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帶月的詩句有哪些 白居易寫的關(guān)于月的詩句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劙拙右讕г碌脑娋溆心男约鞍拙右讓懙年P(guān)于月的詩句對應(yīng)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帶月的古詩有多少首?
帶月的古詩有幾百首。
精選25首: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唐】杜甫
其一
滿目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zhuǎn)蓬行地遠(yuǎn),攀桂仰天高。
水露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shù)秋毫。
其二
稍下巫山峽,猶銜白帝城。
氣沈全浦暗,輪仄半樓明。
刁斗皆催曉,蟾蜍且自傾。
張弓倚殘魄,不獨漢家營。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組詩共兩首,采用了虛實結(jié)合,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表現(xiàn)了作者思念親人,懷念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2.《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詩人王建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前兩句選取月光皎潔、棲鴉不驚、露濕桂花三個典型特征,寫出了中秋的獨特夜景。后兩句沒有從正面抒情,而是用委婉的疑問語氣,把自己對月懷念友人的感情表達(dá)得更加深沉蘊(yùn)藉。全詩以寫景起,以抒情結(jié),意境幽美,想象豐富,語言形象生動,感情真摯,委婉動人。
這首詩意境很美,詩人運(yùn)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huán)境氣氛,把讀者帶進(jìn)一個月明人遠(yuǎn),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jié)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xiàn)得委婉動人。詩中寫月景,層次井然,有動有靜,虛實結(jié)合,和諧統(tǒng)一;寫思情,從具體到抽象,思緒緩緩展開,情感層層推進(jìn),情深意遠(yuǎn)。
明代李攀龍、袁宏道《唐詩訓(xùn)解》:落句有懷。
3.《中秋月》
【唐】白居易
萬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
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
失寵故姬歸院夜,沒蕃老將上樓時。
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yuǎn)不知。
《中秋月》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開頭便以埋怨的語氣落筆,說月光令人費解、難以思議,它所照之處給天下人增添愁恨。然后具體描述月光帶來的種種憂思:征人思家,院中離愁,宮中哀怨,戰(zhàn)俘懷鄉(xiāng)。月光引得種種人斷腸落淚,而月亮卻渾然不覺,簡直是普天下頭等傻瓜。全詩構(gòu)思獨特,詩人貌似詠月,實為諷世,手法別致新穎,且不乏幽默風(fēng)趣。
清代詩人查慎行:詩境平熟。(《瀛奎律髓》)
4.《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fēng)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以對比的手法,抒發(fā)物是人非、今昔殊異的慨嘆。前四句是對比,后四句是抒情。詩人在特定空間面對這個特定時間的月亮引發(fā)的人生感慨,暗示自己無法主宰命運(yùn)的無奈和感傷之情。此詩用詞直白,通俗易懂。
5.《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獨直對月憶元九》
【唐】白居易
銀臺金闕夕沉沉,獨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宮東面煙波冷,浴殿西頭鐘漏深。
猶恐清光不同見,江陵卑濕足秋陰。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獨直對月憶元九》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中秋之夜,詩人獨自在翰林院夜值,面對一輪明月,想起了遠(yuǎn)謫江陵的好友元稹,關(guān)心他能否適應(yīng)南方潮濕的氣候,能否同賞明月,寄托了對友人的無限牽掛與思念之情。全詩巧妙采用對寫手法,由詩人自己所見實景聯(lián)想到友人的處境,表達(dá)委婉含蓄,尤其是“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一聯(lián),對仗工整,感情深沉誠摯,真切動人。
清代王壽昌《小清華園詩談》:情之深者,白樂天之“銀臺金闕夕沉沉,……”是也。
6.《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fēng)露發(fā)晶英。
能變?nèi)碎g世,翛然是玉京。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此詩描繪了中秋夜月的美景,寫出了富于哲理性的內(nèi)涵。全詩氣象萬千,將玩月之情洗煉而出,毫無塵俗氣息。
