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章(這問題我不要分明)
作者:戴望舒 朝代:近代
- 斷章(這問題我不要分明)原文:
- 【斷章】
這問題我不要分明,
不要說愛不要說恨;
當我們提壺痛飲時,
可先問是酸酒芳醇?
但愿她溫溫的眼波,
蕩醒我心頭的春草;
誰希望有花鐵果兒?
只愿春天里活幾朝。
- 斷章(這問題我不要分明)拼音解讀:
- 【duàn zhāng 】
zhè wèn tí wǒ bú yào fèn míng ,
bú yào shuō ài bú yào shuō hèn ;
dāng wǒ men tí hú tòng yǐn shí ,
kě xiān wèn shì suān jiǔ fāng chún ?
dàn yuàn tā wēn wēn de yǎn bō ,
dàng xǐng wǒ xīn tóu de chūn cǎo ;
shuí xī wàng yǒu huā tiě guǒ ér ?
zhī yuàn chūn tiān lǐ huó jǐ cháo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戴望舒
戴望舒(1905.3.5-1950.2.28)筆名有戴夢鷗、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抗州。是中國現代著名的詩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文學系。1925年,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班。1926年同施蟄存、杜衡創辦《瓔珞》旬刊,在創刊號上發表處女詩作《凝淚出門》和譯魏爾倫的詩。1928年與施蟄存、杜衡、馮雪蜂一起創辦《文學工場》。1929年4月,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出版,其中《雨巷》成為傳誦一時的名作,他因此被稱為「雨巷詩人」。1932年參加施蟄存主編的《現代》雜志的編輯工作。11月初赴法留學,入里昂中法大學。1935年春回國。1936年10月,與卞之琳、孫大雨、梁宗岱、馮至等創辦《新詩》月刊。抗戰爆發后,在香港主編《大公報》文藝副刊,發起出版《耕耘》雜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編《星島日報.星島》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編《頂點》。1941年底被捕入獄。在獄中寫下了《獄中題壁》、《我用殘損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詩篇。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華文學藝術工作代表大會。建國后,在新聞總署從事編譯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
戴望舒的詩詞
-
- 樂園鳥(飛著)
- 尋夢者(夢會開出花來的)
- 斷章(這問題我不要分明)
- 昨晚(我知道昨晚在我們出門的時候)
- 《過舊居》初稿(靜掩的窗子隔住了塵封的幸福)
- 山行(見了你朝霞的顏色)
- 雨巷(撐著油紙傘)
- 林下的小語(走進幽暗的樹林里)
- 憂郁(我如今已厭看薔薇色)
近代詩詞推薦
-
- 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
- 乙卯殘臘,由橫濱搭法輪赴春申,在太平洋
- 別諸弟(夢魂常向故鄉馳)
- 憂郁(我如今已厭看薔薇色)
- 希望(我從山中來)
- 七古(云開衡岳積陰止)
- 癸丑夏夜登東鸛山(夜發游山興)
- 紅豆詞(南國秋深可奈何)
- 在昌平的孤獨(孤獨是一只魚筐)
-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從明天起)
- 斷章(這問題我不要分明)原文,斷章(這問題我不要分明)翻譯,斷章(這問題我不要分明)賞析,斷章(這問題我不要分明)閱讀答案,出自戴望舒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