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津州在哪里 巨州屬于哪里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巨津州在哪里,以及巨州屬于哪里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石鼓鎮旅游景點
1、長江第一灣:長江第一灣山縈水繞,景色如畫。這里江流開闊平緩,江邊柳林如帶,四周有層巒疊嶂的云嶺山脈綿延環抱,層層梯田盤繞山坡,與平疇沃野、村落瓦舍相連,享有“小江南”的美譽。
2、石鼓:石鼓鎮名為石鼓,因鎮上有一個鼓狀石碑而得名,此碑為漢白玉雕成,相傳石鼓是諸葛亮平定南中后,用來鎮吐蕃的,石碑上原來沒有字,后來麗江土司木高在此大破吐絕皮蕃軍后,在石碑的鼓面上刻文銘記。
3、鐵虹橋:石鼓鎮上還有一座索吊橋叫鐵虹橋,橋頭各有一座很有建筑特色的門樓,年代久遠,古色古香。在夏天,兩岸垂柳依依,村童都愛在橋上跳水嬉戲,變得很有鄉土氣息。
4、紅軍渡江紀念碑:石鼓鎮建在一個山坡上,傍山臨江,鎮東、鎮西各有一條南北向的主街道,鎮東這條街臨江,地勢低,是通維西、巨甸的公路干道;鎮西那條街傍山,地勢高,是老街,也是主要商業區,街上鎮百貨公司對面,有一古戲臺,古戲臺側是一個公園,“紅二方面軍長征渡江紀念碑”和“紅軍長征文物陳列室”便在公園內。
5、巨津古渡:從石鼓沿江北上70公里,就到巨甸。這是納西族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曾是元以前納西族文明中心,元時稱為巨津,意思是大渡口,當時它不僅是維西通內地羨判的必經要道,也是大理和吐蕃交往的必渡口。明代的麗江土司木高曾有“花馬古國巨津州”的詩名,言明巨甸和花馬古國的緊密關系兄宏改。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石鼓鎮
巨甸鎮的沿革
巨甸,納西語稱“固堆”,有些史料記載“并液茄固”是九,“堆”是地方,意為九個區域,故名。唐代稱巨甸為“九賧”,元初改稱為“巨津”,有渡口之意。清初更名為“巨甸”,沿用至今。據正德《云南志》卷十麗江府日:“花馬山,在巨津東南150里,名花馬國者本此。”巨甸鎮在元、明時期屬巨津州絕察,清代設巨甸塔城約。清末民初改為巨甸里。民國19年(1930)設巨甸鎮,屬第五區,1931年屬第九區,1932年屬第五區。1933年至1939年設新街鎮、老街鎮屬第五區。1940年撤區擴鄉,設巨甸鄉埋塵。
1949年7月,麗江解放后,屬政委會巨甸支會,9月,屬巨甸區。1950年至1953年屬第五區,轄7個行政村。1954年至1957年,行政村改為鄉,設巨甸、古渡、武候等6鄉,仍屬第五區。1958年設巨甸公社;1963年屬第五區;1966年設巨甸公社;1984年設巨甸區。1988年設巨甸鎮,轄8個辦事處。1997年,面積379.1平方千米,人口2.1萬人,轄巨甸、古渡、德良、阿樂、金河、武候、后箐、路西8個行政村。2002年屬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明史》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二(5)
趙州洪武十五年三月改名趙喜州,尋復。(南有九龍頂山。又有定西嶺,大江之源出焉,一名波羅江,西北入西洱河。又西南有樣備江,南入蒙化府界。東南有白崖崄江,源出定西嶺,下流為禮社江。有舊白崖城,嘉靖四十三年修筑,更名彩云城。又東有乾海子、南有迷度市二巡檢司。又有定西嶺上巡檢司皮歲。)西北距府三十里。領縣一:
云南(州東。元云南州。洪武十五年三月改為縣,屬府。十七年改屬州。西北有寶泉水,有一泡江。東北有周官些海子。西有品甸,洪武十九年四月置洱海衛於此。又東北有你場、又有楚甸、南有安南坡三巡檢司。)
