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重威為什么降契丹(會杜重危降契丹)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杜重威為什么降契丹,以及會杜重危降契丹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在后晉滅亡之前,擁有十萬大軍的石重貴為何不戰而降?
后晉皇帝石重貴,喜歡貪圖享樂,不問國事,濫用親信,在與契丹作戰時,仍舊不忘玩樂,造成前線將領投降,包圍了皇宮,想自焚身亡不成,只好投降契丹。石重貴在位時間不長,大約只有五年時間。在這期間,很少關心人民生活,只顧自己玩樂,重用無能之輩,致使國內矛盾激化。再加上連年的自然災害,國家已經危??杉傲?。
一、石重貴繼位時,國家面臨內憂外患。
石重貴在繼位時,國內外形勢很復雜。北面有契丹的挾制,南面有吳越和后蜀的威脅。國內統治階級矛盾激化,加上連年的災害,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因此石重貴面臨很大的問題,需要扭轉國內的不利局勢,才能穩住后晉的基業,不至于被滅亡。
二、石重貴能力平庸,貪圖安逸享樂。
石重貴本人沒有什么能力,缺乏治理國家的才能。在位期間沒有出臺興國之策,也不關心人民生活。作為一國之君,不僅不體諒民生,而且大肆剝削人民,用以滿足自己的私欲。即使在大災之年,也不收斂自己的行為。作為皇帝,一國之君,不能以身作則的對國家負責,反而助長奢靡之風。因此在他統治期間,國內矛盾已經不可調和,國家的統治基礎已經動搖,亡國之君非他莫屬了。
三、濫用人才,指揮無能,造成眾叛親離。
石重貴喜歡阿諛奉承之人,所用人才大部分無德無能,很少有忠心之輩。自己沒有什么戰爭指揮經驗,面對契丹的進攻,膽小怕事,不敢迎戰。而且胡亂指揮和忙于玩樂。即使在前線酣戰之際,也不忘游山玩水,盡情娛樂。最終導致軍隊失去斗志,前線大將杜重威和張彥澤投降契丹,倒戈包圍了皇宮,成為亡國之君。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三十七 外國列傳一(2)
安巴堅凡三子,長曰人皇王托云,即東丹王也;次曰元帥太子,即德光也;幼曰阿敦少君。德光本名耀庫濟,后慕中華文字,遂改焉。唐天成初,安巴堅死,其母令德光權主牙帳,令少子阿敦少君往渤海國代托云。托云將立,而德光素為部族所伏,又其母亦常鐘愛,故因而立之。明宗時,德光遣使摩琳等三十余人來修好,又遣使為父求碑石,明宗許之,賜與甚厚,并賜其母瓔珞錦彩。自是山北安靜,蕃漢不相侵擾。
三年,德光偽改為天顯元年。是歲,定州王都作亂,求援于契丹,德光陷平州,遣托諾以騎五千援都于中山,招討使王晏球破之于曲陽,托諾走保賊城。其年七月,又遣特哩袞率七千騎救定州,王晏球逆戰于唐河北,大破之。幽州趙德鈞以生兵接于要路,生擒特哩袞等首領五十余人獻闕下。明年,王都平,擒托諾及余眾,斬之。自是契丹大挫,數年不敢窺邊。嘗遣紐赫美陵來求托諾骸骨,明宗怒其詐,斬之。長興二年,東丹王托云在闕下,其母繼發使申報,朝廷亦優容之。
長興末,契丹迫云州,明宗命晉高祖為河東節度使兼北面蕃漢總管。清泰三年,晉高祖為張敬達等攻圍甚急,遣指揮使何福赍表乞師,愿為臣子。德光白其母曰:“兒昨夢太原石郎發使到國,今果至矣,事符天意,必須赴之?!钡鹿饽俗月饰迦f騎由雁門至晉陽,即日大破敬達之眾于城下,尋冊晉高祖為大晉皇帝,約為父子之國,割幽州管內及新、武、云、應、朔州之地以賂之,仍每歲許輸帛三十萬。時幽州趙德鈞屯兵于團柏谷,遣使至幕帳,求立己為帝,以石氏世襲太原,德光對使指帳前一石曰:“我已許石郎為父子之盟,石爛可改矣?!睏罟膺h等殺張敬達降于契丹,德光戲謂光遠等曰:“爾輩大是惡漢兒,不用鹽酪,食卻一萬匹戰馬?!惫膺h等大慚。晉高祖南行,德光自送至潞州。時趙德鈞、趙延壽自潞州出降于契丹,德光鎖之,令隨牙帳。晉高祖入洛,尋遣宰相趙瑩致謝于契丹。天福三年,又遣宰臣馮道、左仆射劉昫等持節冊德光及其母氏徽號,赍鹵簿、儀伏、法服、車輅于本國行禮。德光大悅,尋遣使奉晉高祖為英武明義皇帝。是歲,契丹改天顯十一年為會同元年,以趙延壽為樞密使,升幽州為南京,以趙思溫為南京留守,既而德光請晉高祖不稱臣,不上表,來往緘題止用家人禮,但云“兒皇帝”,晉祖厚赍金帛以謝之。晉祖奉契丹甚至,歲時問遺,慶吊之禮,必令優厚。每北使至,即于別殿致敬。德光每有邀請,小不如意,則來譴責,晉祖每屈己以奉之,終晉祖世,略無釁隙。
