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句話出自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以及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句話出自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什么意思?
意思是:要問我心中有多少的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這句詩詞出自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詞,名字叫《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首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名作《虞美人》,被前人譽為 “詞中之帝”,是李煜囚居汴京時所作。據王輊《默記》載: “歸朝(指李煜降宋后),郁郁不樂,見于詞語。”本詞就是抒寫這種懷念故國之情,哀嘆亡國之痛的情懷的。
作品原文: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擴展資料:
作品譯文:
這年的時光什么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作者簡介:
李煜在政治上雖庸駑無能,但其藝術才華卻卓絕非凡。工書法,善繪畫,精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被譽為“千古詞帝”,對后世影響亦大。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現存詞可確定者三十八首,存詩十六首。
作品鑒賞:
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于結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人們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并借用它來抒發自已類似的情感。因為人們的愁思雖然內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范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出自何處?!
1、“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最多的愁。
把思愁比喻為一江春水,最貼切,最形象,最連綿不斷的憂愁。
2、“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
這是一首傷感愁緒之作,此句作為末句,更是將其凄涼傷感之情烘托到了極致。
3、附原文: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4、作者簡介: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后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后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誰寫的?
出自南唐詩人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譯文:春花秋月,年年開花,歲歲月圓,要到什么時候才能完了呢?以往的一切都沒有了,都消逝了,都化為虛幻了。歸宋后又過了一年,夜闌人靜,幽囚在小樓中的人,倚欄遠望,對著那一片沉浸在銀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國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頭,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他遙望南國感嘆,“雕欄”“玉砌”也許還在吧;只是當年曾在欄邊砌下流連歡樂的有情之人,已不復當年的神韻風采了。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悲愁么。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傾斜;又如同春水之不舍長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關于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和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句話出自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