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文言文寫成散文(怎么把文言文改成散文)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如何把文言文寫成散文,以及怎么把文言文改成散文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言文散文怎么寫?
中國的古典文學中,優美之散文很少,這一個批評或許顯見得不甚公平而需要相當之說明。不差,確有許多聲調錚鏘的文章,作風高尚而具美藝的價值,也有不少散文詩式的散文,由他們的用字的聲調看來,顯然是可歌唱的。實實在在,正常的誦讀文章的方法,不論在學校或在家庭,確是在歌唱它們。這種誦讀文章的方法,在英文中找不到一個適當的字眼來形容它。這里所謂唱,乃系逐行高聲朗讀,用一種有規律、夸張的發聲,不是依照每個字的特殊發音,卻是依照通篇融和的調子所估量的音節徐疾度,有些相象于基督教會主教之宣讀訓詞,不過遠較為拉長而已。
此種散文詩式的散文風格至五六世紀的駢儷文而大壞,此駢儷文的格調,直接自賦衍化而來,大體用于朝廷的頌贊,其不自然仿佛宮體詩,拙劣無殊俄羅斯舞曲。駢儷文以四字句六字句駢偶而交織,故稱為四六文,亦稱駢體。此種駢體文的寫作,只有用矯揉造作的字句,完全與當時現實的生活相脫離。無論是駢儷文,散文詩式的散文,賦,都不是優良的散文。它們的被稱為優良,只有當用不正確的文學標準評判的時候。所謂優良的散文,著者的意見乃系指一種散文具有酣暢的圍爐閑話的風致,像大小說家第福(Defqe)、司惠夫脫(Swift)或波司威而(Boswell)的筆墨然者。那很明白,這樣的散文,必須用現行的活的語言,才能寫得出來,而不是矯揉造作的語言所能勝任。特殊優美的散文可從用白話寫的非古典文字的小說中見之。但吾人現在先講古典文辭。
使用文言,雖以其特殊勁健之風格,不能寫成優美的散文。第一,好散文一定要能夠烘托現實生活的日常的事實,這一種工作舊體的文言文是不配的。第二,好散文必須要具有容納充分發揮才能的篇幅與輪廓,而古典文學的傳統傾向于文字的絕端簡約的,它專信仰簡練專注的筆法。好散文不應該太文雅,而古典派的散文之唯一目的,卻在乎文雅。好散文的進展必須用天然的大腳步跨過去,而古典派散文的行動扭扭搦搦有似纏足的女人,每一步的姿態都是造作的。好散文殆將需用一萬至三萬字以充分描寫一個主要人物,例如斯得萊契(Lytton Strachey)或巴萊福特(Gamaliel Bradford)的描寫筆墨。而中國的傳記文常徘徊于二百字至五百字的篇幅。好散文必不能有太平衡的結構,而駢體文卻是顯明地過分平衡的。
總之,好散文一定要條暢通曉而娓娓動人,并有些擬人的。而中國的文學藝術包藏于含蓄的手法,掩蓋作者的真情而剝奪文章的性靈。吾人大概將巴望著侯朝宗細細膩膩的把他的情人李香君描寫一下,能給我們一篇至少長五千字的傳記。誰知他的李香君傳恰恰只有三百五十字,好像他在替隔壁人家的祖母老太太寫了一篇屬褒揚懿德的哀啟。緣于此種傳統,欲研究過去人物的生活資料將永遠摸索于三四百字的描寫之內,呈現一些極簡括素撲的事實大概。
實在的情形是文言文乃完全不適用于細論與傳記的,這就是為什么寫小說者必須乞靈于土語方言的理由。《左傳》為紀元前三世紀的作品,仍為記述戰爭文字的權威。司馬遷〈紀元前(140——80)為中國散文之第一大師,他的著作與他當時的白話保持著密切接近的關系,甚至膽敢編入被后世譏為粗俗的字句,然他的筆墨仍能保留雄視千古的豪偉氣魄,實非后代任何古典派文言文作者能企及。王充(27——107)寫的散文也很好,因為他能夠想到什么寫什么,而且反對裝飾過甚的文體。可是從此以后,好散文幾成絕響。文言文所注重的簡潔精煉的風格,可拿陶淵明(365——427)的《五柳先生傳》來做代表,這一篇文字,后人信為他自己的寫照,通篇文字恰恰只一百二十五字,常被一般文人視為文學模范。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裼穿結,簟飄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這是一篇雅潔的散文,但是照我們的定義,它不是一篇好散文。同時,是一個獨一無二的證據,它的語言是死的。假定人們被迫只有讀讀如此體裁的文字,它的表白如此含糊,事實如此淺薄,敘述如此乏味——其對于吾人智力的內容,將生何等影響呢?
