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圣王之制祭祀也如何翻譯,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則祀之翻譯
大家好,關于夫圣王之制祭祀也如何翻譯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則祀之翻譯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展禽論祀爰居 譯文
有一只海鳥叫爰居,停留在魯國都城的東門外,有兩天了。臧文仲派人去祭祀它。展禽說:“超越禮教??!臧孫是從事政治事務的!祭祀,是國家的重大禮節,而這重大的禮節,是政事成功的因素。所以制定祭祀之禮,并把它們作為國家大典要十分慎重?,F在無故地增加祭祀典禮,政治上是不合適的啊!圣明的國王是這樣制定祭祀大禮的:用禮法施惠于民的人就祭祀他,用生命勤勤懇懇敬業的人就祭祀他,憑功績穩定國家的人就祭祀他,能夠為國抵御重大災害的人就祭祀他,能夠為國抵御重大禍患的人就祭祀他。不屬于這一類的,就不在祭祀典禮之列?!?/p>
“從前烈山氏統治天下的時候,他的兒子叫做柱,能夠種植各種莊稼各種蔬菜;夏朝興旺的時候,周棄繼承了他的事業,所以把柱祭祀起來作為農神。工共氏雄霸九州時,他的兒子叫后土,能夠平整九州的土地,所以將他作為土神來祭祀。黃帝能夠為萬物命名,讓百姓清楚明白地供應萬物,顓頊能夠繼承和發揚黃帝的事業,嚳帝能夠掌握日月星辰的規律來讓百姓安居樂業,堯能夠盡力公平地制定刑法來勸民為善,舜操勞民眾的事務而死在野外,鯀因為阻擋洪水不成功而遭流放而死,禹能夠用德操來完成鯀的未竟事業,契作司徒時使民眾親睦,冥勤勞任職而被淹死,湯用寬厚治理民眾而消除了奸邪的夏桀,稷操勞于農作物的種植而死在山上,文王因為文德而顯赫,武王為民眾鏟除了邪惡淫亂的紂王。所以有虞氏禘祭黃帝而祖祭顓頊,郊祭堯而宗祭舜;夏后氏禘祭黃帝而祖祭顓頊,郊祭鯀而宗祭禹;商朝人禘祭舜而祖祭契,郊祭冥而祖祭湯;周朝人禘祭嚳而郊祭稷,祖祭文王而宗祭武王;幕,能夠遵循顓頊的規矩,有虞氏便報祭他;杼,能夠遵循禹的規矩,夏后氏便報祭他;上甲微,能夠遵循契的規矩,商朝人便報祭他;高圉、太王能夠遵循稷的規矩,周朝人便報祭他。凡是禘、郊、祖、宗、報五種祭祀都是國家的祭祀典禮啊?!?/p>
“加上社稷山川的神靈,都是對百姓有功德的。還有那些前代的圣哲以及具有美好品行的人,都是百姓學習的榜樣。天上的日月星辰,是百姓共同瞻仰的。地上的金、木、水、火、土五種東西,是生養萬物的。九州、名山、河流、湖泊,是出產財物日用的。除此之外,不在國家的祭祀大典之中。”
“現在一只海鳥飛來,自己不知道它的來歷卻去祭祀它,還作為國家大典,很難說這是仁德和智慧啊。仁德的人論功行事,聰明的人善于區分各種事物。沒有功績卻要祭祀它,
這算不上仁德;不知道卻不詢問,這算不上智慧。現在這大海可能發生什么災害了吧?那些大海上的鳥獸,通常是懂得躲避災難的?!?/p>
這年,大海常刮大風,冬天很暖和。文仲聽了柳下季(即展禽,又名柳下惠)的話說:“確實是我的錯??!季先生的話,不能不作為準則啊!”叫人把他的話寫了三份留存了下來。
展禽論祀爰居文言文翻譯
《展禽論祀爰居》出自《國語》中的《魯語上》。記述臧文仲叫國人去祭祀海鳥“爰居”,引起展禽的一番大議論。以下是展禽論祀爰居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
展禽論祀爰居
先秦:佚名
