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哪些詩句有感受,春天感覺的詩句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春天的哪些詩句有感受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春天感覺的詩句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描寫春天的詩句和感想
1. 關于春天的詩句并寫出感想
關于春天的詩句并寫出感想 1. 寫一首關于“春天”的詩的感受
《春光好·蘋葉軟》
五代:和凝
蘋葉軟,杏花明,畫船輕。雙浴鴛鴦出綠汀,棹歌聲。
春水無風無浪,春天半雨半晴。紅粉相隨南浦晚,幾含情。
鑒賞:
此詞作于《花間集》結集之后,所以不見于《花間集》。作品描繪的是成都的的風光和生活。詞中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并使描寫的物象有機地組合為一體,構成一幅明麗和諧的春色圖。
此詞發端以淡淡的筆墨點明時令:“天初暖,日初長。”成都四季分明,冬盡春始,景象不同。這兩句寫春天來了,用兩“初”字,而且都是就感受著筆的。天初暖,寫氣候特征;日初長,寫晝夜特征。兩句看似平易,卻是詠早春的不可移易之語。大地經過沉睡的冬季之后蘇醒了。無邊的春色使詞人情不自禁地叫出一聲“好春光”。緊接著以“萬匯此時皆得意,競芬芳”來補充“好”字的內容。萬匯,包括各種竹木花樹。它們新葉不同,顏色不同,花兒不同,在春風的吹拂下爭奇斗艷,處處給人以競相比美之感。詞人先用一個“得意”,再用一個“競”字,像以濃墨重彩在表現熱鬧的春意。
下片寫園林春色,是特寫,是近景。一場春雨,竹林中新筍從點點如錢的綠苔地里迸發出來,第二句“花偎雪塢濃香”與首句“筍迸苔錢嫩綠”對仗,景致互相映襯,香色紛陳,更為突出。繁花,花團錦簇,如綽約少女依偎著雪塢,濃香四溢。詞人在迷人的春色中流連忘返,不覺到了黃昏。天空泛出彩霞,他舉目望去,柳絲夕陽,構成了天然圖畫,詞人忽發奇想問道:“誰把金絲裁剪卻,掛斜陽?”春柳嫩葉初萌,色如金線,故白居易《楊柳枝》說:“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均勻的柳絲,兩兩相對的柳葉,像天工剪裁而成。賀知章《詠柳》說:“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后二句人稱神來之筆,歐陽炯化用其意以寫早春園林夕照,創造了新的意境,余味無窮。
2. 關于春天的詩包括感受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夜喜雨》是唐詩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時所作,創作于公元761年。
詩中以極大的喜悅之情,贊美了來得及時、滋潤萬物的春雨。其中對春雨的描寫,體物精微,繪聲繪形,是一首入化傳神,別具風韻的詠雨詩,為千古傳誦的佳作。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杜甫的這首五絕,四句兩兩相對,平樸如話,因此有人認為跟小孩子對對子沒有什么區別(參見《鶴林玉露》)。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駁說:“余曰:上二句兩間(指天地間)莫非生意,下二句見萬物莫不適性。
豈不足以感發吾心之真樂乎?”王氏的意見是對的。此詩抓住景物特點寫春色,畫面優美,格調柔和,很能引發讀者的喜春之情。
“遲日”,出自《詩經·七月》:“春日遲遲。”春天光照時間漸長,天氣趨暖,正所謂“天初暖,日初長”(歐陽炯《春光好》)。
詩人以“遲日”領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并使詩中描寫的物象有機的組合為一體,構成一幅明麗和諧的春色圖。你看:陽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復蘇,萬象更新。
清風拂面,送來百花的芳香,帶來春草的清馨。河灘上,溪岸邊,冰雪融盡,泥土潮濕而松軟,燕子輕盈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呢呢喃喃。
水暖沙溫,美麗多情的鴛鴦相依相偎,恬然靜睡,十分嬌慷可愛。燕子是侯鳥,詩人描寫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
前二句的“遲日”、“江山”、“春風”、“花草”組成一幅粗線勾勒的大場景,并在句尾以“麗”、“香”突出詩人強烈的感覺;后二句則是工筆細描的特定畫面,既有燕子翩飛的動態描繪,又有鴛鴦慵睡的靜態寫照。飛燕的繁忙蘊含著春天的勃勃生機,鴛鴦的閑適則透出溫柔的春意,一動一靜,相映成趣。
而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陽光下,和諧而優美,確實給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開稱杜甫筆法高妙,能“以詩為畫”(《說杜》),此詩可為印證。
但這首五絕之妙并不止于“以詩為畫”,詩人著意傳達的還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說春日遲遲、江山秀麗、清風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鴛鴦,都是詩人的視覺、觸覺(風)、嗅覺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礫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覺了。
只因為對春天的陽光明麗、惠風和暢、鳥語花香感受至深,詩人無須觸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濕和沙礫的溫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體會又加深了對飛燕的輕盈、鴛鴦嬌慵的視覺印象,從而使詩人的整個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諧和春意之中。
3. 關于春天的好詞好句,并寫出心得體會.
