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是一個愁字了得,這怎一個愁字了得
今天給各位分享怎是一個愁字了得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這怎一個愁字了得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guān)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一個愁字怎了得?"的全詩是什么?
"一個愁字怎了得?"出自南宋李清照的《聲聲慢》,原文如下: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譯文:
如同是丟了什么,我在苦苦尋覓。只見一切景物都冷冷清清,使我的心情更加愁苦悲戚。忽冷忽熱的氣候,最難保養(yǎng)身體。雖然喝了幾杯淡酒,也無法抵擋傍晚時秋風(fēng)的寒氣。正在傷心的時候,又有一群大雁,向南飛去。那身影,那叫聲,卻是舊時的相識。
曾經(jīng)那么繁盛地開在枝頭的菊花,如今已憔悴不堪,誰還有興致把它摘來戴在頭上?守著窗戶,獨自一個人如何熬到天黑?梧桐樹上飄下一片片走完生命歷程的黃葉,細雨一點一滴打在梧桐葉上,如同苦淚滴在心頭。此情此影,哪是一個“愁”字概括得了的呀!
擴展資料:
《聲聲慢》賞析
李清照這首《聲聲慢》,膾炙人口數(shù)百年,就其內(nèi)容而言,簡直是一篇悲秋賦。亦惟有以賦體讀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這首詞在作法上是有創(chuàng)造性的。原來的《聲聲慢》的曲調(diào),韻腳押平聲字,調(diào)子相應(yīng)地也比較徐緩。
而這首詞卻改押入聲韻,并屢用疊字和雙聲字,這就變舒緩為急促,變哀惋為凄厲。此詞以豪放縱恣之筆寫激動悲愴之懷,既不委婉,也不隱約,不能列入婉約體。
靖康之變后,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于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dāng)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zhuǎn)為沉郁凄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凄涼的景況。《聲聲慢·尋尋覓覓》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diào)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nèi)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
只覺齒舌音來回反復(fù)吟唱,徘徊低迷,婉轉(zhuǎn)凄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已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彌漫開來,久久不散,余味無窮。
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詞人連覺也睡不著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還能在短暫的時間內(nèi)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于是詞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來。披衣起床,喝一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
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獨引起的,而飲酒與品茶一樣,獨自一人只會覺得分外凄涼。端著一杯淡酒,而在這天暗云低,冷風(fēng)正勁的時節(jié),卻突然聽到孤雁的一聲悲鳴,那種哀怨的聲音直劃破天際,也再次劃破了詞人未愈的傷口。
頭白鴛鴦夫伴飛,唉,雁兒,你叫得這樣凄涼幽怨,難道你也像我一樣,老年失偶了嗎?也像我一樣,余生要獨自一人面對萬里層山,千山暮雪嗎?胡思亂想之下,淚光迷蒙之中,驀然覺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為自己傳遞情書的那一只。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舊日傳情信使仍在,而秋娘與蕭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一奇思妙想包含著多少無法訴說的哀愁啊!
這時看見那些菊花,才發(fā)覺花兒也已憔悴不堪,落紅滿地,再無當(dāng)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時的日子多么美好,詩詞唱和,整理古籍,可現(xiàn)在呢?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的煎熬了。
怎一個愁字了得是哪首詩
怎一個愁字了得出處:聲聲慢·尋尋覓覓。
聲聲慢·尋尋覓覓? ? 【作者】李清照?【朝代】宋
原文: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譯文:
空空蕩蕩無主張,冷冷清清好凄涼,悲悲慘慘好心傷。一時覺暖一時覺涼,身子如何得休養(yǎng)?飲三杯兩盞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時來的冷風(fēng)吹的緊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飛過去了,傷心的是卻是原來的舊日相識。
不認當(dāng)年舊同鄉(xiāng)。菊花委地盡枯黃,我引憂傷憔悴無心賞花惜花、如今花兒將敗還有誰能采摘?守著窗前挨時光,盼不到天黑好挹怏。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那雨聲還點點滴滴。此情此景,用一個愁字又怎么能說的夠?
賞析
靖康之變后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于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dāng)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zhuǎn)為沉郁凄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凄涼的景況。此詞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diào)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nèi)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
怎一個愁字了得是什么意思
意思:怎能用一個愁字寫得盡呢!
這是對前文的概括,概括了“乍暖還寒、晚來風(fēng)急、舊時雁過、滿地黃花、梧桐秋雨”等情景,這些情景,浸滿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作者的哀愁又何止這些呢?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國之痛,孤獨之病等等,僅用一個“愁”字又如何包括得盡,概括得了.正如她的詞作《武陵春·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中所寫: “只 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聲聲慢》中“怎一個愁字了得”的藝術(shù)手法
李清照在《聲聲慢》中寫愁的藝術(shù)手法:
十四個疊字,何等細膩。“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詞的開頭用這十四個疊字,細細訴說她的心情。她渴望尋求安慰,但總是尋求不到,她感到冷漠、凄涼、悲痛。從渴望到失望到悲痛,這種復(fù)雜的感情在這十四個疊字中表達得極其細的一大特色。用如此簡練的語言,表達如此復(fù)雜的感情,不得不叫人驚嘆不已!難怪曾有人將此比作“大珠小珠落玉盤”,倒也恰當(dāng)不過。三個“怎”字,何等強烈。“三杯兩杯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這個“怎”“字,表達了她借酒澆愁的無可奈何的心生得黑。”這個“怎”字,表達了她孤獨地看著窗外滿地黃花憔悴,目送空中飛過的雁群,萬種的凄涼的心情。“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個“怎”字,表達她了那哀愁之情個“怎”字表達的都是愁,但渲染程度卻是一層比一層強烈。三個“怎”用得妙絕!一個“愁”字,何等深刻。詞末一句“怎一個愁字了得!”這個“愁”字到詞的末尾才出現(xiàn),也是全詞中唯一的一個“愁”字。這個“愁”字正凝結(jié)了最強烈的感情。在這首詞中,作了一番低沉地細細訴說之后才出現(xiàn)的“愁”字,給人的印象是何等的深刻啊!想想她晚年的處境,想想國家的災(zāi)難,“怎一個愁字了得”啊!這個“愁”字已包含了那么多的痛苦.這個“愁”字,使我們具體地感受到李清照的內(nèi)心深處的那種無法再忍受煎熬的心情。情景交融,何等感人。觸景傷情,這正是《聲聲慢》又一特色。晚風(fēng)、飛雁、黃花、細雨、梧桐,繪成了一幅觸目皆然的凄涼的秋色圖:秋天的黃昏,女詞人李清照煢煢孑立于窗前。她仰視飛翔的大雁群,不由的想起曾托大雁給丈夫捎過信,但如今人去樓空,無信可捎了。怎不使她觸景傷情呢!她再看看窗外的黃花,憔悴、損落,雨打梧桐,點點滴滴,無法抑制的淚水也就隨之打濕了衣襟。這種情景交融,情景相生的手法,這幅栩栩如生的畫面,實在是感人肺腑!
END,本文到此結(jié)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guān)注本站哦!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