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寄贈小樊的譯文 寄贈小樊拼音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勀睦镉屑馁浶》淖g文,以及寄贈小樊拼音對應(yīng)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97 丫頭不乖
還記得您發(fā)給我那個看電影的公眾號嗎?叫丫頭不乖。
丫頭,這個詞,小時候鄰居都這么稱呼我。
突然的一天,您發(fā)這個公眾號給我時,一下子我就感覺很熟悉。
我愛這個名字,愛他的接地氣,愛他的溫暖。
關(guān)于丫頭一詞,百度上是這樣解釋的:
古代女孩子在及笄之前,頭上都要梳著兩個"髻",左右分開,對稱而立,像個"丫"字,所以稱為"丫頭"。唐代劉禹錫《寄贈小樊》詩云:"花面丫頭十三四,春來綽約向人時。"
現(xiàn)今,"丫頭"多用以表達(dá)父母對女兒、男友對女友的昵稱,被稱為丫頭的女孩一般較為年輕,性格多乖巧可愛。
看這個解釋,間接說明小時候我很乖巧很可愛。
事實上,我一直都是很乖巧。
請問誰能定義——乖?
乖與不乖,只是一個說法而已。
所有違背內(nèi)心真實意愿的乖巧才是有毒的。
在過去的那些年,我是典型的乖孩子,家人認(rèn)可。可后來的很多事的結(jié)果我發(fā)現(xiàn),乖并不是一個好詞,于是成年的一件事就是遠(yuǎn)走他鄉(xiāng)。
我承認(rèn)我曾經(jīng)是個敏感的人,憂郁的人,甚至是無助的人,不快樂的人!
當(dāng)我不再糾結(jié)于乖這個詞的時候,我更多的是遵從內(nèi)心的指引。
現(xiàn)在,我有點丫頭不乖了!
知道為什么了嗎?
初稿完成于2020年11月1日
修改于2020年12月2日
唐家灣金鳳路6號
古詩《寄贈小樊》的全文及朝代,作者。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賞析:
李白懷才見棄,政治理想不能實現(xiàn),心情是孤寂苦悶的。但他面對黑暗現(xiàn)實,沒有沉淪,沒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詩篇中多歌頌太陽和詠月之作。太陽是自然界中光明絢麗的形象,明月是清澈純潔的象征。尤其是明月,清新、明麗、寧靜、溫柔,因而詩人和它相親相近。在這首詩中,詩人還進(jìn)一步把明月引為知己,對月抒懷。詩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達(dá)一種孤獨寂寥的思想感情。這種孤寂之情無法驅(qū)遣,于是詩人以奇特的想象,生動的描寫,把明月作為知音,相邀對飲。同時還異想天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類,邀其共酌。表面上有明月相伴,身影相隨,好象并不是獨酌,但月不解飲,影徒隨身,這就更加突出了詩人的孤獨感,正如孫洙所說:“題本獨酌,詩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說,反復(fù)推勘,愈形其獨。”(《唐詩三百首》卷一)因為世少相知,詩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為伴,向月而高歌,對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悶。結(jié)聯(lián)進(jìn)而要和明月、身影永遠(yuǎn)結(jié)成忘情好友,將來在邈遠(yuǎn)的碧空中相見遨游。這表現(xiàn)了詩人對污濁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在孤獨中向往自由和光明。 這首五言古詩,構(gòu)思新穎,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詩中別具神韻的佳作。
子夜吳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yuǎn)征。
賞析:
