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曹丕的樂府有多少首,曹丕賦詩

藏匿2023-03-02 03:00歷史29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曹丕的樂府有多少首,以及曹丕賦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燕歌行》(曹丕)全文翻譯注釋賞析

燕歌行 曹丕 系列:古詩三百首 燕歌行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 何為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 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 注釋 1本篇屬《相和歌辭·平調曲》。燕是北方邊地,征戍不絕,所以《燕歌行》多半寫離別。 2搖落:凋殘。 3鵠:天鵝。 4慊慊:空虛之感。淹留:久留。上句是設想對方必然思歸,本句是因其不歸而生疑問。 5清商:樂名。清商音節短促,所以下句說「短歌微吟不能長」。 6夜未央:夜已深而未盡的時候。古人用觀察星象的方法測定時間,這詩所描寫的景色是初秋的夜間,牛郎星、織女星在銀河兩旁, 初秋傍晚時正見于天頂, 這時銀河應該西南指,現在說「星漢西流」,就是銀河轉向西,表示夜已很深了。 7爾:指牽牛、織女。河梁:河上的橋。傳說牽牛和織女隔著天河,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相見,烏鵲為他們搭橋。 譯文 秋風蕭瑟,天氣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辭歸,天鵝南飛。思念出外遠游的良人啊,我肝腸寸斷。 思慮沖沖,懷念故鄉。君為何故,淹留他方。 賤妾孤零零的空守閨房,憂愁的時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懷。不知不覺中珠淚下落,打濕了我的衣裳。 拿過古琴,撥弄琴弦卻發出絲絲哀怨。短歌輕吟,似續還斷。 那皎潔的月光啊照著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憂心不寐夜漫長。 牽牛織女啊遠遠的互相觀望,你們究竟有什么罪過,被天河阻擋。 簡評 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詩。它敘述了一位女子對丈夫的思念。筆致委婉,語言清麗,感情纏綿。這首詩突出的特點是寫景與抒情的巧妙交融。 詩歌的開頭展示了一幅秋色圖:秋風蕭瑟, 草木零落, 白露為霜,候鳥南飛……。這蕭條的景色牽出思婦的懷人之情,映照出她內心的寂寞;最后幾句以清冷的月色來渲染深閨的寂寞,以牽牛星與織女星的「限河梁」來表現思婦的哀怒,都獲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詩歌在描述思婦的內心活動時,筆法極盡曲折之妙。 比如, 先是寫丈夫「思歸戀故鄉」;繼而設想他為何「淹留寄他方」,遲遲不歸;再轉為寫自己「憂來思君不敢忘」,整日里在相思中過活;苦悶極了,想借琴歌排遣,卻又「短歌微吟不能長」,只好望月興嘆了。如此娓娓敘來,幾經掩抑往復,寫出了這位女子內心不絕如縷的柔情。 這首詩仿柏梁體,句句用韻,于平線的節奏中見搖曳之態。王夫之稱此詩「傾情,傾度,傾聲,古今無兩」,雖是溢美之辭;但此詩實為疊韻歌行之祖,對后世七言歌行的創作有很大影響。 鑒賞 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堆喔栊小肥且粋€樂府題目,屬于《相和歌》中的《平調曲》,它和《齊謳行》、《吳趨行》相類,都是反映各自地區的生活,具有各自地區音樂特點的曲調。燕(Yān)是西周以至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名,轄地約當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遼寧西南部等一帶地區。這里是漢族和北部少數民族接界的地帶,秦漢以來經常發生戰爭,因此歷年統治者都要派重兵到這里戍守,當然那些與此相應的筑城、轉輸等各種搖役也就特別多了。拿最近的事實說,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伐烏桓的戰爭,就發生在這古燕國的北部今遼寧省興城一帶。反映這個地區戰爭徭役之苦的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尸骨相撐拄」的民歌,到漢代更有了著名的《飲馬長城窟》。曹丕的《燕歌行》從思想內容上說就是對這種文學作品的繼承與發展。郭茂倩《樂府詩集》引《樂府解題》說:「魏文帝『秋風』『別日』二曲言時序遷換,行役不歸,婦人怨曠無所訴也。」又引《樂府廣題》說:「燕,地名也。言良人從役于燕,而為此曲?!惯@樣來理解作品的內容是正確的?!堆喔栊小凡灰姽呸o,這個曲調可能就創始于曹丕。這篇作品反映的是秦漢以來四百年間的歷史現象,同時也是他所親處的建安時期的社會現實,表現了作者對下層人民疾苦的關心與同情。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開頭三句寫出了一片深秋的肅殺情景,為女主人公的出場作了準備。這里的形象有視覺的,有聽覺的,有感覺的,它給人一種空曠、寂寞、衰落的感受。這種景和即將出場的女主人公的內心之情是一致的。這三句雖然還只是寫景,還沒有正面言情,可是我們已經感覺到情滿于紙了。這種借寫秋景以抒離別與懷遠之情的方法,中國是有傳統的。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高臨水兮送將歸?!節h武帝的《秋風辭》說:「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箯倪@里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燕歌行》與它們思想感情上的連續性,而且還可以看到其中語言詞匯上的直接襲用。但是這些到了曹丕筆下,卻一切又都成為具有他個人獨特思想面貌,獨特藝術風格的東西了。這點我們后面再說。 「念君客游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在前面已經描寫過的那個肅殺的秋風秋夜的場景上,我們的女主人公登臺了:她愁云滿面,孤寂而又深情地望著遠方自言自語,她說:你離家已經這樣久了,我思念你思念得柔腸寸斷。我也可以想像得出你每天那種傷心失意的思念故鄉的情景,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你這樣長久地留在外面而不回來呢?慊慊(qiānqiān):失意不平的樣子?!