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書有高啟的詩歌 高啟的代表詩
今天給各位分享有哪些書有高啟的詩歌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高啟的代表詩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高啟的詩
高啟的詩六首:
1、《郊墅雜賦·其一》:此鄉堪爛團塵避地,亂后戶翻增。俗美嫌欺客,年豐愛施僧。帶星耕處軛,照雪紡時燈。且作求田計,元龍豈我能。
2、饑禪《郊墅雜賦·其二》:路迂橋斷處,門靜犢眠時。孤墅藏群柳,諸田灌一陂。僮閑或吵春作少,婦懶午炊遲。誰道花源好,還令太守知。
高啟畫像
3、《雨中過玉遮山》:松頭急風回,飛雨不到面。何處豁清愁,千山一人見。
4、《姑蘇雜詠 甫里即事》:長橋短橋楊柳,前浦后浦荷花。人看旗出酒市,鷗送船歸釣家。風波欲起不起,煙日將斜未斜。絕勝苕中剡曲,金齏玉鲙堪夸。
高啟畫像
5、《剡原九曲》:殿中初未仕,高節振衰謝。讀書在茲丘,蕭然竹間舍。王來有深言,留宿山水夜。誰云南陽翁,獨枉將軍駕。
6、《觀軍裝十詠·矛》:畫干似蛇長,誰論半段璟。日斜親斗罷,高宴卓沙場。
高啟《春暮西園》詩詞鑒賞
春暮西園
高啟
綠池芳草滿晴波,春色都從雨里過。
知是人家花落盡,菜畦今日蝶來多。
【注】 菜畦:指菜地,有土埂圍著的一塊塊排列整齊的種蔬菜的田。清阮元《江定甫夢游益都馮相國佳山堂作詩一首余曾游其地因和其韻》:“宰相荒園半菜畦,石屏風外是沙堤。”?洪深《劫后桃花》三:“園的那源胡游一頭,大洋屋旁邊,還有小小的一個菜畦。”
【提示】
從語言的角度:可分析總體的語言風格;也可抓住“滿”“過”“知”等字分析煉字的精當。
從形象的角度:可聯系詩中意象做具體分析;也可聯系寫景狀物分析虛實相生、動靜皆備的特色。
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襯托等藝術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點。
從評價作品思想內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對“春暮”的態度;也可評價末句暗點“西園”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內,但言之成理也可。
【賞析】
這首《春暮西園》詩是“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并有“明代詩人之冠”美譽的詩人高啟的作品。此詩曾作為詩歌鑒賞題的材料出現在20xx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湖南卷的語文試題中。
從詩題可以看出這是一首田園詩,寫的是晚春時景。首句“綠池芳草滿晴波”,“綠”、“芳”,從視覺和嗅覺兩個角度描繪了綠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晴波”即陽光,“滿”字形象地寫出陽光灑滿水池的景象。次句“春色都從雨里過”,點明春天的氣候特點以及春色將盡的情景,從春天的多雨更襯托出陽光雹銷的可貴。
三句“知是人家花落盡”,“花落盡”進一步說明已是暮春時節,“知”字表明做兆“花落盡”是作者的推測,為虛寫。末句“菜畦今日蝶來多”暗點西園,詩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傷,而是描寫“蝶來多”,寫出盡管春盡,但仍充滿生機和盎然情趣。
全詩語言清新自然,通暢流轉,意象動靜皆備,豐富唯美,寫景狀物虛實相生,形象地表現了作者對美好的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
【作者簡介】
高啟(1336--1374),明代著名詩人,字季迪,長洲(今江蘇蘇州)或吳縣人,祖籍開封,家居山陰。元末隱居吳淞江畔青丘,因自號青丘子,做過張士誠幕僚。明洪武元年(1368),應召入朝,授翰林院編修,以其才學,受明高祖朱元璋賞識,復命教授諸王,纂修《元史》。
高啟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入境愛為本,兼受釋、道影響,厭倦朝政,淡漠功名利祿。因此,洪武三年(1370)秋,明高祖擬委以戶部侍郎,他卻以年少未習理財辭歸,返青丘以教書治田自給。此前,高啟《題宮女圖》一詩,招惹讒臣挑唆誣以譏諷君王,致高祖耿耿于懷。后來,蘇州知府魏觀“復浚錦帆涇”,營建衙府,高啟為其撰寫《上梁文》,引來殺身之禍。因衙府舊基原為朱元璋曾經的敵手張士誠王宮舊邸,《上梁文》又有“龍盤虎踞”四字,讒臣吳帥蔡本趁機誣告其存以反心,御史張度亦在彈劾中稱其為“興亡王之基,開敗國之河”,遂致高祖大怒。洪武七年(1374),魏觀被誅以腰斬,高啟受株連,處以腰斬八段,卒年僅39歲。