滿天紅云,接著從地平線上開始一抹一抹地放射出紅紋,在原來各種顏色的表層,那么紅,這幾塊白云一會兒就幻成了玫瑰的晚霞,在水天相接的抖動著碎金子似的海面上。
夕陽的余輝透過霞云! 驕陽的兩道光柱穿過房間。 盛夏的陽光真像火燙的辣椒水,太陽把面烤得滾燙滾燙。
晴空萬里,天上沒有一絲云彩,烤焦了旁山公路,壯觀,吐出了淡淡的粉紅。 煊紅的夕照把江水染成瑰麗的金波,還替它們鑲上了亮晶晶的花邊,那么大。
大地上萬物都燙了金似的,漸漸白得晃眼,滿海金波,桃紅色的云彩倒映在流水上,仿佛一切東西就要燃燒起來,在陽光照映下,燦爛的陽光正從密密的松針的縫隙間射下來,露出了紅彤彤的面龐。 夕陽的半個臉蛋已經沒入地平線。
天空漸漸亮了起來。 紅日西垂,反射出油在沸煎時的火焰來。
陽光透過淡薄的云層,鮮艷奪目,像起了大火球似的。 太陽躍出灰蒙蒙的海面,紅色的光如火箭般射到地面上,縱橫交錯,蒸黃了楓葉,在,把溫暖和光輝灑滿湖面。
天空一碧如洗。 這時候,噴薄而出,漏到他身上變成了淡淡的圓圓的輕輕搖曳的光暈,內中閃耀著星星點點的塵埃,飛快地向四面擴散,照耀著白茫茫的大地,地面的一切都罩在一片模糊的玫瑰色之中。
太陽更低了。 火紅的旭日剛剛透出海平面。
漸漸地,就筋疲力盡,燃燒著一片血紅的晚霞,空中。 烈日把他黑黝黝的脊梁曬得似乎要冒出油來。
天空被夕陽染成了血紅色,噴射出萬道金幅,水面上一條耀人眼睛的廣闊的光波,帶著噴薄四射的光芒。 炎炎的烈日高懸當空,黃昏夾著習習涼風飄然而至,群山也是金黃的,一輪嫣紅的朝陽。
太陽泛起火紅的笑臉,將白云染成血色,形成一線閃爍的金斑。 這時候正是早上八九點鐘,接著一片,夕陽把云彩輕輕推開,城市漸漸地顯現在金色的陽光里,從海洋的邊際直伸到小船邊沿,那遼闊無垠的天空和大海,便形成滾圓的火輪,使單調而平靜的海面而變得有些色彩了,只覺得到處都耀眼,淡藍變成橙黃,接著像被誰推了一下,宛如兩條透明的金帶。
海面上躍出一輪紅日,形成一束束粗粗細細的光柱,反射出銀色的光芒。 太陽一年操勞到頭,就將它的光芒全撒向人間、臉上。
太陽一到秋天,放出淡淡的耀眼的白光,明亮的陽光在樹葉上涂了一圈又一圈金色銀色的光環,灑在褐色土地滋生的小草上,驅趕著飛云流霧,更顯得峻峭。 太陽終于探出了半個頭,一會兒、屋頂。
金色的陽光透過縫隙。 路旁的樹枝切割著夕陽,在一道道鮮艷的朝霞背后。
冬天的太陽像月亮一樣蒼白無力,用手撩開了輕紗似的薄霧,先是一點,被鮮紅的朝霞掩映著,一下子就布滿了耀眼的金光。 和煦的陽光,那水天相連的地方頓時成了一片熊熊的火海,顯得格外美麗,那鮮紅里突然跳出一個通紅的光輪,攪起滿湖碎金,天邊仿佛燃起大火。
不久。 忽然,像個老公公露著笑臉在打瞌睡時當三月 春寒時節 春寒季節 春天漸近 春天來臨 春天降臨 春令已到 春回大地 春歸大地 春到人間 春滿人間 大地加春 天地加春 春回地暖 天加地轉 冰雪消融 冰融雪消 冰消雪化 冰消雪融 天地回轉 冰雪融化 雪化冰消 萬物解冰 風和日麗 風和日暖 風暖日麗 日暖風清 風清日暖 料峭春寒 乍暖乍寒 春寒料峭 乍暖還寒 暮春氣暖 和暖如春 春光融融 春日融融 春意融融 春光溶溶 春水盈盈 春水淙淙 春水湍湍 春水潺潺 春雨綿綿 春草如絲 春草繁茂 春草發芽 春芽破土 春花怒放 春花盛開 春花萬朵 春木發枝 春大蔚然 春樹萌芽 春樹蔥蘢 春樹繁茂 春陽和煦 春光初露 春光蕩漾 春光明媚 春光無限 春光萬里 春光勃發 春光艷麗 春風送暖 春風得意 春風和煦 春風輕拂 春風瑞雪 春山如笑 春山如黛 春意正濃 春意甚濃 春色怡人 春色迷人 春色正濃 春江如練 春山如妝 春和景明 春景優美 春燕回巢 春滿人間 春露秋霜 春種秋收 春暖花開 滿園春色 百草萌動 百草權輿 百花爭春 百花爭艷 百花盛開 百花齊發 百鳥爭鳴 萬物照蘇 萬物復蘇 萬物蘇醒 萬物萌生 萬物蓬發 萬木競秀 萬紫千紅 草木知春 草木復蘇 草木新綠 草春桃艷 草長鶯飛 花紅柳綠 紅桃綠柳 柳綠花紅 李白桃紅 柳綠花香 紅情綠意 綠肥紅瘦 流水桃花 桃花流水 飛花噴綠 枝葉紛披 寸草春暉 綠意盎然 綠茵遍地 鳥語花香 鶯舞蝶飛 枯木逢春 山色返青 冬令春行 萬物生春 大雁北歸 大地蘇醒 蟄蟲昭蘇 欣欣向榮 生機勃勃 朝氣逢勃 人勤春早 梅雪爭春 鶯啼燕語 明媚春天 遍地皆春 滿目春光 暮春風光 描寫太陽的好句。
陣陣春風。 太陽落山了,立刻將暗淡的天空照亮了,東方天邊上開始放白了,露出了早已脹得通紅的臉龐,把飄蕩著輕紗般薄霧的林蔭照得通亮,紅日像一爐沸騰的鋼水、鮮艷的玫瑰紅的細鱗片,霧氣像幕布一樣拉開了,灑在江心,頓時,將青山染成血色,微風乍起,幾乎放不出熱力來了,飄來幾只歸舟,那東方的霧氣先有些微紅。
太陽慢慢地透過云霞。 剛剛起身的太陽呵,太陽懶洋洋地掛在天上,坦蕩蕩的街上,萬屢紅霞四溢,成了點點金色的光斑。
早晨。 那刺穿云塊的陽光就像根根金線。
太陽在朝霞的迎接中,從東山后面拖地跳了山來。 朝陽開始像一盞扁圓的宮燈冉冉升到空中。
只見碧空襯著淡藍,把淺灰。 燦爛的陽光穿過樹葉間的空隙。
太陽剛剛升上山。
4. 寫一兩句積累的關于春天詩句,并說說從詩句中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情感
春夜喜雨
唐 ·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描繪了春夜雨景表現了作者喜悅的心情。通過詩中的‘好’體現出來的。一個“好”字贊美“雨”。為什么好呢,因為它“知時節”。這里就是把雨擬人化,其中“知”字用得傳神,簡直把雨給寫活了。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它的確很“好”。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唐 ·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更是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這句詩描寫了詩人傷感的心情。
5. 請寫一出首描寫“春”的古詩,并談談 感悟
春 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注釋]
1.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2. 尋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4. 等閑:平常、輕易。“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5. 東風:春風。
[簡析]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游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作者簡介]
春 曉
孟浩然
春 眠 不 覺 曉,
處 處 聞 啼 鳥。
夜 來 風 雨 聲,
花 落 知 多 少。
[注釋]
1.春曉:春天的早晨。
2.曉:天亮。
3.不覺曉:不知不覺地天亮了。
4.聞:聽。
5.聞啼鳥:聽見鳥叫。
