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許渾詩中哪些意象,早秋是唐代詩人許渾的五言律詩對嗎
今天給各位分享早秋許渾詩中哪些意象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早秋是唐代詩人許渾的五言律詩對嗎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guān)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早秋》唐詩賞析
許渾——《早秋》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作者:
許渾古字仲晦,潤州丹陽人,圉師之后也。大和六年李珪榜進士,為當涂、太平二縣令。少苦學勞心,有清羸之疾,至是以伏枕免。久之,起為潤州司馬。大中三年,拜監(jiān)察御史,歷虞部員外郎,睦、郢二州刺史。嘗分司朱方,買田筑室,后抱病退居丁卯澗橋村舍,暇日綴錄所作,因以名集。渾樂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懷古,已見壯心,故為格調(diào)豪麗,猶強弩初張,牙淺弦急,俱無留意耳。至今慕者極多,家家自謂得驪龍之照夜也。早歲嘗游天臺,仰看瀑布,旁眺赤城,辨方廣于霏煙,躡石橋于懸壁,登陟兼晨,窮覽幽勝。朗誦孫綽古賦,傲然有思歸之想,志存不朽,再三信宿,彷徨不能去。以王事不果,有負初心。
后晝夢登山,有宮闕凌虛,問,曰:“此昆侖也。”少頃,遠見數(shù)人方飲,招渾就坐,暮而罷。一佳人出箋求詩,未成,夢破。后吟曰:“曉人瑤臺露氣清,庭中惟見許飛瓊。塵心未斷俗緣在,十里下山空月明。”他日復夢至山中,佳人曰:“子何題余姓名于人間“遂改為“天風吹下步虛聲”,曰:“善矣。”渾才思翩翩,仙子所愛,夢寐求之,一至于此。昔子建賦《洛神》,人以徒聞虛語,以是謂迂誕不信矣。未幾遂卒。有詩二卷,今傳。
注釋:
一葉下:此句典出《淮南子·說山訓》:“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
賞析:
寫早秋的景色和感觸,能自出新意。末句從屈原《九歌·湘夫人》中“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點化,與前句天衣無縫。
《早秋》賞析
早秋
作者:許渾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早秋【詩文解釋】
長夜中蕩漾著清冷的瑟音,西風從翠蘿那邊吹過來。殘落的螢火蟲停歇在晶瑩的露水上,早雁掠過銀河。高大的樹木在曙光中看起來更濃密,遠山在晴空下更多一些。淮南落下一片樹葉,自已就感覺到了洞庭湖的秋天來了。
早秋【詞語注釋】
遙夜:長夜。
翠蘿:攀緣植物,女蘿。
玉露:白露。
曉:破曉。
早秋【詩文賞析】
詩人寫景詠物,寄托自已的情懷,頗多感慨,描繪了一幅秋色圖。全詩句句寫景,字字切中“早”字,生動細致,用典貼切,主旨明確,清新優(yōu)美,具有高超的藝術(shù)技巧。
整理:zhl201612
許渾 早秋
《早秋》
作者:許渾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注釋:
1、泛:彈,猶流蕩。
2、還密:尚未凋零。
3、淮南兩句:用《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暮和《楚辭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葉下意。
譯文:
漫漫長夜中泛流著琴瑟的清音;
青蘿輕拂好象有西風颼颼而生。
白露凝珠的野草棲留幾只殘螢;
秋之晨雁群掠過銀河向南飛騰。
高大的樹木拂曉看來尚未凋零,
陽光下遙望遠山層次格外分明。
淮南子有一葉落而知歲暮之句;
我悟到洞庭波兮木葉下的詩情。
賞析:
這是詠早秋景物的詠物詩。題目是早秋,因而處處落在早字。殘螢、早雁、曉還密、一葉下、洞庭波都扣緊早字。俯察、仰視、近看、遠望,從高低遠近來描繪早秋景物,真是神清氣足,悠然不盡。
軍城早秋
嚴武 軍城早秋
昨夜秋風入漢關(guān),朔云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譯文及注釋】
昨夜秋風吹進邊關(guān),寒云冷月籠罩著西山。催動飛將追擊驕橫的殘寇,決不讓來犯者一人一馬活著回去。
1、漢關(guān):漢朝的關(guān)塞,這里指唐朝軍隊駐守的關(guān)塞。朔云:北方的云。
2、朔云邊月:指邊境上的云和月。朔:北方。邊:邊境。西山:指四川省西部的岷山。
3、更催:再次催促。飛將:西漢名將李廣,被稱為飛將軍,這里指嚴武部下勇猛的將士。驕虜:指唐朝時入侵的吐蕃軍隊。
4、莫遣:不要讓。 沙場:戰(zhàn)場。
【賞析】
