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我寫盡千回出自哪里 播放我寫詩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詩我寫盡千回出自哪里,以及播放我寫詩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徐良有一首歌歌詞大概是我說的你都拿筆記下來是什么歌
《悲傷的李白》——出自徐良第二張實體專輯《情話》
悲傷的李白
詞曲:徐良
演唱:徐良
我也不知道許姑娘你的脾氣好不好
糊里糊涂抬了花轎
拜托請不要每天都叫我小白好不好
怎么聽都像個國寶
OK你要背好愛相公三要三不要
你居然拿支毛筆全部記好
你真不懂搞笑大小姐不恃寵而驕
讓我竟然有點想白頭偕老
女(京劇):我怎么能對怎么能對
你的離開說無所謂
鳥兒成了雙對為何不作美
賜我三千弱水化作眼淚斷橋人不歸
只為紅顏一醉醉人自醉思念卻不配
賜我三千輪回化作紅梅執(zhí)子相依偎
詩我寫盡千回墨已成碑只怕你不美
我也不知道許姑娘你轎讓賣的脾氣好不好
糊里糊涂抬了花轎
拜托請不要每天都叫我小白好不好
怎么聽都像個國寶
OK你要背好愛相公三要三不要
你居然拿支毛筆全部記好
你真不懂搞笑大小姐不恃寵而驕
讓我竟然有點想白頭偕老
女(京?。何以趺茨軐υ趺茨軐?/p>
你的離開說無所謂
鳥兒成了雙對為何不作美
賜滑歲我三千弱水化作眼淚斷橋人不歸
只為紅顏一醉醉人自醉思念卻不配
賜我三千輪回化作紅梅執(zhí)子相依偎
詩我寫盡千回閉逗墨已成碑只怕你不美
賜我三千弱水化作眼淚斷橋人不歸
只為紅顏一醉醉人自醉思念卻不配
賜我三千輪回化作紅梅執(zhí)子相依偎
詩我寫盡千回墨已成碑只怕你不美
含‘弱水三千,我的千金大大大小姐’的歌詞
歌名:《悲傷的李白》
填 詞:徐良
譜 曲:徐良
編 曲:顏小健
歌曲時長:3:29
發(fā)行時間:2013年9月18日
歌曲原唱:徐良
歌詞:
我也不知道許姑娘你的脾氣好不好
糊里糊涂抬了花轎
拜托請不要每天都叫我小白好不好
怎么聽都像個國寶
OK你要背好愛相公三要三不要
你居然拿支毛筆全部記好
你真不懂搞笑大小姐不恃寵而驕
讓我竟然有點想白頭偕老
女(京?。何以趺茨軐υ趺茨軐?/p>
你的離開說無所謂
男:鳥兒成了雙對為何不作美
賜我三千弱水化作眼淚斷橋人不歸
只為紅顏一醉醉人自醉思念卻不配
賜我三千輪回化作紅梅執(zhí)子相依偎
詩我寫盡千回念緩塌墨已成碑只怕你不美
我也不知道許姑娘你的脾氣好不好
糊里糊涂抬了花轎
拜托請不要每天都叫我小白好不好
怎么聽都像個國寶
OK你要背好愛相公三要三不要
你居然拿支毛筆全部記好
你真不懂搞笑大小姐不恃寵而驕
讓我竟然有點想白頭偕老
女(京?。何以趺茨軐υ趺茨軐?/p>
你的離開說無所謂
男:鳥兒成了哪灶雙對為何不作美
賜我三千弱水化作眼淚斷橋人不歸
只為紅顏一醉醉人自醉思念卻不配
賜我三千輪回化作紅仔圓梅執(zhí)子相依偎
詩我寫盡千回墨已成碑只怕你不美
賜我三千弱水化作眼淚斷橋人不歸
只為紅顏一醉醉人自醉思念卻不配
賜我三千輪回化作紅梅執(zhí)子相依偎
詩我寫盡千回墨已成碑只怕你不美
《春江花月夜》被譽為“孤篇壓全唐”,它為什么會有如此高的文學(xué)評價?
