教子扶危
范仲淹熟治家甚嚴,教導子女做人要正心修身、積德行善,范氏家風清廉儉樸、樂善好施。一次,范仲淹讓次子范純仁自蘇州運麥至四川。范純仁回來時碰見熟人石曼卿,得知他逢親之喪,無錢運柩返鄉,便將一船的麥子全部送給了他,助其還鄉。范純仁回到家中,沒敢提及此事。
范仲淹問他在蘇州遇到朋友了沒有,范純仁回答說:“路過丹陽時,碰到了石曼卿,他因親人喪事,沒錢運柩回鄉,而被困在那里。”范仲淹立刻說道:“你為什么不把船上的麥子全部送給他呢?”范純仁回答說:“我已經送給他了。”范仲淹聽后,對兒子的做法非常高興,并夸獎他做的對。
范仲淹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1、《江上漁者》
宋代: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譯文: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喜愛鱸魚的味道鮮美。看看那些可憐的打魚人吧,正駕著小船在大風大浪賀空茄里上下顛簸,飄搖不定。
2、《野色》
宋代:范仲淹
非煙亦非霧,冪冪映樓臺。白鳥忽點破,殘陽還照開。
肯隨芳草歇,疑逐遠帆來。誰會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譯文:不是煙,也不是霧,它濃密地籠罩著樓臺。白鳥飛來,點破了野色的沉寂;一道斜陽低低地照著,又仿佛一把劍,把它剖開。它怎么愿隨著芳草的消歇而寂滅遠去?我真懷疑,它正追隨著那遠遠的白帆,漸漸到來。有誰能知道山公的情趣,他天天登高遠眺,沉湎野色之中,大醉方歸。
3、《御街行·秋日懷舊》
宋代: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譯文:紛紛雜雜的樹葉飄落在透著清香的石階上,當次夜深人靜之時,那悉悉索索的落葉聲更增添了秋天的涼意。卷起珍珠串成的錦簾,華麗的樓閣上空空蕩蕩,只見到高天淡淡,銀河的盡頭像垂到大地。
年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見到那素綃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遠在千里之外。愁腸已經寸斷,想要借酒澆愁,也難以使自己沉醉。酒還沒有入口,卻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淚。
夜已深,燈已殘,燈火明滅之間,只好斜靠枕頭,聊作睡去,這無休無止的孤棲,真讓人嘗盡了孤獨相似的滋味。算來這苦苦的等待尚遙遙無期,雖說是終日眉頭緊鎖,心緒萬千,也沒有一點辦法可以解脫回避。
4、《蘇幕遮·懷舊》
宋代: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譯文:碧云飄悠的藍天,黃葉紛飛的大地,秋景連接著江中水波,波上彌漫著蒼翠寒煙。群山映著斜陽藍天連著江水。芳草不諳人情,一直延綿到夕陽照不到的天邊。
默默思念故鄉黯然神傷,纏人的羈旅愁思禪察難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夢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獨倚高樓望遠,只有頻頻地將苦酒灌入愁腸,化作相思的眼淚。
5、《岳陽樓記》
宋代: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虧稿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譯文: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
雖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隱沒了形體。
商人和旅客(一譯: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憂。
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
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的代表作有哪些?
范仲咐氏淹的代表作有:
《漁家傲·秋思》
1、原文: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2、釋義:
眼看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風光自然大不相同。頭頂的大雁又飛回南方衡陽去了,一點也沒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邊人思鄉的情緒。黃昏時分,軍中號角催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我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廢。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軍營里早已結滿寒霜。夜深了,我還不能安睡,為操持軍計,我的須發都變白了。戍邊人思念親人,也久久難以成眠,多少次夢里流下眼淚。
3、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歷三年(1043年)間,詞人任陜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鎮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萬甲兵”。這首詞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
《蘇幕遮·懷舊》
1、原文: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2、釋義:
碧云飄悠的藍天,黃葉紛飛的大地,秋景連接著江中水波,波上彌漫著蒼翠寒煙。群山映著斜陽藍天連著江水。芳草不諳人情,一直延綿到夕陽照不到的天邊。
默默思念故鄉黯然神傷,纏人的羈旅愁思難以排遣,除非夜夜衡謹散都做好夢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獨倚晌擾高樓望遠,只有頻頻地將苦酒灌入愁腸,化作相思的眼淚。
3、背景:
這首詞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歷三年(1043年)間,當時范仲淹正在西北邊塞的軍中任陜西四路宣撫使,主持防御西夏的軍事。
擴展資料:
1、范仲淹詩歌存世305首,內容非常廣泛,或言志感懷,抒寫偉大的政治抱負;或關注民生,抒發憂國憂民的情懷;或紀游山水,歌頌祖國大好河山;或詠物寄興,展現自己的人格操守。
2、詩意淳語真,藝術手法多樣,以清為美的特點尤為突出,以文為詩、議論化的傾向非常明顯,同時注意白描手法和疊字的運用,與當時的白體、晚唐體及西昆體相比,呈現出迥然不同的面貌,成為宋初詩歌由唐音向宋調轉變的重要一環。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