海鳥曰“爰居”,止于魯東門之外二日。臧文仲使國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孫之為政也!夫祀,國之大節也,而節,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為國典。今無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夏之興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為社。黃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財。顓頊能修之,帝嚳能序三辰以固民,堯能單均刑法以議民,舜勤民事而野死,鯀障供水而殛死,禹能以德修鯀之功,契為司徒而民輯,冥勤其官而水死,湯以寬治民而除其邪,稷勤百谷雨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去民之穢。故有虞氏禘黃帝而祖顓頊,郊堯而宗舜;夏后氏禘黃帝面祖顓頊,郊鯀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幕,能帥顓頊者也,有虞氏報焉;杼,能帥禹者也,夏后氏報焉;上甲微,能帥契者也,商人報焉;高圉、太王,能帥稷者也,周人報焉。凡禘、郊、祖、宗、報,此五者,國之典祀也。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為民質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澤,所以出財用也。非是,不在祀典。今海鳥至,已不知而犯之,以為國典,難以為仁且知矣。夫仁者講功,而知者處物。無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問,非知也。今茲海其有災乎?夫廣川之鳥獸,恒知而避其災也?!?/p>
是歲也,海多大風,冬暖。文仲聞柳下季之言,曰:“信吾過也。季子之言,不可不法也?!笔箷詾槿摺?/p>
譯文
名叫“爰居”的海鳥,停在魯國國都東門外已經兩天了。臧文仲命令國都里的人都去祭祀它,展禽說:“臧孫治理政事太越禮了!祭祀,是國家的大法,而法度,則是政治成功的基礎。所以要慎重地制定祀典作為國家的常法?,F在無故增加祀典,不是治理政事的正確方法。
“圣明的先王制定祀典的`準則是,對百姓執行法度就祭祀他,努力王事而死就祭祀他,安定國家有功就祭祀他,能防止重大災害就祭祀他,能抵御重大禍患就祭祀他,不是這一類的,不在祀典之內。從前神農氏擁有天下,他的后代名叫柱,能種植各種谷物和萊蔬;夏朝建立以后,周的始祖棄繼承了柱的事業,所以作為谷神祭祀他。共工氏稱霸九州,他的后代擔任土官之長,稱為后土,因能治理九州的土地,所以作為土神祭祀他。黃帝能替各種事物命名,使百姓了解事物的名稱,供給所需的財賦,顓頊又能進一步加以修定;帝嚳能序列日、月、星辰以安定百姓,堯能竭力平均刑法以為百姓的準則,舜努力民事而死于野外,鯀堵洪水而被殺,禹能以德行修正鯀的事業,契任司徒而百姓和睦,冥盡水官的職責而死于水中,湯以寬大治理百姓并替他們除掉邪惡的人,后稷致力于谷物種植而死在山間,文王以文德昭著,武王除掉百姓所唾棄的壞人。所以有虞氏禘祭黃帝而祖祭顓頊,郊祭堯而宗祭舜;夏后氏禘祭黃帝而祖祭顓頊,郊祭鯀而宗祭禹;商朝人禘祭帝嚳而祖祭契,郊祭冥而宗祭湯;周朝人禘祭帝嚳而郊祭后稷,祖祭文王而宗祭武王。幕是能繼承顓頊的人,有虞氏為他舉行報恩祭;季杼是能繼承夏禹的人,夏后氏為他舉行報恩祭;上甲微是能繼承殷契的人,商朝人為他舉行報恩祭,高圉、太王是能繼承后稷的人,周朝人為他們舉行報恩祭??偣灿卸E、郊、祖、宗、報,這五種,是國家的祭祀大典。加上土神、谷神、山川之神,都是對百姓有功績的;還有,前代有智慧和美德的人,是百姓所信賴的;天上的日、月、星辰,是百姓所仰望的;地上的金、木、水、火、土,是萬物賴以生長繁殖的;九州的大山川澤,是賴以出產財富的。不是上述這些,不在祀典之內。現在海鳥飛來,自己不懂而去祭祀它,當作國家的大典,這就難以算是仁愛和智慧了。仁者善于評價功勞,智者善于處理事物。海鳥無功而祭祀它,不是仁;自己不懂又不問,不是智?,F在這一帶海上恐怕將有災害吧?大江大海的鳥獸,總是預先知道并躲避即將到來的災害的。”