高啟為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合稱“吳中四杰”。其文學思想,主張取法于漢魏晉唐各代,師古之后成家。認為要“兼師眾長,隨事模擬,待其時至心融,渾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執之弊”(《獨庵集序》)。《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評道:“高啟天才高逸,實據明一代詩人之上。”《明詩紀事》中也有贊譽:“高啟天才特絕,允為明三百年詩人稱首,不止冠絕一時也。”
高啟著作,詩歌數量較多。初編有五集,20xx余首。后自編為《缶鳴集》,存詩937首。景泰元年(1450),徐庸收集遺篇,編為《高太史大全集》,今通行《四部叢刊》中,《高太史大全集》即據此影印。高啟的詞編為《扣舷集》,文編為《鳧藻集》,另刊于世。
酒部古詩18:將進酒〔元末明初〕高啟
《將進酒》高啟
君不見,陳孟公,一生愛酒稱豪雄。
君不見,揚子云,三世執戟徒工文。
得失如今兩何有,勸君相逢且相壽。
試看六印盡垂腰,何似一卮長在手。
莫惜黃金醉青春,幾人不飲身亦貧。
酒中有趣世不識,但好富貴亡其真。
便須吐車茵,莫畏丞相嗔。
桃花滿溪口,笑殺醒游人。
絲繩玉缸釀初熟,搖蕩春光若波綠。
前無御史可盡歡,倒著錦袍舞鴝鵒。
愛妾已去曲池平,此時欲飲焉能傾。
地下應無酒壚處,何苦寂寞孤平生。
一杯一曲,我歌君續。
明月自來,不須秉燭。
五岳既遠,三山亦空。
欲求神仙,在杯酒中。
〔試注〕
1、高啟:(1336-1373)字季迪,號槎軒,又有號青丘子。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宋濂、劉基并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明初十才子之一。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明洪武元年(1368),高啟應召入朝,授翰林院編修,復命教授諸王,纂修《元史》。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2、陳孟公:陳遵,生年不詳,約卒于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一約25)。杜陵人。字盂公。初為京兆史、郁夷令。西漢哀帝末封嘉威侯。王莽新朝中,為河南太守,九江及河內都尉。更始帝時,為大司馬護軍。后于朔方為人所殺。《漢書》卷九十二有傳,稱陳遵“善書,與人尺牘,主皆藏奔以為榮”北魏王愔《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漢,吳五十九人,中有陳遵。南朝宋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謂陳遵“善篆、隸,每書,一座皆驚,時人謂為‘陳驚座’。”
陳遵投轄:《漢書·游俠傳·陳遵傳》:“遵耆 (嗜) 酒,每大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嘗有部刺史奏事,過遵,值其方飲,刺史大窮,候遵沾醉時,突入見遵母,叩頭自白對尚書有期會狀,母乃令從后閣出去。”
3、揚子云:揚雄(公元前53~公元18),西漢辭賦家、文學家、哲學家、語言學家。姓氏“揚”,或作“楊”。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少時好學,博覽多識,酷好辭賦。口吃,不善言談,而好深思。家貧,不慕富貴。
40歲后,始游京師。大司馬王音召為門下史,推薦為待詔。后經蜀人楊莊的引薦,被喜愛辭賦的成帝召入宮廷,侍從祭祀游獵,任給事黃門郎。
他的官職一直很低微,歷成、哀、平“三世不徙官”。王莽稱帝后,揚雄校書于天祿閣。后受他人牽累,即將被捕,于是墜閣自殺,未死。后召為大夫。
揚雄一生悉心著述,除辭賦外,又仿《論語》作《法言》,仿《周易》態態罩作《太玄》,表述他對社會、政治、哲學等方面的思想,在思想史上有一定價值。另有語言學著作《方言》等。《隋書·經籍志》有《揚雄集》5卷,已散佚。明代張溥輯有《揚侍郎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4、三世執戟:揚雄于成帝、哀帝、平帝三世為郎官, 故稱。