搞汇凰細w戀故鄉」是女主人公在想像她的丈夫在外面思念故鄉的情景。這種寫法是巧妙的,也是具體、細致的。一個人思念另一個人,其思想活動總有具體內容,或者回憶過去在一起的時光,或者憧憬日后見面的歡樂,或者關心牽掛對方目下在外邊的生活,想像著他現在正在做什么,如此等等。這種借寫被思念人的活動以突出思念者感情急切深沉的方法,早在《詩經》中就有,到了宋人柳永筆下更有所謂「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那就更加精采了。這種寫法的好處是翻進一層,使人更加感到曲折、細致、具體。淹留:久留。「君何淹留寄他方?」這里有期待,有疑慮,同時也包含著無限的懸心。是什么原因使你至今還不能回來呢?是因為修筑繁忙?是因為戰事緊急?是因為你生病了?受傷了?還是……那簡直更不能想了???,女主人公的心思多么沉重啊!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煢煢(qiongqiong):孤單,孤獨寂寞的樣子。不敢:謹虛客氣的說法,實指不能、不會。這三句描寫了女主人公在家中的生活情景:她獨守空房,整天以思夫為事,常常淚落沾衣。這一方面表現了她生活上的孤苦無依和精神上的寂寞無聊;另一方面又表現了女主人公對她丈夫的無限忠誠與熱愛。她的生活盡管這樣凄涼孤苦,但是她除了想念丈夫,除了盼望著他的早日回歸外,別無任何要求。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援:引,拿過來。清商:東漢以來在民間曲調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新樂調,以悲惋凄清為其特色。短歌:調類名,漢樂府有長歌行、短歌行,是根據「歌聲有長短」(《樂府詩集》語)來區分的,大概是長歌多表現慷慨激昂的情懷,短歌多表現低回哀傷的思緒。女主人公在這秋月秋風的夜晚,愁懷難釋,她取過瑤琴想彈一支清商曲,以遙寄自己難以言表的衷情,但是口中吟出的都是急促哀怨的短調,總也唱不成一曲柔曼動聽的長歌?!抖Y記·樂記》云:「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女主人公寂寞憂傷到了極點,即使她想彈別樣的曲調,又怎么能彈得成呢?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椗b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女主人公傷心凄苦地懷念遠人,她時而臨風浩嘆,時而撫琴低吟,徬徨徙倚,不知過了多久。月光透過簾櫳照在她空蕩蕩的床上,她抬頭仰望碧空,見銀河已經西轉,她這時才知道夜已經很深了?!敢刮囱搿梗谶@里有兩層含意,一層是說夜正深沉,我們的女主人公何時才能挨過這凄涼的漫漫長夜啊!另一層是象征的,是說戰爭和徭役無窮無盡,我們女主人公的這種人生苦難,就如同這漫漫黑夜,還長得很,還看不到個盡頭呢!面對著這沉沉的夜空,仰望著這耿耿的星河,品味著這苦痛的人生,作為一個弱女子,我們的女主人公她又有什么辦法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呢?這時,她的眼睛忽然落在了銀河兩側的那幾顆亮星上:?。∨@煽椗?,我可憐的苦命的伙伴,你們到底有什么罪過才叫人家把你們這樣地隔斷在銀河兩邊呢?牽牛、織女分別是天鷹和天琴星座的主星,這兩顆星很早以來就被我國古代人民傳說成一對受迫害,不能團聚的夫妻,這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的事情。女主人公對牽??椗f的這兩句如憤如怨,如惑如癡的話,既是對天上雙星說的,也是對自己說的,同時也是對和自己命運相同的千百萬被迫分離、不能團聚的男男女女們說的。這個聲音是一種強烈的呼吁,是一種悲涼的控訴,是一種憤怒的 *** ,它仿佛是響徹了當時的蒼穹,而且在以后近兩千年的封建社會里年年月月、時時刻刻都還可以聽到它的響亮的回聲。這樣語涉雙關,言有盡而余味無窮,低回而又響亮的結尾,是十分精采的。 作品表現的思想并不復雜,題材也不算特別新鮮,但是曹丕作為一個統治階級的上層人物能關心這樣一種涉及千家萬戶的事情,而在詩中寄予了如此深刻的同情,這是很可貴的。在藝術上他把抒情女主人公的感情、心理描繪得淋漓盡致,她雍容矜重,熾烈而又含蓄,急切而又端莊。作品把寫景抒情、寫人敘事,以及女主人公的那種自言自語,巧妙地融為一體,構成了一種千回百轉、凄涼哀怨的風格。它的辭藻華美,也襲用了許多前人的東西,但這一切又像是完全出之于無心,而不帶任何雕琢的痕跡。這是《燕歌行》的特點,也是曹丕詩歌區別于建安其他詩人的典型特征。曹丕是個政治家,但從他的作品中往往看不到其父曹操那種慷慨激揚以天下為己任的氣概,也找不到其弟曹植那種積極上進志欲報效國家的思想。在他那里總像是有一種訴說不完的凄苦哀怨之情,而且他的言事抒情又常常愛用婦女的口吻,因此明代鐘惺說他的詩「婉孌細秀,有公子氣,有文人氣」(《古詩歸》)。清代陳祚明說他的詩「如西子捧心,俯首不言,而回眸動盻無非可憐之緒」(《采菽堂古詩選》)。《燕歌行》可以說是最能代表曹丕這種思想和藝術風格特征的作品。前人對這兩首詩的評價是很高的,清代吳淇說:「風調極其蒼涼,百十二字,首尾一筆不斷,中間卻具千曲百折,真杰構也?!梗ā读x詩定論》)王夫之說:「傾情傾度,傾色傾聲,古今無兩。」(《姜齋詩話》) 《燕歌行》二首在七言詩的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這也是我們應該知道的。《詩經》基本是四言體,偶爾也出個七言句子,但為數甚少?!冻o》是楚歌體,有七言句,但大多數都帶有「兮」字,與七言詩句子的格式韻味不同。漢代樂府中有一部分雜言體,如《戰城南》、《東門行》等,其中有一部分七言句,這些對于七言詩的發展顯然是有促進的,但七言句在那些作品中還不是主體。兩漢四百年間,全篇由七言構成的作品今天被人們提到的有兩首,第一首是漢武帝時的君臣聯句,即所謂《柏梁臺詩》。這首詩出于后代小說,漏洞甚多,原不可信,而且生編硬湊,堆砌敷衍,也完全沒有什么詩味。第二首是張衡的《四愁詩》。詩味很濃,但張衡這四首詩每首的第一句還都帶著一個「兮」字,還拖著一個楚歌的尾巴。因此,真正擺脫了楚歌形式的羈絆,使七言形式宣告獨立的作品就不能不說是曹丕的這兩首《燕歌行》了。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曹丕學習漢代樂府,學習前人詩歌,在形式上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堆喔栊小肪渚鋲喉?,而且都是平聲,格調清麗宛轉,這是七言古詩發展的一個階段。晉宋作家模寫七言,還照此繼續走了相當長的一段路。后來又經過南朝鮑照、蕭繹、庾信等人的努力,到唐代盧照鄰、駱賓王那種隔句用韻、平仄相押的鴻篇巨制出現的時候,那時七言古詩就又進入一個更新的發展階段了。可見,曹丕的開創之功是不能掩沒的。