張若虛現(xiàn)存兩首詩,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被稱為“孤篇蓋全唐”,受到無數(shù)學(xué)者讀者的贊嘆,流傳千古。這首詩把春、江、花、月、夜這些詩中最常見的景物和意象,勾勒之后變成一個奇妙的景象。
《春江花月夜》 開頭從大處落筆,氣魄不同凡響的
從題名便可以看出此詩描繪的重點,一個"春"字,一個"江"字,一個"月"字,題名字字珠璣,缺一不可,但卻是以"月"為重點寫作主題,以"江"做了背景。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在成功地捕捉了月亮、大海和江水三者之間的瞬間的平衡之后,以它為大背景描繪了大氣磅礴的意境和宏觀的背景,進而將鏡頭拉向了更具體的事物。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數(shù)句描繪了月 光之下的多維空間,創(chuàng)造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唯美境界。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寫出了詩人由眼前美景所引發(fā)的思考。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 年年望相似悔桐”抒寫了人類共同的情感體驗和生存狀態(tài),數(shù)悄體現(xiàn)了作者敏銳的詩歌嗅覺、出眾的大家氣魄和不同凡響的宇宙意識。
從全詩的用韻方面來看,也是極碧畢坦盡完美的。
《春江花月夜》全詩共有三十六句,每四句換一次韻,總共換了九韻。具體來看,全詩開頭用的是平聲韻庚韻,之后分別用了仄聲韻霰韻,平聲韻真韻,仄聲韻紙韻,平聲韻尤韻、灰韻、文韻、麻韻,最后四句則以仄聲韻遇韻結(jié)尾。
從這簡單的分析來看,全詩的韻律基本遵循著仄平仄平仄的節(jié)奏,平仄韻交替,音節(jié)高低起伏,一唱三嘆,錯落有致,給人一種佩環(huán)叮咚之感。并且這種韻律的變化,還與每句詩蘊含的情感相得益彰,可謂是聲情交融,婉轉(zhuǎn)和諧。
《春江花月夜》的獨特之處在于,它與以往那些單純寫山寫水的詩有很大不同,與那些抒發(fā)人生哲理的詩不同,與那些專寫離愁別緒的詩也有不同之處。
這首詩在創(chuàng)作技巧、藝術(shù)手法、審美格調(diào)上,都很突出,集描敘、議論、抒情為一體,把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更重要的是,這首詩展現(xiàn)了一種“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識,境界非常高,具備永恒的藝術(shù)審美價值,任何時候讀它,都不覺得過時。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是誰的詩?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宋 陸游
原文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
其一
迢迢天漢西南落,喔喔鄰雞一再鳴。
壯志病來消欲盡,出門搔首愴平生。
其二
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⑹,南望王師又一年⑺。[1]
注釋
⑴將曉:天將要亮。籬門:竹子或樹枝編的門。迎涼:出門感到一陣涼風(fēng)。
⑵天漢:銀河?!对娊?jīng)·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jiān)亦有光談橋纖?!泵珎鳎骸皾h,天河也。”
⑶搔首:以手搔頭。焦急或有所思貌。愴(chuàng):悲傷。
⑷三萬里:長度,形容它的長,是虛指。河:指消旅黃河。
⑸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計算長度的一種單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約合二十三厘米。岳:指五岳之一西岳華山。黃河和華山都在金人占領(lǐng)區(qū)內(nèi)。一說指北方泰、恒、嵩、華諸山。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極高。摩,摩擦、接觸或觸摸。
⑹遺民:指在金占領(lǐng)區(qū)生活的漢族人民,卻認同南宋王朝統(tǒng)治的人民。淚盡:眼淚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慘、痛苦。胡塵: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騎兵的鐵蹄踐踏揚起的塵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國古代對北方和西方少數(shù)民族的泛稱。
⑺南望:遠眺南方。王師:指宋朝的軍隊。含仿
譯文
其一
迢迢萬里的銀河朝西南方向下墜,喔喔的雞叫之聲在鄰家不斷長鳴。
疾病折磨我?guī)缀醢丫韧鰤阎鞠M,出門四望不禁手搔白發(fā)抱憾平生。
其二
三萬里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金人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馬詩的大漠沙如雪是什么意思?
“大漠沙如雪”這句詩的意思是:平沙覆蓋著大漠宛如白雪茫茫。
這句詩的出處是:?唐代·李賀《馬詩二十三首》
該作品的原文是這樣的:?
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
無人織錦韂,誰為鑄金鞭。
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
未知口硬軟,先擬蒺藜銜。
忽憶周天子,驅(qū)車上玉山。
鳴騶辭鳳苑,赤驥最承恩。
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luò)腦,快走踏清秋。
饑臥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發(fā)斷鋸長麻。
西母酒將闌,東王飯已干。
君王若燕去,誰為拽車轅?