這年,海上多大風,暖冬。文仲聽了柳下季的話說:“確實是我的錯?。〖鞠壬脑?,不可不當做原則??!”讓屬下寫了三個竹簡分送給司馬、司空、司徒 。
注釋
(1)越:指越禮。展禽,即柳下惠(季),魯大夫。
(2)烈山氏:即神農氏。
(3)棄:傳說為周之始祖,堯舜時農官。
(4)共工氏:傳說不一,一說為水官。九有:即九州。
(5)九土:九州的土地。社:土地神。
(6)命:名。成命:定百物之名。
(7)顓頊:音專須,即高陽氏,黃帝之孫。
(8)帝嚳:音酷。即高辛氏,黃帝之曾孫。三辰:日、月、星。固:安定。
(9)單:通“殫”,盡。儀:善。
(10)契:傳說為商之始祖。輯:和睦。
(11)冥:契六世孫,夏時水官。
(12)稷:即棄。
(13)禘、祖、郊、宗、報:均為祭禮名。帥:遵循。
(14)質:誠信。
(15)五行:金、木、水、火、土。
(16)策:古代寫字用的竹簡或木板。
古文觀止:展禽論祀爰居
《展禽論祀爰居》出自《國語·魯語》,說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
魯文公二年,一種名為“爰居”的巨型海鳥??吭隰攪汲菛|門外兩天,大夫臧文仲便派人去祭祀它,但遭到展禽的反對。
展禽,名獲,魯國大夫,謚號惠,封地于柳下,因此也稱為“柳下惠”【“坐懷不亂”說的就是他?!俊U骨莘磳Φ睦碛墒?祭祀是國家重大的禮儀制度,要慎重地制定和執行?,F在一只海鳥飛來,就無緣無故增加祭祀典禮,實在荒唐,非合適之舉。
在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之后,接下來展禽開始更為具體的論述——既然說祭祀爰居“非政之宜”,那么在什么情況下才值得我們祭祀呢?
展禽說:“ 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 ”總的來說,展禽認為諸如制定對人們有益法規的、為國家辛勤做事而死的、勞苦功高立國安邦的以及能為國家抵抗大災大難的等等對國家有巨大貢獻的人以及對國家對人民有裨益的事物才值得我們去祭祀,其他則不在祭祀范圍內。
提出了自己的論點之后,緊接著展禽列舉詳實的事例作為論據來支撐他的論點。
展禽首先舉烈山氏即炎帝神農氏的兒子柱為例,說柱能“植百谷百蔬”,后來周的始祖即周棄繼承柱的事業,因此被后人作為(稷神)谷神祭祀。而共工氏稱霸九州的時候,其子后土能治理天下的土地,因此被看作(社神)土神祭祀。
接著展禽又舉黃帝、顓頊、帝嚳和堯舜禹等事例。
黃帝能給萬物命名,使百姓能清楚地為國家供應財物,而“顓頊能修之”;帝嚳能依據日、月、星運行的規律來讓百姓安居樂業,而“堯能單均刑法以議民,舜勤民事而野死,禹能以德修鯀之功”。所舉皆為前賢,皆于國于民有杰出貢獻。除了這些人,展禽還列舉了契、冥、湯、文王、武王、幕、杼以及上甲微等人的主要功績。
對這些人的事業,我們子孫后代自然要“克紹箕裘,踵武賡續”,另外,我們也要祭祀他們,為他們舉行或禘、或郊、或祖、或宗和或報這五種國家祭祀大典。
除此之外,展禽還指出,“有功烈于民者”之社稷山川之神、“為民質”之前哲令德之人、“民所以瞻仰”之日月星辰、生養萬物之金木水火土以及產財物器用之九州名山川澤,都是可以列在祭祀范圍之內的。
洋洋灑灑說了這么多,展禽接著把說辭轉回到這只“爰居”身上,對臧文仲說,現在一只海鳥飛來,你都不知道它的來歷就要祭祀它,很難說你是有仁德和智慧的啊!用展禽的話來說就是:“ 夫仁者講功,而知者處物。無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問,非知也?!?