詩的第一句昨夜秋風入漢關(guān),看上去是寫景,其實是頗有寓意的。我國西北和北部的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治武裝,常于秋高馬肥的季節(jié)向內(nèi)地進犯。秋風入漢關(guān)就意味著邊境上的緊張時刻又來臨了。昨夜二字,緊扣詩題早秋,如此及時地了解秋風,正反映了嚴武作為邊關(guān)主將對時局的密切關(guān)注,對敵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著寫詩人聽到秋風的反映,這個反映是很有個性的,他立即注視西山,表現(xiàn)了主將的警覺、敏感,也暗示了他對時局所關(guān)注的具體內(nèi)容。西山,寒云低壓,月色清冷,再加上一個滿字,就把那陰沉肅穆的氣氛寫得更為濃重,這氣氛正似風云突變的前兆,大戰(zhàn)前的沉默。眼中形勢胸中策(宗澤《早發(fā)》),這是一切將領用兵作戰(zhàn)的基本規(guī)律。所以詩的前兩句既然寫出了戰(zhàn)云密布的眼中形勢,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詩中略去這一部分內(nèi)容,正表現(xiàn)了嚴武是用兵的行家。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更催二字暗示戰(zhàn)事已按主將部署勝利展開。兩句一氣而下,筆意酣暢,字字千鈞,既顯示出戰(zhàn)場上勢如破竹的氣勢,也表現(xiàn)了主將剛毅果斷的氣魄和勝利在握的神情,而整個戰(zhàn)斗的結(jié)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墨氣所射,四表無窮,無字處皆其意也(王夫之《董齋詩話》)。
如果把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內(nèi)容放在一起來看,就會發(fā)現(xiàn)中間有著很大的跳躍。了解戰(zhàn)爭的人都知道,一個閉目塞聽、對敵情一無所知的主將,是斷然不會打勝仗的,戰(zhàn)爭的勝負往往取決于戰(zhàn)前主將對敵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詩的一、二句景中有情,顯示出主將準確地掌握了時機和敵情,這就意味著已經(jīng)居于主動地位,取得了主動權(quán),取得了克敵制勝的先決條件,這一切正預示著戰(zhàn)爭的順利,因而,勝利也就成了人們意料中的結(jié)果,所以讀到三、四句非但沒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種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滿足。這首詩寫得開闔跳躍,氣概雄壯,干凈利落,表現(xiàn)出地道的統(tǒng)帥本色。
詩的思想感情、語言風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個性特征。這不是一般詩人所能寫得出的。
嚴武 軍城早秋
《軍城早秋》
作者:嚴武
原文:
昨夜秋風入漢關(guān),朔云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注釋:
1、漢關(guān):漢朝的關(guān)塞,這里指唐朝軍隊駐守的關(guān)塞。
2、朔云邊月:指邊境上的云和月。月:一作雪。朔:北方。邊:邊境。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的岷山,是當時控制吐蕃內(nèi)侵的要地。
3、更催:再次催促。飛將:西漢名將李廣被匈奴稱為飛將軍,這里泛指嚴武部下作戰(zhàn)勇猛的將領。驕虜:指唐朝時入侵的吐蕃軍隊。
4、莫遣:不要讓。沙場:戰(zhàn)場。
翻譯:
昨夜蕭瑟的秋風卷入駐守的關(guān)塞;
極目四望,但見邊月西沉,寒云滾滾。
一再命令那些勇猛的將士追擊敵人,
不要讓敵人一兵一馬從戰(zhàn)場上逃回。
賞析:
《軍城早秋》載于《全唐》卷二六一。下面是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趙其鈞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這首《軍城早秋》,一方面使讀者看到嚴武作為鎮(zhèn)守一方的主將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這位統(tǒng)兵主將的詞章文采,能文善武,無怪杜甫稱其為出群之才。
詩的第一句昨夜秋風入漢關(guān),看上去是寫景,其實是頗有寓意的。我國西北和北部的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治武裝,常于秋高馬肥的季節(jié)向內(nèi)地進犯。秋風入漢關(guān)就意味著邊境上的緊張時刻又來臨了。昨夜二字,緊扣詩題早秋,如此及時地了解秋風,正反映了嚴武作為邊關(guān)主將對時局的密切關(guān)注,對敵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著寫詩人聽到秋風的反映,這個反映是很有個性的,他立即注視西山,表現(xiàn)了主將的警覺、敏感,也暗示了他對時局所關(guān)注的具體內(nèi)容。西山,寒云低壓,月色清冷,再加上一個滿字,就把那陰沉肅穆的氣氛寫得更為濃重,這氣氛正似風云突變的前兆,大戰(zhàn)前的沉默。眼中形勢胸中策(宗澤《早發(fā)》),這是一切將領用兵作戰(zhàn)的基本規(guī)律。所以詩的前兩句既然寫出了戰(zhàn)云密布的眼中形勢,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詩中略去這一部分內(nèi)容,正表現(xiàn)了嚴武是用兵的行家。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更催二字暗示戰(zhàn)事已按主將部署勝利展開。兩句一氣而下,筆意酣暢,字字千鈞,既顯示出戰(zhàn)場上勢如破竹的氣勢,也表現(xiàn)了主將剛毅果斷的氣魄和勝利在握的神情,而整個戰(zhàn)斗的結(jié)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墨氣所射,四表無窮,無字處皆其意也(王夫之《董齋詩話》)。