樂府曲名都有什么?

什么是樂府?

樂府原是漢代掌管音樂的官署。由于專事搜集、整理民歌俗曲,因此后人就用“樂府”代稱入樂的民歌俗曲和歌辭。樂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漢時沿用了秦時的名稱。公元前112年,漢王朝在漢武帝時正式設立樂府,其任務是收集編纂各地民間音樂、整理改編與創作音樂、進行演唱及演奏等。

樂府詩對中國古代詩歌樣式的嬗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實現了由四言詩向雜言詩和五言詩的過渡。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詩歌樣式的變革往往和流行樂曲的聲調有關。兩漢樂府詩最初是配樂演唱的,它之所以在詩體形式上不同于《詩經》的四言句,既是詩歌本身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有樂曲的因素發揮作用。

漢代樂府詩歌的曲調來源是多方面的,除了中土各地的樂曲外,還有來自少數民族的歌曲,鼓吹曲辭收錄的鐃歌18首就是配合北狄西域之樂演唱的。鼓吹曲本是軍中用樂,來自北方少數民族。它的曲調和中土音樂有很大差異,因此,配合鼓吹曲演唱的歌詩也就和中土常見的體式明顯不同?,F存鐃歌18首各篇均是雜言,和其他樂府詩迥然有別,是詩歌形式發生的重大變化。

對樂府詩體產生重大影響的樂曲除楚聲和北狄西域樂外,還有中土流行的五言歌謠。僅以西漢而言,惠帝時戚夫人所唱的《舂歌》,六句中有五句是五言。李延年為武帝演唱的“北方有佳人”四句歌詩,有三句是五言,第三句去掉調節語氣的“寧不知”三字,也變成五言句。成帝時長安流傳的《尹賞歌》、《邪徑敗良田》歌謠,都已經是標準的五言詩。西漢樂府廣泛搜集各種歌謠,其中必有相當比重的五言詩。這些五言歌謠在形式上不同于傳統的四言詩,引起文人濃厚的興趣,并且親自模仿擬作,因此,東漢開始有較多的文人五言詩。從西漢五言歌謠到樂府五言詩,再到文人五言詩,這是早期五言詩發展的基本軌跡。

在六朝,更明確地把“樂府”和“古詩”相對并舉,以區別入樂的歌辭和諷誦吟詠的徒詩這兩類詩歌體裁。宋、元以后,“樂府”又被借作詞、曲的一種雅稱。新樂府是唐朝詩人自立新題而作的樂府詩。

曹丕的代表詩歌是什么

燕歌行 曹丕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椗b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堆喔栊小肥且粋€樂府題目,屬于《相和歌》中的《平調曲》,它和《齊謳行》、《吳趨行》相類,都是反映各自地區的生活,具有各自地區音樂特點的曲調。燕(Yān)是西周以至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名,轄地約當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遼寧西南部等一帶地區。這里是漢族和北部少數民族接界的地帶,秦漢以來經常發生戰爭,因此歷年統治者都要派重兵到這里戍守,當然那些與此相應的筑城、轉輸等各種搖役也就特別多了。拿最近的事實說,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伐烏桓的戰爭,就發生在這古燕國的北部今遼寧省興城一帶。反映這個地區戰爭徭役之苦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尸骨相撐拄”的民歌,到漢代更有了著名的《飲馬長城窟》。曹丕的《燕歌行》從思想內容上說就是對這種文學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的繼承與發展。郭茂倩《樂府詩集》引《樂府解題》說:“魏文帝‘秋風’‘別日’二曲言時序遷換,行役不歸,婦人怨曠無所訴也?!庇忠稑犯畯V題》說:“燕,地名也。言良人從役于燕,而為此曲?!边@樣來理解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的內容是正確的?!堆喔栊小凡灰姽呸o,這個曲調可能就創始于曹丕。這篇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反映的是秦漢以來四百年間的歷史現象,同時也是他所親處的建安時期的社會現實,表現了作者對下層人民疾苦的關心與同情。

曹丕與曹操、曹植并稱三曹,那么,曹丕在文學上都有哪些成就呢?