那么這只海鳥為什么飛來東門外呢?展禽認為是海上恐怕要發生災難了,因為海上的鳥獸常常是懂得避災的!果然這一年海上大風多,冬天又比往常暖和。臧文仲聽了展禽的一席話,說這實在是我的過失啊,柳下惠的話應視為圭臬,于是“使書以為三策”。結尾寫臧文仲承認錯誤,算是從側面論證了展禽“論祀爰居”的一席話還是很有道理的,使得文章更有說服力!
《古文觀止·展禽論祀爰居》譯文與賞析
展禽論祀爰居
展禽論祀爰居
《國語·魯語上》
【題解】
在我國古代,人們對祭祀非常重視,認為它是和兵戎一樣的國家大事。它起源于對祖先的崇拜,原是對在社會文化發展史上有突出貢獻的人物所做的一種紀念方式。本文記述的是展禽根據傳統的祭祀標準,從政治角度批評藏文仲祭祀海鳥的故事。這不但說明他對圣王禮制的熟悉,也表明他為官敢于直諫。
【原文】
海鳥曰“爰居”,止于魯東門之外二日。臧文仲使國人祭之[36]。展禽[37]曰:“越哉,臧孫之為政也!夫祀,國之大節也,而節,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為國典。今無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注釋】
[36]臧文仲:魯國的大夫臧孫氏。
[37]展禽:即柳下惠,名獲,字禽魯大夫。
【譯文】
有一只海鳥名叫“爰居”,在魯國國都東門外已經停留兩天了。執政大夫臧文仲命令國都里的百姓前去祭祀它。展禽說:“臧文仲治理政事太越禮了!祭祀,是國家的重大禮節,而這重大的禮節,則是政治成功的基礎。所以應當慎重地制定祀典并將其作為國家的常法。而現在無故增加祀典,這顯然不是治理政事的適宜之法。
【原文】
“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夏之興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為社。黃帝能成命百物[38],以明民共財。顓頊能修之[39],帝嚳能序三辰以固民,堯能單均刑法以議民[40],舜勤民事而野死,鯀障供水而殛死,禹能以德修鯀之功,契為司徒而民輯[41],冥勤其官而水死,湯以寬治民而除其邪,稷勤百谷而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去民之穢。
【注釋】
[38]成命:命名,定名。
[39]顓頊(zhuān xū):傳說中上古時代的首領,高陽氏。
[40]單:同“殫”,竭盡全力。
[41]輯:和睦。
【譯文】
“圣明的先王制定祀典的準則:但凡能夠施行法令而受到百姓擁護之人,祭祀他;但凡努力王事而以身殉國之人,祭祀他;但凡因功勞卓著而使國家安定之人,祭祀他;但凡能夠抵御重大災害之人,祭祀他;但凡能夠抵御重大禍患之人,祭祀他。不是這一類的,不在祀典之內。從前神農氏擁有天下,他的后代名叫柱,柱能種植各種谷物和菜蔬。后來夏朝興起,周的始祖棄繼承了柱的事業,所以人們把他當做谷神祭祀他。共工氏稱霸九州,他的后代名叫后土,后土能夠治理九州的土地,所以人們把他當做土神祭祀他。黃帝能夠給各種事物命名,并能教化百姓使之共享財產;顓頊能夠繼承并光大黃帝的事業;帝嚳能夠根據日月星辰的變化規律而制定歷法,使百姓安定;堯能夠公平實施刑法,使百姓有法可依;舜能夠勤政愛民,以致身死蒼梧之野;鯀因治理洪水而被處死;禹能以德行接替鯀的事業,繼續治理洪水;契任司徒而使百姓和睦相處;冥為政勤勉而死于水中;湯從寬治理百姓并替他們除掉暴君夏桀;后稷致力于農事而死在山間;文王以文德昭著;武王伐紂為民除害。
【原文】
故有虞氏禘黃帝而祖顓頊[42],郊堯而宗舜;夏后氏禘黃帝面祖顓頊,郊鯀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幕,能帥顓頊者也,有虞氏報焉;杼,能帥禹者也[43],夏后氏報焉;上甲微,能帥契者也,商人報焉;高圉、太王,能帥稷者也,周人報焉。凡禘、郊、祖、宗、報,此五者,國之典祀也。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為民質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澤,所以出財用也。非是,不在祀典。今海鳥至,己不知而祀之,以為國典,難以為仁且知矣。夫仁者講功,而知者處物。無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問,非知也。今茲海其有災乎?夫廣川之鳥獸,恒知而避其災也?!?/p>
