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李白的古詩 李白的古詩有什么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有哪些李白的古詩,以及李白的古詩有什么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李白的代表作有哪些
李白的代表作
李白是唐朝時期有名的大詩人,被后世尊稱為詩仙。李白滿腹經綸,寫下了許多傳世佳作,在現今較為有名的詩歌有《將進酒》、《蜀道難》以及《早發白帝城》等等。李白擅長絕句與樂府詩,他在這兩種體裁的詩歌上有著很高的造詣。
蜀道風景圖片
《將進酒》是一首樂府詩,李白在公元752年,與友人相會時有感而發所寫下的。李白當時受到他人的排擠,被迫遠離長安。在李白游歷四方的途中,他碰到了長久不見的好朋友岑夫子等人。眾人歡聚一堂,飲酒作樂,李白更是趁著酒興寫下了《將進酒》一詩。這首詩應該是李白巔峰時期的作品,意義非常的深刻,藝術表現手法也非常的成熟,是一首名傳千古的佳作。李白將他懷才不遇,仕途坎坷的憤懣之情都融入進了每一句詩詞中,但同時也表達了他樂觀曠達的個性。
《蜀道難》也是一首樂府詩,是李白初次到長安時所寫的一首詩歌。李白用短短兩百九十四個字描繪了蜀森基道山川之險以及沿途壯麗的山水風景,同時也表達自己對當時社會所隱藏的一些問題的擔憂。《蜀道難》整首詩采用了多種寫法,讀起來有一種蕩氣回腸之感,是一首十分難得的好詩。
而不同于《將進酒》和《蜀道難》是樂府詩,《早發白帝城》則是一首七言絕句。《早發白帝城》是李白流傳最廣的詩歌之一,全篇僅二十八個字,卻描繪出一幅輕快明朗的山水風景,更是將自己的遭遇融入其中,有著十分深刻的含義。
李白是哪個朝代的人
李白一直有詩仙的美譽,其詩歌風格飄逸自然,豪邁奔放,意境深遠,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李白年少時便已離家,仗劍游四方,希望自己能夠有所成就。但奈何李白一直時運不濟,屢屢不得志,生活也十分的困苦,最后在當涂縣因病而亡。
暢游于山水之間的李白
那么,這位十分有名的詩人是哪一朝的人呢?李白生于公元701年,在公元762年去世,所以根據時間來推算,李白應該是唐朝人。根據史書的記載,李白出生在西域地區的碎葉城,李氏一族在當地也是非常有名望的家族。出生于書香門第的李白,從小便接受著良好的教育,在李白五歲時,他就能夠全篇背誦六甲,是當地有名的神童。成年后的李白,沒有選擇科舉之路,而是告別父母離家遠游。
離家遠游是李白人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歷,正是因為李白見識過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最后才寫出那么多膾炙人口的詩歌。等到公元726年即開元十四年,李白結識了人生中的第一個摯友孟浩然,兩人一見如故,都有著相同的抱負和興趣,遂成為至交好友。不久之后,李白辭別孟浩然繼或返續北上,李白一心想為江山社稷做出一點貢獻,但是奈何一直沒有人推薦他。
終于,在公元742年即天寶元年,唐玄宗偶然間翻閱了李白的詩集,當即驚為天人。他立馬召李白覲見,并親自前去迎接李白。在經過一番交談后,唐玄宗封李白為翰林,讓李白跟隨侍奉在他的左右。但好景不長,許多人因嫉妒李白被唐玄宗所賞識,便在唐玄宗面前中傷李白,唐玄宗也聽信了他們的話,最后放逐了李白。
李白的名言
被譽為詩仙的李白為后世留下無數或優美動人,或空靈飄逸,或雄起渾厚的詩歌,風格雖然各異,但都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李白留下的詩歌中,蘊含著許多名言,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慢慢揣摩。
李白與友人飲酒作詩
關于李白的名言,在現今流傳最廣的莫過于以下這幾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等等名言。其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一句出自李白所寫的《將進酒》中,這一句充分表明了李白樂觀向上的心態,認為自己終衫春饑有一天能夠實現自己心中的抱負。李白看透了人生的真實意義,得出了對人性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這句話也激勵著我們不應該看輕自己,未來有著無限的可能。