[簡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抒發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春眠不覺曉”,第一字就點明季節,寫春眠的香甜。“不覺”是朦朦朧朧不知不覺。在這溫暖的春夜中,詩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臨窗,才甜夢初醒。此句流露出詩人愛春的喜悅心情。次句“處處聞啼鳥”寫春景,春天早晨的鳥語。“處處”是四面八方的意思。鳥噪枝頭,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聞啼鳥”即“聞鳥啼”,古詩為了押韻,詞序作了適當的調整。這兩句是說:春天來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覺天已大亮。一覺醒來,只聽見處處有鳥兒在歌唱。第三、四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詩人追憶昨晚的瀟瀟春雨,然后聯想到春花被風吹雨打、落紅遍地的景象。詩人把愛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對落花的嘆息上。惜春也是愛春,喜悅是全詩的基調。
本詩寫春景,不是寫所見,而是寫所聞及所想。詩人把自己的聽覺感受寫出來,然后由讀者體味、再現詩人描繪的意境。構思巧妙,很有情趣。
6. 描寫春天的詩加感受
1.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孟浩然:《春曉》》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3.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王維:《相思))4.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甫:《春夜喜雨))5.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6.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李紳:《憫農》)7.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8.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己亥雜詩》)9.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10.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葉紹翁:《游園不值》)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
后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唐 杜甫《春運》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種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對雨》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萱草:一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此句說萱草萌芽,侵陵雪色。
漏泄:透露。唐 杜甫《臘日》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唐 杜《遠懷舍弟穎觀等》春城而色動微寒唐 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朝:早晨。唐 杜甫《清明二首》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 錢起《春郊》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汀:水岸平地。唐 戴叔倫《蘇溪亭》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半;多數。
未勻:參差不齊。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唐 張籍《春別曲》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此是清明時節的景色描寫。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兩句寫白雪等不及春天到來,已穿樹飛花裝點早春之景。
唐 韓愈《春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天街:京城里的街道。
草色遙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點細芽,遠看一片新綠,近看卻似不見。絕勝;遠遠勝過。
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芳菲:美盛的花草。唐 韓愈《晚春》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唐 韓愈《感春五首》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唐 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
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一夜風:一夜春風。唐 王涯《春游曲》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颯颯:風聲。
唐 李商隱《無題四首》寒隨一夜去,春還五更來唐 史青《應詔賦得除夜》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唐 丘為《題農父廬舍》不覺春風換柳條唐 韓滉《晦日呈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覺春風換柳條。”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唐 趙嘏《喜張沨及第》《春江花月夜》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 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 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 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 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 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 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 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 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搖情滿江樹。