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絕句諷刺哪些人 夏日絕句諷刺了誰
很多朋友對于夏日絕句諷刺哪些人和夏日絕句諷刺了誰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夏日絕句這首詩諷刺了什么
李清照的《夏日絕句》諷刺的是茍且偷安的南宋統治者以及臨陣脫逃的丈夫趙明誠。當時金兵入侵中原,趙宋王朝南逃,茍且偷生;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也在所轄城中爆發叛亂時不顧百姓、臨陣脫逃。李清照為國為夫感到恥辱,于是寫下這首詩。
《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創作背景
時值靖康二年,由于金兵入侵中原,趙宋王朝被迫南逃。南宋的人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但是在當時中原里,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茍且偷生。連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也在所轄城中爆發叛亂時臨陣脫逃,詩人為自己丈夫,也為自己的國家感到痛苦。
在詩人路過烏江時,想起了項羽曾經因為無顏見江東父老而在烏江自刎一事,心中悲涼,感嘆項羽的悲壯,追隨項羽的精神和氣節,因而寫下了這首詩。
李清照一首表面稱頌項羽的詩,實際是在諷刺哪個人?
李清照作為宋詞婉約派代的代表人物,詞是她的主要創作領域,婉約是她的主流表達風格,留下名句無數,有《如夢令》中的“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有《武陵春》中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還有《聲聲慢》中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除了婉約詞作,李清照另有少數豪放詩篇傳世,其中后世影響力最大的當屬《夏日絕句》 :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真不愧為“千古第一才女”美譽,她的這首《夏日絕句》,雖然全詩只有20個字,卻典故頻出、內容豐富,可謂情辭慷慨、字字珠璣,是宋詩中的感時詠史名篇。
前兩句中,李清照直抒胸臆,提出了生死無畏的“英雄觀”,后兩句則以烏江自刎為歷史背景,盛贊了西楚霸王項羽寧折不彎的英雄氣概。其中,“人杰”即“人中的豪杰”,是漢高祖劉邦對張良、蕭何、韓信的贊詞,“鬼雄”即“鬼中的英雄”,是屈原在《國殤》一文中的名言。李清照用“人杰”和“鬼雄”來形容項羽,無疑是給予了項羽烏江自刎至高無上的評價。
鮮為人知的是,李清照的這首《夏日絕句》,看似詠史懷古,實則借古諷今,表面上是在頌揚項羽的鐵骨錚錚,實際上卻是在暗諷南宋王朝的當權者以及自己的丈夫趙明誠。
李清照生活在兩宋之際,親歷了靖康之變、北宋亡國、南宋偏安,她痛恨當權者的軟弱無能,所以借項羽的烏江自刎反諷南宋王朝的茍且偷安,這層意思很好理解。但是,李清照與趙明誠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模范夫妻,尤以意趣相投、伉儷情深為后世所艷羨,既然如此,李清照又為什么會寫詩諷刺趙明誠呢?若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了解《夏日絕句》的創作背景,重溫當時在李清照和趙明誠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
那是在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趙明誠時任建康(今南京)知府,李清照隨夫君居住在建康城內。二月,御營統制官王亦企圖起兵叛亂。當時,南宋剛剛建立時局不穩,御營統制官又手握重兵,一旦發生動亂,后果不堪設想。好在,江東轉運副使李謨事先得知了王亦企圖謀反的消息,并第一時間將此事告訴了頂頭上司趙明誠。豈料,趙明誠卻以即將離任為由推卸責任,不愿意以身涉險去平叛動亂。
趙明誠摞挑子了,李謨卻是個有擔當的,危難之際,他肩負起了本不該由他承擔的責任,推測出王亦可能的起兵路線,沿途安排埋伏。果然,當天夜里王亦起兵,路線與李謨猜測的基本吻合,由于李謨的事先謀劃,王亦兵變失敗,叛軍幾乎全軍覆沒。次日天剛剛亮,李謨便去向趙明誠匯報,卻未曾想,趙明誠早已在昨夜兵變之時,趁著夜色從城樓上懸下繩索逃跑了。
趙明誠作為建康父母官,在生死存亡之際,扔下了一城百姓,扔下了手下將士,也扔下了妻子李清照,臨陣脫逃,做了縮頭烏龜,這種行為實在令百姓不齒,令朝廷震怒,更令李清照心寒。
事后,趙明誠在受盡百姓唾罵的同時,也被朝廷罷了官,而向來嫉惡如仇的李清照對此事卻并未公開發表觀點,即便是在記錄二人感情生活的《金石錄后續》中,李清照在涉及此事時,也只是避重就輕寫了一句話:“建炎戊申秋九月,候起復,知建康府,己酉春三月罷。”意思就是,趙明誠建炎二年九月上任建康知府,第二年三月就被罷免了。至于為什么被罷免,其中發生了什么事情,則只字未提。