赤兔無人用,當須呂布騎。
吾聞果下馬,羈策任蠻兒。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龍。
夜來霜壓棧,駿骨折西風(fēng)。
催榜渡烏江,神騅泣向風(fēng)。
君王今解劍,何處逐英雄?
內(nèi)馬賜宮人,銀韉刺麒麟。
午時鹽坂上,蹭蹬溘風(fēng)塵。
批竹初攢耳,桃花未上身。
他時須攪陣,牽去借將軍。
寶玦誰家子,長聞俠骨香。
堆金買駿骨,將送楚襄王。
香幞赭羅新,盤龍蹙蹬鱗。
回看南陌上,誰道不逢春?
不從桓公獵,何能伏虎威?
一朝溝隴出,看取拂云飛。
唐劍斬隋公,拳毛屬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風(fēng)。
白鐵銼青禾,砧間落細莎。
世人憐小頸,金埒畏長牙。
伯樂向前看,旋毛在腹間。
只今掊白草,何日驀青山?
蕭寺馱經(jīng)馬,元從竺國來。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臺。
重圍如燕尾,寶劍似魚腸。
欲求千里腳,先采眼中光。
暫系騰黃馬,仙人上彩樓。
須鞭玉勒吏,何事謫高州?
漢血到王家,隨鸞撼玉珂。
少君騎海上,人見是青騾。
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
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
翻譯成白話文是這樣的:
龍馬脊毛圖案像連接著的銅錢,銀蹄飛馳一片白色宛如踏云煙。
可是沒有人為它編織錦繡障泥,又有誰肯為它鑄造飾金的馬鞭?
寒冬臘月里,草根也發(fā)甜,京城道路上,白雪撒如鹽。
不知自己嘴,是硬還是軟,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銜。
忽然想起,周穆王何等威風(fēng),駕駛著車騎,馳進群玉山中。
騎卒吆喝開道,辭別了京城,八駿里面那赤驥馬最受恩寵!
這匹馬可不是人家的凡馬,它原是天上那房星的精靈。
到跟前敲敲它瘦勁的骨骼,還會發(fā)出帶著錚錚的銅聲。
平沙覆蓋著大漠宛如白雪茫茫,如彎鉤的月亮高掛在燕然山上。
駿馬何時才能套上鑲金的籠頭,沖鋒陷陣飛馳在那深秋的戰(zhàn)場!
饑餓的馬兒躺臥著,瘦骨嶙峋,粗硬的毛,刺破那斑駁的花紋。
鬣毛枯焦,朱紅色的光澤已消退,額發(fā)被粗長的麻繩磨斷,讓人寒心!
宴會上,西王母飲酒已將殘;東王公的飯,也已經(jīng)快吃完。
君王啊,如果您去瑤池赴宴,還有誰來為您駕轅飛奔向前?
駿馬赤兔,沒有人來乘用,只有猛將呂布,才能把它跨騎。
我聽說,那矮小的果下馬,才肯俯首聽命,任憑蠻兒駕馭。
養(yǎng)龍能手飂叔匆匆逝去永不返,如今再無人培養(yǎng)重用英賢。
寒夜里霜雪把馬棚壓坍,西風(fēng)中駿馬的脊骨已被折斷。
亭長載者駿馬,急忙劃槳橫渡烏江,神馬烏騅在悲泣,向著寒風(fēng)。
君王今天已經(jīng)解劍自刎身死,我到哪里再去尋找蓋世英雄!
宮馬賞給宮女,養(yǎng)在宮禁中,鑲銀的鞍墊,繡上漂亮的麒麟。
中午在虞坂上拉鹽車的駿馬,卻在風(fēng)塵里遭受著艱難饑枝好困。
額上剛剛挺聚出削竹般的雙耳,身上還沒露出鮮明的桃花斑紋。
但有朝一日需要沖鋒陷陣,把它牽去,定能幫助將軍建立功勛。
身佩玉玦的是誰家的好兒郎?久聞他豪俠的美名遠揚四方。
他花費重金買了駿馬的尸骨,卻要送給并不愛馬的楚襄王。
馬鞍上覆蓋的赭紅羅帕,噴香嶄新,馬鐙上繡繪的盤龍,鱗甲生動逼真。
這匹受寵馬兒在村南小路上昂首回顧,看看我,誰能說時機不好難以逢春?