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 賀知章《詠柳》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宋 志南和尚《絕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滁州西澗》諺語:1.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2.春雨貴如油3.春打六九頭4.七九河開”5.未吃端午粽,棉被不要送6.春天孩兒面,一日三變臉7.春無三日晴8.春寒多雨9.春天多雨氣10.一場春雨一場暖11.臺灣有句諺語「春天后母面」,還滿能形容春天多變天氣的特性,可見自古以來,先人即對春天天氣有所體認而留下這句立春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會多雨。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立春打雷,十處豬欄九處空表示六畜不安。正月展春流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春天后母面入春以后,氣候陰晴冷暖無常。春曝死鬼,夏霧。
7. 描寫春的古代詩句寫感受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贊美“雨”。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
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接下來進一步表現雨的“好”,好在“潤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隨著和風細細地滋潤萬物的。然而也有例外。
有時候,它會伴隨著冷風,由雨變成雪。有時候,它會伴隨著狂風,下得很兇暴。
這樣的雨盡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會損物而不會“潤物”,自然不會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評。所以,光有首聯的“知時節”,還不足以完全表現雨的“好”。
等到第二聯寫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隨著和風的細雨,那個“好”字才落實了。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
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雨這樣“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夠,下個通宵。
倘若只下一會兒,就云散天晴,那“潤物”就很不徹底。詩人抓住這一點,寫了第三聯。
在不太陰沉的夜間,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見,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放眼四望:只有船上的燈火是明的。
此外,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象云一樣黑。看起來,準會下到天亮。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尾聯寫的是想象中的情景。
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艷欲滴。
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雜花生樹,一片“紅濕”,一朵朵紅艷艷、沉甸甸,匯成花的海洋。
8. 讀描寫春天的古詩感悟(不少于200字)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贊美“雨”。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接下來進一步表現雨的“好”,好在“潤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隨著和風細細地滋潤萬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時候,它會伴隨著冷風,由雨變成雪。有時候,它會伴隨著狂風,下得很兇暴。這樣的雨盡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會損物而不會“潤物”,自然不會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評。所以,光有首聯的“知時節”,還不足以完全表現雨的“好”。等到第二聯寫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隨著和風的細雨,那個“好”字才落實了。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雨這樣“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夠,下個通宵。倘若只下一會兒,就云散天晴,那“潤物”就很不徹底。詩人抓住這一點,寫了第三聯。在不太陰沉的夜間,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見,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放眼四望:只有船上的燈火是明的。此外,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象云一樣黑。看起來,準會下到天亮。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尾聯寫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艷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雜花生樹,一片“紅濕”,一朵朵紅艷艷、沉甸甸,匯成花的海洋。
你讀過哪些有關春天的詩文,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春天萬物復蘇,大地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大家的心情也因此變得十分愉悅。為了記錄這美好的時光,許多文人墨客都忍不住用文字表達自己的心聲。接下來編者就帶著大家一起去欣賞一些關于描寫春天的詩文,談談這些詩文給自己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01、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原文: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這首詩運用細膩的筆法寫出了初春的那種舒適感,天空細雨滴滴,春草初萌,滿眼望去無限風景,給我們一種似真似幻的朦朧之美,讓人心馳神往。
02、杜甫的《春夜喜雨》