元代方回:絕妙無敵。(《瀛奎律髓》
7.《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云風(fēng)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yīng)惆悵。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七言古詩。內(nèi)容大致如詩題所言,是中秋夜間賞月之作,寫景的同時也抒發(fā)了惆悵之情。這首詩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韻,每一韻又是一個自然段落。第一段寫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寫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襯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暢想,寫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發(fā)自然;最后一段從暢想中曳回,寫日出月落,更就"絕景良時"抒發(fā)感慨,略出桃源別后,難再重游一意。全詩景物隨時而變,情調(diào)隨景而移,有起伏跌宕之感。“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一句已經(jīng)成為中秋時節(jié)人們常用的佳句。
8.《中秋對月》
【唐】曹松
無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
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
《中秋對月》是唐代詩人曹松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寫得非常明快,可能是受了當(dāng)時晴空萬里、皓月當(dāng)空的影響,詩的前兩句也只是描寫了中秋時的景色和人們爭相賞月,平淡無奇,但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從月色皎皎轉(zhuǎn)到了月色無私上,一人家很明顯就是指帝王家,月亮對世上第一人家的帝王家也毫不偏袒,它的光明對帝王家和窮人都是一樣的,體現(xiàn)了詩人天下大同、萬物平等的博愛思想。
9.《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yīng)是嫦娥擲與人。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是唐代詩人皮日休創(chuàng)作的七言絕句,記載于《全唐詩》卷六百十五。此詩運(yùn)用了比喻,聯(lián)想的修辭手法, 詠物現(xiàn)實,空靈含蘊(yùn),以中秋一事表達(dá)了中秋佳節(jié)賞月之情。詩人抬頭望月,感慨萬千。想象著嫦娥已厭倦了月宮中的寂寞生活,仍然懷念人間。還將月宮中的桂花撒向她眷戀的人間,意境優(yōu)美。
10.《中秋見月和子由》
【宋】蘇軾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盡銀闕涌,亂云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yīng)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jié)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zhuǎn)前山,浪飐風(fēng)回豈復(fù)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鳴露草。
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惟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臺客。
這首長歌十四聯(lián)二十八句,可謂中秋詩中的長篇。詩中從月升寫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繪了中秋之月,又生動地記述了中秋人事。詩中“一杯未盡銀闕涌,亂云脫壞如崩濤”氣勢堪壯;“誰為天公洗眸子,應(yīng)費明河千斛水”想象獨特;“千燈夜作魚龍變”,“低昂赴節(jié)隨歌板”說出民風(fēng);“歸來呼酒更重看”,“對月題詩有幾人”道來己情。全詩景情交錯,人我雜出,氣格抑揚(yáng),詩情頓挫,低回中轉(zhuǎn)酣暢,激越中出衰婉,實為中秋詠月詩中的上乘之作。
11.《中秋夜洞庭湖對月歌》
【清】查慎行
長風(fēng)霾云莽千里,云氣蓬蓬天冒水。
風(fēng)收云散波乍平,倒轉(zhuǎn)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沉波紅,素月欲升天斂容。
舟人回首盡東望,吞吐故在馮夷宮。
須臾忽自波心上,鏡面橫開十余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蕩。
此時驪龍潛最深,目眩不得銜珠吟。
巨魚無知作騰踔,鱗甲一動千黃金。
人間此境知難必,快意翻從偶然得。
遙聞漁父唱歌來,始覺中秋是今夕。
《中秋夜洞庭湖對月歌》是清朝詩人查慎行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古詩。該詩描寫了洞庭湖的月夜景色。詩的開篇展現(xiàn)湖上風(fēng)云變化的雄奇場面,為下面寫湖光月色作好鋪墊。在具體描寫時,詩人用了比喻的手法,并融會神話傳說與典故,把月亮從初升到當(dāng)空的過程,描摹得形神兼?zhèn)洹T姀娘L(fēng)收云散,寫到日落月升,最后在漁歌渺渺中收尾,給人以清幽淡遠(yuǎn)之感。全詩筆調(diào)輕健活潑,景象壯觀宏麗,意境開闊。
