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洞庭湖的詩有哪些 描寫洞庭湖的詩有哪些有哪句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描寫洞庭湖的詩有哪些,以及描寫洞庭湖的詩有哪些有哪句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寫洞庭湖的詩詞有哪些?
寫洞庭湖的詩詞如下:
1、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2、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唐·李白《游洞庭五首·其二》
3、刬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巴橡辯陵無限酒,醉殺洞梁山缺庭秋。——唐·李白《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
4、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唐·杜甫《登岳陽樓》
5、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唐·劉禹錫《望洞庭》
6、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唐珙《題龍陽縣青草湖》
7、夏淺湖心伏,不分天水非。新帆隨數點,好鳥擇邊飛。日月光難遍,江湘氣盡歸。客舟來此泛,孤似岳僧扉。——明·譚元春《洞庭唯睜湖》
8、蛟室圍青草,龍堆擁白沙。護江盤古木,迎棹舞神鴉。破浪南風正,收帆畏日斜。云山千萬疊,底處上仙槎。——杜甫《舟泛洞庭》
劉禹錫寫的描寫洞庭湖的詩句
1. 劉禹錫關于御笑洞庭湖的詩句
劉禹錫關于洞庭湖的詩句 1. 劉禹錫描寫“洞庭湖”的詩句是什么
劉禹錫描寫“洞庭湖”的詩是《望洞庭》。
一、原文
《望洞庭》
年代: 唐 作者: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二、譯文:
秋夜明月清輝,遍灑澄凈湖面,湖面平靜無風,猶如鐵磨銅鏡。
遙望美麗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聯翩。那翠綠的君山,真像銀盤里的一枚玲瓏青螺。
三、賞析: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徹空明的。與素月的清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鑒,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這就是“湖光秋月兩相和”一句所包蘊的詩意。“和”字下得工煉,表現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而且,似乎還把一種水國之夜的節奏──演漾的月光與湖水吞吐的韻律,傳達給讀者了。接下來描繪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的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潭面無風鏡未磨”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補足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詩意。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否則,湖面狂風怒號,濁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無法輝映成趣,也就無有“兩相和”可言了。
詩人的視線又從廣闊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點。在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困巧只雕鏤透剔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三四兩句詩想象豐富,比喻恰當,色調淡雅,銀盤與青螺互相映襯,相得益彰。詩人筆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白銀盤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勝之處,不止表現在設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貴的是它所表現的壯闊不凡的氣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詩人眼里,千里洞庭不過是妝樓奩鏡、案上杯盤而已。舉重若輕,自然湊泊,毫無矜氣作色之態,這是十分難得的。把人與自然的關系表現得這樣親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寫得這樣高曠清超,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學趣味的反映。沒有蕩思八極、納須彌于芥子的氣魄,沒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緇的襟抱,是難以措筆的。一首山水小詩,見出詩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采,這是很難得的。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劉禹錫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后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后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杰”,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汪拆鍵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2. 洞庭湖詩句劉禹錫詩意
劉禹錫的《洞庭湖》詩句詩意: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原文:
望洞庭
作者: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譯文: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
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恰似白銀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賞析:
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5653934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于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
參考資料
360問答:/q/1371233451062879
3. 洞庭湖詩句劉禹錫詩意
劉禹錫的《洞庭湖》詩句詩意: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
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原文:望洞庭 作者: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譯文: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
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恰似白銀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賞析: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5653934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屬于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