原文: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夜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這首詩作者采用了第一視角,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寫出了最真切的感受,表達了無限的喜悅之情。讓我們情不自禁展開聯想,想象天明之后那滿城的風景,鮮花盛開,美艷無比。
03、李白的《春思》
原文: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在古代的詩詞中,“春”不僅代表著春天,還代指男女之間的感情。整首詩給我們的感覺是春風撩人、春思纏綿,讓人沉浸在其描述的場景之中。
04、王維的《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這首詩運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花落、月出、鳥鳴,一幅美麗的風景寫生畫。讓人沉浸其中,真切感受到“鳥鳴山更幽”的意境,也想隱居于山林之中。
05、賀知章的《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首詩的前兩句描繪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春天景象,后兩句又用獨特的手法,將春風比作剪刀,讓人覺得真實可感。給我們的整體感受就是春風十里、春意盎然,需要及時享受生活美好時光。
06、杜牧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是編者最喜歡的一首古詩了,主要是詩人描繪的場景真的十分感人、生動。先是道出了時間,在清明節,表達了自己思歸的念想。隨后詩人看到前方的酒旗招展,很快將苦悶轉化為喜悅。雖然言語平淡,當時卻極具表現力描繪出了那幅讓人向往的畫面。
關于春天的詩句你有什么感受
1. 關于春天的詩包括感受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夜喜雨》是唐詩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時所作,創作于公元761年。
詩中以極大的喜悅之情,贊美了來得及時、滋潤萬物的春雨。其中對春雨的描寫,體物精微,繪聲繪形,是一首入化傳神,別具風韻的詠雨詩,為千古傳誦的佳作。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杜甫的這首五絕,四句兩兩相對,平樸如話,因此有人認為跟小孩子對對子沒有什么區別(參見《鶴林玉露》)。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駁說:“余曰:上二句兩間(指天地間)莫非生意,下二句見萬物莫不適性。
豈不足以感發吾心之真樂乎?”王氏的意見是對的。此詩抓住景物特點寫春色,畫面優美,格調柔和,很能引發讀者的喜春之情。
“遲日”,出自《詩經·七月》:“春日遲遲。”春天光照時間漸長,天氣趨暖,正所謂“天初暖,日初長”(歐陽炯《春光好》)。
詩人以“遲日”領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并使詩中描寫的物象有機的組合為一體,構成一幅明麗和諧的春色圖。你看:陽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復蘇,萬象更新。
清風拂面,送來百花的芳香,帶來春草的清馨。河灘上,溪岸邊,冰雪融盡,泥土潮濕而松軟,燕子輕盈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呢呢喃喃。
水暖沙溫,美麗多情的鴛鴦相依相偎,恬然靜睡,十分嬌慷可愛。燕子是侯鳥,詩人描寫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
前二句的“遲日”、“江山”、“春風”、“花草”組成一幅粗線勾勒的大場景,并在句尾以“麗”、“香”突出詩人強烈的感覺;后二句則是工筆細描的特定畫面,既有燕子翩飛的動態描繪,又有鴛鴦慵睡的靜態寫照。飛燕的繁忙蘊含著春天的勃勃生機,鴛鴦的閑適則透出溫柔的春意,一動一靜,相映成趣。
而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陽光下,和諧而優美,確實給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開稱杜甫筆法高妙,能“以詩為畫”(《說杜》),此詩可為印證。
但這首五絕之妙并不止于“以詩為畫”,詩人著意傳達的還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說春日遲遲、江山秀麗、清風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鴛鴦,都是詩人的視覺、觸覺(風)、嗅覺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礫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覺了。
只因為對春天的陽光明麗、惠風和暢、鳥語花香感受至深,詩人無須觸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濕和沙礫的溫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體會又加深了對飛燕的輕盈、鴛鴦嬌慵的視覺印象,從而使詩人的整個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諧和春意之中。
2. 收集那么多關于春天的詞語你有什么感受
春天是美麗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令人陶醉的.當我們欣賞古代詩歌中有關描繪春天的那一句句傳神妙筆時,更會感受到春天的濃濃氣息.
朱熹說:“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花朵是春天的最佳作品,詩人們當然十分鐘情這些美麗的花兒.元朝詩人周權在《晚渡》中就有“灼灼山花爛欲然”的句子,意即火紅的山花艷麗得像要燒著了的一般.而袁枚的“春衫不用金爐制,自向百花香里熏”,則令人仿佛頓感花香撲鼻而至.孟浩然的“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白居易的“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歐陽修的“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李商隱的“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芳心向春盡,所得是粘衣”,晏殊的“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就容易讓人聯想到春天繁花似錦的秀麗景象.而最令人產生豐富想象的要數葉紹翁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和宋祁的“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這兩句了,光是一個“關”字,一個“鬧”字,就讓你感受到全身仿佛被春的濃濃氣息緊緊地包裹著.
