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來鵠怎么讀,一個詩人叫來鵠
很多朋友對于詩人來鵠怎么讀和一個詩人叫來鵠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云是來鵠的拼音拼讀把云這首詩用拼音拼出來
yún
云
lái hú
來鵠
qiān xíng wàn xiàng jìng hái kōng ,yìng shuǐ cáng shān piàn fù chóng 。
千形萬象竟還空,映水藏山片復重。
wú xiàn hàn miáo kū yù jìn ,yōu yōu xián chù zuò qí fēng 。
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
云來鵠怎么讀
鵠讀hú,意為天鵝的意思,另外的gǔ、hè讀音,前一個不符合音律美,后一個如果作仙鶴之解,不如直接改為云來鶴了,所以,應該讀hú
古詩《云》作者來‘鵠’讀(hu)還是讀(gu)
來鵠(音胡),又作來鵬.
其實這個很好理解.鵠讀(谷)音的時候,意思是箭靶子.名字嘛,當然都是取好的意思,沒事叫自己箭靶子做什么呢?
當然是叫天鵝了.
古代文言文江西詩人
1. 江西古代有哪些詩人
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江西人才輩出,徐稚、陶淵明、綦毋潛、來鵠、林士弘、王安石、歐陽修、晏殊、晏幾道、曾鞏、黃庭堅、姜夔、楊萬里、朱熹、陸九淵、京鏜、石孝友、文天祥、虞集、揭傒斯、解縉、汪大淵、宋應星、魏良輔、湯顯祖、朱耷、王猷定、彭元瑞、蔣士銓、魏禧、詹天佑等等. 徐稚(公元97—168年),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今豐城白土鄉隱溪村)。
陶淵明(約365-427),字元亮,又名潛,世稱靖節先生,號五柳先生,潯陽人(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人)。東晉著名文學家,田園詩人,辭賦家,散文家. 綦毋潛(691年-756年,綦音qi齊),字孝通,江西南康人。
15歲游學京都長安,與當時詩壇名家多有交往,漸有詩名。 來鵠(?-883),即來鵬(《全唐詩》作來鵠),唐朝詩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
林士弘(?-622) 隋末南方農民起義領袖。江西鄱陽人。
占據虔州(今江西贛州),起初稱“南越王”,后稱帝,國號“楚”,定都豫章,年號太平。一度據有北起九江南達番禺(今廣州)的廣大地區。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撫州臨川人(現為撫州東鄉縣上池里陽村人),漢族。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歐陽修(1007~1072年),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 晏殊(991-1055),字同叔。
北宋 撫州 臨川縣文港鄉(今南昌 進賢)人,北宋前期著名詞人。 晏幾道(1030~1106年,北宋詞人。
字叔原,號小山,北宋撫州臨川縣文港鄉(今屬南昌進賢)人。 曾鞏(1019—1083)字子固,南豐(今屬江西)人。
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黃豫章,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 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
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
有《白石道人歌曲》。 楊萬里(1127-1206年),漢族,字廷秀,號誠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宋朝杰出的詩人。
朱熹(xī )(1130-1200年)中國南宋著名思想家。字元晦,后改仲晦,號晦庵。
別號 *** ,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 文天祥(1236—1283) 漢族,吉州吉水(今屬江西吉安)人。
原名云孫,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 解縉(公元1369一1415年)字大紳,又字縉紳,號春雨,又號喜易,明朝第一位內閣首輔。
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公元1369年12月6日)出生在吉水鑒湖(今吉水縣文峰鎮)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洪武進士,官至翰林學士。
宋應星(1587-1661),漢族,字長庚,奉新縣宋埠鎮牌樓村人。明朝科學家。
在擔任江西分宜縣教諭(1654~1638)年間寫成了《天工開物》。 湯顯祖(1550~1616) 明代戲曲作家。
字義仍,號海若,又號若士,別署清遠道人。臨川(今屬江西)人。
在中國和世界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朱耷,八大山人,本名朱由桵,(約1626年—約1705年)。
明末清初人,為明江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江西南昌人,著名畫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 蔣士銓(1725~1784) 清代詩人。
字心馀、苕生,號藏園,又號清容居士。鉛山(今屬江西)人。
乾隆二十二年(1757)進士,官翰林院編修。辭官后曾主持□山、崇文、安定三書院講席。
詹天佑,原籍江西婺源,是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之稱。
2. 江西詩人文言文
陶淵明.楊萬里.黃庭堅.歐陽修.王安石.晏幾道 .晏殊 .劉辰翁 .胡銓 .朱熹 .文天祥.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hào)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zhé)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hè)穿結,簞(dān)瓢(piáo)屢(lǚ)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pō)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贊曰:黔婁(qián 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貧賤,不汲(jí)汲于富貴.”其言茲(zī)若人之儔(chóu)乎?銜(xián)觴(shāng)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yú)?葛天氏之民歟(yú)?歐陽修《醉翁亭記》環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chán)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開,云歸而巖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變化者,山間之朝(zhāo)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yǔ)僂(lǚ)提攜(xié),往來而不絕者,滁(chú)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yì)者勝,觥(gōng)籌(chóu)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tuí)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yì),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3. 有關江西古代名人的文言文
