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多少歲寫的秋興,陸游秋興翻譯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陸游多少歲寫的秋興,以及陸游秋興翻譯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這首詩是作者48歲時寫的嗎?
不是,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作于1192年(宋光宗紹熙三年)。
作者陸游是1125年生人,也就是陸游67歲,虛歲68的時候寫的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古詩,寫的是什么時候的?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這首詩的題目就將時間告訴我們了
季節:秋季
時間:將曉(天將要亮)
寫作背景:這組愛國主義詩篇作于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當時陸游已經六十八歲,罷歸山陰(今浙江紹興)故里已經四年。但平靜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靜下來。南宋時期,金兵占領了中原地區。詩人作此詩時,中原地區已淪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時愛國詩人陸游被罷斥歸故鄉,在山陰鄉下向往著中原地區的大好河山,也惦念著中原地區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夠盡快收復中原,實現統一。此時雖值初秋,暑威仍厲,天氣的熱悶與心頭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將曉之際,他步出籬門,以舒煩熱,心頭悵觸,寫下這兩首詩。
陸游的《秋興》(蓬蒿門巷絕經過)全詩是什么?
陸游的《秋興》(蓬蒿門巷絕經過)具體原文如下:
白發蕭蕭欲滿頭,歸來三見故山秋。
醉憑高閣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戰鐵衣空許國,五更畫角只生愁。
明朝煙雨桐江岸,且占丹楓系釣舟。
翻譯:
頭上幾乎長滿蕭蕭的白發,回到故鄉已整整三個秋天。醉酒后登上高閣憑欄遠眺,大宋的天地變得越來越窄;中年以后我常常疾病纏身,時光飛逝眼看已步入晚年。穿著鐵甲衣歷經沙場百戰,時刻空自想著要報效國家;五更時從遠處傳來畫角聲,內心生出無窮無盡的愁怨。明天早上我要去桐江岸邊,選一株丹楓樹系我的漁船。
這首詩寫于1183年八月,早在此前,淳熙五年,也就是1178年,陸游詩名日盛,受到宋孝宗的召見,后被任命,淳熙七年(1180年),江西水災,陸游號令各郡開倉放糧,事中趙汝愚借機彈劾陸游,陸游忿然辭官,重回山陰。這首詩就是閑居山陰后所作。
作家卡片 陸游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
宋孝宗即位后,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于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繼位后,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后,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擴展資料:
陸游代表作品介紹:
1、《老學庵筆記》
《老學庵筆記》是南宋陸游創作的一部筆記,內容多是作者或親歷、或親見、或親聞之事、或讀書考察的心得,以流暢的筆調書寫出來,因此不但內容真實豐富,而且興趣盎然,是宋人筆記叢中的佼佼者。
此書是放翁晚年作品。它記載了大量的遺聞故實, 風土民俗,奇人怪物,考辨了許多詩文、典章、輿地、方物等等。 其突出的特點,一是所錄多屬本人或親友見聞,二是特別關心時亊人物,三是所述人事多有議論褒貶。
2、《渭南文集》
《渭南文集》是南宋詞人陸游自編的一部詞文集,共五十卷,分為文集四十二卷,《入蜀記》六卷,詞二卷。陸游曾封渭南縣伯,故集名《渭南文集》。
陸游既是南宋詩詞大家,其詩稿在生前已有付刊,而文集雖已編就,卻未付諸剞劂。到嘉定十三年(1220年)游幼子遹知溧陽縣,始刻《渭南文集》五十卷于學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陸游
宋詩陸游詩歌創作的風格與特點
