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詩絕句(不相菲薄不相師)
作者:袁枚 朝代:清朝
- 論詩絕句(不相菲薄不相師)原文:
- 【論詩絕句】[1]
仿元遺山論詩[2]
不相菲薄不相師,[3]
公道持論我最知;[4]
一代正宗才力薄,[5]
望溪文集阮亭詩。[6]
- 論詩絕句(不相菲薄不相師)拼音解讀:
- 【lùn shī jué jù 】[1]
fǎng yuán yí shān lùn shī [2]
bú xiàng fēi báo bú xiàng shī ,[3]
gōng dào chí lùn wǒ zuì zhī ;[4]
yī dài zhèng zōng cái lì báo ,[5]
wàng xī wén jí ruǎn tíng shī 。[6]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袁枚
袁枚(1716~1797)中國清代詩人,詩論家。字子才,號簡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改放外任,在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等地任知縣,有政聲。乾隆十三年辭官,定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市),筑室小倉山隋氏廢園,改名隨園,世稱隨園先生。從此不再出仕。從事詩文著述,廣交四方文士。晚年自號倉山居士。袁枚與趙翼、蔣士銓并稱乾隆三大家。他活躍詩壇40余年,有詩4000余首,基本上體現了他所主張的性靈說,有獨特風格和一定成就。袁詩思想內容的主要特點是抒寫性靈,表現個人生活遭際中的真實感受、情趣和識見,往往不受束縛,時有唐突傳統。在藝術上不擬古,不拘一格,以熟練的技巧和流暢的語言,表現思想感受和捕捉到的藝術形象。追求真率自然、清新靈巧的藝術風格。其中較突出的佳作主要有兩類:即景抒情的旅游詩和嘆古諷今的詠史詩。袁枚亦工文章,散文如《祭妹文》、《峽江寺飛泉亭記》等,駢文如《與蔣苕生書》、《重修于忠肅廟碑》等,傳為名篇。袁枚又是乾、嘉時期主要詩論家之一。繼明代公安派、竟陵派而持性靈說。《隨園詩話》及《補遺》、《續詩品》是他詩論的主要著作。《隨園詩話》除闡述性靈說以外,對歷代詩人作品、流派演變及清代詩壇多有評述。《續詩品》則是仿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之作,立36目,用四言韻文簡括詩歌創作過程、方法、修養、技巧等具體經驗體會,即所謂創作"苦心"。與公安派相比較,袁枚的性靈說更有反道學、反傳統的特點,指出詩并非說教的手段,而要抒寫性靈。他把"性靈"和"學識"結合起來,以性情、天分和學習為創作基本,以真、新、活為創作的追求。他并不一概地反對詩歌形式的聲律藻飾、駢麗用典等講究,只要求從屬于表現性靈。袁枚的性靈說較公安派前進了一步,全面而完整,被認為是明、清性靈說的主要代表者。袁枚文學思想還廣涉文論及文學發展、文體作用等各個方面,在當時有進步意義。但他的文論不及詩論影響深廣。著有《小倉山房集》80卷、《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子不語》24卷及續編10卷等。尺牘、說部等30余種。
袁枚的詩詞
-
- 同舍十一沛恩游棲霞寺望桂林諸山
- 夜過借園見主人坐月下吹笛
- 春風
- 馬嵬驛(莫唱當年長恨歌)
- 雞(養雞縱雞食)
- 沙溝(沙溝日影煙朦朧)
- 黃生借書說
- 獨秀峰
- 湖上雜詩(葛嶺花開二月天)
- 論詩絕句(不相菲薄不相師)
清朝詩詞推薦
-
- 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
- 浪淘沙(紅影濕幽窗)
- 望江南·燕塞雪
- 賀新郎·夢冷黃金屋
- 生查子·元夕戲陳敬叟
- 山行雜詠
- 如夢令(木葉紛紛歸路)
-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 水調歌頭·江上春山遠
- 蝶戀花·喜鵲橋成催鳳駕
- 論詩絕句(不相菲薄不相師)原文,論詩絕句(不相菲薄不相師)翻譯,論詩絕句(不相菲薄不相師)賞析,論詩絕句(不相菲薄不相師)閱讀答案,出自袁枚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