12.《陽關(guān)曲·中秋作》
【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陽關(guān)曲·中秋作》是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這首詞記述的是作者與其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同時也抒發(fā)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
清·鄭文焯《手批東坡東府》:“不”字律,妙句天成。
13.《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dá)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闋詞。此詞作于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中秋,當(dāng)時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詞以月起興,以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chǔ),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表達(dá)了詞人對親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達(dá)了在仕途失意時曠達(dá)超脫的胸懷和樂觀的景致。
王國維《人間詞話》:東坡之《水調(diào)歌頭》,則佇興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調(diào)論也。
14.《水調(diào)歌頭·徐州中秋》
【宋】蘇轍
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
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
豈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
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綺裘。
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
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
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
《水調(diào)歌頭·徐州中秋》是北宋文學(xué)家蘇轍所做的一首詞。主要寫了作者與其胞兄蘇軾久別重逢繼而又要分別的難舍之情和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生動地表現(xiàn)出蘇軾和蘇轍兄弟二人的手足情深。
15.《水調(diào)歌頭·中秋》
【宋】米芾
砧聲送風(fēng)急,蟋蟀思高秋。
我來對景,不學(xué)宋玉解悲愁。
收拾凄涼興況,分付尊中醽醁,倍覺不勝幽。
自有多情處,明月掛南樓。
悵襟懷,橫玉笛,韻悠悠。
清時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甌。
可愛一天風(fēng)物,遍倚欄干十二,宇宙若萍浮。
醉困不知醒,欹枕臥江流。
《水調(diào)歌頭·中秋》是北宋書法家、詞人米芾的一首詞。借中秋賞月之機(jī),表白了詞人為人的高潔,也流露了他對“從仕數(shù)困”的些許幽恨。詞的上片反復(fù)渲染中秋節(jié)令的秋意,并從反面為出月鋪墊,以“自有”二字轉(zhuǎn)折,使一輪明月千呼萬喚始出來,用筆頗為奇妙。詞的下片,側(cè)重抒發(fā)詞人向往隱居生活之意,發(fā)出對宇宙對人生的遐想。全篇用筆空靈回蕩,而自有清景無限,清趣無窮,表現(xiàn)出米芾“為文奇險,不蹈襲前人軌轍”的特有風(fēng)格。
16.《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宋】晁補(bǔ)之
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永夜閑階臥桂影。
露涼時,零亂多少寒螀,神京遠(yuǎn),惟有藍(lán)橋路近。
水晶簾不下,云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
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尊,投曉共流霞傾盡。
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傾。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是宋代詞人晁補(bǔ)之的詞作。這是一首賞月詞,上闋以雄厚的筆力勾勒出一個青煙繚繞、明鏡高懸的壯闊中秋月夜景致;下闋采用由高到低、由遠(yuǎn)及近的順序描繪屋舍的景象。全詞緊緊圍繞月色、月景,極盡鋪排能事,首尾圓合,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境界闊大,詞氣雄放。
黃蘇《蓼園詞選》:前闋從無月看到有月,次闋從有月看到月滿人間,層次井井。而詞致奇杰,各段俱有新警語,自覺冰魂玉魄,氣象萬千,興乃不淺。
17.《水調(diào)歌頭·細(xì)數(shù)十年事》
【宋】范成大
細(xì)數(shù)十年事,十處過中秋。
今年新夢,忽到黃鶴舊山頭。
老子個中不淺,此會天教重見,今古一南樓。
星漢淡無色,玉鏡獨空浮。
斂秦?zé)煟粘F,熨江流。
關(guān)河離合,南北依舊照清愁。
想見姮娥冷眼,應(yīng)笑歸來霜鬢,空敝黑貂裘。
釃酒問蟾兔,肯去伴滄洲?