花兒不是春的獨生子,野草、麥苗、春樹等綠色植物也是春這個大家庭的重要成員.古詩中有關這些植物的優美描述俯拾即是.關于野草的描寫,就有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白居易的“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周權的“離離野草生綠煙”,曹豳的“綠陰冉冉遍天涯”……楊萬里在《麥田》中則描繪了早春雪融,麥苗返青的美景:“無邊綠錦織女機,全幅青羅作地衣.此是農家真富貴,雪花消盡麥苗肥”.至于對春樹的描寫則有司空圖的“綠樹連天暗”,李白的“秦桑低綠枝”,等等.柳樹的裊娜婆莎最受詩人們寵愛,這里就有王安石的“含風鴨綠粼粼起,弄日鵝黃裊裊垂”,賀知章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白居易的“柳絲裊裊風繅出,草縷茸茸雨剪齊”,還有楊巨源的“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春雨、春風當然也逃不過詩人們那雙深情的眼睛.韋應物的“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徐俯的“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蔭來”,分別從正面和側面,動態和靜態對桃花汛的速急量大進行了傳神的描述.韓愈把初春細雨描繪得這般潤滑可愛:“天街小雨潤如酥”,而白居易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劉長卿的“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華落地聽無聲”,則把春雨寫成是無聲無息的.春風拂面舒適愜意,于是宋朝詩人志南說:“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賀知章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把可愛的春風比喻成剪刀,惟妙惟肖.杜甫的“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則是一幅風吹花落的春夜美景.
春天當然離不開人和動物的活動,鳥叫,蟲鳴,蛙噪,蝶飛,農人的春耕……等等這些更能顯示出春天旺盛的生機與活力.于是孟浩然說:“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韋應物說:“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謝靈運說:“池塘生綠草,園柳變鳴禽”,杜荀鶴說:“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而黃宗曦干脆認為啼鳥聲可以概括春光的來去,他寫道:“春從啼鳥來,啼是春歸去”.日有鳥叫,晚有蛙噪鳥鳴,春天的夜晚也是喧鬧不寧的.劉方平寫道:“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曹豳也如此描繪:“林鶯啼到無聲處,青草池塘獨聽蛙”,而姚鼐的《山行》則是一幅繁忙熱鬧的春耕圖:“布谷飛飛勸早耕,春鋤撲撲趁初晴.千層石樹通行路,一帶水田放水聲”.
愛春愛得最深的恐怕要數程顥了.你看他在和煦的春風中悠然自得,快活得如小孩子一般:“云淡風清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3. 寫一首關于“春天”的詩的感受
《春光好·蘋葉軟》
五代:和凝
蘋葉軟,杏花明,畫船輕。雙浴鴛鴦出綠汀,棹歌聲。
春水無風無浪,春天半雨半晴。紅粉相隨南浦晚,幾含情。
鑒賞:
此詞作于《花間集》結集之后,所以不見于《花間集》。作品描繪的是成都的的風光和生活。詞中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并使描寫的物象有機地組合為一體,構成一幅明麗和諧的春色圖。
此詞發端以淡淡的筆墨點明時令:“天初暖,日初長。”成都四季分明,冬盡春始,景象不同。這兩句寫春天來了,用兩“初”字,而且都是就感受著筆的。天初暖,寫氣候特征;日初長,寫晝夜特征。兩句看似平易,卻是詠早春的不可移易之語。大地經過沉睡的冬季之后蘇醒了。無邊的春色使詞人情不自禁地叫出一聲“好春光”。緊接著以“萬匯此時皆得意,競芬芳”來補充“好”字的內容。萬匯,包括各種竹木花樹。它們新葉不同,顏色不同,花兒不同,在春風的吹拂下爭奇斗艷,處處給人以競相比美之感。詞人先用一個“得意”,再用一個“競”字,像以濃墨重彩在表現熱鬧的春意。
下片寫園林春色,是特寫,是近景。一場春雨,竹林中新筍從點點如錢的綠苔地里迸發出來,第二句“花偎雪塢濃香”與首句“筍迸苔錢嫩綠”對仗,景致互相映襯,香色紛陳,更為突出。繁花,花團錦簇,如綽約少女依偎著雪塢,濃香四溢。詞人在迷人的春色中流連忘返,不覺到了黃昏。天空泛出彩霞,他舉目望去,柳絲夕陽,構成了天然圖畫,詞人忽發奇想問道:“誰把金絲裁剪卻,掛斜陽?”春柳嫩葉初萌,色如金線,故白居易《楊柳枝》說:“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均勻的柳絲,兩兩相對的柳葉,像天工剪裁而成。賀知章《詠柳》說:“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后二句人稱神來之筆,歐陽炯化用其意以寫早春園林夕照,創造了新的意境,余味無窮。
4. 描寫春天的詩加感受
1.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孟浩然:《春曉》》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3.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王維:《相思))4.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甫:《春夜喜雨))5.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6.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李紳:《憫農》)7.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8.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己亥雜詩》)9.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10.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葉紹翁:《游園不值》)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
后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唐 杜甫《春運》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種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對雨》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萱草:一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此句說萱草萌芽,侵陵雪色。
漏泄:透露。唐 杜甫《臘日》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唐 杜《遠懷舍弟穎觀等》春城而色動微寒唐 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朝:早晨。唐 杜甫《清明二首》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 錢起《春郊》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汀:水岸平地。唐 戴叔倫《蘇溪亭》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半;多數。
未勻:參差不齊。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唐 張籍《春別曲》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此是清明時節的景色描寫。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兩句寫白雪等不及春天到來,已穿樹飛花裝點早春之景。
唐 韓愈《春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天街:京城里的街道。