及少帝嗣位,遣使入契丹,德光以少帝不先承稟,擅即尊位,所赍文字,略去臣禮,大怒,形于責讓,朝廷使去,即加譴辱。會契丹回圖使喬榮北歸,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景延廣謂榮曰:“先朝是契丹所立,嗣君乃中國自冊,稱孫可矣,稱臣未可。中國自有十萬口橫磨劍,要戰即來!”榮至本國,具言其事,德光大怒,會青州楊光遠叛,遣使構之。明年冬,德光率諸部南下,開運元年春,陷祁州,直抵大河,少帝幸澶州以御之。其年三月,德光敗于陽城,棄其車帳,乘一橐駝奔至幽州。因怒其失律,自大首領已下各杖數百,唯趙延壽免焉。是時,契丹連歲入寇,晉氏疲于奔命,邊民被苦,幾無寧日,晉相桑維翰勸少帝求和于契丹,以紓國難,少帝許之,乃遣使奉表稱臣,卑辭首過。使回,德光報曰:“但使桑維翰、景延廣自來,并割鎮、鎮與我,則可通和也?!背⒅洳豢桑酥?。時契丹諸部頻年出征,其國君臣稍厭兵革,德光母嘗謂蕃漢臣僚曰:“南朝漢兒爭得一向臥耶!自古及今,惟聞漢來和蕃,不聞蕃去和漢,待伊漢兒的當回心,則我亦不惜通好也。”
三年,樂壽監軍王巒繼有密奏,苦言瀛、鄚可取之狀。十月,少帝遣杜重威、李守貞等率兵經略。十一月,蕃將高牟翰敗晉師于瀛州之北,梁漢璋死之。契丹主聞晉既出師,自率諸部由易、定抵鎮州,杜重威等自瀛州西趨常山,至中渡橋,敵已至矣,兩軍隔滹水而寨焉。十二月十日,杜重威率諸軍降于契丹,語在《晉少帝紀》中。十二日,德光入鎮州,大犒將士。十四日,自鎮州南行,中渡降軍所釋甲仗百萬計,并令于鎮州收貯,戰馬數萬匹,長驅而北。命張彥澤領二千騎先趨東京,遣重威部轄降兵取邢、相路前進。晉少帝遣子延煦、延寶奉降表于契丹,并傳國寶一紐至牙帳。明年春正月朔日,德光至汴北,文武百官迎于路。是日入宮,至昏復出,次于赤崗。五日,宣制降晉少帝為負義侯,于黃龍府安置。七日,德光復自赤崗入居于大內,分命使臣于京城及往諸道括借錢帛。遂命以李崧為西廳樞密使,以馮道為太傅,以左仆射和凝及北來翰林學士承旨張礪為宰相。二月朔日,德光服漢法服,坐崇元殿受蕃漢朝賀,宣制大赦天下,改晉國為大遼國。以趙延壽為大丞相,兼政事令,充樞密使兼中京留守。降東京為防御州,尋復為宣武軍。
十五日,漢高祖建號于晉陽,德光聞之,削奪漢祖官爵。是月,晉州、潞州并歸河東。時盜賊所在群起,攻劫州郡,斷澶州浮梁。契丹大恐,沿河諸藩鎮并以腹心鎮之。三月朔日,德光坐崇元殿,行入閣之禮,睹漢家儀法之盛,大悅。以其大將蕭翰為汴州節度使。十七日,德光北還。發離東京,宿于赤岡,有大聲如雷,起于牙帳之下,契丹自黎陽濟河,次湯陰縣界,有一岡,土人謂之愁死岡,德光憩于其上,謂宣徽使高勛曰:“我在上國,以打圍食肉為樂,自及漢地,每每不快,我若得歸本土,死亦無恨?!眲淄硕^人曰:“其語偷,殆將死矣。”時賊帥梁暉據相州,德光親率諸部以攻之。四月四日,屠其城而去。德光聞河陽軍亂,謂蕃漢臣僚曰:“我有三失:殺上國兵士,打草谷,一失也;天下括錢,二失也;不尋遣節度使歸藩,三失也?!笔?,次于欒城縣殺虎林之側,時德光已得寒熱疾數日矣,命部人赍酒脯,禱于得疾之地。十八日晡時,有大星落于穹廬之前,若迸火而散,德光見之,西望而唾,連呼曰:“劉知遠滅,劉知遠滅!”是月二十一日卒,時年四十六,主契丹凡二十二年。契丹人破其尸,摘去腸胃,以鹽沃之,載而北去,漢人目之為“帝羓”焉。(案“以下原本闕佚。據《五代會要》云:四月十八日,德光卒于欒城。五月,宣遣制,以永康王襲位。永康王者,東丹王之長子,以其月二十一日領部族歸國,改會同十年為天祿元年,自稱天授皇帝。漢乾祐三年十一月,率騎數萬,陷邢州之內丘縣、深州之饒陽縣。周廣順元年正月,太祖命左千牛衛將軍朱憲往修和好,永康王亦遣使報命,獻良馬四匹,太祖復遣尚書左丞田敏、供奉官蔣光遂銜命往聘。其年四月,田敏等回,永康王遣使獻碧玉金鍍銀裹鞍轡,并馬四十匹。其月,太祖又命左金吾將軍姚漢英、左神武將軍華光裔往使。其年九月,永康王為部下太寧王所弒,德光之子勒所部兵誅太寧王自立,稱應歷元年,號天順皇帝。顯德元年春,太原劉崇將圖南寇,契丹將楊兗率騎萬余以助之。三月,世宗親征,與崇戰于潞州高平縣之南原,崇軍大敗,契丹眾棄甲而遁。二年三月,命許州節度使王彥超等筑壘于李晏口,與契丹數千騎戰于安平縣,敗之。)
契丹再次被后晉擊敗,原因是什么?
他之所以被擊敗,主要還是因為盲目自大,輕視了對手,輕視敵人是兵家的大忌。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