若不是隨從齊桓公出獵,怎能顯示駁馬的伏虎之威?
一旦躍出那荒僻的山溝坎隴,定能看到它掠云騰飛。
李唐將領(lǐng)揮劍斬了隋朝的大公,駿馬拳馬騧歸屬英主唐太宗。
不要嫌自己披掛的鎧甲沉重,飛馳時可以追捕那迅疾的旋風(fēng)。
晶亮的鍘刀細切青嫩的禾苗,墊砧間落下喂養(yǎng)愛馬的碎草。
世人憐愛那頸猛冊鉛細悅目的馴服小馬,富人跑馬場上懼怕駿馬牙長性暴。
伯樂走到這匹馬跟前一看,正是匹駿馬,旋毛生在腹肚間。
而今卻扣減它的草料,何年何姿數(shù)月它才能飛越青山!
佛寺里那匹馱經(jīng)的駿馬,原來是從天竺佛國歸來。
它只知以清凈慈悲為懷,哪曉得奔走在章臺官街。
勇士雙重腰帶似燕尾,風(fēng)度翩翩威武雄壯,腰間佩著魚腸名劍。
想要尋求千里馬幫助建立功業(yè),先要把馬眼中的光彩識辨識辨。
騰黃駿馬閑置,只能暫時拴系,因為仙人登上彩樓,還有乘騎之時。
駕馭騏驥的馬吏,本應(yīng)備鞭候侍,究竟為何,卻把他貶遣到邊遠之地?
汗血馬從西域來到帝王的官苑,隨著鑾輿搖動玉珂,誰不稱羨?
如果是被方士乘騎,走在海邊,人們以為是匹青騾,誰投青眼?
漢武帝祈求長生,迷戀神仙,讓方士燒金煉丹,只得到一縷輕煙。
御馬棚里飼養(yǎng)的全是癡肥的凡馬,這種馬啊,又怎能懂得馳上藍天?
作者寫下這組詩的時候,當時的背景是怎么樣的呢:
李賀是唐室宗孫,系出鄭王李亮之后。但積久年深,他這唐室宗枝,卻早被皇家忘卻,直敗落到山坡村居、門庭冷落、甲蔬淡飯難于為繼的清苦地步。盡管才華橫溢,礪志苦讀,詩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薦,他終是不被賞識,只能掙扎于社會下層,于是帶著憂憤之情創(chuàng)作了這組詩。
這組詩歷來被認為非一時一地之作。吳企明《李賀集》則認為作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時逢馬年,詩人感慨萬千,一氣呵成創(chuàng)作了這組詩。
知道了創(chuàng)作背景,接下來我們就能更好地賞析這組詩:
這組詩名為詠馬,實際上是借物抒懷,抒發(fā)詩人懷才不遇的感嘆和憤慨,以及建功立業(yè)的抱負和愿望。這是一組頗有特色的詠物詩,具有寓意精警、寄托遙深、構(gòu)思奇巧、用典靈活等藝術(shù)特色。
懷才不遇是李賀在這組詩中所寄寓的第一層意思,也是這組詩中的重點所在,開篇第一首,描繪了一匹神采奕奕的良馬形象:“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它的脊背上有黑色連錢花,奮起銀奔跑起來時,腳下是一片白色的云煙,簡直如騰云駕霧一般。可惜的是,這樣的一匹好馬卻“無人織錦韂”,更沒人為之“鑄金鞭”,詩人在這里寄寓了自己空有滿腹才華卻無人賞識的感慨,其失落感顯得異常強烈!在《馬詩》其三中,詩人寫道:“忽憶周天子,驅(qū)車上玉山。鳴騶辭鳳苑,赤驥最承恩。”此詩引用《穆天子傳》的典故,說周穆王驅(qū)車去西王母所居之王山,巡行天下,在八駿之中,赤驥最出力、也最受恩寬;可自己雖オ如赤驥、卻遇不上像周穆王這樣賞識賢才的天子。此詩從對赤驥的贊賞和羨慕中,委婉地流露出詩人濃重的懷才不遇之情。
在懷才不遇這一主導(dǎo)感情的支配下,擇明主而事則是李賀這組詠馬詩所寄寓的第二層意思。如《馬詩》其十:“催榜渡鳥江,神騅泣向風(fēng)。君王今解劍,何處逐英雄?”這首詩寫得十分感人。項羽在烏江口戰(zhàn)敗以后,不愿再回江東去,就將自己心愛的烏騅贈給了亭長,當亭長船載烏騅匆忙離開時,烏騅戀主,迎風(fēng)垂?jié)櫍骸绊椡跻呀?jīng)解劍自刎,我今后又到何處去追尋這樣的英雄之主呢?”詩中慨嘆世無英主之情是多么濃烈??!在《馬詩》其十六中,詩人詠嘆道:“唐劍斬隋公,拳毛屬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 風(fēng)?!彬E馬遇到英主,便能充分發(fā)揮其潛力,哪怕唐太宗身上的黃金甲再沉重,這拳毛矚奔走起來仍像旋風(fēng)一樣輕快迅捷!在《馬詩》其八中詩人感喟:“赤免無人用,須當呂布騎。吾聞果下馬,羈策任蠻兒。”據(jù)《曹瞞傳》載:“呂布乘馬名赤兔,能馳城飛塹。語日:“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边@兩首詩,前者寫出了詩人向往英主的迫切心情;后者用典,暗示杰出人オ必須遇到英明的主子オ能發(fā)揮作用。其渴望明主之情,充滿于字里行間。
