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好賞析的古詩詞 比較好鑒賞的古詩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有哪些好賞析的古詩詞,以及比較好鑒賞的古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有哪些值得讀的古詩詞賞析?
納蘭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納蘭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優美古詩詞鑒賞20首有哪些?
一、《楓橋夜泊》
1、作者:唐代張繼
2、原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3、翻譯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4、賞析
這首七絕以一“愁”字統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后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
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臥聞靜夜鐘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后世典范的藝術境界。
二、《離思》
1、作者:唐代元稹
2、原文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漫篸綠絲叢。
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3、翻譯
愛在早晨的鏡子里欣賞殘妝,釵環插滿在發絲叢中。
不一會兒初升的太陽照在抹了胭脂的臉頰上,仿佛一朵紅花蘇醒綻放又仿佛要化開了一般。
4、賞析
本詩是回憶情人曉鏡中殘妝慵懶的可人情態。詩人同韋叢結婚,二人恩愛無比,這首詩是“思”情人一夜恩愛曉起后殘妝慵懶的動人情態。
詩人不直接去抒寫,而是“自愛殘妝曉鏡中”的情人,殘妝曉鏡中的她,釵環參差不齊,綠色絲縷叢雜不整。
很快日出東方映照面頰紅如一朵胭脂,臉龐肌膚紅潤柔膩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樣,給讀者展示了一幅明麗動人嬌媚的風姿。
三、《詠柳》
1、作者:唐代賀知章
2、原文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3、翻譯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4、賞析
這首詩的結構獨具匠心,先寫對柳樹的總體印象,再寫到柳條,最后寫柳葉,由總到分,條序井然。在語言的運用上,既曉暢,又華美。
課外古詩詞及賞析有哪些?
1、金陵晚望
高蟾?〔唐代〕
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譯文:金陵城曾在日暮的景色伴著浮動的云,也在秋聲里陪著落日。這世上有無數的丹青圣手,卻沒有人能把我此刻愁苦的心境描繪出來。
賞析:這是一篇題畫之作。詩人借對六朝古都金陵的感慨,抒發對晚唐現實的憂慮。
2、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韋應物?〔唐代〕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
譯文:想當年客居他鄉,飄零江漢;與你異鄉聚首,攜手醉還。離別后如浮云飄忽不定,流水歲月,匆匆一晃就已過了十年。今日相見,歡笑融洽的情態一如從前,人已頭發稀疏,兩鬢斑白了。為何我不與故人同歸去?因為淮上風景秀美的秋山。
賞析:這首詩描寫詩人在淮上(今江蘇淮陰一帶)喜遇梁州故人的情況和感慨。他和這位老朋友,十年前在梁州江漢一帶有過交往。詩題曰“喜會”故人,詩中表現的卻是“此日相逢思舊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樣一種悲喜交集的感情。
3、贈范曄詩
陸凱?〔南北朝〕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譯文:遇見北去的驛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帶花帶給身在隴頭的你。江南沒有好東西可以表達我的情感,姑且送給你一枝報春的梅花以表春天的祝福。
賞析:陸凱這首詩不過二十個字,卻包含無限的詩趣和感情。當陸凱懷念范曄的時候,為了表達高潔與純摯的感情,特地折取一枝梅花,托傳遞書物的信使帶給范曄。
4、鄉思
李覯?〔宋代〕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譯文:人們都說太陽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我竭力朝天涯眺望,也沒有看到我的家。本來就惱恨眼前的青山遮斷了我的視線,那重重暮云還來把青山密遮。
賞析:詩的一二句從遠處著筆,寫詩人極目天涯時所見所感。三四句從近處著墨,寫詩人凝視碧山的所見所感。
5、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李之儀?〔宋代〕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譯文:我住在長江源頭,君住在長江之尾。天天想念你總是見不到你,卻共同飲著長江之水。悠悠不盡的江水什么時候枯竭,別離的苦恨,什么時候消止。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會辜負了我一番癡戀情意。
賞析:李之儀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風味,明白如話,復疊回環,同時又具有文人詞構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點,可以說是一種提高和凈化了的通俗詞。
20-30首古詩詞及賞析
一、《送別》
作者:唐代王維
1、原文
下馬飲君酒, 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 白云無盡時。
2、翻譯
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
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云正無邊飄蕩。
3、賞析
這是首送友人歸隱的詩,采用問答的方式從友人口中說出歸隱的原因,也表現了詩人復雜的思想感情。
詩人對友人關切愛護,既勸慰友人又對友人的歸隱生活流露出羨慕之情,說明詩人對自己的現實也不很滿意。全詩語言看似平淡無奇,但最后兩句卻頓增詩意,可謂詞淺情深,蘊含著不盡的意味。
二、《終南望馀雪》
作者:唐代祖詠
1、原文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2、翻譯
從長安望終南山北景色秀美,遠看嶺上積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夕陽微光染亮樹梢,長安城中傍晚反增陣陣輕寒。
3、賞析
這首詩句句詠雪,句句從“望”字著眼,描寫終南山的雪景和雪后增寒的感受。起句寫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的整體印象。次句寫終南山的余雪,由于陰嶺高出云端,遠遠望去,其上的皚皚積葉仿佛浮在空中。