01

曹操作為一個杰出的詩人,是建安文學新局面的開創者。其詩僅存二十余首,全部是樂府。以《薤露行》《蒿里行》為代表的詩作,描述了漢末戰亂和人民的疾苦;以《短歌行》《觀滄?!贰洱旊m壽》等詩作表現了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求賢如渴的寬闊胸襟,充滿積極進取的精神。

曹操不僅僅是政治軍事統帥,也是當時文壇的領袖。

02

曹植才高八斗,就文學成就來說,是“三曹”中最突出的。其生活和創作以公元二二零年曹丕稱帝為界線,分為兩個時期。

其前期詩作《贈丁翼》《名都篇》《白馬篇》《薤露篇》等等,都表現了其建功立業的理想抱負。

其后期詩作《七哀》《贈白馬王彪》《野田黃雀行》等等,表達了對自己懷才不遇,對政治上相互傾軋的憤懣和抗爭的思想。

其詩不僅精神慷慨,而且藝術性很高,是建安文學杰出的代表,又是五言詩的奠基者。

03

相比于曹操和曹植,曹丕在文學上成就差得很多。

其由于宮廷生活的限制,在政治和思想上趨于保守,詩歌題材狹窄,缺乏風力?,F存詩約四十首,描寫游子思婦的居多。

其中,《雜詩》《于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是比較好的作品。

《燕歌行》二首,描寫一個婦女在不眠的秋夜思念遠在他鄉的丈夫,是其最著名的作品。

其一尤為出色: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

念君客游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

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qiongqiong)

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椗b相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

這首詩寫景抒情都很細膩,語言清麗,藝術上很成功。它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詩。

梁肖子顯《南齊書.文學傳論》:“魏文之麗篆,七言之作,非此誰先?”

但他逐句押韻,說明七言形式還未成熟。

曹丕的風格纖弱,沈德潛說:“子桓詩有文士氣,一變乃父悲壯之習矣?!笔呛苤锌系脑u論。

而其所撰寫的《典論》是一部政治, 社會 ,道德,文化論集,是曹丕關于國家一系列大事的論文總集。但可惜的是,大多已經失散。僅其中的《典論.論文》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典論.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文學專論,對后世研究當時的文學思想,意義重大。

曹丕自己的詩歌創作成就不高,但他以太子,帝王的身份大力提倡文學,對建安文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曹操主要作品,萬里行、度關山、對酒、龜雖壽、短歌行、觀滄海。詩20多首,反映末動亂 社會 與百姓苦難,詩20多首,部份記錄漢末董卓之亂混亂 歷史 。曹植,推動文人五言詩的發展,散文同樣具有情兼雅怨,豐富多樣,才華出眾,文采飛揚。著名文章有七哀詩、白馬篇、門有萬里客、洛神賦等,因文學上的造詣而與曹操、曹丕稱三曹。曹丕,于公元22年廢漢自立是魏武帝,詩形式多樣,有四、五、六、七言詩,多為抒發對人生感慨和人生哲理詩,游樂宴游詩。代表作品有典論、燕歌行、登城賦、陌上桑40余首,抒情意濃、含蓄深情的佳作。

提到三曹,就不得不提到建安文學,很多人知道建安七子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實際上在建安七子之上,處于建安文學頂端的人物正是三曹。如果說到文學上的成就的話,成就最高的無疑是七步成詩的曹植,三曹之中存世作品最多的也是曹植。 但要說到建安文學的領袖人物的話,則非曹丕莫屬,所謂領袖不是作品最多,而是影響最大,這不僅限于文學作品的影響,也包括對于建安文學發展的影響。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他哥哥曹昂去世之后,曹丕就成了爵位的繼承人。曹操去世以后,曹丕繼承了爵位,并接受大漢“禪讓”,成為了魏國皇帝。這位開國之君在位時間并不長,只有五年零七個月。其政治追求也不同于曹操,他崇尚漢文帝的無為而治。當時北方已經統一,士族大家和豪強已經和曹氏政權達成了一致,表示聽從指揮,因此曹丕就改變了曹操打壓士族大家,重用寒門子弟的做法,在政治上對于士族大家采取了妥協的策略。因此在政治和軍事上并沒有什么突出的表現, 最主要的軍事成就就是打壓青州、徐州的豪強勢力,進一步鞏固了北方的統一。在政治上,曹丕輕刑罰、薄賦稅,減輕百姓的負擔,算是一位政治上比較開明的君主,他自己也一直試圖將自己打造成明君的形象。

在文學造詣方面,曹丕在《典論·自敘》中,對于自己的文學修養有過評價: “背歷五經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靡不畢覽”。 當然這里面有曹丕自夸其德的嫌疑,在陳壽所著的 《三國志-文帝本紀》中,說曹丕著作:“ 所勒成垂百篇 ”。說明曹丕的詩作頗豐,沒有前期的積累,想要提筆成文那是不可能的。 通過上述記載,我們了解到曹丕博覽群書、見識不凡、著作頗豐。

他的《典論》一書現存三篇,其中《論文》為重要的文學批判文獻。

重視文學是當時一般的看法,但以曹丕的身份和地位,發表這樣的議論又如此強調,則可以說明他在提倡文學、鼓勵著述的用意。建安文學的發展,離不開曹氏父子,尤其是曹丕的提倡和領導。 當時很多文人被曹操所接納,在鄴城形成了一個文學集團,這個集團的頂端,是曹操高高在上,而曹植又年輕不足以服眾,因此建安文學集團的核心人物和領導者是曹丕。 曹操是提拔文人雅士們做官,曹丕和曹植則是和他們交朋友,曹丕重視他們的文學創作,提倡和鼓勵的作用更為明顯。