《水調(diào)歌頭·細(xì)數(shù)十年事》是宋代詞人范成大的一首詞,這首詞緊扣中秋賞月,抒寫了范成大“眼看時事力難任”,十載徒然奔走仕途的悲愁和退隱田園的衷情。全詞感喟頗深,卻不乏豪放清逸的風(fēng)韻,深刻地反映了作者追求理想的熱望幻滅以后的情懷。
18.《念奴嬌·過洞庭》
【宋】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fēng)色。
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yīng)念嶺表經(jīng)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
短發(fā)蕭騷襟袖冷,穩(wěn)泛滄溟空闊。
盡挹西江,細(xì)斟北斗,萬象為賓客。
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念奴嬌·過洞庭》是南宋詞人張孝祥泛舟洞庭湖時即景抒懷之作,詞人借洞庭夜月之景,抒發(fā)了自己的高潔忠貞和豪邁氣概,同時隱隱透露出作者被貶謫的悲涼。這首中秋詞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時即景抒懷之作。開篇直說地點與時間,然后寫湖面、小舟、月亮、銀河。此時作者想起嶺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無所作為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過由于自己堅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盡長江做酒漿痛飲。全詞格調(diào)昂奮,一波三折。此詞意象鮮明,意境深邃,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想象瑰麗,真正做到了“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云舒云卷”,是首表現(xiàn)浩然正氣的絕妙好詞。
王闿運(yùn):“飄飄有凌云之氣,覺東坡《水調(diào)》猶有塵心。”(《湘綺樓詞選》)
19.《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辛棄疾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今宵樓上一尊同,云濕紗窗,雨濕紗窗。
渾欲乘風(fēng)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
滿堂惟有燭花紅,杯且從容,歌且從容。
該詞上片描寫了詞人回憶曾經(jīng)在一個晴朗的中秋,置身丹桂叢中,月波花影蕩漾在酒杯中,而今晚云雨濕了紗窗,只有蠟燭閃光的情景,下片描寫了詞人想要乘風(fēng)上天去質(zhì)問天宮,但路也難通,信也難通,只得在燭光下慢慢喝酒、唱歌的情景,表達(dá)了詞人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憤懣情懷。
20.《滿江紅·中秋寄遠(yuǎn)》
【宋】辛棄疾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喚取、玉纖橫管,一聲吹裂。
誰做冰壺涼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jié)。
問嫦娥、孤令有愁無?應(yīng)華發(fā)。
云液滿,瓊杯滑。長袖起,清歌咽。
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
但愿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
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滿江紅·中秋寄遠(yuǎn)》是南宋詞人辛棄疾所寫的一首詞。這是一首中秋懷人的詞,上片寫賞月,以“快”、“怕”、“憐”等字領(lǐng)起,點急切之情,現(xiàn)擔(dān)心之意,表愛月之心,并暗中感傷自己之幽獨,下片先寫賞月之宴之酒歌,后述賞月之人之嘆之想,借月圓說團(tuán)圓,情溢字里行間。全詞即景生情,借景抒情,有情景交融之妙。
21.《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宋】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zhuǎn)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
乘風(fēng)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作品。此詞通過古代的神話傳說,強(qiáng)烈地表達(dá)了自己反對妥協(xié)投降、立志收復(fù)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全詞想象豐富,把超現(xiàn)實的奇思妙想與現(xiàn)實中的思想矛盾結(jié)合起來,體現(xiàn)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22.《齊天樂·中秋宿真定驛》
【宋】史達(dá)祖
西風(fēng)來勸涼云去,天東放開金鏡。
照野霜凝,入河桂濕,一一冰壺相映。
殊方路永。更分破秋光,盡成悲鏡。
有客躊躇,古庭空自吊孤影。
江南朋舊在許,也能憐天際,詩思誰領(lǐng)?