第三句轉筆寫雪霽初晴時始見終南山的真實面門,“霽”字真實而傳神地寫出了夕陽的余光平射在山上,染紅了林表的美麗畫面。末句承上句的夕陽,寫因望見終南山余雪而更感冬天的寒冷。
三、《八陣圖》
作者:唐代杜甫
1、原文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2、翻譯
三國鼎立,孔明的功勛最為卓著,他創制的八卦陣,更是名揚千古。
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千年遺恨,在于劉備失策想吞吳。
3、賞析
此詩前二句贊頌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尤其稱頌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和建樹;后二句對劉備吞吳失師,葬送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統一中國的宏圖大業,表示惋惜。
末句照應開頭,三句照應二句。在內容上,既是懷古,又是抒懷,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絕句中別樹一格。
四、《送方外上人》
作者:唐代劉長卿
1、原文
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2、翻譯
野鶴駕著孤云高飛天空,豈肯在人間居住?
你不必到著名的沃洲山福地,那可是人們最熟悉的去處。
3、賞析
這首詩前兩句以凌云的野鶴形容僧人,貼切有味,理應不失孤云野鶴般脫俗的品性;末兩句寫詩人對方外上人的諷喻規勸,勸上人隱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熱鬧的名勝去沽名釣譽。這首詩語言妙趣橫生,閑散淡遠,構思精巧。
五、《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
作者:唐代韋應物
1、原文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2、翻譯
懷念你竟在這深秋的夜晚,散步詠嘆多么寒涼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還未安眠。
3、賞析
此詩表達作者在秋夜對隱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前半首寫作者自己,即懷人之人;后半首寫正在臨平山學道的丘丹,即所懷之人。
全詩不以濃烈的字詞吸引讀者,而是從容落筆,淺淺著墨,語淡而情濃,言短而意深,格調古樸雅致、安閑恬淡,給人玩味不盡的藝術體驗。
六、《望天門山》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翻譯
天門山從中間斷裂是楚江把它沖開,碧水向東浩然奔流到這里折回。
兩岸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葉孤舟像從日邊駛來。
3、賞析
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后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顯示了一種動態美。
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
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動靜虛實,相映成趣,并能化靜為動,化動為靜,表現出一種新鮮的意趣。
七、《贈汪倫》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翻譯
李白乘舟將要離別遠行,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3、賞析
此詩前兩句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樸實、真誠的情感;
后兩句先用“深千尺”贊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襯托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
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象豐富奇特,雖僅四句二十八字,卻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
八、《涼州詞》
作者:唐代王之渙
1、原文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翻譯
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云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里,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3、賞析
詩以一種特殊的視角描繪了黃河遠眺的特殊感受,同時也展示了邊塞地區壯闊、荒涼的景色,悲壯蒼涼,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氣,邊塞的酷寒正體現了戍守邊防的征人回不了故鄉的哀怨,這種哀怨不消沉,而是壯烈廣闊。
九、《樂游原》
作者:唐代李商隱
1、原文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2、翻譯
傍晚時心情不快,駕著車登上古原。
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
3、賞析
此詩贊美黃昏前的原野風光,表達自己的感受。前兩句點出登原游覽的原因:由于黃昏日暮心情不適,便驅車登上古原;后兩句極力贊嘆晚景之美:在夕陽余暉照耀下,涂抹上一層金色的世界。
后兩句詩歷來膾炙人口,其意蘊非常豐富,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思想價值。全詩語言明白如話,毫無雕飾,節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十、《尋隱者不遇》
作者:唐代賈島
1、原文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2、翻譯
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他說,師傅已經采藥去了山中。
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霧繚繞,不知他行蹤。
3、賞析
此詩首句寫尋者問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話,詩人采用了寓問于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
詩中以白云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尋者對隱者的欽慕高仰之情。全詩遣詞通俗清麗,言繁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是一篇難得的言簡意豐之作。
十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作者:唐代王勃
1、原文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2、翻譯