【注釋】
[42]禘:古代天子祭祀祖先的大典。祖:祭祀開國的祖先。
[43]帥:遵循的意思。
【譯文】
所以,有虞氏禘祭黃帝而祖祭顓頊,郊祭堯而宗祭舜;夏后氏禘祭黃帝而祖祭顓頊,郊祭鯀而宗祭禹;商朝人禘祭帝嚳而祖祭契,郊祭冥而宗祭湯;周朝人禘祭帝嚳而郊祭后稷,祖祭文王而宗祭武王。幕能夠遵循顓頊的規矩,有虞氏便為他舉行報恩祭;季杼能夠遵循夏禹的規矩,夏后氏便為他舉行報恩祭;上甲微能夠遵循殷契的規矩,商朝人便為他舉行報恩祭,高圉、太王能夠遵循后稷的規矩,周朝人便為他們舉行報恩祭。禘、郊、祖、宗、報,這五種祭祀,就是國家的祭祀大典。加上土神、谷神、山川之神,都是對百姓有功德的;還有那些前代有智慧和有美德的人,都是百姓學習的榜樣;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百姓所仰望的;地上的金木水火土,都是萬物賴以生長繁殖的;九州的大山川澤,都是賴以出產財富的。除此之外,則不在國家的祀典之內?,F在,一只海鳥飛來,還不知道它的來歷就去祭祀它,甚至將其列為國家的大典,這確實很難被認為是仁愛和智慧了。仁者善于評價功勞,智者善于處理事物。海鳥對于民眾毫無功績而去祭祀它,算不上是仁;不知道祭祀的制度卻又不請教他人,算不上是智?,F在這一帶海上恐怕要發生災害了吧?那些大海上的鳥獸,總是預先知道并躲避即將到來的災害的。”
【原文】
是歲也,海多大風,冬暖。文仲聞柳下季之言,曰:“信吾過也。季子之言,不可不法也?!笔箷詾槿遊44]。
【注釋】
[44]策:古代寫字用的竹片或木片。
【譯文】
這一年,海上常起暴風,冬天也很暖和。臧文仲聽了展禽的話說:“確實是我的錯?。≌瓜壬脑?,不可不牢記??!”并讓屬下把他的話寫了三份存留起來。
【評析】
本文開篇即言魯國都城東門外一只名叫“爰居”的海鳥停留兩天不走,因此執政大夫臧文仲便命人前去祭祀,進而引起展禽的一番議論。
展禽開門見山,以祭祀乃國之大典為由,駁斥了臧文仲的輕率。接著詳細講述了圣人的祭祀之禮。首先指出祭祀的標準:祭祀是當時國家的大事,只有為人民建立了功勞的人以及有益于人民的事物,大家才把它當做神來祭祀,在此之外的均不能被祭祀。
之后,展禽又進一步說明人們祭祀社稷山川之神、前哲令德之人、天之三辰、地之五行以及九州名山川則的原因,這就更加反襯出海鳥“爰居”的無功、無德,繼而駁斥了祭祀海鳥的不正確和不明智之舉。他歷數能夠被人祭祀的遠祖們的豐功偉績以及人民對他的仰慕和感激之情,詳細介紹了國家祭祀的標準和禮儀,對這一主題做了很好的說明。
最后,臧文仲聽到展禽的一番言論后,不僅承認自己的過錯,還命人將展禽之言記錄下來,顯示了臧文仲的寬大胸襟。
《禮記》祭法原文及譯文
《禮記》祭法 原文
祭法:有虞氏禘黃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亦禘黃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禘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燔柴于泰壇,祭天也;瘞埋于泰折,祭地也;用骍犢。埋少牢于泰昭,祭時也;相近于坎壇,祭寒暑也。王宮,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四坎壇,祭四時也。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諸侯在其地則祭之,亡其地則不祭。
大凡生于天地之間者,皆曰命。其萬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此五代之所不變也。七代之所以更立者:禘、郊、宗、祖;其余不變也。