曹丕自己作詩更傾向于民歌化,在通俗語言的作用上更加努力,因此盡管才華不及曹植,但在建安文學的民歌化這一特點上,曹丕的詩作表現的十分突出。 不加雕飾、如同白話,是曹丕的詩作最突出的特點。

這些語言幾乎和漢樂府民歌的語言沒有分別,通過字面的意思,就很容易讓人理解,因此才會廣為流傳。

在詩作創新上,曹丕也走在了整個建安文學集團的最前面。 曹丕最出名的《燕歌行》是現存最早的七言詩,當時還沒有文人做這方面的嘗試,同時曹丕所創作的六言詩也走在了時代的前列,其他人當時不過剛開始嘗試而已。詩作的形式多樣,是曹丕有別于他人的突出特征。

另外,曹丕的詩作中有很多描寫男女相戀和離別的題材,好像只要是言情的題目,曹丕都不肯放過,有的還是帶別人言情。

因此,曹丕文學成就盡管氣勢不如曹操,才思不及曹植,但對于建安文學,起到了很好的領導作用,對建安文學的創新,做出了大膽的嘗試,對于建安文學的發展,也起到了推動促進作用。

一個人的 歷史 ,一家之言。

子桓寫詩不如他爹和他弟,但子桓是很出色的評論家。

他寫的《典論》,有很多段我們都是要求背誦的。

最最最最重要的,《典論》是我國最早的文藝理論批評專著。

很可惜,丟失了很多。

現在只剩下《自敘》《論文》《論方術》三篇。

《典論》說起來有點陌生,但提到一些觀點一些詞,你就會發現你對它一點也不陌生。

1、文人相輕

這個詞就出自《典論》,是子桓寫的。論文篇的第一句: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2、各以所長,相輕所短

也是子桓寫的。就是說各自以自己的長處,輕視別人的不足之處。

3、學無所遺

形容學識淵博,無所不曉。

4、辭無所假

寫文章時用詞有所創新,沒有因襲前人。

5、理不勝辭

指道理不能勝過文辭,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論,盡管文辭豐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6、貴遠賤近

重視相距遠者,輕視相隔近者。

7、向聲背實

聲:聲名,這里指虛名;背:違背。指向往聲名,背離實際。

這七個都是成語,全部出自子桓《典論·論文》。

除此之外,文氣論也是子桓正式提出的: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于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遺子弟。

后來兩晉直到明清,文氣論一直在發展,劉勰、陳子昂,韓柳,都是發展者。

子桓還深刻認識到文學的價值,他說: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樂榮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

還有,建安七子的概念,就是從《文論》來的:

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干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玚德璉,東平劉楨公干,斯七子者,于學無所遺,于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騄于千里,仰齊足而并馳。

不得不提的就是子桓的《燕歌行》,有記載的、最早的一首文人七言詩。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椗b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因為不了解,所以覺得曹丕沒有成就,說起來也真是替子桓難過呢。

此外,我還在這個問題下的其他回答中看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

有人竟然認為曹植不咋滴,說《洛神賦》也就一個“凌波微步”,煮豆燃豆萁不過是打油詩……

《洛神賦》被世人記住的,不僅僅一個段譽會的武功凌波微步。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輕云蔽月,流風回雪,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很著名的一句詩: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出自子建的《白馬篇》。

總得來說,不讀書真可怕。更可怕的是,他還覺得自己睥睨全天下。

-----------丸------------

文:祁門小謝

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到漢末一直是儒家思想為主流。東漢末年適應于 社會 的變化,除儒家之外,法家、兵家、名家、縱橫家等各派思想又都有所發展,這是一個思潮奔涌的時代。

漢末三國時期的建安文學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重要部分,建安文學以魏國為主,而曹氏父子三人除了愛好文學、招攬文人之外,自己本身就是文學創作者。建安文學廣泛接納 社會 現實承繼漢樂府,是現實主義流派的發展高潮。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評價建安文學時說,“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并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边@就是后來所謂的“建安風骨”。漢末喜評文學之風氣,表現文學之精神。正是曹丕提出“文以氣為主”,倡導當時文學之抒情化、個性化。

曹操外定武功,內興文學,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曹操以樂府歌辭反映現實,表現了雄主壯志和堅強進取,其作品中滿是慷慨悲歌的抒情氣息。曹操的詩與文都是簡潔樸素,不再像漢代的宏文大賦那么鋪張堆砌,在質樸的文筆中帶著氣魄與鋒芒。

三曹中的曹植則是建安時人最負盛名的作家,其作品中流露出非凡的才華,詩、文、賦具全。鐘嶸《詩品》說曹植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和靈氣。曹植的作品有一個特點就是在同時代的作家中表現出超凡的藝術氣質比如說貼切的比喻、精致的詞藻等等。

曹丕是現存最早的七言詩作者。他的作品《燕歌行》是誕生于漢代舊樂府題目之上,新起形式,逐句押韻的一種新的形式,即七言詩。曹丕善作詩而且寫情動人,善作文而既通俗又清麗。三曹之中唯有曹丕寫了一部文藝理論著作《典論》,這是現存最的文藝理論批評專著。曹丕把文學的地位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典論*論文》中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边@對文學的興盛起到了很重要的推進作用。

曹丕雖然沒有曹植的天賦與才華,沒有曹植的骨氣奇高、辭采華茂,但曹丕對于文學之深刻認識遠勝于曹植。

魏晉南北朝時期,屬于時局比較動蕩的一個時期,而這個時期的文學也表現出了動蕩時期文學的特點,這個時期的文學,我們稱之為建安文學,說起建安文學,最有名的莫過于建安七子和三曹,以及代表建安時期整個 社會 ,審美,文學等的“建安風骨”,建安時期的文學對以后文學的發展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個時期的文人也大都彰顯出他們獨立的人格特征,人的 情感 表達也有了更加多樣化的特色。