而遇上英主,則盡量發(fā)揮自己的オ能,以顯示英才本色,則是李賀詠馬詩寄托的第三層意思。《馬詩》其五寫道:“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luò)腦,快走踏清秋?!鼻皟删鋵懷嗳簧揭粠Лh(huán)境的酷寒荒僻,以暗示駿馬之艱辛,但駿馬卻不以為苦,渴望籠上黃金馬絡(luò)頭,在漠北戰(zhàn)場上輕快奔馳,就像清秋季節(jié)外出郊游一樣。此詩透露出企盼知遇、一展所長的意思?!恶R詩》其十二表達了同樣的愿望“批竹初攢耳,桃花朱上身。他時須攪陣,牽去借將軍?!边@匹良馬還很稚嫩,批竹般的耳朵剛聚到額頭上,毛色還沒能像桃花馬那樣鮮明,但它畢竟是一匹良馬,將來一定能去沖鋒陷陣,幫助將軍成就一番功業(yè)的。詩中暗示自已雖然年少而未盛頭角,但自信是英俊之才,將來一定能輔佐君王,干出一番愛愛烈烈的業(yè)績來的。
君主不識俊オ,必重庸才,是李賀詠馬詩寄托的第四層意思。其二十三寫道:“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廄中皆凡馬,不解上青天!”漢武帝迷信神仙,招來一批批道士為他煉丹燒金,結(jié)果一無所得,只見裊裊上升的一縷縷紫煙罷了。他廄中所豢養(yǎng)的,都是長了一身肥肉的凡馬,是根本不可能馱著漢武帝去升仙的!在這種情況下,駿馬必然遭到虐待,受盡折磨。作者以此比喻統(tǒng)治者對人才的推殘,而這是李賀詠馬組詩所寄托的第五層意思。在《馬詩》其六中,詩人寫了一匹饑餓困頓的良馬,瘦骨突露,毛長得非常粗糙雜亂,朱色的毛變成灰黑色,一根很粗的麻繩勒著馬頭,把馬頭上的毛都勒斷了:“饑臥骨査牙,粗毛刺破花。焦朱色落,發(fā)斷鋸長麻?!贝嗽妼⒁黄チ捡R受折磨后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充分描寫了封建社會優(yōu)秀人才受盡摧殘的情景,抒泄了詩人滿腔憤懣的情緒。在《馬詩》其九中,詩人忍不住對馬的同情,又一次痛心地吟詠:“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龍。夜來霜壓機,駿馬折西風(fēng)。”優(yōu)秀人オ受盡推折的情景已躍然于紙上。
借用馬,李賀于詩中寄寓了自己懷才不遇和報國無路的憤漖情綪,表達了自己的人オ觀,因而組詩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針對性。這組詩的表現(xiàn)形式大都是托物寄懷,意在言外,字面寫馬,字底卻是在寫自己,物我融混,真正體現(xiàn)了“寄托遙深”,因而十分耐人尋味和深思。
李賀的詩向來以想象豐富、構(gòu)思奇巧出名,這組詩也不例外。在《馬詩》其二中詩人寫道:“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未知口硬軟,先擬蒺藜銜?!蹦敛莸搅伺D月里,苗葉枯萎,只有根還在,想象它味甜可口;但又被似鹽的大雪所覆蓋。為了取食,馬也顧不上嘴巴是軟是硬,只好用嘴到雪中去拱取,即使被蒺藜所刺傷,也在所不惜了!王琦說:“此首蓋為困餓而不能擇食者悲款。奇情苦思,須溪(按指南宋詩人劉辰翁)所謂‘賦馬多矣,此獨取不經(jīng)人道者’,知言哉!”