天下有王,分地建國,置都立邑,設廟祧壇墠而祭之,乃為親疏多少之數。是故:王立七廟,一壇一墠,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曰顯考廟,曰祖考廟;皆月祭之。遠廟為祧,有二祧,享嘗乃止。去祧為壇,去壇為墠。壇墠,有禱焉祭之,無禱乃止。去墠曰鬼。諸侯立五廟,一壇一墠。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皆月祭之;顯考廟,祖考廟,享嘗乃止。去祖為壇,去壇為墠。壇墠,有禱焉祭之,無禱乃止。去墠為鬼。大夫立三廟二壇,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享嘗乃止。顯考祖考無廟,有禱焉,為壇祭之。去壇為鬼。適士二廟一壇,曰考廟,曰王考廟,享嘗乃止?;士紵o廟,有禱焉,為壇祭之。去壇為鬼。官師一廟,曰考廟。王考無廟而祭之,去王考曰鬼。庶士庶人無廟,死曰鬼。
王為群姓立社,曰大社。王自為立社,曰王社。諸侯為百姓立社,曰國社。諸侯自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
王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國門,曰國行,曰泰厲,曰戶,曰灶。王自為立七祀。諸侯為國立五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國門,曰國行,曰公厲。諸侯自為立五祀。大夫立三祀:曰族厲,曰門,曰行。適士立二祀:曰門,曰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
王下祭殤五:適子、適孫、適曾孫、適玄孫、適來孫。諸侯下祭三,大夫下祭二,適士及庶人,祭子而止。
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菑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是故厲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農,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共工氏之霸九州島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島,故祀以為社。帝嚳能序星辰以著眾;堯能賞均刑法以義終;舜勤眾事而野死。鯀鄣洪水而殛死,禹能修鯀之功。黃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財,顓頊能修之。契為司徒而民成;冥勤其官而水死。湯以寬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菑。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材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譯文
祭祀的規定:有虞氏篩祭時以黃帝配享,郊祭時以帝譽配享,宗廟之祭以擷項為祖,以帝堯為宗。夏后氏篩祭時也以黃帝配享,郊祭時以鯨配享,宗廟之祭以擷項為祖,以禹為宗。殷人諦祭時以帝譽配享,郊祭時以冥配享,宗廟之祭以契為祖,以湯為宗。周人諦祭時以帝譽配享,郊祭時以后授配享,宗廟之祭以文王為祖,以武王為宗。
在泰壇上架柴焚燒祭品,這是祭天之禮。在泰折挖坑掩埋祭品,這是祭地之禮。祭天和祭地,都用赤色牛犢作犧牲。把少牢埋到泰昭壇上,這是祭四時之禮。在坑里或在壇上攘祈,這是祭司寒司暑之神?!諌羌廊罩?,月壇是祭月之所,星壇是祭星之所,水旱壇是祭水旱之神之所。東西南北四方的坑和壇,是祭四方之神之所。一切山林、川谷、丘陵,只要它能吞云吐霧,興風作雨,出現異?,F象,就把它叫做神。天子應遍祭天下的名山大川;諸侯只祭自己境內的名山大川,如果喪失了國土,也就不用祭了。