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在他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十分注意向漢魏六朝的民歌學(xué)習(xí),從中獲得豐富的養(yǎng)料,充實和發(fā)展自己的創(chuàng)作,這首《子夜吳歌》就是詩人向民歌學(xué)習(xí)而又有所創(chuàng)造的例證。 《子夜吳歌》是六朝時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寫少女熱烈深摯地憶念情人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非常真誠纏綿,李白正是掌握住了這種表達(dá)感情的特點,在本詩中成功地描寫了閨中思婦那種難以驅(qū)遣的愁思。“長安”兩句寫景,為抒情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氣氛。皎潔的月光照射著長安城,出現(xiàn)一片銀白色的世界,這時隨著颯颯秋風(fēng),傳來此伏彼起的搗衣聲。搗衣含蘊著思婦對征人的誠摯情意。“秋風(fēng)”兩句承上而正面抒情。思婦的深沉無盡的情思,陣陣秋風(fēng)不僅吹拂不掉,反而勾起她對遠(yuǎn)方丈夫的憶念,更增加她的愁懷。“不盡”既是秋風(fēng)陣陣,也是情思的悠長不斷。這不斷的情思又總是飛向遠(yuǎn)方,是那樣執(zhí)著,一往情深。最后兩句思婦直接傾訴自己的愿望,希望丈夫早日安定邊疆,返回家園和親人團聚,過和平安定的生活,表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婦女的同情。這首民歌氣味很濃的樂府詩,樸素自然,流麗婉轉(zhuǎn),真切感人。
金陵酒肆留別
風(fēng)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賞析:
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曾說自己早年東游揚州,不到一年光景,“散金三十余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可見李白是一位輕財重義,交游極廣的詩人。這次,當(dāng)他即將離開金陵,前往揚州時,朋友相送,在餞別的酒度上,李白寫了這首詩,作為臨別紀(jì)念。這些來相送的“金陵子弟”,不過是些年輕的朋友,彼此雖意氣相投,但在政治理想上未必一致,因此這首詩就很不好寫。說多了虛詞,沒有實際內(nèi)容,只能流于淺薄、空泛。然而朋友相處,一旦分離,總是令人留戀的。現(xiàn)在如此寫來,恰到好處,它真誠地表達(dá)了詩人對友情的珍重。詩的開頭兩句,就寫得很歡暢、豪爽,形象生動,意境豐美。暮春三月,楊花飛舞,金陵酒肆,吳姬勸嘗。此時此地,此情此景,無論是“欲行”還是“不行”的人,都是興奮的、愉快的。所以接下去的兩句,用敘述的語言,簡潔、明了地總寫一筆惜別的熱烈場面。這符合青年人的性格特點,也表明了朋友之間的美好情意。于是最后兩句,以設(shè)問方式,用眼前景物,十分貼切而自然地抒發(fā)了這離情別意的深切: 請朋友們不妨問一問啊, 向東奔流而去的滔滔江水, 我們惜別的情意和它相比, 究竟是誰短啊又誰長? 如此作結(jié),不僅形象生動,巧思巧妙,而且情真意切,余韻悠然。全詩語言清新流利,具有質(zhì)樸的民歌風(fēng)味,是李白詩中的名篇。 謝榛說:“太白《金陵留別》詩:‘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妙在結(jié)語。”(《四溟詩話》)
行路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賞析:
《行路難》共三首,是李白天寶三年(744)因遭讒毀而離開長安時作的。這是其中的第一首。李白在這首詩中,以滿腔的悲憤,深深的感嘆著世路的艱難,從而抒發(fā)了他久久郁積于心的痛苦和憂傷。一向嗜酒成癖的詩人,面對這“金樽清酒”,竟然喝不進(jìn)了,“玉盤珍羞”,也咽不下了,拔劍四顧,心意茫然。雖然壯志猶在,但是啊,欲渡黃河,冰已塞川;將登太行,雪又滿山。人生世路,竟是這樣難以逾越的艱難險阻。道路縱然如此崎嶇,詩人也并沒有就此意冷心灰,還是希望將來能有一天,象姜尚遇文王、伊尹見商湯那樣,做出一番宏偉的事業(yè)。可是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這是怎樣撕裂人心的一聲吶喊。它深刻地揭示了一個有抱負(fù)的詩人,在那政治黑暗的封建時代,是怎樣的欲罷不能而又前路茫茫啊。最后兩句,雖然是以豪邁的氣概,寫出了對美好理想的憧憬,但這畢竟只是一種渺茫的希望。現(xiàn)實與理想的深刻矛盾,構(gòu)成了這首詩的基調(diào),它支配著詩人在難以平靜的感情的激流里,急劇地起伏跳蕩,發(fā)出了巨大的轟鳴,形成了一種波瀾壯闊的雄偉氣勢,扣人心弦。 這首詩語言高華,但又自然明暢,音節(jié)高亢,但又抑揚宛轉(zhuǎn)。在短短的篇幅里,用了許多色彩濃重的字眼,化成了一個個鮮明突出的形象,如“金樽”、“玉盤”、“冰川”、“雪山”“碧溪”、“紅日”、“云帆”“滄海”,把詩人的感情映襯得更加熾熱而強烈。悲歌慷慨,于抑郁中沖出了奔放不羈的豪情,這正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shù)的特點和感人力量。