南宋中后期是宋詩發展的又一個高峰期,涌現出“中興四大詩人”、“永嘉四靈”,還有人數眾多的江湖詩派,作詩多有別于江西詩派的宋調而近于唐音。南宋詩壇的強音是由善為悲壯的陸游吟唱出來的,此外,有擅長寫“活法”詩的楊萬里,以田園詩著稱的范成大,有成就的江湖派詩人劉克莊等。他們有的寫出了豪放悲壯而充滿愛國精神的高昂詩篇,有的善于將自然靈性與生活情趣融為一體,有的追求詩境和風格的變化,使宋詩的美感顯得更加多樣和豐富。
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的詩歌創作是宋代愛國主義文學發展的一個高峰,主要表現為對于國家命運的無限關懷,對祖國的土地、人民和歷史文化傳統的熱愛。他甚至在夢中也渴望恢復中原,渴望有機會歌頌勝利,這種愿望與現實政治局勢之間的矛盾使他產生十分悲壯的感情,其愛國熱情至死不衰。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出生的第二年就發生了靖康之難,在戰亂中他隨著家人輾轉流寓許多地方,九歲時才回到家鄉山陰,嘗盡了顛沛流離的痛苦。紹興二十三年(1153),他到臨安參加省試,由于名列秦檜的孫子秦塤之前,被取消了資格,秦檜死后方被起用。紹興二十八年(1158),陸游始出任福建寧德縣主簿,兩年后被調回臨安,先后擔任敕令所刪定官、樞密院編修官等職。這期間他積極支持張浚出師北伐,在符離兵敗后,他還一再上書朝廷,反對議和。乾道二年(1166),因“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他被罷了官,返歸山陰,在家閑居了四年。乾道六年(1170),他到四川奉節任夔州通判,一年后被任命為四川宣撫使司干辦公事兼檢法官。乾道八年(1172),他由夔州到達南鄭,在漢中過了八個月的軍旅生活。這對他的詩歌創作影響很大,自謂從此獲得了“詩家三昧”,把自己的詩集題名為“劍南詩稿”,以示紀念。淳熙五年(1178),他奉旨調回臨安,受到宋孝宗召見,但朝廷并沒有重用他,只不過派他到福建、江西做了兩任提舉常平茶鹽公事,然后就被閑置起來。他在山陰老家過著類似隱居的田園生活,前后約有二十年時間。嘉泰二年(1202)年,朝廷下詔起用陸游,此時他已經七十八歲高齡了,還是毅然出山,支持韓侂胄主持的開禧北伐,遭到了不少非議。嘉定三年(1210),八十五歲高齡的陸游含悲去世,在臨終前兩個月,他還作了一首《示兒》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是古代作家中最多產的詩人,其詩今存九千二百多首。他早年拜著名江西派詩人曾幾為師,其《追懷曾文清公呈趙教授》里說:“憶在茶山聽說詩,親從夜半得玄機。”這玄機是什么呢?他在《贈應秀才》里說:“我得茶山一轉語,文章切忌參死句?!奔蓞⑺谰洌褪钦f要悟“活法”。他在學了古人的作詩方法后,到自己的生活中尋找詩的靈感,以為功夫在詩外。從江西詩派入,而不從江西詩派出,是陸游早期詩歌創作的特點。他于江西詩派的詩,取其清新流暢而不為其瘦硬,取其平淡而去其生澀。如《游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扣門。
這是一首散發著濃郁鄉土氣息的紀游詩,有對鄉村淳樸民風的贊賞,又有置身山 *** 上峰回路轉的景色描寫,還寓含事物消長變化而柳暗花明的哲理。以清新自然的語言、流轉圓美如彈丸的格調而自成一家,從而與一般江西詩派作者區別開來。
陸游詩歌創作的高峰是他中年入蜀到達夔州之后,入蜀前后的漫游和短期的軍旅生活,助長了詩人豪放的個性。他善于從沸騰的社會生活中汲取詩情,從熱鬧的場景里獲得創作靈感。他在《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中說:
四十從戎駐南鄭,酣宴軍中夜連日。打球筑場一千步,閱馬列廄三萬匹。華燈縱博聲滿樓,寶釵艷舞光照席。琵琶弦急冰雹亂,羯鼓手勻風雨疾。詩家三昧忽見前,屈賈在眼元歷歷。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
這一時期陸游充滿了要以身報國的熱情,他曾向王炎陳進取之策,“以為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取長安必自隴右始。”但沒有什么結果,于是便發為感慨萬端的悲憤之音,特別表現為才氣縱橫、一瀉無余的寫法。如《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前年膾鯨東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壯。去年射虎南山秋,夜歸急雪滿貂裘。今年摧頹最堪笑,華發蒼顏羞自照。誰知得酒尚能狂,脫帽向人時大叫。逆胡未滅心未平,孤劍床頭鏗有聲。破驛夢回燈欲死,打窗風雨正三更。
