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介紹賀知章(怎么介紹賀知章)
很多朋友對于如何介紹賀知章和怎么介紹賀知章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唐朝詩人賀知章介紹
賀知章(公元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唐朝越州永興(今浙江省蕭山市)人,少時就以詩文知名,盛唐前期詩人,也是著名書法家。唐武后(武則天)證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下面是唐朝詩人賀知章介紹。
人物生平
賀知章早年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少時即以詩文知名,后中進士、狀元,是浙江歷史上第一位有資料記載的.狀元。賀知章中狀元后,初授國子四門博士,后遷太常博士。開元十年(722年),由麗正殿修書使張說推薦入該殿書院,參與撰修《六典》、《文纂》等書,未成,轉官太常少卿。十三年為禮部侍郎、集賢院學士。后調任太子右庶子、侍讀、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因而人稱“賀監”。
賀知章詩文精佳,且書法品位頗高,尤擅草隸,“當世稱重”,好事者供其箋翰,每紙不過數十字,共傳寶之。他常醉輒屬籍,常與張旭、李白飲酒賦詩,切磋詩藝,時稱“醉中八仙”,又與包融、張旭、張若虛等結為“吳中四士”。
天寶三年(744年),賀知章因病恍惚,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里,舍本鄉宅為觀,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詔許之,賜鑒湖一曲。玄宗御制詩以贈,皇太子率百官餞行。回山陰五云門外“道士莊”,住“千秋觀”,建“一曲亭”自娛,繁紙不過數十字。“廳館好墻壁及屏障,忽忘機,興發,落筆數行,如蟲篆飛走,雖古之張索不如也。”愛好書法者視為珍品,他的墨跡留傳很少,現存尚有紹興城東南宛委山南坡飛來石上的《龍瑞宮記》石刻和流傳到日本的《孝經》草書。
賀知章告老還鄉之時寫下《回鄉偶卷》2首:“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為人傳誦而膾炙人口,未幾病逝,年八十六。乾元元年(758)肅宗以侍讀之歸,贈禮部尚書。
賀知章現存詩19首,多為祭祀樂章和應制詩。文有《龍瑞宮記》、《會稽洞記》各1卷,今存《龍瑞宮記》摩崖,留存于宛委山南坡飛來石上,為難得之古代題刻,《新唐書》、《舊唐書》有傳。
賀知章生性曠達豪放,善談笑,好飲酒,又風流瀟灑,為時人所傾慕。當看到李白的詩文,即贊為“謫仙人也”,后成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薦給唐玄宗為官。賀晚年放蕩不羈,自稱“四明狂客”,又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詩狂”。常與李白、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飲酒賦詩,時謂“醉八仙”。亦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為“仙宗十友”。
人物評價
楊衡詩云:“正是憶山時,復送歸山客。”張籍云:“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盧象《還家詩》云:“小弟更孩幼,歸來不相識。”賀知章云:“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語益換而益佳,善脫胎者,宜參之。近時嚴坦叔《還家詩》亦有“舊時巷陌渾忘記,卻問新移來住人”,頗得知章之遺意。(宋·范晞文《對床夜話》)
野史逸聞
賀知章,西京宣平坊有宅。對門有小板門,常見一老人乘驢出入其間。積五六年,視老人顏色衣服如故,亦不見家屬。詢問里巷,皆云是西市賣錢貫王老,更無他業。察其非凡也,常因暇日造之。老人迎接甚恭謹,唯有童子為所使耳。賀則問其業。老人隨意回答。因與往來,漸加禮敬,言論漸密,遂云善黃白之術。賀素信重,愿接事之。后與夫人持一明珠,自云在鄉日得此珠,保惜多時,特上老人,求說道法。
老人即以明珠付童子,令市餅來。童子以珠易得三十余胡餅,遂延賀。賀私念寶珠特(明抄本“特”作“持”)以輕用,意甚不快。老人曰:“夫道者可以心得,豈在力爭;慳惜未止,術無由成。當須深山窮谷,勤求致之,非市朝所授也。”賀意頗悟,謝之而去。數日失老人所在。賀因求致仕,入道還鄉。(出《原化記》)