這首詩構(gòu)想的奇特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第一,詩人想象這匹良馬受人虐待至深,已到了饑不擇食的地步,居然像豬一樣用嘴去拱食雪中的草根,顯得多么沉痛!第二,大雪似鹽的比喻,不僅活用了《世說新語·言語篇》中謝安與兒女們討論如何吟雪的典故,而且還進步以鹽味之咸苦,去烘托草根之甜美,從而深刻顯示出此馬饑餓困苦情急不可耐的情狀,真是一種絕妙的聯(lián)想!第三,古代寫馬詩的人很多,從來沒有人想到馬饑餓至極時的心理活動,而李賀這種構(gòu)想,的確是“獨取不經(jīng)人道者”,具有極大的創(chuàng)造性和感染力。在《馬詩》其四中詩人寫道:“此馬非凡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首先,此詩運用了《瑞應(yīng)圖》中“馬為房星之精”的典故,以此馬能上應(yīng)天上二十八宿之一的房星,氣骨自然不凡接著想象此馬疲骨嶙銄,又進而想象去敲擊它時居然能發(fā)出像敲擊銅器那樣的鏗鏘之聲。初讀感到簡直是匪夷所思,細品卻又感到極其生動、極其符合情理,從而使讀者不得不佩服詩人想象力之豐富及構(gòu)思之新穎奇特。
此外,這組詩中用典十分靈活,如《馬詩》其七中,詩人用了一個古代神話:“西母酒將闌,東王飯已干。君王若燕去,誰為拽車轅?”西王母和東王公那里宴會快要結(jié)束,已經(jīng)酒闌飯罷了,如果君王要像周穆王那樣去赴宴的話,沒有良馬,又怎能去駕車拉轅?此詩將神話故事與現(xiàn)實情況捏合起來,從而對當時統(tǒng)治者平時不重視人才的收集與培養(yǎng),等到需要人才時卻束手無策這種現(xiàn)象痛下針砭。在這里,西王母與東王公的典故運用得多么靈活而精彩!在《馬詩》十五中詩人又用了一個歷史故事:“不從桓公猜,何能伏虎威?一朝溝隴出,看取拂云飛!”據(jù)《管子》載:(齊)桓公乘馬,虎望見之而伏?;腹珕柟苤僭唬骸敖裾吖讶顺笋R,虎望見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管仲對曰:“意者君乘駁馬而盤桓,迎日而馳乎?”公曰:“然。”管仲曰:“此駁馬也,駁食虎豹,故虎疑焉?!贝嗽娀钣眠@一典故,說明有才能的人伏處草野之中,得不到君主的賞識和重用,即使像駁馬那樣智勇過人、威震虎豹,又有誰能知曉?只有當其躍出溝隴,建功立業(yè),就像駿馬掠云飛馳,才會使人刮目相看!在這里,齊桓公乘駁馬而使虎不敢行的典故,用得十分貼切。由此可見,這組詩構(gòu)思之奇巧、用典之靈活,是非常突出的。
李賀屬于苦吟派詩人,寫詩時十分注意煉字煉意,出語務(wù)為勁拔,注意獨創(chuàng),不屑經(jīng)人道過。《新唐書·李賀傳》中載述:“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其中”;晚間回歸后,把白天所得反復(fù)吟詠,整理成篇。因此詩人的許多佳詞名句,得以流傳于秋。在《馬詩二十三首》中,作者為了充分表達其深沉的感情,十分講究字句的琢煉?!恶R詩》其四寫了這樣一匹馬:“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鼻熬鋵戱R的形態(tài)——“瘦骨”,表現(xiàn)馬的處境;后句寫馬的素質(zhì)——“銅聲”。作者不僅從這匹馬瘦骨嶙峋的形象中寫出馬的境遇,而且發(fā)揮想象,采用移覺的修辭手法,從其形“瘦骨”(視覺)聯(lián)想其質(zhì)如“銅聲”(聽覺)?!般~聲”二字讀來渾厚凝重,其包含的意思也很豐富:銅是金屬,其聲錚錚,從而生動地顯示馬的骨力堅勁、內(nèi)質(zhì)精良,使馬的內(nèi)在外現(xiàn)為可聞可聽的聲響;素質(zhì)原很抽象,聲音也比較難于捉摸,它們都是虛的,但詩人以虛寫虛又化虛為實,只用幾個字就做到了“狀難寫之境如在目前”,其形象化的技法可以說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詩人煉字煉句,寫馬也即寫自己,深沉委婉地表達了心中懷オ不遇的郁悶?!