夢斷刀頭,書開蠆尾,別有相思隨定。
憂心耿耿。對風(fēng)鵲殘枝,露蛩荒井。
斟酌姮娥,九秋宮殿冷。
《齊天樂·中秋宿真定驛》是宋代詞人史達(dá)祖所寫的一首詞。這首詞運(yùn)用了擬人手法,化靜為動。詞的上片通過描寫云散月明,冰壺相映的情景,反襯出詞人自吊孤影的悲境;下片描繪真定館驛中的凄涼,抒發(fā)詞人對江南密友的相思之情;表達(dá)了對北宋故國的亡國之痛。
俞陛云:“南宋詞人,在渡江初者,每有汴洛之思。在末造者,每有周原之感。梅溪宦轍,未嘗奉使北行,此殆客途徑真定而作。既懷江左朋友,更憑吊秋風(fēng)遺殿,殘枝荒井。一片凄音,為集中所僅有。”
23.《永遇樂·乙巳中秋風(fēng)雨》
【宋】吳文英
風(fēng)拂塵徽,雨侵涼榻,才動秋思。
緩酒銷更,移燈傍影,凈洗芭蕉耳。
銅華滄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
算陰晴,渾似幾番,渭城故人離會。
青樓舊日,高歌取醉,喚出玉人梳洗。
紅葉流光,蘋花兩鬢,心事成秋水。
白凝虛曉,香吹輕燼,倚窗小瓶疏桂。
問深宮,姮娥正在,妒云第幾。
《永遇樂·乙巳中秋風(fēng)雨》是宋代詞人吳文英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此詞上片點題,抒寫中秋夜風(fēng)雨有感;下片借景抒情,憶昔傷今。全詞把家國之憂、身世之嘆、離合之悲融為一體,時空交錯,含蓄委婉,感情深摯。
近代詞學(xué)家楊鐵夫《夢窗詞選箋釋》:此亦憶姬之作。一韻,從風(fēng)雨入人事。二韻,從人事寫風(fēng)雨。三韻,有風(fēng)雨必?zé)o月。四韻,晴則有月,陰則無;一如人之離合,“故人”指姬。五韻,逆入。六韻,平出。七韻,以瓶桂烘托。八韻,月被云遮,如人為路隔,“妒云”二字,妙,大有“銅雀春深”之感。
24.《琵琶仙·中秋》
【清】納蘭性德
碧海年年,試問取、冰輪為誰圓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輝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盡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對,舊時明月。
花徑里、戲捉迷藏,曾惹下蕭蕭井梧葉。
記否輕紈小扇,又幾番涼熱.。
只落得,填膺百感,總茫茫、不關(guān)離別。
一任紫玉無情,夜寒吹裂。
《琵琶仙·中秋》是清朝學(xué)者納蘭性德的詞作品。這首詞以清新凝重,又不無傷感的筆調(diào)描繪了中秋時節(jié)月下的景色。其中有對在日中秋月下嬉戲歡樂的追懷依戀,有對“只影而今”的孤單失落的傷感悲嘆。而結(jié)處“總茫茫、不關(guān)離別”一語又頓使全篇升華。
25.《折桂令·中秋》
【元】張養(yǎng)浩
一輪飛鏡誰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
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為問嫦娥,良夜懨懨,不醉如何?