唐代詩人賀知章簡介
賀知章,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下面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簡介
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唐代著名詩人、書法家。
少時就以詩文知名。武則天證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后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
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八十六歲告老還鄉,旋逝。屬于盛唐前期詩人,又是著名書法家。與張若虛、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
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著名的《詠柳》、《回鄉偶書》 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錄入《全唐詩》共19首。
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司馬承禎稱為仙宗十友。
主要成就
世人皆知賀知章的文采,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賀知章的書法。我們書法愛好者能夠看到的賀知章的.書法代表作品就是其代表作草書"孝經"了。賀知章書法善草隸,竇臮《述書賦》稱:"湖山降祉,狂客風流,落筆精絕,芳詞寡儔,如春林之絢采,實一望而寫憂。"竇蒙注云:"(賀知章)每興酣命筆,好書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詩筆惟命……忽有好處,與造化相爭,非人工所到也。"竇氏兄弟評唐名家書多譏貶,惟推崇賀知章"與造化相爭,非人工所到",可知賀知章當時書法之聲譽。李白有《送賀賓客歸越寺》云:"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為世傳誦。傳世書法作品中,墨跡有草書《孝經》、石刻《龍瑞宮記》等。
《孝經》全卷縱筆如飛,一氣呵成,龍蛇飛舞,神采奕奕。略取隸意,融入章草,以求高古。既有唐人的嚴謹作風,又有晉人流潤飛揚的風姿,對晚唐和宋人書風影響巨大。
歷史評價
楊衡詩云:"正是憶山時,復送歸山客。"張籍云:"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盧象《還家詩》云:"小弟更孩幼,歸來不相識。"賀知章云:"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語益換而益佳,善脫胎者,宜參之。近時嚴坦叔《還家詩》亦有"舊時巷陌渾忘記,卻問新移來住人",頗得知章之遺意。(宋·范晞文《對床夜話》)
詩人賀知章的介紹
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唐代詩人、書法家。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少時以詩文知名。武則天證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后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
賀知章為人曠達不羈,好酒,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86歲告老還鄉,不久去世。與張若虛、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與李白、李適之等謂“飲中八仙”;又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司馬承禎等稱為“仙宗十友”。
由于生逢盛世、仕途順利的人生際遇和曠達灑脫的個性,賀知章在詩歌中沒有憤世嫉俗,身世悲涼的哀 嘆,即使有惆悵,基調也是樂觀豁達的,風格氣度雍容,清新瀟灑。賀知章的詩歌感情自然、逼真,語言樸實無華,毫不雕琢,源于生活,發于心底,意境深遠。
擴展資料