改革家——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北宋臨川縣城鹽埠嶺(今臨川區 鄧家巷)人。
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 王安石出生于仕宦家庭,自幼勤奮好學,博覽群書,曾隨父親宦游南北各地,接觸到一些社會現實。
對農民的痛苦生活有所了 解。因此,年輕時便立下了“矯世變俗”之志,他于二十二歲中 進士后,歷任淮南推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東 刑獄提典等職,均能體恤民情,為地方除弊興利。
北宋嘉佑三年 (1058)任支度判官時,向宋仁宗上萬言書,對官制、科舉以及 奢靡無節的頹敗風氣作了深刻的揭露,請求改革政治,加強邊防, 提出了“收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的理財原則,但并未引起 朝廷的重視。 1067年神宗即位,王安石出任江寧(今南京)知府, 旋被詔為翰林學士兼侍講。
熙寧二年(1069)任參知政事,次年 拜相,即開始實施變法,所行新法在財政方面有均輸法、青苗法、市場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在軍事方面有置將法、保甲法、保馬法等。同時,改革科舉制度,為推行新法培育人才, 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地主和豪商對農民的剝削,促進 了農田水利事業的發展。
國家財政狀況有所改善,軍事力量也得 到加強。但由于司馬光等保守勢力的激烈反對,新法在推行中屢 遭阻礙,宋神宗也時有動搖。
熙寧七年,王安石被迫辭相,再任 江寧知府,次年二月復任宰相,不久又因維護新法得罪了神宗而 再次罷相,退居江寧半山園,被朝廷封為“荊國公”。后人稱其 王荊公。
革命導師列寧曾稱王安石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王安石執政之所以能敢作敢為,矢志改革,是受自己進步的哲學思 想支配,他認為世界萬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組成,還把“ 新故相除”看做是自然界發展變化的規律,從而樹立了“天變不 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無畏精神。
這些進步思想 在他的文學作品中也閃爍著奪目的光彩。他的散文以雄健剛勁著 稱,使他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詞則遒勁清新,豪氣縱 橫。
可惜的是他的著作大部分都已佚失,今存的只有《王臨川集》 、《臨川集拾遺》、《三經新義》殘卷及《老子注》若干篇(條) 為紀念這位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人民 *** 在臨川區修建了王安石紀念館,該館于1986年冬建成之后,前往 參觀、游覽的中、外人士絡繹不絕。 東方的莎士比亞——湯顯祖 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若士,又號海若、清運道人。
明代杰出的 劇作家、文學家,在中國和世界文學史上都有著重要地位,被譽 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湯氏祖籍臨川縣云山鄉,后遷居家山(今臨川區)。
湯顯祖 從小聰明好學,二十一歲時中舉。由于不肯依附權貴,雖博學多 才、“名布天壤”,到三十四歲才中進士。
后歷任太常博士、詹 事房主簿、禮部祠祭司主事。明朝萬歷十九年(1591)他目睹當 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彈劾大學士申時行并抨擊 朝政,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后調任浙江遂昌縣知縣, 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 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終于萬歷二十六年(1598)憤而棄官歸里, 潛心于戲劇及詩詞創作。
湯顯祖少年時受學于泰州學派的主要人物羅汝芳,受到了反 正統宋學思想的熏陶。在南京為官時,又受到李贄、達觀等人反 程朱理學思想的影響,加上他對當時腐敗社會的深刻認識,使他 成為一個站在時代前列的進步文人,這也是他在文學事業上獲得 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作為最,其戲劇作品《 紫釵記》、《南柯記》、《牡丹亭》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 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這些劇作不但為我國歷 代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 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
此外,湯氏的專著《宜黃縣戲神清源師 廟記》也是我國戲曲史上論述戲劇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獻。對導演 學起了拓荒開路的作用。
湯顯祖同時還是一位杰出的詩人。其詩 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紅泉逸草》一卷、《問棘郵草》二 卷。
新中國成立之后,有關部門對湯顯祖的作品進行了全面認真 的搜集整理,出版了《湯顯祖集》。為了紀念這位偉大。
4. 江西詩人文言文
陶淵明。楊萬里。黃庭堅。歐陽修。王安石。晏幾道 。晏殊 。劉辰翁 。胡銓 。朱熹 。文天祥。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hào)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zhé)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hè)穿結,簞(dān)瓢(piáo)屢(lǚ)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pō)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qián 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貧賤,不汲(jí)汲于富貴。”其言茲(zī)若人之儔(chóu)乎?銜(xián)觴(shāng)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yú)?葛天氏之民歟(yú)?