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這一句則出自李白所寫的《行路難》中,當時李白仕途不順,被放逐出了長安,遠離了政治中心。李白的朋友們對李白的遭遇感到十分的同情,于是紛紛出資相助,并邀請李白一起喝酒作樂。李白雖然因自己心中的抱負無法實現而感到苦悶和無奈,但性格倔強的他并沒有放棄,而是樂觀曠達,認為自己終有一日能夠乘風破浪,橫渡滄海,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與抱負。
李白于公元742年被當時的皇帝唐玄宗宣召入長安為官,自己心中遠大的抱負終要實現了,于是寫下來這一首《南陵別兒童入京》。其中有一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句表達詩人當時信心滿滿的樣子,自己多年的付出終于有了回報。這就告訴我們,不要放棄,終有一天你能實現自己所想的事情,成就一番大事業。
李白的詩風
李白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詩人,他所寫的詩歌自成一派,風格各異充滿著無與倫比的魅力。李白被后世譽為詩仙,他所寫的詩歌或飄逸自然,或清新明快,或雄起壯麗,風格多變,是浪漫主義詩人。
浪漫主義詩人李白
李白于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地區的碎葉城中,李白的家庭應該是書香門第,他的父母都是有知識,有文化的,對李白的教育也非常的嚴格。李白在他們的精心培養下,從小便十分的聰慧,五歲時就能全篇背誦六甲。等到了十五歲時,李白又癡迷于劍術,一心想做一個游俠。于是,在公元725年即開元十三年,已經二十五歲的李白拜別父母,離家仗劍遠游。李白游歷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看遍了山川大河的美景,一路上寫下了無數歌頌祖國山水的詩歌。這些詩歌的風格大多雄起壯麗,渾厚有力,是當時難得的好詩。
李白性格豪邁樂觀,富有浪漫主義的人文精神。所以,李白在客居長安時,寫下了一些風格明快清新的詩歌,他采用不同的體裁,打破了當時傳統詩歌的寫作手法。李白最擅長的是絕句和樂府詩歌,喜歡運用一系列的修辭手法,對某件事物進行描寫。借景抒情,借物擬人,從這件事物中,引起詩人對人生的思考。
李白是唐朝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者,他主張詩歌的語言要清新明快,要瑯瑯上口,追求自然之美。李白繼承了前人陳子昂的文學主張,是繼屈原之后的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的預言詩
近期網上流傳著很多關于李白預言的詩歌,將這些詩歌每一句的第一個字連起來,就能得到一句預言詞,偏偏這些預言詞都跟最近發生的一些大事有關。于是,李白在千百年前就已經預言了今日會發生的一切的傳說被眾多人所接受。那么,這些李白的預言詩是真是假呢?
唐朝詩人李白
網上最近傳出的一些李白的詩歌,都成功的預言了現今所發生的一些事情,李白更是被眾多網友稱為“預言帝”,認為李白的詩歌就是預言詩。比如在2014年的3月,馬來西亞航空的一架飛機無故失聯。在馬航失聯后,網上就爆出了一首李白的預言詩,這首詩是這樣寫的:“馬騰駕祥云,航行闊海郡。失于蓬萊閣,蹤跡無處尋。”將這首詩歌每一句的第一個字連起來讀就是“馬航失蹤”。像這樣的詩歌網上還有許多,幾乎一有大事發生,就會出現李白的藏頭預言詩。
其實,這些藏頭預言詩統統不是李白寫的,是由一款名為藏頭詩的生成器弄得。網上流傳的所謂預言詩都不是李白所慣有的風格,遣詞用句間見不到有任何文學造詣,根本比不上真正李白所寫的詩歌。這些預言詩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偽造的,是假借李白之名所做的詩歌。千百年前的李白可沒有這樣的本事,去預言現今所發生的大事件。假如李白有預言的能力,他應該會最先預言一下自己的未來發展吧,而不是預言千百年后的今天。
詩人李白的古詩有哪些
李白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詩人,有詩仙之美稱。下面是我整理的詩人李白的古詩,歡迎來參考!
