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卷寫過哪些田園詩 翁卷的田園詩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翁卷寫過哪些田園詩,以及翁卷的田園詩有哪些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鄉村四月是不是描寫鄉村田園生活的古詩?
是的,這首詩用白描手法寫出了江南農村初夏的迷人風光和村民忙碌的鄉村生活。
翁卷有哪些山水田園詩?越多越好!
翁卷,字靈舒,一字續古,永嘉(今浙江溫州)人(據說是樂清七里港排巖頭人)。登南宋淳熙十年(1183)鄉薦,出未仕。 “永嘉四靈”之一,詩學晚唐,耽苦吟,多佳句。著有《葦碧軒詩集》。
鄉村四月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簡析]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后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前呼后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
野望
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
閑上山來看野水,忽于山底見青山。
附
“四靈詩人”是指南宋后期生長在浙江永嘉的四個詩人:徐照,字靈暉;徐璣,號靈淵;趙師秀,號靈秀;翁卷,字靈舒。因為這四個詩人的字、號中都有一個“靈”字,所以稱為“四靈”,也稱“永嘉四靈”。他們在思想方面,漠視功名富貴,安于貧賤,以陶淵明為師。他們的詩歌在內容方面著重表現大自然的秀麗景色和朋友之間的真摯情誼,藝術上追慕晚唐隱逸詩風,崇尚平淡自然的風格,語言精煉,以白描為主要表現手法。
331
關于翁卷的詩句有哪些
1. 翁卷寫江南水鄉的詩句有哪些
《鄉村四月》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后兩句寫人,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又是蠶桑又是插秧,突出了“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計在于春”的啟示。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圖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酬杜子野》
千葩開欲休,獨客思悠悠。江水能相隔,春風不共游。
數篇詩未答,一幅信重收。多少懷君意,鶯聲高樹頭。
《初晴道中》
初晴殘濕在,眾樹碧光鮮。幽鷺窺泉立,閑童跨犢眠。
依山知有寺,過水恨無船。石路是誰作,姓名巖上鐫。
《處州蒼嶺》
步步躡飛云,初疑夢里身。村雞數聲遠,山舍幾家鄰。
不雨溪長急,非春樹亦新。自從開此嶺,便有客行人。
《春日和劉明遠》
不奈滴檐聲,風囘昨夜晴。一階春草碧,幾片落花輕。
知分貧堪樂,無營夢亦清。看君話幽隱,如我愿逃名。
《春雪》
疑是梨花發,滿園驚乍看。不能為臘瑞,空自作春寒。
遠遁營巢鵲,深埋吐葉蘭。從教艷陽曬,流去作波瀾。
《悼雪庵禪師》
悟了無生妙,歸空若故鄉。竹房三尺像,石榻一爐香。
壞衲猶懸樹,新松忽過墻。僧中留不得,幾日為凄涼。
《道上人房老梅》
孤高不受埃,老怪昔誰栽。仙魄乘槎去,龍身帶雪來。
數枝寒照水,一點凈沾苔。頭白狂詩客,花時屢往囘。
《冬日登富覽亭》
未委海潮水,往來何不閑。輕煙分近郭,積雪蓋遙山。
漁舸汀鴻外,僧廊島樹間。晚寒難獨立,吟竟小詩還。
《冬日過道上人舊房》
已知超眾相,假質任成灰。房是他僧住,門無舊客來。
冰乾半池水,花落一根梅。猶是疑行腳,何年見卻囘。
2. 翁卷描寫農村的詩句
宋朝翁卷的《鄉村四月》以白描手法展示了一幅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
綠遍山原白滿州,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前兩句詩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后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前呼后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此詩純用口語,明白如話。描寫江南農村初夏的田園風光,富有詩情畫意。綠意漫山、水光映天、子規聲聲、煙雨迷蒙,在這樣的環境中勞動似乎也多了幾分愜意,而詩人此時的心情是愉悅的。像這樣描寫水鄉的詩句還有(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后二句是《野望》中前二句。