這使人想到中國散文的智力內容之更重要的考慮。當你翻開任何文人的文集,使你起一種迷失于雜亂短文的荒漠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覺,它包括論述,記事,傳記,序跋,碑銘和一些最駁雜的簡短筆記,有歷史的,有文學的,也有神怪的。而這些文集,充滿了中國圖書館與書坊的桁架,真是汗牛充棟。這些文集的顯著特性為每個集子都包含十分之五的詩,是以每個文人都兼為詩人。所宜知者,有幾位作家另有長篇專著,故所謂文集,自始即具有什錦的性能,從另一方面考慮,此等短論,記事,包含著許多作家的文學精粹,它們被當作中國文學的代表作品。中國學童學習文言作文時,需選讀許多此等論說記事,作為文學范本。
作更一步的考慮,這些文集是代表文學傾向極盛的民族之各代學者的巨量文字作品的主要部分,則使人覺得灰心而失望。吾們或許用了太現代化的定則去批判它們,這定則根本與它們是陌生的。它們也存含有人類的素質,歡樂與悲愁,在此等作品的背景中,也常有人物,他的個人生活與社會環境為吾人所欲知者。但既生存于現代,吾人不得不用現代之定則以批判之。當吾人讀歸有光之先慈行狀蓋為當時第一流作家的作品,作者又為當時文學運動的領袖,吾人不由想起這是一生勤勉學問的最高產物,而吾人但發現它不過是純粹工匠式的模古語言,表被于這樣的內容之上,其內容則為特性的缺乏事實的空虛,與情感之淺薄。吾人之感失望,誰曰不宜。
中國古典文學中也有好的散文,但是你得用新的估量標準去搜尋它。或為思想與情感的自由活躍,或為體裁、風格之自由豪放,你要尋這樣的作品,得求之于一般略為非正統派的作者,帶一些左道旁門的色彩的。他們既富有充實的才力,勢不能不有輕視體裁骸殼的天然傾向。這樣的作者,隨意舉幾個為例,即蘇東坡、袁中郎、袁枚、李笠翁、龔自珍,他們都是智識的革命者,而他們的作品,往往受當時朝廷的茍評,或被禁止,或受貶斥。他們有具個性的作風和思想,為正統派學者視為過激思想而危及道德的。
怎樣把古文改寫成散文?不是翻譯噶
你可以寫一件事情,和那篇古文的主旨相關,然后再把古文大致意思寫上去。如果是像墨子勸公輸盤的話,你可以不按照史實來續寫,描寫多一點,加個開頭,就行了。
將古文蘇幕遮改寫成散文
蘇幕遮,詞牌名。一般是指范仲淹《蘇幕遮·碧云天》。原文: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又是一年秋。天格外的藍,黃葉漫山鋪陳,湖面水波堆疊,映著千里無云的天空不禁讓人有些憂郁。悠悠的湖水如歌聲般蕩漾開來,鳥鳴山澗不禁讓人心情舒展。快樂的時光總是匆匆,不覺已是陽斜,遠天悠然顯現的白云也逐漸燃燒……
白天舒展和悅的心情也隨著日落逐漸沉寂,月如新盤,掛上枝頭。月下獨倚高樓,愁緒依依,黯然又上心頭。又憶起初次見到她,心如躍躍之鹿,似相識千年。輕念一聲:人生若只如初見。然而世事多秋……
輕酌數杯為醉,然似有露濕衫。不知為露,不知為淚。
望采納。
小學四年級第九課第一首古詩文言文怎么改成散文
忽然覺得時光過得好快,紅塵路上走走停停,葉子綠了又黃,花兒謝了又開,心事濃了又淡,一些事已忘記,一些人又被記起,就像花開花落一樣自然。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相遇的轉經筒上總會有遇見,總會有別離。每一次初逢的美麗,猶如一樹花開。記憶里總有那么一朵花一綻成海,時光里總有那么一段情,綠樹成蔭。掌心的記憶里,和著春風細雨,讓時光停在某一刻,借光陰之手,保存著你經年的微笑。每一個與生命交集的人,都是來讓我們變成一個有溫度的人。
光陰里有些瞬間,經歷時沒有特別,回想起來,卻勝過千言萬語。緣分的深淺,在于相處;心靈的相知,在于默契。最深的牽念不在言語,而在于懂得,總有一些溫暖溢滿我們的心海。靈魂的守望,是最美的對白,值得念起的緣,一定是妥貼在光陰中的花朵,即便是隔著光陰,隔著歲月,隔著千山萬水,也能生出芬芳的美意。
有一種相伴,是默契,無需言語,只是心與心的品讀;有一種相惜,是一種懂得,無需交集,只是一個眼神,便可會意。最好的陪伴,不是在心靈深處,而是與時光相依。最深的牽掛,是心靈的相伴,如一縷春風,似一杯暖茶。只輕輕的一個問候,便春風拂面,滿目柔情,時光里相遇和別離,猶如花開花落,總有一些情意,能跨過山高水遠,將一些愛,寫在每一個月白風清的日子,讓心與心不再孤獨,情與情不再相隔。塵
怎樣把文言文《核舟記》改寫成散文
這個簡單,先看譯文,然后換上一些好詞句,也就是換一種優美的方式表達,再將文本改成散文的形式,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文言古代散文如何寫呀?
先確立白話中心,將白話用文言代替,如吾,豈,曰等,再多用文言句式,如有以,其……之所謂耶?為……所,多用成語,詩詞典故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