恶R詩》其十:“催榜渡烏江,神騅泣向風(fēng)?!痹娙税焉耨R烏騅與英雄霸王生離死別的場面刻畫得十分悲壯動人。兵敗垓下的英雄,在末路危難之際,竟不顧自己的生命,首先顧惜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戰(zhàn)馬,硬是送它登船東渡,而此時的烏騅也已明白,現(xiàn)在要與英雄永別了,于是它迎風(fēng)悲鳴而淚下!一個“泣”字,寫出了烏雅無比哀傷的神情,更表露了鳥騅無法表達的戀主心態(tài),給讀者以無限的遐想余地。如將“泣”換成“哭”字,那詩味必將銳減;如以“鳴”“嘶”代替,更是索然無味也。
《馬詩》其五是作者寫得十分精心、頗有意境的一首好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luò)腦,快走踏清秋?!痹娙碎_頭只用了兩個簡潔的比喻,就展現(xiàn)了一片富于特色的邊疆戰(zhàn)場的景色:連綿的燕山山脈,一彎明月當空,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好似鋪了一層白皚皚的霜雪,畫面清新開闊;同時“燕山月似鉤”中的喻體“鉤”是一種彎刀,詩人從明亮的月牙聯(lián)想到閃著寒光的兵器形象,就延伸出了向往征戰(zhàn)之意。這幅戰(zhàn)場景色,寒氣森森,但在渴望馳騁疆場、建功立業(yè)的戰(zhàn)馬看來,卻正是它的用武之地,詩人以“何當”兩字作設(shè)問,傳達出千里馬堅決自信而迫切執(zhí)著的企盼之意?!敖鸾j(luò)腦”與馬詩其一中的“無人織錦鞴,誰為鑄金鞭中的“錦”“金鞭”一樣統(tǒng)屬貴重的鞍具,象征馬受重用。最后一句,詩人不僅以“清秋”寫出正是草原馬肥草黃適于驅(qū)馳的季節(jié),以“快走”形象地寫出了馬輕捷矯健的風(fēng)姿,而且寫出了駿馬對上戰(zhàn)場縱橫驍騰不以為苦、反似獲得無限輕松快意的感覺。全詩前半部分比中有興,興中帶比;后半部分一氣呵成,抒發(fā)情感。寥寥20個字,詩人既煉字又煉意,表達了作者企盼重用、熱望建樹功勛的強烈心愿。
李賀筆下的馬是各種各樣、千姿百態(tài)的。詩人寫馬既有整體形象(如《馬詩》其六的餓馬形象)又有細部刻畫(如《馬詩》其一的“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既有外部的形體描繪又有內(nèi)在心理的揣摩(如《馬詩》其十中鳥雅的心理活動),筆法多變,即便同是寫駿馬也寫出不同的風(fēng)姿神態(tài),絕不雷同,從而使其筆下的馬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如詩人用“捉飄風(fēng)”寫出了駿馬快過旋風(fēng)的飛速迅捷之姿,用“拂云飛”寫出了駿馬追云逐月的瀟酒俊逸之性;詩人還寫出了具有不凡之質(zhì)的駿馬:“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正是由于詩人精心推敲,注意字句的琢煉,因而在描繪馬的形象時達到了形象畢肖、神韻非凡的水準,而在表達詩人的情思時則顯得既深沉、又執(zhí)著。一生遭受統(tǒng)治者冷遇的詩人對世道看得相當透徹,但他渴求受到重用的心理卻非常強烈,渴望一展抱負、建功立業(yè)的執(zhí)著企盼全都蘊癜在這些佳詞名句中了。
李賀的《馬詩二十三首》是中國古代詩歌中一組極為優(yōu)秀的詠物詩,它寫得不脫不粘,既能注意到形象生動地把握“馬”的特征,又能不為“馬性”所拘泥而放開來寫,從而體現(xiàn)了作品卓絕的風(fēng)骨和深沉的寄托,因而值得讀者三覆其味。
OK,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