如果把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內(nèi)容放在一起來看,就會發(fā)現(xiàn)中間有著很大的跳躍。了解戰(zhàn)爭的人都知道,一個閉目塞聽、對敵情一無所知的主將,是斷然不會打勝仗的,戰(zhàn)爭的勝負往往取決于戰(zhàn)前主將對敵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詩的一、二句景中有情,顯示出主將準確地掌握了時機和敵情,這就意味著已經(jīng)居于主動地位,取得了主動權(quán),取得了克敵制勝的先決條件,這一切正預示著戰(zhàn)爭的順利,因而,勝利也就成了人們意料中的結(jié)果,所以讀到三、四句非但沒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種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滿足。這首詩寫得開闔跳躍,氣概雄壯,干凈利落,表現(xiàn)出地道的統(tǒng)帥本色。
詩的思想感情、語言風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個性特征。這不是一般詩人所能寫得出的。
早秋晚望兼呈韋侍御
九派繞孤城,城高生遠思。
人煙半在船,野水多于地。
穿霞日腳直,驅(qū)雁風頭利。
去國來幾時,江上秋三至。
夫君亦淪落,此地同飄寄。
憫默向隅心,摧頹觸籠翅。
且謀眼前計,莫問胸中事。
潯陽酒甚濃,相勸時時醉。
許渾《早秋·遙夜泛清瑟》詩詞鑒賞
《早秋三首·遙夜泛清瑟》原文
唐代:許渾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漫漫長夜中泛流著琴瑟的清音;青蘿輕拂好象有西風颼颼而生。
白露凝珠的野草棲留幾只殘螢;秋之晨雁群掠過銀河向南飛騰。
高大的樹木拂曉看來尚未凋零,陽光下遙望遠山層次格外分明。
淮南子有一葉落而知歲暮之句;我悟到洞庭波兮木葉下的'詩情。
注釋
金河:秋天的銀河。古代五行說以秋為金。
拂:掠過。
泛:彈,猶流蕩。
還密:尚未凋零。
淮南兩句:用《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暮”和《楚辭·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葉下”意。
賞析
這是一首寫早秋景色的詠物詩。詩人以清麗的筆調(diào)描繪了遙夜、清瑟、西風、翠蘿、殘螢、玉露、早雁、遠山、落葉等初秋景色。在描繪過程中,詩人從聽覺及視覺的高低遠近著筆,落筆細致,層次清楚。無論寫景還是用典,都貼切自然,緊扣“早秋”這一主題。
詩的前四句寫初秋的夜景: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漫漫長夜,蕩漾著清冷的瑟音;凜凜西風,吹拂著青蘿輕輕飄蕩。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幾只殘存的螢火蟲,棲息在沾滿白露的野草上;清秋的拂曉,一行大雁掠過星光淡淡的銀河。
詩的后四句寫初秋的早晨: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曙光初照,高大的樹木依然枝葉繁茂;晴空萬里,峰巒迭翠,層次格外分明。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古人說“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如今見到淮南一葉飄零,我自然感覺到:洞庭湖的秋天就要來了。
早秋許渾古詩意思
【詩句】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出處】 唐·許渾《早秋》。
【意思】 秋季降臨,殘存的螢火蟲無力地停在 白露一邊。大雁南飛,掠過銀河,消失在黑暗之中。上句為俯視所見, 下句為仰望所睹,詩人把早秋描寫成立體圖景,使讀者有親臨其境之 感。
注: 金河,即銀河。
【全詩】
《早秋》
[唐]許渾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解析】
頷聯(lián)中“殘螢棲玉露”,寫俯視所見。說“玉露”而不說“冷露”,也有季 節(jié)的`特點。“玉露”是強調(diào)露珠的晶瑩光潤,再配上點點螢光,媚麗無限。 對句“早雁拂金河”寫仰望所見,點點雁影掠過初秋的銀河。不說“銀河” 而說“金河”,
一是為了與上句的“玉露”構(gòu)成工整的對仗,更重要的是借用 “金”字在五行學說中與“秋”的對應關(guān)系,點明季節(jié),傳達此時銀河的清麗 明澈。此聯(lián)寫早秋之夜,全從光影上落筆,地面上是點點螢火,點點露光; 天空中是點點星光,點點雁影。
上下輝映,一派明潔,讓人感到夜色的寧 靜與纖麗。
許渾《早秋三首》原文及翻譯賞析
早秋三首原文: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殘螢委玉露,早雁拂銀河。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淮南一葉下,自覺老煙波。
一葉下前墀,淮南人已悲。蹉跎青漢望,迢遞白云期。老信相如渴,貧憂曼倩饑。生公與園吏,何處是吾師?