這種大氣磅礴、要滅敵報國的詩篇,占據了陸游中期詩歌創作的主要部分,尤其是他那些寫請纓無路、功敗垂成的作品,充滿了悲憤豪壯的風格。他是一位具戰士情懷的詩人,并不甘心以筆代劍,其《劍門道中遇微雨》云: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消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此詩作于由抗金前線南鄭返回成都途中,帶有自嘲性質,因戰士金戈鐵馬,只有詩人才騎驢。歷史上詩人騎驢的故事很多,而陸游意氣豪邁,常欲從戎殺敵而有所作為,是不愿僅以詩人自命的。
自六十五歲罷歸山陰,到八十五歲逝世為止,陸游晚年的絕大部分生活是在山陰農村度過的。平靜的安居生活見聞成為他最習見的詩題,風格上也趨于閑適淡泊,但愛國思想和積極奮斗的精神還繼續保存著,不乏風格悲壯的作品。如《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從這兩首陸游六十八歲時在山陰所寫的作品中,不難體會到他抗敵的決心、激昂的意氣,以及至老不衰的愛國 *** 和豪壯風格。
善為悲壯是陸游詩歌最顯著的特征,或沉痛表達淪陷區人民渴望收復的愿望,或斥責主和派的大臣們出賣祖國土地的行徑,或控訴投降派排斥抗戰將領、貽誤國事的罪惡勾當,或抒發要為國家報仇雪恥、恢復失地的夙愿。如《關山月》: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戍樓刁斗摧落月,二十從軍今白發。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此詩采用以邊塞為題材的樂府舊題進行開拓,巧妙地緊扣“關”、“山”和“月”組織詩材,從關山以南寫到關山以北,譴責朝中下“和戎詔”的媚敵行為,抒發愛國壯士的悲憤之情,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藝術感染力,不愧為陸游七古中的名篇。
陸游的律詩也頗多悲憤之作,他有意學杜詩的精工流麗和雄渾騰踔,表現闊大沉雄的思想情感,神完氣厚而豪宕豐腴。其《病起書懷》云: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感時傷世,悲憤激昂,寫得氣勢跌宕、意境渾融,對仗工穩而自然圓轉,這可以說是陸游七言律創作的主要特色。如《夜泊水村》:
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銘。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記取江湖泊船處,臥聞新雁落寒汀。
《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冻鰩煛芬槐碚婷?,千載誰堪伯仲間?
陸游在詩史上有“古今律詩第一”的美譽,他作律詩一般很少運用僻典,把主要精力放在安排中間的四句上,通常是景一聯,情一聯,于景聯多有佳句。如《書憤》里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再如《臨安春雨初霽》里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又如《沈園》里的“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這些律句對仗工整而音調自然流轉圓美,可作過春節時貼在門旁的對聯用。由于他太注重“安排佳聯”,以至詩意重疊、句式雷同的對聯過多,難免蹈襲重復之嫌。
陸游晚年寫了大量風格清淡秀逸的絕句,許多日常習遇之事、常見之景,一經他的描寫和吟詠,無不呈現出新鮮獨特的味道,很有遠味,饒有豐神。如《秋興》:
拒霜慘淡數枝紅,石竹凋零不滿叢。小蝶一雙來又去,與人都在寂寥中。
《秋思》:
烏桕微丹菊漸開,天高風送雁聲哀。詩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來。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其四:
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死后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
陸游絕句的創作特點是,善于咀嚼出日常生活里的雋永滋味,領會當前景物的曲折情況,寫得清淡細膩、簡練自然,而且明白如話。他還更多地發揮了宋人好議論的特點,在絕句詩里抒發感慨,如《夜歸偶懷故人獨孤景略》:“買醉村場半夜歸,西山落月照柴扉。劉琨死后無奇士,獨聽荒雞淚滿衣?!庇闷揭琢鲿车恼Z言表達愛國思想,言簡意深,帶有散文化特征。但這些是陸游詩里的別調。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