歐陽修《醉翁亭記》
環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chán)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開,云歸而巖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變化者,山間之朝(zhāo)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yǔ)僂(lǚ)提攜(xié),往來而不絕者,滁(chú)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yì)者勝,觥(gōng)籌(chóu)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tuí)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yì),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5. 江西古代詩人詩歌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先生,入劉宋后改名潛。
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 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約派詞人之一。
漢族,撫州臨川文港鄉人。十四歲時就因才華洋溢而被朝廷賜為進士。
之后到秘書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賢殿學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歲時過世。性剛簡,自奉清儉。
能薦拔人才,如范仲淹、歐陽修均出其門下。他生平著作相當豐富,計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刪次梁陳以下名臣述作為《集選》一百卷,一說刪并《世說新語》。
主要作品有《珠玉詞》。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
漢族,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
代表作《醉翁亭記》,《秋聲賦》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
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
代表作品: 《嬰香方》、《王長者墓志稿》、《瀘南詩老史翊正墓志稿》等。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杰出的詩人,漢族人。
一生力主抗金,與范成大、陸游等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代表作品: 《初入淮河四絕句》、《舟過揚子橋遠望》、《過揚子江》等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
漢族。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區荊公路鄧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張改革變法。
詩作《元日》、《梅花》等最為著名。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孫,字天祥。
選中貢士后,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佑四年(1256年)中狀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又有號浮休道人。
文天祥以忠烈名傳后世,受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從容赴義,生平事跡被后世稱許,與陸秀夫、張世杰被稱為“宋末三杰”。代表作品: 《過零丁洋》,《正氣歌》。
6. 江西古代詞人有哪些
全國兩宋詞人867人,江西為153人 歐陽修 1007~1072年,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江西)人。天圣進士。
累官知制誥、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
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有《歐陽文忠集》,詞集有《六一詞》、《近體樂府》及《醉翁琴趣外編》。
王安石 1021~1086年,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今江西撫州市)人。
宋神宗時宰相。創新法,改革舊政,世稱王荊公。
文學上的主要成就在詩方面,詞作不多,但其詞能夠“一洗五代舊習”,境界醒豁。今傳《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晏幾道 約1040~1112年,北宋詞人。字叔原,號小山,臨川(今江西撫州)人。
晏殊第七子。歷任穎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
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
有《小山詞》。 劉辰翁 (1231--1297),別號須溪,南宋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進士出身。做過濂溪書遼(當時講學的地方)院長。
他對專權誤國的賈似道不滿。后來堅決不肯擔任官職。
宋亡后,埋頭著書。在南宋遺民里面,他的詞反映的愛國思想是比較強烈的。
胡銓(1102-1180)字邦衡,號澹庵,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高宗建炎二年(1128)進士,授撫州事軍判官。
紹興七年(1137)任樞密院編修官。因堅持抗金,上書請斬秦檜等三人,遭秦檜迫害,謫吉陽軍。
檜死,始得內遷。孝宗時,起為工部員外郎、端明殿學士。
能文工詞。詞作不多,但風格較為多樣,其中反對和議的憤世之作都筆墨酣暢,意氣雄邁。
代表作有《好事近》、《菩薩蠻》、《醉落魄》、《玉樓春》等。其中在《好事近》里詞人對“豺狼當轍”的現實進行了怒斥,表明自己“處涸轍以猶歡”的志向情操,寫得一氣呵成,慷慨激昂。
而詞《菩薩蠻》則是另一種風格,寫情人恨別,竟至于發癡愿,希望老天垂憐,使“今宵長似年”,真是良宵苦短,離恨綿長,令人不禁同情感傷。原著《澹庵集》多散佚;今有《澹庵文集》、《澹庵詞》。