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宮女怨情的詩。在封建社會里,皇帝“后宮佳麗三千”,該有多少無辜的少女,長年被幽閉在深宮之中,度著那凄涼的歲月,遭受那難以忍受的折磨和摧殘啊。李白在這首詩中,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她們的不幸生活,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詩的開頭兩句,寫這位宮女久久佇立階前,以致夜露浸濕了她的羅襪,冰涼冰涼的,這才把她驚醒。一個“侵”字,把宮女凝思忘情的癡呆形象,生動地烘托了出來。在這寂靜的深夜里,這位宮女在凝思什么?一個孤獨的少女,她該凝思什么,又能凝思什么啊。無限憂傷、抑郁和苦悶的心情,通過這十個字所描繪的形象,鮮明地表現(xiàn)了出來。當(dāng)她意識到夜露侵肌,轉(zhuǎn)身返回室內(nèi)的時候,室內(nèi)也同樣是冰涼冰涼的。“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放下簾子,是為了擋住寒氣的侵襲,可是透過疏簾,那明晃晃的秋月又正照射著,又該增添多少愁緒啊。她在那里呆呆地望著和她相伴的孤月,通宵不眠。這里沒有正面著一怨字,而是通過形象本身的細(xì)節(jié)描寫,抒發(fā)了宮女的深深怨情,正是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色。
清平調(diào)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任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fēng)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賞析:
《清平調(diào)詞》三首,是李白于天寶初年入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李白到長安后,受到玄宗非常的禮遇。玄宗曾親自“降輦步迎,如見綺皓,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diào)羹以飯之”(李陽冰《草堂集序》)。把李白置于翰林院,賜以天馬駒,宮中宴會,玄宗巡游,都讓李白陪侍左右,真是直上青云。李白對唐玄宗的禮遇,以及當(dāng)時的生活也是感到滿意的,所以寫了一些思想內(nèi)容貧乏,歌詠宮廷生活的詩篇。這三首《清平調(diào)辭》,就是玄宗和楊貴妃在興慶宮沉香亭前賞牡丹,李白奉命而作。 第一首是贊頌楊貴妃的美麗。起句連用兩個比喻,一比楊貴妃的服飾,一比她的容貌姣美。通過兩個貼切的比喻就把楊貴妃的形象勾畫出來。次句進(jìn)一步用牡丹花帶露顏色更鮮艷,來形容楊貴的艷麗和光彩照人。第三句筆鋒一轉(zhuǎn)贊頌象楊貴妃那樣的麗質(zhì)和姿容,只能在神仙所居的“玉山”見到。結(jié)句更一層說明楊貴妃有如“瑤臺”仙女,只應(yīng)在皎潔的月光下于“瑤臺”中相遇。全詩以妥貼的比喻,奇妙的想象竭力描繪、歌頌楊貴妃之美。 第二首寫楊貴妃因貌美而得寵。首句以帶露香艷的牡丹花來比楊貴妃,但又含有牡丹花承露,也好象楊貴妃受玄宗寵幸一樣。次句用楚王和巫山神女相會的夢境,來襯托楊貴妃被玄宗寵愛之深。巫山神女和楚王只是夢中歡會,而現(xiàn)實中的楊貴妃則是“三千寵愛在一身”。最后兩句又用趙飛燕受寵于漢成帝和楊貴妃相比,贊美楊貴妃遠(yuǎn)勝趙飛燕。這樣層層遞進(jìn),步步深入,既頌揚了楊貴妃,又突出了她備受恩寵。 第三首正面寫玄宗對楊貴妃的無比寵愛。首句寫玄宗和楊貴妃共賞牡丹,但詩人突出玄宗對名花和有“傾國”之美的楊貴妃的歡愛,同時還包含著只有“名花”才能和楊貴妃相配,只有“傾國”之色的楊貴妃才配得到玄宗寵幸之意。次句明確點出唐玄宗面對“名花”和“傾國”佳麗的歡悅愜意。第三句具體敘寫只有名花與美人,能消除唐玄宗的春愁春恨。結(jié)句寫賞牡丹的地點和唐玄宗倚著闌干欣賞的神態(tài)。 這三首詩反復(fù)歌詠楊貴妃的美麗和唐玄宗的宮廷生活,雖寫得雍容華貴,但實際上表現(xiàn)了李白這一時期作為宮廷侍臣的庸俗方面。
帶“拼音”的《寄贈小樊》全詩內(nèi)容是什么?
