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我的憤怒不再是淚雨滂沱)
作者:食指 朝代:近代- 憤怒(我的憤怒不再是淚雨滂沱)原文:
【憤怒】
我的憤怒不再是淚雨滂沱,
也不是壓抑不住的滿腔怒火,
更不指望別人來幫我復仇,
盡管曾經有過這樣的時刻。
我的憤怒不再是忿忿不平,
也不是無休無止的評理述說,
更不會為此大聲地幾乎吶喊,
盡管曾經有過這樣的時刻。
雖然我的臉上還帶著孩子氣,
盡管我還說不上是一個強者,
但是在我未完全成熟的心中,
憤怒已化為一片可怕的沉默。
- 憤怒(我的憤怒不再是淚雨滂沱)拼音解讀:
-
【fèn nù 】
wǒ de fèn nù bú zài shì lèi yǔ pāng tuó ,
yě bú shì yā yì bú zhù de mǎn qiāng nù huǒ ,
gèng bú zhǐ wàng bié rén lái bāng wǒ fù chóu ,
jìn guǎn céng jīng yǒu guò zhè yàng de shí kè 。
wǒ de fèn nù bú zài shì fèn fèn bú píng ,
yě bú shì wú xiū wú zhǐ de píng lǐ shù shuō ,
gèng bú huì wéi cǐ dà shēng dì jǐ hū nà hǎn ,
jìn guǎn céng jīng yǒu guò zhè yàng de shí kè 。
suī rán wǒ de liǎn shàng hái dài zhe hái zǐ qì ,
jìn guǎn wǒ hái shuō bú shàng shì yī gè qiáng zhě ,
dàn shì zài wǒ wèi wán quán chéng shú de xīn zhōng ,
fèn nù yǐ huà wéi yī piàn kě pà de chén mò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
憤怒(我的憤怒不再是淚雨滂沱)賞析
當時,我一下子就被震撼了。寫得如此好的詩,曾在知青中如此廣泛流傳,我竟然沒有讀過,也不知道作者是誰。后來,我知道這首詩叫做《憤怒》,作者名叫郭路生。我艱難地在早期的記憶里搜索,也只搜索到了一個叫做郭小川的名字,郭路生是不曾聽說的。又一個偶然的機會,在一本雜志上,我看到了一個人物專訪,又看到了他的另一首詩《相信未來》,我被詩人的才氣和經歷又一次深深震撼了。這是一個曾北島的詩歌產生過深刻影響的一個人;有人說,食指是中國朦朧體詩歌的創始人;更有人將其稱為一代詩魂,因為他的詩歌曾經那么深地影響、鼓勵、陶冶過整整一代人。…詳情 - 食指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文革」中因救出被圍打的教師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隊,70年進廠當工人,71年參軍73年復員,曾在北京光電技術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隊中遭受強烈刺激,導致精神分裂而被送入精神病院。他在「文革」中開始寫詩,《相信未來》曾被江青點名批判。其詩被朋友及插隊知青輾轉傳抄,廣泛流行于全國,影響深遠。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創作。「好的聲望是永遠找不開的鈔票,壞的名聲是永遠掙不脫的枷鎖」(《命運》)這種哲學悖論般的詩句對北島影響很大。我們可以在北島的《回答》等詩中找到風格類似的句子。食指早期的詩歌有一種對待生活「不抱幻想,也不絕望」的存在主義的精神(雖然他那時未必知道這個名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那首《瘋狗》,可以說是漢語詩歌中絕無僅有的作品。那種對生存本體反思的哲學深度,足以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某些作品相提并論。不可否認,他也寫了一些平庸之作,但只要我們想一想那是個一句玩笑話就可能坐牢的年代,也就應當給予理解甚至敬意。
-
- 憤怒(我的憤怒不再是淚雨滂沱)
- 瘋狗(受夠無情的戲弄之后)
- 寒風(我來自北方的荒山野林)
-
- 樂園鳥(飛著)
- 蝴蝶(兩個黃蝴蝶)
- 賀新郎(人猿相揖別)
- 錯誤(我打江南走過)
- 誰是系鈴解鈴人(問天何時老)
- 水龍吟(燕云十八飛騎)
- 蘇慕遮(向來癡)
- 念奴嬌(橫空出世)
- 滿江紅(三百年來)
- 水調歌頭(才飲長沙水)
- 憤怒(我的憤怒不再是淚雨滂沱)原文,憤怒(我的憤怒不再是淚雨滂沱)翻譯,憤怒(我的憤怒不再是淚雨滂沱)賞析,憤怒(我的憤怒不再是淚雨滂沱)閱讀答案,出自食指的作品
相關翻譯
相關賞析
作者介紹
食指的詩詞
近代詩詞推薦
詩詞類別
- 「憤懣」
食指的詩詞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