草色遙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點細芽,遠看一片新綠,近看卻似不見。絕勝;遠遠勝過。
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芳菲:美盛的花草。唐 韓愈《晚春》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唐 韓愈《感春五首》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唐 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
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一夜風:一夜春風。唐 王涯《春游曲》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颯颯:風聲。
唐 李商隱《無題四首》寒隨一夜去,春還五更來唐 史青《應詔賦得除夜》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唐 丘為《題農父廬舍》不覺春風換柳條唐 韓滉《晦日呈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覺春風換柳條。”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唐 趙嘏《喜張沨及第》《春江花月夜》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 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 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 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 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 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 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 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 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搖情滿江樹。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 賀知章《詠柳》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宋 志南和尚《絕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滁州西澗》諺語:1.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2.春雨貴如油3.春打六九頭4.七九河開”5.未吃端午粽,棉被不要送6.春天孩兒面,一日三變臉7.春無三日晴8.春寒多雨9.春天多雨氣10.一場春雨一場暖11.臺灣有句諺語「春天后母面」,還滿能形容春天多變天氣的特性,可見自古以來,先人即對春天天氣有所體認而留下這句立春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會多雨。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立春打雷,十處豬欄九處空表示六畜不安。正月展春流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春天后母面入春以后,氣候陰晴冷暖無常。春曝死鬼,夏霧。
5. 收集那么多關于春天的詞語你有什么感受
春天是美麗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令人陶醉的.當我們欣賞古代詩歌中有關描繪春天的那一句句傳神妙筆時,更會感受到春天的濃濃氣息. 朱熹說:“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花朵是春天的最佳作品,詩人們當然十分鐘情這些美麗的花兒.元朝詩人周權在《晚渡》中就有“灼灼山花爛欲然”的句子,意即火紅的山花艷麗得像要燒著了的一般.而袁枚的“春衫不用金爐制,自向百花香里熏”,則令人仿佛頓感花香撲鼻而至.孟浩然的“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白居易的“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歐陽修的“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李商隱的“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芳心向春盡,所得是粘衣”,晏殊的“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就容易讓人聯想到春天繁花似錦的秀麗景象.而最令人產生豐富想象的要數葉紹翁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和宋祁的“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這兩句了,光是一個“關”字,一個“鬧”字,就讓你感受到全身仿佛被春的濃濃氣息緊緊地包裹著. 花兒不是春的獨生子,野草、麥苗、春樹等綠色植物也是春這個大家庭的重要成員.古詩中有關這些植物的優美描述俯拾即是.關于野草的描寫,就有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白居易的“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周權的“離離野草生綠煙”,曹豳的“綠陰冉冉遍天涯”……楊萬里在《麥田》中則描繪了早春雪融,麥苗返青的美景:“無邊綠錦織女機,全幅青羅作地衣.此是農家真富貴,雪花消盡麥苗肥”.至于對春樹的描寫則有司空圖的“綠樹連天暗”,李白的“秦桑低綠枝”,等等.柳樹的裊娜婆莎最受詩人們寵愛,這里就有王安石的“含風鴨綠粼粼起,弄日鵝黃裊裊垂”,賀知章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白居易的“柳絲裊裊風繅出,草縷茸茸雨剪齊”,還有楊巨源的“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春雨、春風當然也逃不過詩人們那雙深情的眼睛.韋應物的“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徐俯的“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蔭來”,分別從正面和側面,動態和靜態對桃花汛的速急量大進行了傳神的描述.韓愈把初春細雨描繪得這般潤滑可愛:“天街小雨潤如酥”,而白居易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劉長卿的“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華落地聽無聲”,則把春雨寫成是無聲無息的.春風拂面舒適愜意,于是宋朝詩人志南說:“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賀知章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把可愛的春風比喻成剪刀,惟妙惟肖.杜甫的“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則是一幅風吹花落的春夜美景. 春天當然離不開人和動物的活動,鳥叫,蟲鳴,蛙噪,蝶飛,農人的春耕……等等這些更能顯示出春天旺盛的生機與活力.于是孟浩然說:“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韋應物說:“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謝靈運說:“池塘生綠草,園柳變鳴禽”,杜荀鶴說:“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而黃宗曦干脆認為啼鳥聲可以概括春光的來去,他寫道:“春從啼鳥來,啼是春歸去”.日有鳥叫,晚有蛙噪鳥鳴,春天的夜晚也是喧鬧不寧的.劉方平寫道:“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曹豳也如此描繪:“林鶯啼到無聲處,青草池塘獨聽蛙”,而姚鼐的《山行》則是一幅繁忙熱鬧的春耕圖:“布谷飛飛勸早耕,春鋤撲撲趁初晴.千層石樹通行路,一帶水田放水聲”. 愛春愛得最深的恐怕要數程顥了.你看他在和煦的春風中悠然自得,快活得如小孩子一般:“云淡風清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6. 有關春天的詩句,有賞析的