三曹主要是指的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曹操是魏晉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同樣也是著名的文學家,他心有濟世安民的情懷,所以詩歌也具有豪邁雄壯的特點。同為三曹的兩兄弟曹丕和曹植卻不具有這樣的特點,二人風格趨于文雅,曹丕文武雙全,曹植天賦則多表現在文學這一方面,而本文則著重說下曹丕,根據《三國志》記載曹丕八歲就能寫文章,具有很大的天賦,博古通今,經史子集全都精通,善騎射好擊劍,他自己也在《典論論文》中說“八歲而能騎射,少誦詩、論,及長而備歷五經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三曹他們雖然不是純正的文人,但是他們對于文字的熱愛,對于文學的熱愛,為建安文學的發展和在文學史上的影響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前面說到曹丕會射箭善屬文,文武雙全,但是和曹操古直悲涼的文風不同,他心思細膩,是個文藝男青年。思維比較縝密,行文做事等各方面也都比較細心,這樣的性格也適合他繼承父位。

曹丕在詩賦方面具有極高的天賦,他的詩賦文風委婉細膩,像他的五言詩《十五》“登山而遠望。溪谷多所有。楩柟千余尺。眾草之盛茂。華葉耀人目。五色難可紀。雉雊山雞鳴。虎嘯谷風起。號羆當我道??耦檮友例X?!彪m不及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這般豪邁悲壯,但是詩文流暢委婉,表現出不一樣的特點。他的四言詩,五言詩六言詩的創作也代表詩歌的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而他的七言詩《燕歌行》雖然僅存兩首,但是卻是文學史上保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詩,也被稱為七言詩之祖。

說起曹丕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不得不說的當屬于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第一部著作《典論論文》代表著曹丕文學思想的正式形成,也說明了魏晉時期的文學創作有了獨立的思想意識,標志著文學自覺時代的到來。

以上說明曹植在建安時期,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曹丕與曹操、曹植雖然并稱三曹,但是相對于曹操和曹植在文學作品上的高產出,以及部分代表作的高光表現,曹丕顯得并沒有那么突出,世人記住的更多的是他的政治成就。

然而既然能夠與曹操、曹植并稱為三曹,那么曹丕的成就也是不可低估的,曹丕自幼文武雙全,博覽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曹丕在文學方面的成就主要包括詩歌、散文、賦和文學理論等方面。

詩歌

詩歌主要代表作有《燕歌行》,《燕歌行》是曹丕自創的擬燕地歌曲,是中國現存較早的七言詩;而他的五言和樂府詩也同樣清綺動人,現存詩約四十首。

代表曹丕詩歌最高成就的《燕歌行》,據考證寫于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烏桓期間,采用樂府體裁,開創性地以句句用韻的七言詩形式寫作,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詩。《燕歌行》從“思婦”的角度,反映了東漢末年戰亂流離的現狀,表達出被迫分離的男女內心的怨憤和惆悵。全詩用詞不加雕琢,音節婉約,情致流轉,被王夫之盛贊“傾情,傾度,傾色,傾聲,古今無兩”。而尤以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椗b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這兩句最為經典。

曹丕的詩歌形式多樣,而以五、七言為長,語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則委婉細致,回環往復,是描寫男女愛情和游子思婦題材的個中能手。

散文

散文方面,其中詔有七十五篇(包括殘文)、書有三十七篇(包括殘文)、令有二十六篇(包括殘文)、論有六篇、策有四篇、序有四篇、表文有三篇、銘有三篇、連珠有三篇、策文二篇、議有一篇、教有一篇、誄有一篇、祝有一篇、制有一篇、其它類散文八篇,各體制的散文總數有一百七十六篇之多,可謂佳作甚多。

曹丕的散文體制全面、涉獵廣泛、內容上有所拓展,作者將心緒與情愁,敘寫于字里行間。同時能突破體制的約束,抒情懷于筆端,散文中融入了作家細膩而敏感的心靈感悟,處處流露出語切情真、徘徊動情之語,常常能觸動人心。故所以被裴松之譽為“美辭”之文,行情風格濃厚。

曹丕所創作的賦總計二十八篇,以抒情和詠物為主。在體制方面,一改漢賦的鴻篇巨幅,改為短小精悍的行情小賦。其賦作內容以真情的筆觸,觸摸到 社會 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將個體的喜怒哀樂帶入行情小賦之中,賦的內容涵蓋生活紀實、行寫情懷以及體物感物。曹丕的詩歌筆法影響著其賦的風貌,詩體之賦為其賦作品的特點,具有明顯的標志性意義。

文學理論

曹丕的《典論·論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學理論與批評著作,寫于曹丕為魏太子時,文中要點有:

①評價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的文風和得失,“建安七子”的說法來源于此;

③肯定文學的 歷史 價值,“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曹丕是三國時期鄴下文人集團的實際領袖,對“建安文學”的精神架構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由此形成的“建安風骨”對后世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曹丕的文學風格以貼近生活、 情感 豐富、言語樸實無華為主要特點。曹丕本身具有極高的文學天賦,但是因為在與曹植競爭皇位的過程屬于勝方,所以世人皆以為曹丕無情無義,皆忽略了曹丕的文學天賦以及極高的文學成就 。

曹丕的文學成就主要分為 詩、賦、文、理論 四大方面。下面主要介紹:

(劇照)