鄧川州(北有鐘山,又有普陀江,一名蒲萄江,又名彌苴佉江,南入西洱河。又東有豪豬洞,一名銀坑。又有青索鼻土巡檢司。)南距府七十里。領縣一:
浪穹(州芹握孫東。東北有佛光山,山半有洞,可容萬人,山后險仄,名一女關。又有蓮花山,有蒙次和山,皆險峻。西南有鳳羽山。北有罷谷山,洱水所出。西有樣備江。西北有寧湖,亦曰明河,即普陀江上源。又有五鹽井提舉司,洪武十六年置,萬歷四十二年廢。西南有鳳羽縣,洪武十五年三月置,屬鄧川州,尋省。有鳳羽鄉巡檢司。又東南有晉陀崆巡檢司,后廢。西有上江嘴、西南有下江嘴二土巡檢司。)
賓川州弘治六年四月析趙州及太和、云南二縣地置。(西有雞足山,一名九曲巖。東北有金沙江,東入姚安府界。西有金龍湫,流入西洱河。又東有大羅衛,在鐘英山下,弘治六年四月與州同置。又東北有赤石崖、西南有賓居二巡檢司。西有神摩洞。又南有蔓神寨、北有白羊市二巡檢司,后廢。又北有金沙江土巡檢司。)西距府百里。
云龍州(元云龍甸軍民府,至元末置。)洪武十七年改為州,來屬。正統間屬蒙化府,后仍來屬。(西有三峰山。東有瀾滄江。又西北有諾鄧等鹽井,東南有嫌鏈大井等鹽井,舊俱轄於五井提舉司,后改屬州。東有云龍甸巡檢司,后廢。東北有順蕩井、又有上五井、東有師井、北有箭捍場四巡檢司,又東有十二關土巡檢司,舊俱屬浪穹縣,后改屬。)東南距府六十里。
十二關長官司(府東。元十二關防送千戶所。洪武中改置。嘉靖元年五月徙於一泡江之西。)
鶴慶軍民府(元鶴慶路。)洪武十五年三月為府。三十年十一月升軍民府。(南有方丈山,又有半子山,產礦。東有金沙江。東南有漾共江,即鶴川,其下流入金沙江。有木按州,又有副州,元俱屬府,洪武十五年俱廢。東北有宣化關、西南有觀音山、又有清水江三巡檢司。)領州二。東南距布政司千一百六十里。
劍川州(元劍川縣。)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十七年正月升為州。(西南有石寶山。南有劍川湖,俗呼海子,樣備江之下流。又西南有彌沙井鹽課司。又有彌沙井巡檢司。)東距府九十里。
順州(元屬麗江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屬北勝府,尋來屬。(西有金沙江。東有浴海浦,與北勝州分界。)西距府百二十里。
麗江軍民府(元麗江路宣撫司。)洪武十五年三月為府。三十年十一月升軍民府。領州四。東南距布政司千二百四十里。
通安州(倚。西北有玉龍山,一名雪嶺。又有金沙江,古名麗水,源出吐蕃界犁牛石下,名犁水,“犁”訛“麗”,流經巨津、寶山二州,至武定府,北流入四川大江。西有石門關巡檢司。)
寶山州(西南有阿那山。南有金沙江。)西距府二百四十里。
蘭州(元屬麗江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屬麗江府,尋屬鶴慶府,后仍來屬。(北有福源山。西北有瀾滄江,源出吐蕃嵯和歌甸,流入境,南入云龍州界。)東北距府三百六十里。
巨津州(南有華馬山。北有金沙江,流入州界,有鐵橋跨其上。西北有臨西縣,元屬州,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弘治后廢。又東北有雪山關。)東南距府三百里。
永寧府(元永寧州,屬麗江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屬北勝府。十七年屬鶴慶府。二十九年改屬瀾滄衛。永樂四年四月升為府。(金沙江在西。又東有瀘沽湖,周三百里,中有三島。又東南有魯窟海子,在干木山下,下流入四川鹽井衛之打沖河。又北有勒汲河,自吐蕃流入,亦東流入打沖河。又南有羅易江,自蒗蕖州流入,注於瀘沽湖。)領長官司四。東南距布政司千四百五十里。
剌次和長官司(府東北)、革甸長官司(府西北)、香羅甸長官司(府西)、瓦魯之長官司(府北。四司,俱永樂四年四月置。)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