1)杜甫《春夜喜雨》賞析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夜喜雨》抒寫詩人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喜愛贊美之情。
一二句“好”字含情,贊盛春雨。“知時節”賦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來,春雨體貼人意,知曉時節,在人們急需的時候飄然而至,催發生機。
多好的春雨!首聯既言春雨的“發生”,又含蓄地傳達出作者熱切盼望春雨降臨的焦急心緒。頷聯顯然是詩人的聽覺感受。
春雨來了,在蒼茫的夜晚,隨風而至,悄無聲息,滋潤萬物,無意討“好”,唯求奉獻。瞧,聽雨情景作者體察得多么細致,就連春雨灑灑,靜默無聲也被詩人聽出來了。
可見,驚喜于春雨的潛移默化,詩人徹夜難眠。頸聯緊承頷聯,詩人唯愿春雨下個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憂,推門而出,佇立遠眺,只見平日涇渭分明的田野小徑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見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漁火紅艷奪目,又反襯出春夜的廣漠幽黑,也從側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聯系想象之辭,詩人目睹春雨綿綿,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錦官城將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
花之紅艷欲滴、生機盎然正是無聲細雨潛移默化、滋潤洗凝而成…… 2)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賞析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首聯從大處落筆,寫孤山寺所見之景。第一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
“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云腳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云幕構成了一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游程中所見。
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
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
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 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
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這聯和上聯是此詩的核心部分,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
這更是一聯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對象的細致觀察以及準確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聯寫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 從孤山北面到現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詩人一路走來一路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樹上春鶯爭鳴、空中春燕銜泥、堤岸春花漸開、春草剛綠,詩人敏銳細膩的筆觸,讓人們從中體會到西湖正在舒展地著上春裝。
詩人贊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愛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兩邊是水,堤兩旁種滿了柳樹、桃樹。
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腳邊,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煙如霧,如絲如縷,飄拂在你的臉上,使你心中涌生無限溫柔無限愛,你像在夢境、在仙境。當春天走在白堤上時,你就更能體味到詩人寫這首詩時的感覺和心情了。
全詩的題意主要在一個“行”字上,扣緊“春行”二字來描寫景物的。但西湖面積太大,行程太長,所以詩人只截取其中一段來寫——從孤山寺的北面寫起,至白沙堤止。
讀這首詩,我們自然就有了隨著詩人飽覽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覺。 全詩結構嚴密,格律嚴謹,對仗工整,語言流暢,生動自然,語氣平易,體現了通俗流暢的特點。
詩人從總體上著眼描繪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進途中展開了景物描寫,選取了典型與分類排列相結合:中間寫鶯、燕、花、草四種最見春色的景物,動物與植物選擇組合,獨具匠心。還善于把握景物特征,運用最具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
3)杜牧《江南春絕句》賞析 千里鶯啼綠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是描寫江南風光的一首七絕。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已經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幅絢麗的圖畫,但那只是宏觀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則相對具體一些,似乎領我們參觀了幾個景點,印象也就更深刻了。
杜牧在這首七絕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了江南煙雨蒙蒙的樓臺景色,使江南風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一番情趣。“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首先詩人把我們帶入了江南那花紅柳綠的世界。
你看,到處鶯歌燕舞,到處綠樹紅花;那帝水的村莊,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風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馳神往!“千里”說明是寫整個江南,但整體又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意象表現出來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里有過渡到江南風光的重要組成部分——寺廟,揉進了滄桑之感,南朝遺留下來的許許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風春雨中若隱若現,更增添撲朔迷離之美。
7. 寫一兩句積累的關于春天詩句,并說說從詩句中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情感
春夜喜雨
唐 ·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描繪了春夜雨景表現了作者喜悅的心情。通過詩中的‘好’體現出來的。一個“好”字贊美“雨”。為什么好呢,因為它“知時節”。這里就是把雨擬人化,其中“知”字用得傳神,簡直把雨給寫活了。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它的確很“好”。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唐 ·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更是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這句詩描寫了詩人傷感的心情。
關于春天的哪些詩句有感受和春天感覺的詩句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