薊北雁猶遠,淮南人已悲。殘?zhí)议g墮井,新菊亦侵籬。書劍豈相誤,琴樽聊自持。西齋風雨夜,更有詠貧詩。
早秋三首翻譯及注釋
翻譯 長夜里一片清涼,綠色蘿葉問吹起了西風。殘螢棲息在露珠晶瑩的花草之間,雁群掠過初秋的星空。晨光里高大的樹木依舊是枝繁葉密,晴空下重疊的遠山顯得分外清晰。當枝頭飄落下黃葉一片,我料想洞庭湖定是波浪涌起。
注釋 遙夜:長夜。泛:漂浮貌。清瑟:清涼寒冷。翠蘿:翠綠的草地。委:又作「櫝」,委身,托身之義。玉露:晶瑩的露珠。煙波,霧靄蒼茫的水面。墀(chi):臺階,也指階面。蹉跎:時問白白過去,光陰虛度。青漢:即天漢,指銀河。比喻官高爵顯。迢遞:亦作迢遘,高遠之意。相如:即司馬相如,漢代著名辭賦象。他少年好讀書、學擊劍,但由于景帝不好辭賦,對他不看重。后作梁孝王門客,梁孝王死,他回歸家鄉(xiāng)。武帝即位后,召見相如,并任為郎,曾出使西南,最后病死家中。「相如渴」據(jù)《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載:「相如VI吃而善著書,常有渴疾。」曼倩:東方朔,字曼倩。武帝時待詔金馬門,官至太中大夫。以奇計俳詞得親近,為武帝弄臣。生公:梁時僧人,名竺道生,為羅什法師弟子。傳說嘗于蘇州虎丘寺講《涅檗經(jīng)》,人皆不信。后聚石為徒,宣講至理,石皆點頭。故世傳:「生公說法,頑石點頭。」園吏:指莊子。他曾為漆園吏。薊:古地名。因城西北有薊丘而得名。舊址在今北京西南。
早秋三首創(chuàng)作背景
作者在屢遭挫折.仕途無望的情況下,為了表現(xiàn)作者對自己未來前途的迷惘與困惑,想臣歸隱,而又不甘心終 *** 邊,寫下這三首詩。
早秋三首賞析
其一
《早秋》第一首的前六句,都是寫早秋的景物。起句先從秋夜寫起,在漫長的秋夜中,漂浮著一種清冷的氣息。西風已經(jīng)從翠綠的草地上興起。
這兩句詩,由感覺到視覺,由靜而動,非常自然,而且寓情于景。表面看似乎詩人只是客觀地描述了自己的感受,但如果我們聯(lián)系宋玉《楚辭·九辯》中的「靚青秋之遙夜兮,心繚惋而有哀」句意,便不難理解詩人主觀意識的作用。
這正如克羅齊在《美學)中所說:「藝術(shù)把一種情趣寄托在一個意象里,情趣離意象,或是意象離情趣,都不能獨立。」三、四句,作者選取殘螢棲身于晶瑩的露珠上,早飛的大雁拂過銀河,這兩個典型景像一動一靜,一俯一仰,一遠一近,互相對照,相映成趣,很自然地將時間由夜晚推到了黎明。而隨著時間的進一步推移,拂曉來到,所看到的景物也更加清晰。五、六句寫了高大的樹木,顯得更加茂密,遠處的山嶺,由于秋高氣爽,天氣晴好,看得更真切,顯得也像更多了。以上六句詩,不僅時間順序安排得井然有序,而且所選的景物,也都具有早秋特定時間里的典型物色,使我們有如看到一幅幅早秋的聯(lián)環(huán)畫。而詩中凄清,蕭瑟的景物,又隱隱透露出詩人無奈的孤寂之情。
結(jié)尾二句是詩的點睛之筆。從淮南一片樹葉的落下,而引發(fā)作者的身世之感,為自己要終老于霧靄蒼茫的江邊而哀傷。人們常說「一葉知秋」一片落葉不僅可以預示秋天的到來,同時也引發(fā)了作者的身世飄零,身不由己及仕途無路的感慨。作者從落葉聯(lián)想到自己的終身將終 *** 邊,作為一個才華橫溢的知識分子,哀痛之情不言而喻。至此我們不難看出,前面凄清景物的描寫,實際上都是為最后的感情抒發(fā)作鋪墊。此外,本詩的最后一句,還為第二首詩預留了表現(xiàn)空間,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其二
第二首,起句直抒胸臆,由臺階前的落葉引發(fā)出作者之悲,一個「悲」字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diào)。然而悲又從何而來呢?