1、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2、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3、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4、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李白《三五七言》
5、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6、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7、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其一》
8、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9、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李白《行路難·其三》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11、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
12、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13、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李白《峨旅弊棗眉山月歌》
1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李白《清平調·其一》
15、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16、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李白《玉階怨》
17、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李白《送友人入蜀》
18、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拆拆 19、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20、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21、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22、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
23、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荊門送別》
24、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5、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26、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2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8、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李白《古朗月行》
29、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李白《春思》
30、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
31、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擴展:
李白的故事:李白跳月的故事
南京夫子廟前,有一座文德橋。聽老輩人說,每逢冬月十五月亮當頭的時候,站在橋頭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剛好分成兩半:橋這邊半個,橋那邊半個。 圓圓的月亮影子,為什么會分成兩半呢?這里有段故事。
傳說唐朝大詩人李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來,在文德橋旁邊的一座酒樓上歇腳。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獨自坐在酒樓上賞月,然后一邊喝酒,一邊吟詩作賦。李白生平最喜愛月亮,說月亮又干凈又好看。這天晚上,他抬頭看見天上卜滲的月亮潔白滾圓,心里非常高興,就多喝了幾杯。到了半夜,李白趁著酒興,下樓走到文德橋上。他剛走上橋,然后一低頭,忽然看見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動,潔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幾條黑紋。
李白這時喝得醉醺醺的,只當是月亮給河水弄臟了。他靴子也顧不得脫,張開雙手就跳下橋去撈月亮。誰知這一跳,月亮沒撈著,卻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頓時分成了兩半兒。故事就這樣傳下來了。后來人們在文德橋旁邊修了個“得月臺”,據說那里就是當年大詩人李白賞月的地方。
李白的故事:少年李白的故事
李白的父親是位商人,做生意賺了不少錢,相當富裕。相傳,李白小時候在四川象耳山讀書。有一天逃學下山,經過一條小山澗,見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鐵棒。李白覺得很奇怪,走上前詢問,老奶奶回答說要用鐵棒磨針。一根粗鐵棒要磨成一根細小的針談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說:“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從此以后李白就打消逃學念頭,下功夫讀書了。他既學文又習武,專門學習劍術。決心要做一個滿腔俠義的“游俠”。
李白幼年時候記憶力特別好。諸子百家,佛經道書,無不過目成誦。據說他五歲就會誦寫“六甲”,十歲能讀諸子百家的書,懂得了不少天文、地理、歷史、文學等各方面的`知識。此外,他還學會了彈琴,唱歌,舞蹈。
一天,李白家中來了一位客人,風流儒雅,氣概不凡,然后是當時很有名氣的文人,這次是到蜀中來做官的。在長安,他早就聽說李白的詩名,這次來到蜀中還未上任就前來拜訪了。家人帶他來到一條河邊的柳樹蔭下,只見一個年幼的書生,頭戴綸巾,佩一把寶劍,正在吟詩,同樣是風流倜儻,卓越不群,詩人對這少年的喜歡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又看了看少年李白的詩稿,先是吃驚,后是贊嘆,最后竟是擊節拊掌了,他說:“小家伙的文辭簡直可以和司馬相如平分秋色啊!好好寫吧,中國第二個屈原就要橫空出世了。”
李白自小志趣遠大,稟性高潔。當時的讀書人要想求取功名,然后都去參加進士考試。然后李白想,大丈夫在世,要做就做個國家棟梁,然后否則就一輩子只當一個平民百姓。他常常自比謝安,相信總有一天會“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李白少年時代的詩歌留下來不多,比較早的一篇是《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說的是有一天李白到深山的道觀中去尋訪一位道士。時值初春季節,桃花正帶露開放,飛瀑流泉,野竹小鹿,山中景色確實美不勝收。然而道士卻始終沒有回來,從早晨到下午,然后一直見不到人影,他只好悻悻而歸了。回到家后愈想愈覺得那道士真是如同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人,再也按捺不住詩興。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