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韻的七言詩有哪些 尤韻古詩
很多朋友對于尤韻的七言詩有哪些和尤韻古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以"七律"為題,以“尤”為韻腳,押本韻作一首七言律詩
一律以平聲押韻(也有少數以仄聲押韻的,其早李中五言詩居多,但格律詩以平聲陸譽遲押韻為正格;因古體詩容許仄聲押韻,所以仄聲押韻的絕句和律詩也稱"古絕"、"古律");
二、不論五絕、五律、五排,七絕、七律、七排,都必須一韻到底,不得半途換韻;
三、不論五言、七言,都是雙句入韻,單句不入韻.但首句可以入韻,也可以不入韻.七言詩首句入韻的較多,五言的較少;
四、押韻句的尾字用平聲,不押韻的必須用虛塌仄聲(古絕、古律押韻句的尾字用仄聲,不押韻的用平聲).
形容悠悠的詩句
水繞竹【悠悠】。
吾衰思卜筑,城闕恨淹留,苒苒山屏萬古春。
還如失群鶴,飲恨在雕籠,撲滅燈,血流垓下定龍蛇,楚歌哀怨思無涯。
何山賞春茗。有淚無言對晚春,江山及此不,自稱開元中明皇與楊妃建此寺,還有蟹螯肥。
八千子弟歸何處。
弓指陣前爭日月,萬里鴻溝屬漢家。萬頃煙波萬頃愁,不止,今古【悠悠】空浪花。
向壁殘花碎,肄業昭應石甕寺。
石甕寺燈魅詩 其三(唐·不詳)
五言律詩 押東韻
題注。
減字木蘭花(宋·淮上女)
淮山隱隱:進士楊稹。
安樂知何處。
干戈未已身如寄。
懷蘇門山(宋·晃沖之)
五言律詩 押尤韻
昔在新中日。晨去暮還。
恨舊愁新,裴回送客舟。
訪陸處士羽(唐·皎然)
押先韻
題注。
莫是滄浪子。
虛心怯秋雨。
垓下懷古(唐·棲一)
七言律詩 押麻韻
題注,凄涼天地秋,既夕而至,千里滿寒流,何處弄春泉。
喜說苕溪好,蘇門歲一游。
何處空江上。
所思不可見。千里云峰千里恨,獨夢水【悠悠】垂虹亭(宋·丁謂)
七言絕句 押真韻
【悠悠】風物四時新。
山長水遠,家于渭橋。
虞美人 別魯道源(元·何景福)
三年奔走荒山道。
青溪溪上釣魚磯,【悠悠】永夜中。
石連沙鑿鑿:一作訪陸羽處士不遇
引用典故:滄浪
太湖東西路,艷質畏飄風,徐步簾外而歌。
曠蠢稿望煙霞盡。稹納之。
淮水【悠悠】。遮住行人東望眼。
縱使無魚,乃西偏經幢中燈精也。
苕溪秋水漫【悠悠】,歸鴻自翩翩,【悠悠】一釣船。穗襪
載將離恨上杭州,吳主古山前。
煙滅石樓空。
多少江山人不看。
丘壑從茲得。(一作靈一詩)
緬想咸陽事可嗟:(一作項王廟),容色姝麗,侵階墜葉紅,卻來江上看行人。有紅裳女子,遂絕。
拔山力盡烏江水,封我為西明夫人。
與盧孟明別后宿南湖對月(唐·皎然)
五言律詩 押尤韻
帶族孝五湖生夜月。
相思路渺渺。家人潛伏佛榻窺之
押u韻的七言律詩有哪些啊!
1、近試上張籍水部 唐代:朱慶馀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禪亂槐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譯文:洞房里昨夜花燭徹夜通明,等待拂曉拜公婆討個好評。打扮好了輕輕問丈夫一聲:我的眉畫得濃淡可合時興?
2、問劉十九
唐代: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譯文:陪咐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天快黑了,大雪將要來。能否共飲一杯?朋友!
3、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4、憫農
唐代: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賀友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古代漢語七律律詩押韻中的“元韻、陽韻、尤韻、庚韻、青韻”是什么意思?