三、四兩句作了解說:隨著時光的流逝,仕途渺茫,高官顯爵已經(jīng)沒有希望了,而要想歸隱成仙又可望而不可及。可見,一種對未來前途的失望甚至絕望的心情,始終困擾著作者。而這種感慨在封建文人的筆下出現(xiàn),應該說是比較普遍的。 魏晉 時期的王粲在《登樓賦》中就曾發(fā)出「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的感慨; 唐代 的李白在《行路難一詩中甚至要大聲吶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在封建社會中,知識分子在政治上常常會受到意想不到的挫折和打擊,從而使他們感到前途未卜,世路艱難,對未來產(chǎn)生悲觀失望情緒。
這種情緒自然在詩歌中反映出來,五、六句,引古人以自況,到了老年才理解漢代的大辭賦家司馬相如貧病交加的艱難,窮困時更加體會到東方朔的苦辛。作者從自己的際遇,聯(lián)想到古代著名人物司馬相如和東方朔的坎坷遭遇,相比之下自己的不幸又算得了什么呢?這從另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封建社會普遍存在的知識分子遭受排擠和打擊的現(xiàn)實。詩的最后從古人想到自己的未來,以反詰的語氣作結(jié)。生公雖能令頑石點頭,莊周雖能拋卻塵世追求逍遙游,但哪一個才是自己的師法榜樣呢?
這是作者在屢遭挫折,仕途無望的情況卜,表現(xiàn)出對目己禾采雨途的迷惘與困惑,想要歸隱,而又不甘心終 *** 邊,這種客觀現(xiàn)實與主觀愿望的矛盾,正是作者「悲」的緣由。
其三
第三首,開頭兩句,又以「悲」字領起。雖然薊北南歸的大雁離這里還很遠,但身在淮南的作者,卻已經(jīng)感到悲傷。這里景情之間似乎出現(xiàn)了某種矛盾和不協(xié)調(diào),使人感到作者的「悲」好像是毫無來由。但接讀下文我們就會明白,盡管雁猶遠,但秋天的腳步卻還是毫不客氣地臨近了。
三、四句景物描寫,剩余的桃子間或掉到井里,秋天新開的菊花已漸漸地接近了籬笆。這里作者通過靜中有動,以動襯靜的表現(xiàn)方法,把環(huán)境寫得非常空靈,寂靜,正好襯托出作者孤寂無奈的心情。
秋天的來臨,標志一年又將結(jié)束,而自己卻仍然是仕途無望,是什么原因使自己落得如此下場呢?難道是讀書習劍兩相耽誤,如孟浩然《自洛之越》詩中所說:「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嗎?思來想去,也難有一個完滿的答案。最后只好暫且以琴和酒,聊以消遣自持,并且在西書房中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寫下了詠貧的詩作。表現(xiàn)出一種類乎于「君子安貧,達人知命」(王勃《滕王閣序》)的曠達態(tài)度,從而結(jié)束了全篇。
詩詞作品: 早秋三首 詩詞作者:【 唐代 】 許渾 詩詞歸類: 【秋天】、【寫景】、【抒情】、【孤寂】、【無奈】
早秋許渾詩中哪些意象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nèi)容,更多關(guān)于早秋是唐代詩人許渾的五言律詩對嗎、早秋許渾詩中哪些意象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