一:詩詞方面

曹丕在詩詞頗有建樹,七言詩、五言詩以及樂府詩剛柔并濟,擅長描寫男女情愛,征夫怨婦體裁的詩。語言通俗易懂,感情細膩動人, 《詩品》評論曹丕的詩直率就像說話一樣,使人能夠直觀的體味詩詞中所蘊含的 情感 。而且曹丕寫有中國現存的最早的一篇七言詩--《燕歌行》,并且曹丕對七言詩的推廣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所以曹丕敢于創作不同題材的詩詞,其詩詞 探索 能力與其為政能力不相上下。

二:賦

賦體裁盛行于漢朝,辭藻華麗鋪張陳述。但是, 曹丕所寫的賦一改漢賦巨大的規模,丕賦短小精悍,同樣以描寫現實生活為主,感情真摯動人,言語樸素。 曹丕現存有賦二十八篇,主要以抒情詠懷,或者描寫事物如《柳賦》《槐賦》??傮w來講,曹丕的賦以情懷為主如《寡婦賦》《永思賦》,緊密貼近現實生活如《出獵賦》《登臺賦》,貼近時代的發展。

(登臺賦原文)

三:文章、理論

曹丕肯定了文章的價值 ,并且曹丕的文章散文尤其出色, 主張“文以氣為主”, 這樣的一種寫作方向使曹丕寫作散文時總是將自己的感情束縛在字里行間之中,用散文體現出自己的感情。而且曹丕對文章的體裁和特征進行了總體概括,使散文具有章法。曹丕傳有數量及其豐富的散文,包括殘文詔有七十五篇,書有三十七篇,令有二十六篇等等。文章寫作方向非常廣闊。但是, 曹丕的散文主要以描寫 情感 為主,筆法細膩,角度新穎。曹丕在詩詞歌賦中所表現出來的細膩的感情與深情無一例外的表現在文章之中。

所以綜上所述,曹丕在詩詞歌賦文學以及文學理論都具有非常之高的造詣,曹丕的細膩 情感 以及樸實無華的寫作手法在他的文學作品中都有所展現。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除了建安七子,三曹也是建安文學的風云人物。

曹操的“東臨碣石,以觀滄?!钡染洌航阅芸谡b,他的《龜雖壽》,讀來讓人慷慨激昂。曹植的《洛神賦》讓人心向往之,《銅雀臺賦》讀來抑揚頓挫,美不勝收。

似乎曹丕在文學上就遜色多了。

然而曹丕的文學之才并非浪得虛名,相比于父親和兄弟,他的文學才華似乎黯然失色,是因為他的長處不在詩歌,而詩歌,在文學體裁中較易傳播,受眾面廣。

曹丕的《燕歌行二首》中有“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句,頗顯其柔腸。他的《秋胡行》中“堯任舜禹。當復何為。百獸率舞。鳳凰來儀”語,又具人君之風。

曹丕的詩歌才能被其父、其弟掩蓋。但他的文學論述之著《典論》卻大放光芒。

《典論》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較早出現的一篇文學專論,也是漢魏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文獻。它論述了文學批評的態度、作家的個性與作品的風格、文體的區分、文學的價值等頗為重要的問題。

在《典論·論文》中,曹丕通過比較分析研究了文學和其他著作的區別,研究了文體對風格的要求,從而第一次提出了文體論。

曹丕還在文章中提出了并企圖解決文學發展中的一些共同問題,盡管他對這些問題旳解答還比較簡單,但他啟發后來的作家、批評家繼續 探索 解答這些問題的先驅之功是不能埋沒的。

故爾,若不單論詩歌之才,曹丕在文學上的貢獻也是深遠的。

也許,曹丕若不為人君,估計也會出產更多精彩文章,然而,帝王之業畢竟不能專主詩詞之道,這也許是曹丕之所以為君,曹植之所以為王的必然吧。

曹丕作為三曹之一,在文學領域有諸多貢獻,他是鄴下文人集團的實際組織者,他的文學理論為中國文學史開辟了新的一頁,他的文學創作對唐代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下面我們來逐一介紹。

一、鄴下文人集團的實際組織者

鄴下文人集團是曹操羅致創立的,但曹丕和曹植因其地位和才華也起到了核心作用和實際組織的作用。曹丕和曹植都曾經談論建安七子,從他們的著作可以看出,曹丕同七子的關系較之曹植與七子的關系更為密切,曹丕在給吳質的信中曾提及他們一起吟詩作對、游玩出行,諸子也有言其當時同曹丕通宵達旦在一起賦詩的,例如劉楨曾作了四首《贈五官中郎將詩》。為了紀念七子,曹丕親自“撰其遺文,都為一集”。他說,在編纂七子遺文時,“觀其姓名,已為鬼錄,追思昔游,猶在心目”。此言亦當是其真實心情的寫照。曹丕在這個過程對七子的文集做出了詳細的對比和評價,進而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文學理論,可以說,七子之文得曹丕之力而流傳不失,曹丕因七子之文成其文學理論。

二、理論創建

曹丕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從事文學評論的人,開創中國文學批判史的先河,他的《典論》是中國 歷史 上最早的文學理論專著。他的文學理論有這么幾個比較有代表性:

1、審己以度人

曹丕深知文人的弱點,提出“文人相輕,自古而然”這個著名理論,曹丕認為文學批評的重要前提是評者必須克服文人相輕的毛病,審己度人,客觀地認識別人的著作。曹丕認為自己正是以這種態度避免了“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又避免了“暗于自見,謂己為賢”,因而能對七子做出恰當評價。

2、文非一體

文非一體即:

講的是文章的 社會 屬性是一樣的,但體裁、形勢卻是多樣的。“本同”就是本質相同,為文的目的相同,如其所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強調“末異”是為了說明在藝術上不能用一個標準要求或批評不同的體裁的文章。