《折桂令·中秋》是元代散曲家張養(yǎng)浩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散曲。這首散曲是描寫中秋明月的小令。作者著力描繪了中秋之夜月光格外的澄澈空靈。通過對澄澈月光的反復(fù)渲染,創(chuàng)造出異常清幽寧靜的意境與氛圍,最后才以對嫦娥發(fā)問的形式,抒發(fā)了中秋之夜,意欲一醉方休的情致。 而其結(jié)構(gòu)則是觸景生情,前半寫景,后半抒情,轉(zhuǎn)、合融一,用典不露痕跡。凡此皆別具一格。
帶月的古詩有哪些
帶有月的古詩(例舉部分)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蘇軾《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范成大《車遙遙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yuǎn)》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lán)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佚名《月兒彎彎照九州》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 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趙嘏《江樓舊感》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一輪秋影轉(zhuǎn)金波,飛鏡又重磨。——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蘇軾《陽關(guān)曲 / 中秋月》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查慎行《舟夜書所見》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 天攬明月。——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星稀河影轉(zhuǎn),霜重月華孤。——張孝祥《臨江仙·試問梅花何處好》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姜夔《踏莎行·自沔東來》
多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圓。——朱淑真《菩薩蠻·山亭水榭秋方半》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文征明《念奴嬌·中秋對月》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岑參《磧中作》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還照讀書窗。——劉子翚《絕句送巨山》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賈島《宿山寺》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
明月直入,無心可猜。——李白《獨漉篇》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張可久《塞鴻秋·春情》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歐陽修《秋聲賦》
燈半昏時,月半明時。——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huán),昔昔都成玦。——納蘭性德《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星點點,月團(tuán)團(tuán)。倒流河漢入杯盤。——劉著《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jié)。——徐有貞《中秋月·中秋月》
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辛棄疾《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關(guān)于帶有月的詩句有哪些
關(guān)于月的詩句文案。
·王維:不見鄉(xiāng)書傳雁足,惟見新月吐蛾眉。
唐·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晉·陶淵明:春秋滿四澤,夏云多奇峰,秋月?lián)P明輝,冬嶺秀孤松
唐·李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宋·晏幾道:當(dāng)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唐·劉禹錫: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傾如熔金。
宋·歐陽修: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帶“月"的詩句有哪些?
帶“月"的詩句有:
——[唐]李商隱
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唐]李商隱《無題》
滄海月明珠有淚——[唐]李商隱《錦瑟》
如何雪月交光夜——[唐]李商隱《無題》
月中霜里斗嬋娟——[唐]李商隱《霜月》
扇裁月魄羞難掩——[唐]李商隱《無題二首》
月露誰教桂葉香——[唐]李商隱《無題二首》
月斜樓上五更鐘——[唐]李商隱《無題二首》
月斜樓上五更鐘——[唐]李商隱《無題四首》
白日當(dāng)天三月半——[唐]李商隱《無題四首》
玉梯橫絕月中鉤——[唐]李商隱《代贈》
行宮見月傷心色——[唐]白居易《長恨歌》
蓬萊宮中日月長——[唐]白居易《長恨歌》
七月七日長生殿——[唐]白居易《長恨歌》
別時茫茫江浸月——[唐]白居易《琵琶行》
唯見江心秋月白——[唐]白居易《琵琶行》
秋月春風(fēng)等閑度——[唐]白居易《琵琶行》
前月浮梁買茶去——[唐]白居易《琵琶行》
繞船明月江水寒——[唐]白居易《琵琶行》
春江花朝秋月夜——[唐]白居易《琵琶行》
山寺月中尋桂子——[唐]白居易《憶江南·江南憶》
莫使金樽空對月——[唐]李白《將進(jìn)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床前明月光《——[唐]李白靜夜思》
舉頭望明月——[唐]李白《靜夜思》
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唐]李白《蜀道難》
一夜飛度鏡湖月——[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湖月照我影——[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日月照耀金銀臺——[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何用孤高比云月——[唐]李白《行路難·有耳莫洗潁川水》
峨眉山月半輪秋——[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月下飛天境——[唐]李白《渡荊門送別》
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何處春江無月明——[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月照花林皆似霰——[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皎皎空中孤月輪——[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見月——[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江月何年初照人——[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江月年年望相似——[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不知江月待何人——[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何處相思明月樓——[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可憐樓上月徘徊——[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白居易帶月的詩句有哪些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nèi)容,更多關(guān)于白居易寫的關(guān)于月的詩句、白居易帶月的詩句有哪些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jìn)行查找喔。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