3. 誰有翁卷的古詩
翁卷,字靈舒,一字續古,永嘉(今浙江溫州)人(據說是樂清七里港排巖頭人)。登南宋淳熙十年(1183)鄉薦,出未仕。 “永嘉四靈”之一,詩學晚唐,耽苦吟,多佳句。著有《葦碧軒詩集》。
鄉村四月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簡析]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后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前呼后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
野望
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
閑上山來看野水,忽于山底見青山。
附
“四靈詩人”是指南宋后期生長在浙江永嘉的四個詩人:徐照,字靈暉;徐璣,號靈淵;趙師秀,號靈秀;翁卷,字靈舒。因為這四個詩人的字、號中都有一個“靈”字,所以稱為“四靈”,也稱“永嘉四靈”。他們在思想方面,漠視功名富貴,安于貧賤,以陶淵明為師。他們的詩歌在內容方面著重表現大自然的秀麗景色和朋友之間的真摯情誼,藝術上追慕晚唐隱逸詩風,崇尚平淡自然的風格,語言精煉,以白描為主要表現手法。
4. 有翁卷的詩一首嗎
翁卷
翁卷,字續古,一字靈舒,樂請(今屬浙江)人。工詩,為“永嘉四靈”之一。曾領鄉薦(《四庫提要》作“嘗登淳佑癸卯鄉薦”,《樂清縣志》承此,而近人以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個甲子。衡諸翁卷生平,前者過早,后者過遲,疑都不確),生平未仕,以詩游士大夫間。有《西巖筑》,《葦碧軒集》。清光緒《樂清縣志》卷八有傳。
翁卷詩,以明潘是仁輯刻《宋元四十三家集?葦碧軒詩集》四卷本為底本,校以清顧修讀畫齋刊《南宋群賢小集》本(簡稱顧本)并酌采顧本校記(簡稱顧校)、影印巾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西巖集》(簡稱西巖集),編為第一卷;《西巖集》多出底本之詩及《詩淵》等書中所錄詩,編為第二卷。
5. 鄉村四月(古詩)宋代翁卷
古詩詞三首之一:鄉村四月(宋 翁卷),鄉村四月詩詞內容、作者簡介、詩詞大意.古詩詞三首: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詩詞都是描寫鄉村田園生活的.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23課,人民教育出版社.鄉村四月(宋 翁卷)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鄉村四月》作者簡介:翁卷,南宋詩人,字續古,一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翁卷一生沒有做官,與趙師秀、徐照、俆璣合稱“永嘉四靈”.他的詩大多講究技巧,詩風清苦. “鄉村四月”的意思是:江南農村四月,即初夏時節的景象. 《鄉村四月》詩詞大意:山坡田野間樹木蔥郁(綠)、水光映天(白),滿目亮白.杜鵑聲聲啼叫,天空中煙雨蒙蒙.四月到了,農民都開始忙起了農活,村里沒有一個人閑著,鄉下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他們剛剛結束了種桑養蠶的事情又馬上要開始插秧了./link?url=YLpyNv8CUsUkSxKDG-MStO6CYCJCMiPsYQXTqwkDhmH8br355LSSFssnZYav603_。
詩人“翁卷”簡介
翁卷, 南宋人。今浙江省樂清市淡溪鎮埭頭村人,字續古,一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生卒年不詳。布衣終身。在"永嘉四靈"中年事最高。
批評"四靈"說:"永嘉詩人極力馳驟,才望見、之藩而已"(《瓜圃集序》),而對翁卷卻另有評價,他在《贈翁卷》中說:"非止擅唐風,尤于選體工。有時千載事,只在一聯中。"今存翁卷集中只有極少數古體詩,如《思遠客》、《送劉幾道》、《山中采藥》、《酬友人》等,酷肖《文選》中的漢魏五言詩,但缺乏個人特色。更多的還是近體詩。七絕中有幾首頗為靈秀,如《野望》:"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閑上山來看野火,忽于水底見青山。"《鄉村四月》一首更為人所熟知:"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頗有清新淡遠的意趣。
著有《西巖集》1卷,有《南宋群賢小集》本;《葦碧軒集》,有《永嘉詩人祠堂叢刻》本。二集互有出入。
文學成就
翁卷以其詩歌,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寶貴的一席,也給后人留下一份難得的精神文化遺產,也為他自己在那個多事之秋的南宋獲得了一絲絲生存的精神慰藉。