《寄贈小樊》全詩內(nèi)容的拼音版本是:
《jì zèng xiǎo fán》
zuò zhě :liú yǔ xī ?(táng )
huā miàn yā tóu shí sān sì ,chūn lái chāo yuē xiàng rén shí 。
zhōng xū mǎi qǔ míng chūn cǎo ,chù chù jiāng háng bù bù suí 。
原文:
《寄贈小樊》
劉禹錫 (唐)
花面丫頭十三四,春來綽約向人時。
終須買取名春草,處處將行步步隨。
譯文:
這個小女孩十三四歲,花容月貌,風(fēng)姿綽約,我要把她買回來取名叫做春草,讓她跟隨我。
作者: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字夢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有“詩豪”之稱。
李白《夜下征虜亭》原文|翻譯|賞析
船下廣陵去,月明征虜亭。
山花如繡頰,江火似流螢。
據(jù)《建康志》記載,征虜亭在石頭塢,建于東晉,是金陵(今江蘇南京)的一大名勝。此亭居山臨江,風(fēng)景佳麗。李白于上元二年(761)暮春由此登舟,往游廣陵(今江蘇揚州),即興寫下此詩。
詩的語言如話,意境如畫。詩人坐在小舟上回首仰望征虜亭,只見那高高的古亭在月光映照下,格外輪廓分明。
“繡頰”,亦稱“繡面”,或“花面”。唐人風(fēng)俗,少女妝飾面頰。白居易有詩云:“繡面誰家婢,鴉頭幾歲奴。”(《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劉禹錫亦有詩云:“花面丫頭十三四,春來綽約向人時。”(《寄贈小樊》)李白是以“繡頰”代稱少女,以之形容山花。那征虜亭畔的叢叢山花,在朦朧的月色下,綽約多姿,好像一群天真爛漫的少女,佇立江頭,為詩人依依送別。
那江上的漁火和江中倒映的萬家燈火,星星點點,閃閃爍爍,迷迷茫茫,像無數(shù)螢火蟲飛來飛去。
岸上山花綽約多情,江上火點迷離奇幻;古亭靜立于上,小舟輕搖于下,皓月臨空,波光滟滟,構(gòu)成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圖。詩人熱愛祖國山河的美好感情和出游的喜悅,都從畫面中顯現(xiàn)出來。
這首小詩寫景簡潔明快,近乎速寫。李白善于從動的狀態(tài)中捕捉形象,聚精積萃,抓住客觀景物在特定環(huán)境下所顯示出的特有神態(tài),以極簡練的線條,迅速地勾勒出來,雖寥寥數(shù)筆,而逼真?zhèn)魃瘛H缭娭械拇⑼ぁ⑸交ā⒔穑家栽聻楸尘埃怀鲋T多景物在月光籠罩下所特有的朦朧美,喚起人的美感。
《全唐詩》卷三百六十五(5)
卷365_61 【和裴相公傍水閑行】劉禹錫
為愛逍遙第一篇,時時閑步賞風(fēng)煙。
看花臨水心無事,功業(yè)成來二十年。
卷365_62 【杏園花下酬樂天見贈】劉禹錫
二十馀年作逐臣,歸來還見曲江春。
游人莫笑白頭醉,老醉花間有幾人。
卷365_63 【和樂天春詞】劉禹錫
新妝面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shù)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卷365_64 【和嚴(yán)給事聞唐昌觀玉蕊花下有游仙二絕】劉禹錫
玉女來看玉蕊花,異香先引七香車。
攀枝弄雪時回顧,驚怪人間日易斜。
雪蕊瓊絲滿院春,衣輕步步不生塵。
君平簾下徒相問,長伴吹簫別有人。
卷365_65 【憶樂天】劉禹錫
尋常相見意殷勤,別后相思夢更頻。
每遇登臨好風(fēng)景,羨他天性少情人。
卷365_66 【醉答樂天】劉禹錫
洛城洛城何日歸,故人故人今轉(zhuǎn)稀。
莫嗟雪里暫時別,終擬云間相逐飛。
卷365_67 【虎丘寺見元相公二年前題名愴然有詠】劉禹錫
浐水送君君不還,見君題字虎丘山。
因知早貴兼才子,不得多時在世間。
卷365_68 【寄贈小樊】劉禹錫
花面丫頭十三四,春來綽約向人時。
終須買取名春草,處處將行步步隨。
卷365_69 【吟樂天自問愴然有作】劉禹錫
親友關(guān)心皆不見,風(fēng)光滿眼倍傷神。
洛陽城里多池館,幾處花開有主人。
卷365_70 【和令狐相公別牡丹】劉禹錫
平章宅里一欄花,臨到開時不在家。
莫道兩京非遠(yuǎn)別,春明門外即天涯。
卷365_71 【和令狐相公聞思帝鄉(xiāng)有感】劉禹錫
當(dāng)初造曲者為誰,說得思鄉(xiāng)戀闕時。
滄海西頭舊丞相,停杯處分不須吹。
卷365_72 【酬令狐相公見寄】劉禹錫
群玉山頭住四年,每聞笙鶴看諸仙。
何時得把浮丘袖,白日將升第九天。
卷365_73 【令狐相公春思見寄】劉禹錫
一紙書封四句詩,芳晨對酒遠(yuǎn)相思。
長吟盡日西南望,猶及殘春花落時。
卷365_74 【城內(nèi)花園頗曾游玩令公居守亦有素期…以答令狐相公見謔】劉禹錫
樓下芳園最占春,年年結(jié)侶采花頻。
繁霜一夜相撩治,不似佳人似老人。
卷365_75 【奉和裴晉公涼風(fēng)亭睡覺】劉禹錫
驪龍睡后珠元在,仙鶴行時步又輕。
方寸瑩然無一事,水聲來似玉琴聲。
關(guān)于哪里有寄贈小樊的譯文和寄贈小樊拼音的介紹到此就結(jié)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guān)注本站。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