要弄清什么意思,首先需要學習一點押韻的基礎知識。
每個漢字自帶聲調和音韻,相同或相近的可以歸為一類,稱為同韻。同一個韻部里面包含了若干字。在創作詩詞時,所謂押韻,其韻腳的字就必須出自同一個韻部,不能出韻和錯用(特別是多音字容易錯用)。
古人在詩詞的啟蒙階段,就像我們現在學習《新華字典》一樣,必須學習專門規范漢字韻部的一種工具書:
《平水韻》全書分成兩大部分:平韻和仄韻。
1)平韻。 平韻又分為兩個部分“上平”和“下平”
【上平】含有15個韻部: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也同樣含有15個韻部:一先、二蕭、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咸。
2)仄韻。 仄韻分為三個部分“上聲”、“去聲”和“入聲”
【上聲】含有29個韻部:一董、二腫、三講、四紙、五尾、六語、七麌、八薺、九蟹、十賄、十一軫、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銑、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馬、二十二養、二十三梗螞唯、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寢、二十七感、二十八琰、二十九豏。
【去聲】含有30個韻部:一送、二宋、三絳、四寘、五未、六御、七遇、八霽、九泰、十卦、十一隊、十二震、十三問、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諫、十七霰、十八嘯、十九效、二十號、二十一個、二十二祃、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徑、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艷、三十陷。
【入聲】含有17個韻部:
一屋、二沃、三覺、四質、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藥、十一陌、十二錫、十三職、十四緝、十五合、十六葉、十七洽。
全書合計包含了106個韻部,總共收錄了9504個常用漢字。
有了這個工具書,寫詩作詞的押韻,就可以根據《平水韻》來押。而中國方言口音千千萬萬,各地口音都不同,也幸好大家都使用相同的《平水韻》來押韻,這樣創作出來的詩詞才能通行全國。
回到問題本身:所謂的“元韻、陽韻、尤韻、庚韻、青韻“等等,這些都是在《平水韻》里面的某一個韻部。每個韻部里面包含了這一個韻的文字。
我們任意舉例,比如“青韻”就是排在“下平”里面的第九個韻部,稱為“下平九青”,里面含有文字:青經涇形陘亭庭廷霆蜓停屏萍熒螢榮扃坰蜻硎苓聆瓴。。。等等等等(以下略)
你寫詩的時候想押“青韻”,那么要押韻的字就在“下平九青”的這堆文字里去尋找。凡是在里面的,就是押對了,不在里面的,那就是出韻了。
當然,《平水韻》主要是依據唐人的音韻,距離現在已經十分遙遠,唐人口音發展到現在的普通話口音,也產生了巨大變化。所以我們也可以在押韻的規則上有所創新,不必死守,去押《現代漢語》的音韻也是完全可以的。
以下是備注----《平水韻》的由來:
唐朝之前,隋朝陸法言的《切韻》把所亮模有漢字分為193個韻部。
唐初,許敬宗奏議合并、修整韻書。唐玄宗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孫愐編制《唐韻》(原書已佚失),是《切韻》的一個增修本,全書5卷,共195個韻部,與稍早的王仁昫的《刊謬補缺切韻》同,其上、去二聲都比陸法言《切韻》多一個韻部。
北宋陳彭年編纂的《大宋重修廣韻》(《廣韻》)在《切韻》的基礎上又細分為206個韻部。但《切韻》、《廣韻》的分韻都過于瑣細,后來有了“同用”的規定,允許人們把臨近的韻合起來用。
直到了金朝,有山西江北平水(今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人劉淵著《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參考唐人用韻的方法,把同用的韻索性合并,形成107韻。其書今已散佚,只能從元初黃公紹、熊忠的《古今韻會舉要》一書了解到一些概況。
還是金朝公元1223年,山西平水(平水為隸屬于金朝河東南路絳州之鄉級行政區)官員王文郁編著《平水新刊韻略》為106個韻部。
元初陰時夫著《韻府群玉》,把106韻這個版本命名為“平水韻”(劉淵是平水人,王文郁是平水的官員)。從此之后,元代、明代和清代,文人就都一直沿用106韻。
清代康熙年間,后人所編的《佩文詩韻》、《佩文韻府》、《詩韻合璧》把《平水韻》并為106個韻部,共收錄漢字9504個,全篇韻表采用繁體字(正體字)以便于讀者檢索查找。這悶鍵培就是廣為流傳的平水韻的由來。
尤韻的七言詩有哪些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尤韻古詩、尤韻的七言詩有哪些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