年代背景
翁卷生活的時代,正是風靡一世的江西詩派已漸趨末流之時。江西詩派那種以資書以為詩、拼湊故典和生硬拗捩的作風,正是溫州翁卷等四位詩人所深為不滿的。翁卷他們從晚家入手,刻意求新,走賈島、姚合的苦吟之路,下功夫因狹出奇。這大約是翁卷等人及后來的江湖派在唐以后,自感才力薄弱而又欲有所建樹的詩人的共同想法,也是翁卷等 四靈的詩歌在當時詩壇被推重的一個原因。翁卷的詩多采取白描的手法,詩風顯得較為平易,簡約中有一份清淡的韻味,貴精不求多,得意不戀事正是他的創作準則和目標。翁卷生活在社會下層,熟悉民情風俗,因此他寫出的一些反映和關注現實的詩作,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會不合理現象,自然十分真切。他的《東陽路旁蠶婦》詩,雖短短七言,卻把蠶婦的辛苦生活和她所承受的經濟壓力寫得入木三分: 兩鬢樵風一面塵,采桑桑上露沾身。相逢卻道空辛苦,抽得絲來還別人。
可以聯想起的《賣炭翁》來,蠶婦和賣炭翁都是古代社會真正的`勞動人民,幾千年封建社會,能為勞動人民而歌的詩人畢竟不多。
他的山水詩,既繼承了晚唐細膩精致的風格,又蘊含有宋詩理性化特點,如《野望》:
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
閑上山來看野水,忽于水底見青山。
又如《山雨》:
一夜滿林霜月白,亦無云氣亦無雷。
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
詩作情感
翁卷寫詩,有很大程度作為其自己陶冶性情的工具,他的很多作品主要是抒發個人的感受。《葦碧軒詩集》大部分為流連光景、吟詠田園生活、抒寫羈旅情思以及應酬唱和之作。樂清是海邊之地,宋代開始,圍塘筑田是農耕的主要事務。塘田不能種植谷物之前,葦草是最常見的植物,它并不高貴,是布衣族,只要有點土,就能隨意生長。詩人每天清晨一打開門窗,映入眼簾的便是葦蘆叢叢,依欄憑軒,誰說這不是人生美麗的光景?我想,也許《葦碧軒集》就是這樣得名而來的。有人說永嘉四靈的詩作社會意義不大,宮廷內外,朝廷上下,早已被北宋釀成的積弱積貧的苦酒所麻醉,缺乏深廣的內容和時代風云,但翁卷所處的時代, 秦時明月漢時關也只是志士們苦吟的夢境,這一時期詩人能在戰亂后短暫的茍活中,吟唱出這個早已腐朽的朝代一縷縷生存氣息,是難能可貴的。這固然是詩人生活經歷、思想情志和處世態度所致,同時也是社會環境使然。當光宗、寧宗朝,宋、金在軍事上處于相對穩定狀態,邊事稍息,統治集團更加茍安于現狀,再也無銳志恢復中原。士大夫沉湎詩酒,歌舞升平,像那樣的金戈鐵馬、慷慨激昂的戰斗篇章在詩壇上幾乎銷聲匿跡。這種萎靡的社會風氣下,怎能產生雄勁剛健的詩詞?
不過,翁卷對世事并沒有忘懷。他在宋、金對峙的江淮戰區做過幕僚,熟悉宋金用兵的情況,對宋小朝廷偏安江左,抱殘守缺,不圖恢復大業深感失望:興兵又罷兵,策士恥。閑見秋風起,猶生萬里情。這首詩他寫出了在罷兵的妥協政策下,不能建立功業、報國無門的無奈。
翁卷等永嘉四靈專攻五律。其詩多詠景物,寫野逸之趣,追求一種平淡簡遠的情調。注重字句的錘煉和對偶聲韻。如:輕煙分近郭,積雪蓋遙山。(《冬日登富覽亭》)。一階春草生,幾片落花輕。(《春日》)梅花分地落,井氣隔簾生(《曉對》)等等都是真切渾樸的秀句,為人傳誦。翁卷寫的山水田園詩,只有寥寥數筆,卻有傳神之功。翁卷有很多詩歌,可以繪成畫軸的,如同中國傳統的山水之畫,不僅有寫意,而且有留白之妙。
人物評論
南宋一位詩人充滿了對翁卷的仰慕之意。這位詩人是臺州黃巖的,他喜歡翁卷的詩,但一直無緣見面。有一天,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里,竟然在湖南與翁卷陌路相逢。他寫的《湘中遇翁靈舒》:
天臺山與雁蕩鄰,只隔中間一片云。一片云邊不相識,三千里外卻逢君。把相見恨晚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翁卷的一生,為了詩歌,為了生存游走四方,在溫州、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都有他追尋的足跡。
劉克莊批評四靈說:永嘉詩人極力馳驟,才望見賈島、姚合之藩而已(《瓜圃集序》),而對翁卷卻另有評價,他在《贈翁卷》中說:非止擅唐風,尤于選體工。有時千載事,只在一聯中。今存翁卷集中只有極少數古體詩,如《思遠客》、《送劉幾道》、《山中采藥》、《酬友人》等,酷肖《文選》中的漢魏五言詩,但缺乏個人特色。更多的還是近體詩。七絕中有幾首頗為靈秀,如《野望》: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閑上山來看野火,忽于水底見青山。《鄉村四月》一首更為人所熟知: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頗有清新淡遠的意趣。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