參考資料 360問答:/q/1371233451062879。
4. 關于洞庭湖的詩句
關于洞庭湖的詩句有:1、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2、登岳陽樓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3、望洞庭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4、《洞庭秋月行》 劉禹錫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熔金。
孤輪徐轉光不定,游氣蒙蒙隔寒鏡。是時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岳陽樓頭暮角絕,蕩漾已過君山東。山城蒼蒼夜寂寂,水月逶迤繞城白。
蕩槳巴童歌竹枝,連檣估客吹羌笛。勢高夜久陰力全,金氣肅肅開星躔。
浮云野馬歸四裔,遙望星斗當中天。天雞相呼曙霞出,斂影含光讓朝日。
日出喧喧人不閑,夜來清景非人間。5、《洞庭湖》 曹松東西南北各連空,波上唯留小朵峰。
長與岳陽翻鼓角,不離云夢轉魚龍。吸回日月過千頃,鋪盡星河剩一重。
直到劫馀還作陸,是時應有羽人逢。
5. 洞庭湖詩句劉禹錫
描寫洞庭湖的詩句描寫洞庭湖的詩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關于洞庭湖的詩句,整理后列表如下:《望洞庭》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劉禹錫。
其全文詩句如下: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翻譯】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未磨拭的銅鏡。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潔白銀盤里托著青青的螺。
注釋洞庭:在湖南省北部,長江南岸。湖中有不少小山,最有名的是君山。
相和:相互映襯。和:和諧,這里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潭面:指湖面。潭,水很深的湖。
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這里一說是水面無風,波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
兩說均可。白銀盤:形容洞庭湖。
青螺:青綠色的螺殼。螺是一種軟件小動物,體外有螺旋形硬殼。
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婦女用以畫眉。這里是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屬于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
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6. 關于洞庭湖的詩句
1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云。 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
2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 --雍陶《題君山》
3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陽樓》
4
洞庭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南匯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韓愈《登岳陽樓》
5
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范仲淹《岳陽樓記》。
6
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7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劉禹錫《望洞庭》
8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 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
7. 關于洞庭湖的詩句都有哪些
1.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
釋義:八月洞庭湖水暴漲幾與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輝映迷離難辨。云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涌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2.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望洞庭》劉禹錫
釋義: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恰似白銀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3.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游洞庭湖》李白
釋義: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無煙,可怎么能夠乘流上天呢?姑且向洞庭湖賒幾分月色,痛快地賞月喝酒。
洞庭湖,古稱云夢、九江和重湖,處于長江中游荊江南岸,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戰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而得名。洞庭湖古代曾號稱“八百里洞庭”,可見其聲勢浩大,景色壯麗,從古至今不少文人墨客游行此處以詩詞贊美景抒豪情。
參考資料
于海娣.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北京華僑出版社,2010
描寫洞庭湖的詩句
望洞庭
目錄
望洞庭體載
注釋
賞析
今譯
編輯本段望洞庭體載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編輯本段注釋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諧,這里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3.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這里一說是水面無風
,波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
兩說均可。
4.白銀盤:形容洞庭湖。青螺:青色的田螺,這里用來比喻湖中間的青山。
總概括為: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恰似白銀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編輯本段賞析
這里是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這首山水小詩將洞庭湖描寫得如此高曠清超,充分表現出詩人的奇思異彩。
劉禹錫在《歷陽書事七十韻》序中稱:「長慶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轉歷陽(和州),浮岷江,觀洞庭,歷夏口,涉潯陽而東。」劉禹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其中只有轉任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而本詩則是這次行腳的生動紀錄。