《金石錄后續》中,李清照對趙明誠臨陣脫逃之事只是做了最簡略、最客觀的評價,其中未見任何感情色彩。究其原因,無外乎維護夫君,為其遮丑避諱。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趙明誠的丑行,一直是李清照心中的一根刺,她唾棄他的軟弱,痛恨他的行為,只是不便公開表達而已。
南宋王朝畢竟是人才短缺,趙明誠罷官后不久就被重新起用,任命為湖州知州。就在李清照隨趙明誠趕往湖州赴任途中,恰好路過當年項羽兵敗自殺的烏江,于是有感而發,寫出了千古絕唱《夏日絕句》,表面上看句句是在夸項羽,實際上卻字字在罵趙明誠。
《夏日絕句》什么的,運用了什么的典故,諷刺了什么?
詩人借用西楚霸王項羽失敗后不肯茍且偷生、烏江自刎的歷史故事來諷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義,表示了希望抗戰,恢復故土的思想感情。
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注釋
⑴夏日絕句:此題見《繡水詩鈔》。《詩女史》卷十一、《彤管遺編續集》卷十七、《名媛詩歸》卷十八、《歷朝名媛詩詞》卷七、《乾隆章丘縣志》卷十二題作“烏江”。
⑵人杰:人中的豪杰,才智特出的人物。漢高祖劉邦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
⑶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九歌·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⑷項羽: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自立為西楚霸王,與秦軍九戰皆敗之。后來和漢劉邦爭奪天下,被困于垓下,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因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
⑸江東:即江南。長江在蕪湖、南京間作東北流向,隋唐以前,是南北往來的主要渡口所在,習慣上稱自此以下的長江南岸地區為江東。項羽當初隨叔父項梁在會稽郡吳中起兵,秦會稽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蘇州)。
譯文
活著應當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直到現在人們仍然懷念項羽,因為他寧肯戰死也決不再回江東。
夏日絕句這首詩贊美了什么,諷刺了什么
宋代詩人楊萬里和李清照都寫過以“夏日絕句”為題目的詩.
李清照詩借用西楚霸王項羽失敗后不肯茍且偷生、烏江自刎的歷史故事來諷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義,表示了希望抗戰,恢復故土的思想感情.“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兩句,尤其鏗鏘有力.
楊萬里的《夏日絕句》應該與你的提問不是很有關系~~開頭兩句說明春天與夏天的景物各有其佳妙之處,春天固然到處百花爭妍,夏天也是遍地花草芳香.后兩句描寫了兩種花,“鹿蔥”就是夏水仙,在盛夏時能開出淡紫紅色或淡粉色且有香氣的花朵;金鳳就是鳳仙花,也是在夏天開放,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紅、紫、黃等多種,有的品種同一株上能開數種顏色的花朵.這兩句寫景形象,對仗工整,通過兩種夏季比較有代表性的花草印證了前面的說法,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夏日絕句借贊頌什么諷刺什么
夏日絕句借贊頌項羽諷刺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茍且偷生的行徑,體現了詩人的正氣凜然和愛國激情。表示了希望抗戰,恢復故土的思想感情。“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兩句,尤其鏗鏘有力。
《夏日絕句》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悲憤的懷古詩。詩的前兩句,語出驚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當作人杰”,為國建功立業,報效朝廷;“死”也應該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頂天立地的好男兒。深深的愛國之情噴涌出來,震撼人心。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