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贄為什么號溫陵居士(李贄被稱為什么)
很多朋友對于李贄為什么號溫陵居士和李贄被稱為什么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明代李贄的簡介
李贄(1527~1602)明代官員、思想家、禪師、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初姓林,名載贄,后改姓李,名贄,字宏甫,號卓吾,別號溫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舉人,不應會試。歷共城知縣、國子監(jiān)博士,萬歷中為姚安知府。旋棄官,寄寓黃安、麻城。在麻城講學時,從者數(shù)千人,中雜婦女,晚年往來南北兩京等地,被誣,下獄,自刎死。李贄著有《焚書》、《續(xù)焚書》、《藏書》等。
古代詩人李贄個人簡介
李贄(1527年-1602年),字宏甫,號卓吾,別號溫陵居士、百泉居士、龍湖叟等,是明代杰出進步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中華民族杰出的歷史人物①。
李贄生辰和出生地, 據(jù)《卓吾論略》:居士生大明嘉靖丁亥之歲,時維陽月,得全數(shù)焉。即李贄生于1527年10月。《清源林李宗譜》、《歷年表》卻記載李贄生于嘉靖五年丙戍(1526年)十月二十六日,但據(jù)《泉州府志》及李贄生前至交馬經(jīng)綸等人記載,李贄年七十六。《光緒乙亥學前李氏分刊·族譜源流》亦載十月廿六日卓吾祖伯誕辰祠中行禮祝文式。由此可推論李贄當出生于明嘉靖六年丁亥(1527年)十月二十六日。今新編的《泉州市志》、《南安縣志》均從其說。《卓吾論略》又云居士生于泉,泉為溫陵禪師福地也。居士謂吾溫陵②人,當號溫陵居士。明萬歷三十年壬寅(1602年)三月十六日,李贄在獄中自剄。享年76歲。葬于河北通州北門外馬氏莊迎福寺側,1953年10月遷至通州城北通惠河北岸大悲林村(今西海子公園)。
李贄是南安人。歷史上多謂為泉州或晉江人,其實是錯誤的。這種說法為1974年以后陸續(xù)出土和發(fā)現(xiàn)的.大量墓志銘、碑記、宗族譜志所證實。因而1986年始重編的《泉州市志》和1984年始重編的《南安縣志》均明確記載李贄祖籍南安,恢復歷史的本來面目。
事物的發(fā)現(xiàn)總是有一個過程的。由于李贄生活的年代距今400多年,時過境遷,史料大量湮沒,加上李贄著述為明清朝廷所禁,或焚或毀。李贄又長期生活在外,本地留下史跡極其有限。故長期以來,李贄家世湮沒難考,人們亦只好以其出生地泉州或晉江(明時泉州市區(qū)為晉江縣轄地)為祖籍了。
李贄溫陵居士別號來由
溫陵是泉州的別稱,在泉州一些古建筑物上,常常看到有溫陵的名稱。
李贄(1527~1602),漢族 ,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員、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
李贄史稱什么?
李贄(林載贄,1527年-1602年),字宏甫,號卓吾,別號溫陵居士、百泉居士等,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員、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其重要著作有《藏書》《續(xù)藏書》等。 李贄是嘉靖三十一年舉人,應會試。歷共城教諭、國子監(jiān)博士,萬歷中為姚安知府。旋棄官,寄寓黃安(今湖北省紅安縣)、湖北麻城芝佛院。晚年往來南北兩京等地,后被誣下獄,自刎死于獄中。他的一生充滿著對傳統(tǒng)和歷史的重新考慮,是明朝后期社會思想變革的一個聚焦般的體現(xiàn)。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