雄偉的長安城由三秦之地拱衛,遙望蜀地,穿過迷茫的風沙好像能望見泯江的五個渡口。
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我們都是遠離家鄉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就是遠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鄰。
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小兒女那樣悲傷淚濕佩巾。
3、賞析
此詩形式整齊,平仄協調,對仗工穩。首聯寫景,描繪送別時的環境;次聯點題,突出詩人自己與杜少府的共同點;
頸聯是全詩的核心,強調友誼的真誠與持久,鼓勵友人樂觀對待人生,展現出詩人的寬廣胸襟;尾聯繼續勸勉朋友,壯其行色,鼓其勇氣。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詩人以樸實、洗練的語言,表達出真實、自然、親切、豪爽的感情,體現出高遠的志趣和曠達的胸懷。
十二、《在獄詠蟬》
作者:唐代駱賓王
1、原文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2、翻譯
深秋季節西墻外寒蟬不停地鳴唱,蟬聲把我這囚徒的愁緒帶到遠方。
怎堪忍受正當玄鬢盛年的好時光,獨自吟誦白頭吟這么哀怨的詩行。
露重翅薄欲飛不能世態多么炎涼,風多風大聲響易沉難保自身芬芳。
無人知道我像秋蟬般的清廉高潔,有誰能為我表白冰晶玉潔的心腸?
3、賞析
此詩作于患難之中,作者歌詠蟬的高潔品行,以蟬比興,以蟬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遙深,蟬人渾然一體,抒發了詩人品行高潔卻“遭時徽纆”的哀怨悲傷之情,表達了辨明無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全詩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語意雙關,達到了物我一體的境界,是詠物詩中的名作。
十三、《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作者:唐代孟浩然
1、原文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
2、翻譯
八月洞庭湖水暴漲幾與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輝映迷離難辨。
云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涌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想要渡湖卻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時代閑居又覺愧對明君。
坐看垂釣之人多么悠閑自在,可惜只能空懷一片羨魚之情。
3、賞析
此詩是一首投贈之作,通過描述面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無舟的感嘆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而曲折地表達了詩人希望張九齡予以援引之意。
前四句寫洞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后四句是借此抒發自己的政治熱情和希望。
全詩以望洞庭湖起興,由“欲濟無舟楫”過渡,對于本來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進行了潑墨山水般的大筆渲繪,呈現出八百里洞庭的闊大境象與壯偉景觀,取得撼人心魄的藝術效果,使此詩實際上成為山水杰作。
十四、《山居秋暝》
作者:唐代王維
1、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翻譯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3、賞析
此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并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
全詩將空山雨后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
十五、《月夜憶舍弟》
作者:唐代杜甫
1、原文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2、翻譯
戍樓上響起禁止通行的鼓聲,秋季的邊境傳來孤雁的哀鳴。
今天是白露節更懷念家里人,還是覺得家鄉的月亮更明亮。
雖有兄弟但都離散各去一方,已經無法打聽到他們的消息。
寄書信詢問也不知送往何處,因為天下依舊戰亂不能太平。
3、賞析
此詩首聯和頷聯寫景,烘托出戰爭的氛圍。頸聯和尾聯在此基礎上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居無定處,杳無音訊,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時節,在戌樓上的鼓聲和失群孤雁的哀鳴聲的映襯之下,這種思念之情越發顯得深沉和濃烈。
全詩托物詠懷,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語言精工,格調沉郁哀傷,真摯感人。
十六、《卜算子·詠梅》
作者:宋代陸游
1、原文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2、翻譯
寂寞無主的幽梅,在驛館外斷橋邊開放。已是日落黃昏,她正獨自憂愁感傷,一陣陣凄風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占領春芳,聽任百花群艷心懷妒忌將她中傷。縱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塵泥,清芬卻永留世上。
3、賞析
這是一首詠梅詞,上片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下片寫梅花的靈魂及生死觀。詞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調寫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雖終生坎坷卻堅貞不屈,達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筆致細膩,意味深雋,是詠梅詞中的絕唱。
十七、《聲聲慢·尋尋覓覓》
作者:宋代李清照
1、原文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翻譯
整天都在尋覓一切清冷慘淡,我不由感到極度的哀傷凄涼。乍暖還寒的秋季最難以調養。飲三杯兩盞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時來的冷風吹的緊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飛過去了,傷心的是卻是原來的舊日相識。
家中的后園中已開滿了菊花,我引憂傷憔悴無心賞花惜花、如今花兒將敗還有誰能采摘?靜坐窗前獨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細雨淋瀝黃昏時分、那雨聲還點點滴滴。此情此景,用一個愁字又怎么能說的夠?