3、文以氣為主

文章風格,人各不同,自然形成,不能強求一律,曹丕把中國哲學領域的氣的概念引入文學批評,提出文氣的概念,從而賦予文學以風格的要求。

4、高揚文章的功能

曹丕在典論曾提及:

這里從兩個方面談及文章的 歷史 作用:一是對國家來說,把寫好文章提到了“經國之大業”的高度;二是對個人來說,把寫好文章視為“不朽之盛事”,因為人的壽命、富貴皆有一定的限數,而文章卻是長久流傳的,所謂“建安文章千古在,王侯霸業成枯骨”。

三、對七言詩的發展

在漢魏時期,七言佳作以曹丕為先,清代著名文學家王士禎曾說曹丕的《燕歌行》系“唐作者之所本也”,陳祚明更稱《燕歌行》“七言一句一韻體”,認為“后人作七古,句句用韻,須效此法”、可見,曹丕是中國文學史上七言律詩的奠基人。

曹丕最著名的作品是?

曹丕最著名的作品是《燕歌行》。

《燕歌行》是一個樂府題目,屬于《相和歌》中的《平調曲》,這個曲調以前沒有過記載,因此據說就是曹丕開創的。 曹丕的《燕歌行》有兩首,是寫婦女秋思,由他首創,所以后人多學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調做閨怨詩。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與卞夫人的長子。

曹丕文武雙全,八歲能提筆為文,善騎射,好擊劍,博覽古今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被立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同年,曹丕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魏國。

曹丕在位期間,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建置。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于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于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陽,時年四十歲。謚號文皇帝,廟號高祖(《資治通鑒》作世祖),葬于首陽陵。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www.pinswag.com/ask/25979.html

分享給朋友:

“曹丕的樂府有多少首,曹丕賦詩” 的相關文章

如何辨別平仄字(平仄字怎么判斷)

如何辨別平仄字(平仄字怎么判斷)

平仄到底怎么分辨? 在普通話四聲中,第一聲、第二聲是平聲;第三聲、第四聲是仄聲。在普通話四聲中,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普通話四聲聲調表為: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古代“平聲”這個聲調在普通話中分化為陰平及陽平,即所謂第一聲、第二聲。古代“上聲”這個聲調在...

如何把文言文寫成散文(怎么把文言文改成散文)

如何把文言文寫成散文(怎么把文言文改成散文)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如何把文言文寫成散文,以及怎么把文言文改成散文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言文散文怎么寫? 中國的古典文學中,優美之散文很少,這一個批評或許顯見得不甚公平而需要相當之說明。不差,確有許多聲調錚鏘的文章,作...

詩歌多少行(詩歌多少行,算題目與名字嗎)

詩歌多少行(詩歌多少行,算題目與名字嗎)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詩歌多少行,以及詩歌多少行,算題目與名字嗎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高考寫詩歌需要幾行 高考作文一般都要求不能寫詩歌,如果寫詩歌,要寫夠800字,至于寫多少行,沒有規定。但需要說明的是1、絕大部分省份的高...

賈島哪個朝代(賈島是哪一代的)

賈島哪個朝代(賈島是哪一代的)

很多朋友對于賈島哪個朝代和賈島是哪一代的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賈島是什么朝代的 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又名瘦島,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洛陽的時候因當...

林逋是哪個朝代的人(林逋是哪代詩人)

林逋是哪個朝代的人(林逋是哪代詩人)

今天給各位分享林逋是哪個朝代的人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林逋是哪代詩人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林逋是哪個朝代的 林逋,北宋初年著名隱逸詩人 。終生不仕不娶,無子,惟喜植梅養鶴,自謂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 林逋是哪朝人?“逋”字怎么讀?...

呂氏春秋有多少卷(呂氏春秋有多少卷書)

呂氏春秋有多少卷(呂氏春秋有多少卷書)

今天給各位分享呂氏春秋有多少卷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呂氏春秋有多少卷書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呂氏春秋多少卷 《呂氏春秋》集先秦儒家之大成,是戰國末期雜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萬字。呂氏春秋的著作分篇 《呂氏春秋》共分為十二紀、八覽...

如何使用詞牌名(詞牌名怎么寫)

如何使用詞牌名(詞牌名怎么寫)

很多朋友對于如何使用詞牌名和詞牌名怎么寫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詞牌名的含義與用法是什么? 詞牌名的含義:詞牌名是詞的一種制式曲調的名稱,亦即唐宋時代經常用以填詞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樂曲的原名,有固定的格式與聲律,決定著詞的節奏與音律。詞牌名的用法:詞...

如何翻譯七月詩中(七月的翻譯)

如何翻譯七月詩中(七月的翻譯)

很多朋友對于如何翻譯七月詩中和七月的翻譯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詩經七月翻譯及賞析 詩經七月翻譯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婦女縫寒衣。十一月北風勁吹,十二月寒氣襲人。沒有好衣沒粗衣,怎么度過這年底?正月開始修鋤犁,二月下地去耕種。帶著妻兒一同去,把飯送到向...

庾寅年是多少年(庾子年是哪年)

庾寅年是多少年(庾子年是哪年)

今天給各位分享庾寅年是多少年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庾子年是哪年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庾子之年是哪一年,歷史問題 1900年(庚子年),義和團運動在包括北京在內的中國北方部分地區達到高潮,大清帝國和國際列強開戰,八國聯軍占領了北京紫禁城皇宮。1901年(辛...

漁歌子張志和有多少首(漁歌子張志和的漁歌子)

漁歌子張志和有多少首(漁歌子張志和的漁歌子)

今天給各位分享漁歌子張志和有多少首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漁歌子張志和的漁歌子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張志和《漁歌子》的全五首 張志和的五首《漁歌子》如下:(其一)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其二)釣臺漁父褐為裘,兩兩三...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