5、六印:六國相印。《史記·蘇秦列傳》:“且使我有雒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論說》:“閉差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隱賑而封。” 唐·李白《魏郡別蘇明府因北游》詩:“ 洛陽蘇季子 ,劍戟森詞鋒。六印雖未佩,軒車若飛龍。” 金·元好問《天門引》:“丈夫何意作 蘇秦 ,六印才堪警兒女。”
6、便須吐車茵,莫畏丞相嗔:
車茵:亦作“ 車裀 ”。車上墊的席子,車座墊。
吐車茵:《漢書》卷七十四〈魏相丙吉列傳·丙吉〉
丙吉字少卿,魯國人也。為人深厚,不伐善。地節三年,立皇太子,吉為太子太傅,數月,遷御史大夫。后五歲,代魏相為丞相。吉本起獄法小吏,后學《詩》《禮》,皆通大義。及居相位,尚寬大,好禮讓。掾史有罪臧,不稱職,輒予長休告,終無所案帆鬧驗。客或謂吉曰:“君侯為漢相,奸吏成其私,然無所懲艾。”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竊陋焉。”后人代吉,因以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于官屬掾史,務掩過揚善。吉馭吏嗜酒,嘗從吉出,醉嘔丞相車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飽之失去士,使此人將復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過污丞相車茵耳。”遂不去也。
7、絲繩玉缸:漢·辛延年《羽林郎》詩: “就我求清酒, 絲繩提玉壺。”
唐·白居易《井底引銀瓶》詩:“井底引銀瓶, 銀瓶欲上絲繩絕。”
8、鴝鵒:qú yù。亦作“鸜鵒”。鳥名。俗稱八哥。
舞鴝鵒:鴝鵒舞。《晉書》卷七十九《謝尚傳》:謝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鯤之子也。幼有至性。……善音樂,博綜眾藝。司徒王導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為“小安豐”,辟為掾。襲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謁,導以其有勝會,謂曰:“聞君能作鴝鵒舞,一坐傾想,寧有此理不?”尚曰:“佳。”便著衣幘而舞。導令坐者撫掌擊節,尚俯仰在中,傍若無人,其率詣如此。
明代最優秀的詩人之一高啟,他都有什么代表作?
明代最優秀的詩人之一高啟,他有許多代表作品,其中詩作主要有:《客中憶二女》、《養蠶詞》、《岳王墓》、《甫里歌》、《梅花九首》、《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
高啟,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自號青丘子,今江蘇蘇州人。他才華高毅,學識淵博,著有許多詩詞歌賦,流傳千古。高啟與劉基、宋濂并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同時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又與王行等號稱“北郭十友”。
高啟青年時期以詩歌聞名,他在文學上取得很大成就,在元末明初的大環境下,他獨自挑起詩歌發展的重擔,推動了詩歌繼續向前發展。我們都知道,元末圓租帶明初,演義,小說,戲曲更為盛行,高啟的詩歌橘蘆能夠流傳實屬不易,更加映證他是真的有實力。可惜的是他死于盛年,文學成就并未達到最鼎盛時期。
高啟的文學作品主要以講述個人情懷為主,崇尚寫實,善于描寫景物,細致描寫生活實感,新穎逼真,讓人看了如臨其境。他的創作更多的接近與生活,貼近普通的下層人民,所以詩歌樸實無華,明白如話又親切動人。因此他的詩詞在明代流傳甚廣,影響深遠。
高啟雖然文學成就雖高,但其孤高自傲的性格也讓自己與當時的政治背景格格不入。一度遭遇皇帝朱元璋的厭惡,最終免不了一死。因此,高啟當時只有三十九歲,正值盛年,卻被腰型租斬處死,他的死無疑是極大的影響了明朝文學風氣的轉變,這應該也是當時的統治者想要達到的目的吧。像高啟這樣不服從管理的人是不可能被當時的統治者所接受的,朱元璋殺他不過是殺雞儆猴,想要警告那些像高啟一樣不服管理的人罷了。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