總的說來,凡是生活在天地之間的東西都叫做有生命。其中,萬物之死都叫“折”,人死則叫“鬼”。這是五代以來都沒有什么改變的。七代以來有所變化的只是諦祭、郊祭、宗祭、祖祭的對象有所不同,其他方面并沒有什么改變。
普天之下只有一個天子,于是分九州之地,建諸侯之國,為公卿設都,為大夫置色,還普遍設立廟、桃、壇、撣來祭祀祖先,并按照關系的遠近來決定祭祀的次數和規格。所以天子設立七廟和一壇一撣:即父廟、祖父廟、曾祖廟、高祖廟、始祖廟,以上五廟皆每月祭祀一次;高祖以上的遠祖之廟叫做桃,天子有兩個桃,只是每季祭祀一次;桃中的遠祖遷出,則在壇上祭祀;壇上的遠祖遷出,則在彈上祭祀;對于遷到壇撣上的遠祖神主,只是在有所祈禱時才加以祭祀,無所祈禱就不祭祀;從撣上遷出的遠祖叫做鬼,除非遇上諦恰,通常就不祭了。諸侯設立五廟和一壇一撣:即父廟、祖父廟、曾祖廟,以上三廟每月祭祀一次;其高祖廟、始祖廟,每季祭祀一次;,從始祖廟中遷出的神主在壇上祭祀,從壇上遷出的遠祖神主在撣上祭祀;對于遷到壇撣上的遠祖神主,有所祈禱就祭祀,否則就不祭祀;從撣上遷出的遠祖叫做鬼,除非遇上啼拾,通常是不祭的。大夫設立三廟二壇:即父廟、祖父廟、曾祖廟,此三廟每季祭祀一次;大夫的高祖、始祖無廟,如果有事向他們祈禱,就在壇上祭之,從壇上遷出的遠祖叫做鬼。嫡士設立二廟一壇:即父廟、祖父廟,此二廟每季祭祀一次;其曾祖無廟,如果有事向曾祖祈禱,就在壇上祭之;從壇上遷出的曾祖以上的遠祖叫做鬼。官師只立一廟,即父廟;其祖父無廟,如果要祭,就在父廟祭之;祖父以上的祖先死了叫做鬼。普通的士和庶人沒有資格立廟,他們的父祖死了就叫做鬼。
天子為天下百姓所立的社,:叫大社。天子為自己立的社,叫王社。諸侯為國內百姓所立的社,叫國社;諸侯為自己立的社,叫侯社。大夫以下不自立社,而與同里之民共立一社,叫置社。
天子為天下百姓祭祀七個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神,即司命之神,中露之神,國門之神、國行之神,泰厲之神,戶神,灶神。天子也為自己祭祀上述七神。諸侯為國內百姓祭祀五個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神,即司命之神,中露之神,國門之神,國行之神,公厲之神。諸侯也為自己祭祀上述五神。大夫祭祀三個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神,即族厲之神,門神,路神。嫡士祭祀二神,即門神,路神。普通的士和普通百姓只祭一個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神,或祭戶神,或祭灶神。
對于未成年而死的嫡系子孫,天子可以往下祭到五代,即嫡子、嫡孫、嫡曾孫、嫡玄孫、嫡來孫。對于未成年而死的嫡系子孫,諸侯可以下祭三代,即嫡子、嫡孫、嫡曾孫;大夫可以下祭二代,即嫡子、嫡孫;嫡士和庶民,只祭到嫡子就停止了。
圣王制定祭祀的原則:凡是被百姓樹立為榜樣的就祭祀,凡是因公殉職的就祭祀,凡是為安邦定國建有功勞的就祭祀,凡是能為大眾防止災害的就祭祀,凡是能救民于水火的就祭祀。所以當厲山氏統治天下的時候,他有一個兒子叫農,能夠指導人民種植百谷;到了夏代衰亡之時,周人的始祖棄能夠繼承農的未竟之業,所以被后人奉為櫻神來祭祀。當共工氏稱霸九州的時候,他有一個兒子叫后土,能夠區劃九州的風土,使人民各得其所,所以被人當作社神來祭祀。帝譽能根據星辰的運行畫定四時,使人民的勞動與休息各有定時;帝堯能盡量使刑法公正,為、民表率;帝舜為操勞國事而死于他鄉;鯨治理洪水,大功未成而被殺死;夏禹能完成父親未竟之業;黃帝能給各種事物都取個合適的名稱,使人民貴賤有別,都可取用山澤的物產;擷頂能進一步完善黃帝的事業;契作為司徒在教化人民方面成績卓著;冥烙盡職守,死在他的工作崗位上;商湯能對待人民寬厚,除暴安良;文王以其文治,武王以其武功,為人民除去封這個禍害。上述諸人,都是為人民建功立業的人,所以被人們當作神來祭祀。此外還有日、月、星辰之神,人民賴以區分四時,安排農事;還有山林、川谷、丘陵之神,人民賴以取得各種生產生活資料。不屬于此類情況的,就不會被人們當作神靈來祭祀了。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