3、賞析
作品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因國破家亡、天涯淪落而產生的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具有濃厚的時代色彩。
此詞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開頭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后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郁情緒和動蕩不安的心境。全詞一字一淚,風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極富藝術感染力。
十八、《早發白帝城》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翻譯
清晨告別白云之間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達。
江兩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著,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3、賞析
此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
十九、《登鸛雀樓》
作者:唐代王之渙
1、原文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翻譯
太陽依傍山巒漸漸下落,黃河向著大海滔滔東流。
如果要想遍覽千里風景,那就請再登上一層高樓。
3、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于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后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二十、《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
作者:唐代裴迪
1、原文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2、翻譯
你若要歸山無論深處淺處都要去看看;要盡情地賞玩山巒溝壑的清凈秀美。千萬別學陶淵明筆下那個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暫時游了游就匆匆出山。
3、賞析
這是一首勸勉詩,勸勉崔九既要隱居,就必須堅定不移,不要三心兩意,入山復出,不甘久隱。
全詩用語淺淡,近乎口語,或暗用典,或明用典,或正勸,或反諷,喻之以理,曉之以情,在看似平淡的外表下蘊涵著濃郁的朋友情誼,含意頗為深遠。
經典的古詩文賞析
滿江紅·漢水東流
宋代:辛棄疾
漢水東流,都洗盡,髭胡膏血。人盡說,君家飛將,舊時英烈。破敵金城雷過耳,談兵玉帳冰生頰。想王郎,結發賦從戎,傳遺業。
腰間劍,聊彈鋏。尊中酒,堪為別。況故人新擁,漢壇旌節。馬革裹尸當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說。但從今,記取楚樓風,庾臺月。
永遇樂·戲賦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調
宋代:辛棄疾
烈日秋霜,忠肝義膽,千載家譜。得姓何年,細參辛字,一笑君聽取。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
世間應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比著兒曹,累累卻有,金印光垂組。付君此事,從今直上,休憶對床風雨。但贏得,靴紋縐面,記余戲語。
粉蝶兒·和趙晉臣敷文賦落花
宋代:辛棄疾
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繡。一枝枝、不教花瘦。甚無情,便下得,雨僝風僽。向園林、鋪作地衣紅縐。
而今春似,輕薄蕩子難久。記前時、送春歸后。把春波,都釀作,一江春酎。約清愁、楊柳岸邊相候。
西江月·阻風山峰下
宋代:張孝祥
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陽,放起鱗鱗細浪。
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宮里奏霓裳,準擬岳陽樓上。
滿江紅·拂拭殘碑
明代:文征明
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慨當初,倚飛何重,后來何酷。豈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最無辜,堪恨更堪悲,風波獄。
豈不念,疆圻蹙;豈不念,徽欽辱,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
城西陂泛舟
唐代:杜甫
青蛾皓齒在樓船,橫笛短簫悲遠天。
春風自信牙檣動,遲日徐看錦纜牽。
魚吹細浪搖歌扇,燕蹴飛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蕩槳,百壺那送酒如泉?
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
唐代:杜甫
落日放船好,輕風生浪遲。
竹深留客處,荷凈納涼時。
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
片云頭上黑,應是雨催詩。
雨來沾席上,風急打船頭。
越女紅裙濕,燕姬翠黛愁。
纜侵堤柳系,幔宛浪花浮。
歸路翻蕭颯,陂塘五月秋。
有哪些好賞析的古詩詞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比較好鑒賞的古詩、有哪些好賞析的古詩詞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