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令.詩》如何讀,一七令詩 唐白居易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七令.詩》如何讀,以及一七令詩 唐白居易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白居易的寶塔詩《一七令 詩》怎么讀呀
詩
綺美
瑰奇
明月夜
落花時
能助調笑
亦傳別離
調清金石怨
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應我愛
世間唯有君知
自從都尉別蘇句
便到空宗送白時。
【夏雪每日一詞】(七十一)??????《一七令》
? ? ? 據宋代計有功《唐詩紀事》記載:《一七令》的形成和唐朝詩人白居易有關。朝廷里的同僚到興化池亭送別白居易,酒酣,各請一字至七字賦詩,以題為韻,除第一句外,各二句,共五十五字。后演化為詞調,f·竹》等。
【夏雪每日一詞】
? ? 《一七令·醉詩》
詩,
幽美,神奇。
無曉夜,日亙時。
遣愁索笑,花火迷離。
以德而報怨,似佛大慈悲。
普世廝敬廝愛,難忘舊雨新知。
格物致知千麗句,神怡心醉無復辭。
? ? ? ?
? ? ? ?
誰能給介紹一下《一七令》?
一七令 白居易
詩。綺美。瑰奇。明月夜。落花時。能助歡笑。亦傷別離。調清金石怨。
平 仄仄 平平 平平仄 仄仄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吟苦鬼神悲。天下只應我愛。世間惟有君知。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自從都尉別蘇句。便到司空送白辭。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七令》類似酒令。每句字數從一字遞增至七字,故名一七令。
一七令·茶原文_翻譯及賞析
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后豈堪夸。——唐代·元稹《一七令·茶》 一七令·茶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后豈堪夸。 寫茶 注釋 碾雕白玉:茶碾是白玉雕成的。
羅織紅紗:茶篩是紅紗制成的。
銚:煎茶器具。
曲塵花:指茶湯上面的餑沫。 鑒賞
一字至七字詩,俗稱寶塔詩,在中國古代詩中較為少見。元稹的這首寶塔詩,先后表達了三層意思:一是從茶的本性說道了人們對茶的喜愛;二是從茶的煎煮說到了人們的飲茶習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說到了茶能提神醒酒。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此茶不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 *** 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此詩一開頭,就點出了主題是茶。接著寫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裝句,說茶深受“詩客”和“僧家”的愛慕,茶與詩,總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寫的是烹茶,因為古代飲的是餅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葉碾碎,再用紅紗制成的茶羅把茶篩分。第五句寫烹茶先要在銚中煎成“黃蕊色”,爾后盛載碗中浮餑沫。第六句談到飲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飲。到結尾時,指出茶的妙處,不論古人或者今人,飲茶都會談到精神飽滿,特別是酒后飲茶有助醒酒。
這首詩饒有趣味,描寫上,有動人的芬芳:香葉,有楚楚的形態:嫩芽、曲塵花,還有生動的色彩:“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飲茶之時,應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對朝霞,真是享受著神仙般快樂的生活,可謂“睡起有茶飴有飯,行看流水坐看云”(《癡絕翁》)。茶還可以洗盡古人今人之不倦,這是茶的神奇妙用。
首先要說這首詩的獨特之處。元稹以寶塔的形式來排列詩歌,不僅形式特別,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同時也描繪了茶的形態、功用和人們對它的喜愛之情。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825篇詩文
猜您喜歡 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后豈堪夸。——唐代·元稹《一七令·茶》
一七令·茶
唐代:元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后豈堪夸。 寫茶 雅燕飛觴,清談揮麈,使君高會群賢。密云雙鳳,初破縷金團。窗外爐煙自動,開瓶試、一品香泉。輕濤起,香生 *** ,雪濺紫甌圓。嬌鬟,宜美盼,雙擎翠袖,穩步紅蓮。座中客翻愁,酒醒歌闌。點上紗籠畫燭,花驄弄、月影當軒。頻相顧,余歡未盡,欲去且留連。——宋代·米芾《滿庭芳·詠茶》
滿庭芳·詠茶
宋代:米芾
雅燕飛觴,清談揮麈,使君高會群賢。密云雙鳳,初破縷金團。窗外爐煙自動,開瓶試、一品香泉。輕濤起,香生 *** ,雪濺紫甌圓。
嬌鬟,宜美盼,雙擎翠袖,穩步紅蓮。座中客翻愁,酒醒歌闌。點上紗籠畫燭,花驄弄、月影當軒。頻相顧,余歡未盡,欲去且留連。 詠物 ,寫茶 ,寫人 越人遺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唐代·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唐代:皎然
展開閱讀全文∨ 越人遺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
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 寫茶 ,友人愉悅
白居易《一七令·詩》的賞析
寶塔詩原稱“一七體詩”。因為它從一字至七字詩,從一字句到七字句,或選兩句為一韻。首句為一字,實際是個題目,一韻到底。
寶塔詩因句式參差,講究格律,后人譜以為詞,并以“一七令”之名定為詞牌。據《唐詩紀事》所載,此詩系作者于大和三年(829年)在長安興化池亭飲宴席間,為白居易分司東都送行而作。主客有李紳、元稹、張籍等共九人,各以一字至七字為題,題韻合一寫詩。
白居易自己以“詩”字為題。其詩除一排“塔尖”仍為單個字外,第二排陡然增為四個字,此后每排遞增兩字,至第七排為十四字。也有人將“塔頂”的一字句重復而成雙字句,且在各排中間形成一個無形的對稱軸,以其為界左右作間歇停頓。
此類寶塔詩,其制之初,題材較廣,亦莊亦諧。如白居易的《詩》,可說是簡約的詩論。其稱詩歌“能助歡笑,亦傷別離”,“調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傳為經典。但這種詩體形式除受對仗、聲律、字數的限制外,還要受外形造型的束縛。
擴展資料:
詞牌沿革
《一七令》的形成和唐朝詩人白居易有關。朝廷里的同僚到興化池亭送別白居易,酒酣,各請一字至七字詩,以題為韻,除第一句外,各二句,共五十五字。后演化為詞調,即一七令。宋計有功《唐詩紀事》有記載。
格律說明
正體:單調五十五字,十三句,七平韻。以白居易《一七令·詩》為代表。按魏扶詩亦以一字起,不疊韻,與此同。惟第七句“風塵遠游”,“風”字平聲。第八句“巴猿啼不住”,“巴”字平聲。
第九句“谷水咽還流”,“谷”字仄聲。第十句“送客沮舟入浦”,“送”字仄聲。第十二句、十三句“煙波早晚長羈旅,弦管終年樂五侯”,“煙”字、“弦”字俱平聲,“早”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其馀參下平聲韻張詞。
變體一:單調五十五字,十三句,七仄韻。以韋式《一七令·竹》為代表。此與平韻體同,其可平可仄參下仄聲韻張詞。
變體二:單調五十六字,十四句七平韻、一疊韻。以張南史《一七令·花》為代表。此即白詞體,惟起處“花”字多疊一韻異。
變體三:單調五十六字,十四句七仄韻、一疊韻。以張南史《一七令·竹》為代表。此即韋詞體,惟起處“竹”字多疊一韻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一七令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