宋代文學家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不無感慨地說:「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可見歷來描寫洞庭景色的詩文很多,要納蔽寫得別開生面,獨樹一幟是十分不易的。劉禹錫這首《望洞庭》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輕輕著筆,通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現于紙上,表現出驚人的藝術功力。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徹空明的。與素月的清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鑒,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這就是「湖光秋月兩相和」一句所包蘊的詩意。「和」字下得工煉,表現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而且,似乎還把一種水國之夜的節奏——演漾的月光與湖水吞吐的韻律,傳達給讀者了。接下來描繪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的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潭面無風鏡未磨」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補足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詩意。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否則,湖面狂風怒號,濁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無法輝映成趣,也就無有「兩相和」可言了。
詩人的視線又從廣闊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點。在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只雕鏤透剔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三四兩句詩想象豐富,比喻恰當,色調淡雅,銀盤與青螺互相映襯,相得益彰。詩人筆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白銀盤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勝之處,不止表現在設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貴的是它所表現的壯闊不凡的氣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詩人眼里,千里洞庭不過是妝樓奩鏡、案上杯盤而已。舉重若輕,自然湊泊,毫無矜氣作色之態,這是十分難得的。把人與自然的關系表現得這樣親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寫得這樣高曠清超,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學趣味的反映。沒有蕩思八極、納須彌于芥子的氣魄,沒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緇的襟抱,是難以措筆的。一首山水小詩,見出詩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采,這是很難得的。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洞宏州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于古代漢語中絕笑“偏義復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編輯本段今譯
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輝應,顯得多么和諧。無風的湖面平靜得如一面沒經過打磨
的銅鏡。從遠處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蒼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銀盤里盛放著一枚青螺。
本詞條對我有幫助
42
完善相關詞條相關詞條:
更多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鄉村四月送孟浩然之廣陵
開放分類:
景色,古詩,劉禹錫
更多
合作編輯者:
露茜·佩文西、雅妮娜蝶、艾霖潔希兒、Q寵精華、Hack自己、C08117、青春雨露、yongbuximian、夢幻∮飄飄、qsxxcjf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需進一步完善,百科歡迎您也來參與編輯詞條
在開始編輯前,您還可以先學習如何編輯詞條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約
3721
次
編輯次數:37
最近更新:2008-09-09
創建者:QQ超市
?2008
Baidu
權利聲明
描寫洞庭湖的古詩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各種漢族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下面是我整理的`關于描寫洞庭湖的古詩名句,歡迎大家分享。
描寫洞庭湖的古詩1
1、星河盡涵水,俯仰迷上下。唐韓愈
2、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陽樓》
3、海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宋黃庭堅
4、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宋黃庭堅
5、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傾如熔沖慎金。唐劉禹錫
6、洞庭九州間,厥大誰與讓?南匯群崖水,北注何奔放。韓愈《登岳陽樓宏判缺》
7、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陽,氣象萬千。范仲淹
8、洞庭湖西秋月輝。瀟湘江北早鴻飛。醉客滿船歌白苧。不知霜露入秋衣。李白
9、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臨洞庭湖贈章丞相》
10、欲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陽樓。可憐萬里堪乘興,枉是蛟龍解覆舟。李商隱岳陽樓
11、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雍陶《題君山》
12、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唐杜甫
13、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云。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
14、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唐李白
15、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16、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唐劉禹錫《望洞庭》
17、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宋黃庭堅
描寫洞庭湖的古詩2
1、游洞庭——李白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
2、游洞庭——李白
刬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