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南宋詩人、哲學家。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完成了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
認為理是世界的本質,“理在先,氣在后”,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學識淵博,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都有研究。
其詞作語言秀正,風格俊朗,無濃艷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語看得出都經過斟酌推敲,比較講究。
但其詞意境稍覺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蓋因其注重理學的哲學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薩蠻》(一)、《水調歌頭》(一)、《南鄉子》、《憶秦娥》(二)等。
其中以《菩薩蠻》(一)最有特色,該詞運用回文,每兩句互為顛倒,八句共四對,十分自然和諧,毫不牽強,而且頗有意境,構思之精巧極矣,足見晦庵對語言的駕馭能力。除詞外,還善作詩,《春日》和《觀書有感》是他最膾炙人口的詩作。
其詞結有《晦庵詞》。文天祥(1236——1282) 字宋瑞,二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
理宗寶佑四年(1256)舉進士第一。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長驅東下,文于家鄉起兵抗元。
次年,臨安被圍,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往敵營議和,因堅決抗爭被拘,后得以脫逃,轉戰于贛、閩、嶺等地,兵敗被俘,堅貞不屈,就義于大都(今北京)。能詩,前期受江湖派影響,詩風相對平庸,后期多表現愛國精神之作,風格變得十分慷慨激昂(著名的如《過零丁洋》)。
其存詞不多,但大多筆觸有力,感情強烈,風骨凜然,表現了詩人威武不屈的英勇氣概,有震撼人心之力量。三首《酹江月》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其中又尤以前兩首流傳最廣。
“蛟龍(元)不是池中物”之句常為后人所引用。有《文山先生全集》。
晏殊 991~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今江西)人。北宋景德中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
慶歷中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其詞擅長小令,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閑性致,語言婉麗,頗受南唐馮延巳的影響。
原有集,已散失,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又編類書《類要》,今存殘本。
后人稱之為“詞人宰相”。 姜夔 1155~1121?年,字堯章,鄱陽人。
號白石道人,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一生布衣,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
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
曾任太常博士、廣東提點刑獄、尚書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讀、秘書監等。主張抗金,正直敢言。
寧宗時因奸相專權辭官居家,終憂憤而死。詩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家。
構思新巧,語言通俗明暢,自成一家,時稱“誠齋體”。其詞風格清新、活潑自然,與詩相近。
其中兩首《昭君怨》是其最著名的詞作,尤其是第二首短短四十個字卻描摹了“舟、花、香、水、雨、聲、夢。
除夜詩人來鵠的詩怎么讀?
【除夜】來鵠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后,又將憔悴見春風。回家團聚的渴望,牽動著我的喜樂和憂慮,轉眼已成空。
整夜里都懷著對萬里外家鄉的思念。
最讓人哀愁的是伴著陣陣報曉的雞鳴,憔悴的人兒又迎來了春風。
來鵠
(?-883),即來鵬(《全唐詩》作來鵠),唐朝詩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傳來鵬家宅在南昌東湖徐孺子亭邊,家貧,工詩,曾自稱“鄉校小臣”,隱居山澤。師韓柳為文,大中(847-860)咸通(860- 874》間,才名籍甚。舉進士,屢試落第。乾符五年(878)前后,福建觀察使韋岫召入幕府,愛其才,欲納為婿,未成。廣明元年(880)黃巢起義軍攻克長安后,鵬避游荊襄。
蠶婦古詩帶拼音注音版翻譯
《蠶婦》注音版如下圖:
《蠶婦》
【作者】張俞?【朝代】宋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翻譯:
一個住在鄉下以養蠶為生的婦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趕集并且出售蠶絲。回來的時候,她卻是淚流不斷,傷心的淚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濕了。
因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著美麗的絲綢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這樣辛苦勞動的養蠶人!
內容品讀?:
首兩句寫蠶婦的傷感。婦人昨天進城里去賣絲,回來的時候卻是痛哭流淚。“淚滿巾”可以看出蠶婦感情刺激之深。詩人用樸素的語言無聲地揭示了社會的極端不公。通過對一個蠶婦經歷與感受的敘寫,表達了對下層勞動人民處境的深刻同情。
詩中不著一字議論,卻無聲地控訴了以養蠶為生、深居僻鄉的勞動婦女這一形象。蠶婦初次進城,竟發現了自己貧困終生的根源,難怪她要悲傷,要痛哭流淚了。
詩人來鵠怎么讀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一個詩人叫來鵠、詩人來鵠怎么讀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