賀知章作為唐朝前期的一位重要詩人,其詩作對唐詩的健康發展具有一定的導引作用,對盛唐詩歌創作實踐也具有示范意義,并對盛唐詩歌的繁榮產生了“一花引來萬花開”的巨大效應,為唐詩的發展與繁榮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賀知章詩歌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從容不迫,淡而有味。其詩最大的成功之處,在于反映和表現 了社會生活中最本質的東西,即人情人性,寫出了人類所共 有且具有特定指向的一種情感。
如《回鄉偶書二首》。賀知章繼承和發揚了陳子昂標舉“魏晉風骨”、追求“比興寄托”和 高揚“人情人性”的精神,對由初唐李嶠所倡導、躬行的詠物詩范式實即樊籬予以大膽的突破,寫出了膾炙人口的不朽詩篇《詠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賀知章
詩人賀知章資料簡介
學過中國古代文學史的都應該知道,賀知章被稱為詩狂。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詩人賀知章資料簡介,歡迎參考~
詩人賀知章資料
唐朝詩人。字季真,一字維摩,號石窗,晚年更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其排行第八,人稱賀八。會稽永興(今浙江蕭山)人。證圣元年(695)進士,授國子四門博士,轉太常少卿、集賢院學士。開元十三年(725)擢禮部侍郎,宮至秘書監。故人稱賀秘監,又簡稱賀監。天寶三年(744)辭官還鄉為道上,建千秋觀以隱居其內,未幾卒,享年86歲。
賀知章少時以詩文聞名,神龍年間(705707)已名揚京城。開元初年與吳越人包融、張旭、張若虛以詩文齊名,世稱吳中四士,亦稱吳中四友、吳中四杰。賀知章邕容省闥,高逸豁達,為一代清鑒風流之士。尤喜好在飲酒中乘興書寫詩文,直到紙盡方止。曾與張旭、崔宗硅《海錄碎事》亦將其與陳子昂、宋之問、孟浩然等人并稱為仙宗十友。賀知章還與張旭情投意合,交往甚密,又為姻親,故時人也常以賀張稱之。
兩人也經常同游,凡人家廳館好墻壁及屏障,忽忘機興發,落筆數行,如蟲篆飛走,雖古之張(芝)、索(靖)不如也。好事者供其箋翰,共傳寶之。(施宿《嘉泰會稽志》)賀知章以草書名世。《述書賦》中贊其草書落筆精絕,與造化相爭,非人工即到呂總《續書評》則以為縱筆如飛,奔而不竭。李白在《送賀賓客歸越》詩中將其喻為王羲之,有言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盧象《送賀監歸會稽應制》詩青門抗行謝客兒,健筆違羈王獻之。長安素娟書欲偏,工人愛惜常保持。則喻其為王獻之。當時人們還將其草書與秘書省的落星石、薛稷畫的鶴、郎馀令繪的鳳,合稱為秘書省四絕。然而賀知章的書法存世極少,現可見的.草書作品只有《孝經》,其用筆酣暢淋漓,點畫激越,粗細相間,虛實相伴;結體左俯右仰,隨勢而就;章法猶如潺潺流水一貫直下,充分地體現了他那風流倜儻,狂放不羈的浪漫情懷。
賀知章的草書,拉開了盛中唐草書浪漫風氣的序幕。此外賀知章也擅楷書,有《龍瑞宮記》傳世。
賀知章回鄉后的情況史載不詳,甚至他什么時候去世也不知道——聽說一個人在某時某地死了,結果許多年后又有人看到他,并且與之交談,甚至留下詩文,這種例子在歷史上還不止一個兩個。
性格介紹
賀知章生性曠達豪放,善談笑,又風流瀟灑,為時人所傾慕。更是出了名的愛喝酒,醉了之后就來了詩意,出口成章。常與李白、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飲酒賦詩,時謂“醉八仙”。亦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為“仙宗十友”。又與包融、張旭、張若虛等結為“吳中四士”。
大詩人杜甫的著名詩篇《飲中八仙歌》中第一個就說的是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說他喝醉以后騎在馬上前俯后仰,就象坐在船上一樣,醉眼昏花地掉到井里頭,他干脆就在井底睡著了。常人哪怕喝得爛醉如泥,冷水一噴也就醒過來了,他喝醉了落到井里也醒不過來,所以夠得上頭號“酒仙”。
賀知章酒后作詩文,文不加點,卓然可觀。酒后草隸題詞,筆不停綴,一氣呵成,為書法珍品。“每興酣命筆,好書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詩筆唯命。問有幾紙?報十紙,紙盡語亦盡。二十紙、三十紙,紙盡語亦盡。”書法造詣之外,亦足見其才情。其傳世書法作品《孝經》被譽為唐代草書之代表。全卷縱筆如飛,一氣呵成,龍蛇飛舞,神采奕奕。略取隸意,融入章草,以求高古。既有唐人的嚴謹作風,又有晉人流潤飛揚的風姿,可謂是酒才文才兼備。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