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3、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4、登岳陽樓——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5、望洞庭——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蔽辯。
描寫洞庭湖的古詩3
1、游洞庭——李白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
2、游洞庭——李白
刬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
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3、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4、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5、登岳陽樓——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描寫洞庭湖的詩句有哪些
千百年來,“八百里洞庭”一年四季那動人的景致、承載著深厚人文記憶的岳陽樓、以及洞庭湖美麗的傳說吸引著一波又一波的文人墨客來到這里。
洞庭湖的瀲滟的波瀾和壯麗的景色、恢宏的氣勢與浪漫的柔情激發起詩人們的無限情思,他們抑或泛舟洞庭,抑或登上岳陽樓鳥瞰洞庭,抑或抒發他們的詩人情懷。
還記得那句“白銀盤里一青螺”的詩句嗎?對,他就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在洞庭湖寫下的,那平靜的洞庭湖面,明凈、澄澈的洞庭秋月,湖中的君山,都給詩人劉禹錫留下了無比美好的印象,于是他寫下了這首《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歷來描寫洞庭景色的詩文很多,李白寄情洞庭湖時寫名句“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杜甫登上岳陽樓眺望洞庭湖時寫下“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的千古名句。
前有經典詩句,所以別出心裁地展現洞鍵輪庭湖的風光,還真是需要匠心獨運的,也是很具有挑戰性的一項工作,要寫得別開生面是十分不易的。
詩人劉禹錫這次來觀賞洞庭湖的風光,正是在一個清秋月夜,而且是風平浪靜的時候。秋夜是最明朗的,秋月是最皎潔的,秋水是最平靜的,所以此時呈現在劉禹錫眼前的洞庭湖風光,是一片寧靜、祥和的湖光月色了。
尤其是洞庭湖上空的月色,以一種明凈、清澄的美、一種清瑩、透明的美呈現在詩人的眼中。這首詩將洞庭湖與秋月描寫得極具想象力,充分表現出詩人的奇思妙想,并在眾多描寫洞庭湖的詩歌中脫穎而出。
為什么說劉禹錫的這首《望洞庭》別開生面,很有特色呢?首先看一下標題和通俗易懂的詩歌內容就可以知道:說明詩人選擇的角度是遙望,而且詩人選擇的時間是夜晚,這樣可以把廣闊的洞庭湖風光盡收眼底。
還有一點就是詩人著力描寫洞庭湖的湖光和拆團山色,將平靜的洞庭湖比喻成白銀盤,將洞庭湖中的君山比喻成鑲嵌在白銀盤里的一枚青螺。詩人以一個收放自如、別出心裁的比喻,將洞庭美景呈現在人們眼前,非常具有藝術表現力。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開篇兩句是說,秋夜的明月清輝灑在澄凈的洞庭湖面上,湖面平靜無風,猶如一面未經打磨拋光的銅鏡。
開篇兩句展現的是這樣的畫面: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合,湖面風平浪靜,猶如未磨的銅鏡。尤其是第一句這個“和”字,就像是畫龍點睛一樣,一下子把洞庭湖水天一色、空靈飄渺的景象勾畫了出來。
“和”字也將洞庭湖自然風光的美極盡可能地展現出來,天空中的月面和洞庭湖之間有著遙遠的空間和距離,但是月光將兩者勾連在一起。
月光灑在湖面上,湖面倒映著月光,波光粼粼。澄澈的湖水與皎潔的月光交相輝映,水天一色,這景象空靈、縹緲,詩意呈現出寧靜、和諧的境界。
第二句中,詩人描繪了洞庭湖湖面風平浪靜的景象,此時的洞庭湖遠遠望去猶如一面未經打磨拋光的銅鏡一樣。
銅鏡就是古時候人們用銅做成的鏡子,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新鑄的銅鏡表面雖然平整但不光滑,并不能照用,只有經過反復的擦拭拋光之后,鏡面才會光彩照人。
詩人劉禹錫用未經打磨拋光的銅鏡來比喻洞庭湖的湖面,是說洞庭湖風平浪靜,安寧溫柔,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這種朦朦朧朧的感覺,用來形容月夜下的湖光,真是恰如其分。
如果說第一句是對湖光與秋月的簡單勾勒的話,那么第二句則是對湖光與秋月的濃墨重彩的渲染,這種渲染將湖光與秋月交相融合的詩意完美地升華了。
因為洞庭湖風平浪靜、波瀾不驚,所以湖光和秋月才能交相融合、交相輝映。試想一下,如果洞庭湖湖面上風不平、浪不靜,那么湖光與秋月也就不會呈現出安寧溫柔的朦朧美了,也就不再是兩相和的景象了。
詩人置身于湖光與秋月之中,他體驗著洞庭湖自然風光的美好。詩人有一雙發現美、尋找美、旅亮橘欣賞美的眼睛,在這遠離城市喧囂的洞庭湖畔,在平靜、和美的湖光與秋月下,詩人在用心感受自然的美好、自然的力量。
美好的事物并不遙遠,只要用心去感受,總會感覺到它的存在,因為洞庭湖就在詩人身邊。詩人俯仰湖光秋月,遠眺洞庭山水,這秋天的夜晚是有多美啊。
秋月當空,皎潔的月光將它的清輝灑在洞庭湖面,洞庭湖水愈加顯得澄澈清凈,洞庭湖中心的君山在月光的輝映下愈加顯得青翠,湖光山色渾然一體。此時洞庭湖的月光、湖面、君山,三位一體,宛如一幅諧美的山水畫。
閑補一筆,君山古稱湘山、洞庭山,是洞庭湖中心的一座小島,君山因洞庭湖得名。傳說堯的女兒湘君曾在此處游過,后來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曾在此地追尋舜的足跡。屈原在《九歌》中稱娥皇、女英為湘君和湘夫人,所以后來人們便將這座小島改名為君山。這也是有關洞庭湖厚重人文印記的一個美好而浪漫的故事。
詩人劉禹錫在這首詩的最后一句就寫到了君山。前文提到,寄情洞庭山水,描寫洞庭湖風光的詩作不在少數。
所以劉禹錫如何巧妙地避開前人用過的體裁和語言,如何別出心裁地展現洞庭湖的風光,就很考驗詩人的才情展現和藝術體現了。
此時,詩人的視線又從遼闊平遠的湖面聚集到君山上。在皓月清輝的映射下,在洞庭湖水的環抱之中,遠遠望去,湖面澄澈明凈,君山青翠欲滴。
詩人眼中的君山與洞庭湖,是如此的美麗,如此的相得益彰,就如同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鑲嵌在一只鏨刻精美的泛著光華的白銀盤里,十分惹人喜愛。
在秋月皎潔、秋空明凈的夜晚,洞庭湖以唯美的、浪漫的迷人身姿呈現在詩人眼前,這讓詩人得到了美好的身心體驗。
劉禹錫將這種體驗融匯在筆端,他筆下的洞庭湖水變成了一件做工精美,工藝精湛的藝術作品。欣賞這樣的一件工藝美術作品,能給人帶來愉悅的美的享受。
洞庭湖的湖光就如同是銀盤表面的光華,銀光閃閃。細讀這一句,將洞庭湖湖面比作白銀盤,不管是兩者的柔和程度還是兩者的光華,都是那樣的貼切。
我們在感嘆自然風光的美好時,也不得不感嘆詩人高妙的藝術手法,更感嘆于詩句表現出的壯闊不凡的氣度和它所寄托的情思與韻致。
詩人眼中的洞庭湖,就好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用來妝奩的銅鏡,也好像是一件做工精美的極具藝術感的銀盤,而被洞庭湖水環抱的君山,又像是一枚鑲嵌在銀盤中的青螺。
詩人以這樣的情懷去描摹洞庭湖,將人與自然風光的關系表現得默契和諧,也將生活與藝術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這也正是這首詩歷久彌新,在經歷了時光的洗禮后,仍然能煥發出新的光彩的原因,這也是讓人們在讀到這首詩后,一下子就被詩中那美輪美奐的洞庭湖風光深深吸引的原因。
如果說劉禹錫的這首洞庭湖詩歌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的話,我相信很多人會贊同這一觀點的。因為在看似輕描淡寫的詩句里,其實蘊含著詩人對洞庭湖風光浪漫唯美的描寫,以及詩人寄寓在洞庭湖風光中的那一抹閑情逸致。
關于描寫洞庭湖的詩有哪些和描寫洞庭湖的詩有哪些有哪句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