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是如何說服孟嘗君 蘇秦是怎樣勸說孟嘗君的
很多朋友對于蘇秦是如何說服孟嘗君和蘇秦是怎樣勸說孟嘗君的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蘇秦是如何運用類比說理的方法,說服孟嘗君不要入秦
蘇秦利用土偶人和桃梗在淄水到來時的結果,來比喻孟嘗君入秦的結果
孟嘗君在‘‘止者千數而弗聽’’能聽蘇秦勸說的原因是什么
孟嘗君在‘‘止者千數而弗聽’’能聽蘇秦勸說的原因是什么?答:(原創) 向處優勢地位的人進言,一定要采用迂回戰術。先順著他愛聽的說,然后不露痕跡的轉到要進言的主題上。蘇秦就是利用這種人的習性,將“土偶和桃人交談內容”述之,揭示“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告戒孟嘗君一定要有自己的根據地、要有自己的根,要將屬于自己的范圍經營好,不要輕易離開自己的根據地,否則就象一葉飄萍,沒有根基,經不住風浪。聽了蘇秦的一番話,孟嘗君聽了之后就取消了行程。
請詳細說說“蘇秦的連橫政策”的經過
蘇秦在第一次游說后不被重用,后得周書發奮研讀,以至于“頭懸梁,錐刺股”,在有所收獲后,重新出游。至秦,不被用。正好遇見燕昭王廣招開下賢士,蘇秦入燕,深受燕昭王信任。蘇秦認為,燕國欲報強齊之仇,必須先向齊表示屈服順從,將 復仇的愿望掩飾,贏得振興燕國所需的時間。其 次,要鼓動齊國不斷進攻其它國家,以防止齊國攻燕,并消耗其國力,為此,他勸說齊王伐宋,合縱攻秦。公元前285年,蘇秦到齊國,挑撥齊趙 關系,取得齊愍王的信任,被任為齊相,暗地卻仍在為燕國謀劃。齊愍王不明真相,依然任命蘇秦率兵抗御燕軍。齊燕之軍交戰時,蘇秦有意使齊軍失敗,五萬人死亡。他使齊國群臣不和,百姓離心,為樂毅五國聯軍攻破齊國奠定了基礎。之后,蘇秦又說服趙國聯合韓、魏、齊、楚、燕攻打秦,趙國國君很高興,賞給蘇秦很多寶物。 蘇秦得到趙國的幫助,又到韓,游說韓宣王;到 魏,游說魏襄王;至齊,游說齊宣王;又往楚,游說楚威王。諸侯都贊周蘇秦之計劃,于是六國 達成聯合的盟約,蘇秦為縱約長,并任六國相。回到趙國后,趙王封他為武安君。秦知道這個消 息后大吃一驚。此后十五年,秦兵不敢圖謀向函 谷關內進攻。
蘇秦先仕于燕,其主要活動是,離間齊、趙關系,以減輕齊對燕的壓力。又和趙李兌共同聯合五國以攻秦,后來他又離燕至齊,受到愍王的重用,但蘇秦仍忠于燕,暗中為燕效勞。他所采取的策略是勸齊攻宋,以轉移齊對燕的注意力。于是燕昭王派樂毅突然出兵以攻齊,齊因措手不及而敗于燕。蘇秦陰與燕謀齊的活動至此而敗露,齊處以車裂之刑,這在戰國晚期是轟動一時的事件,在許多當時人著述中都有反映,如山東銀雀山出土的竹簡本《孫子兵法·用間》,里面有“燕之興也,蘇秦在齊”的話,又如《呂氏春秋·知度》,說“齊用蘇秦而天下知其亡”。這些記載表明,戰國時人都知道蘇秦為燕而仕齊,最后使齊亡而興燕,但他自己也為燕而作出犧牲。蘇秦在戰國晚期名聲頗大,《荀子·臣道》把“齊之蘇秦”和“楚之州侯”、“秦之張儀”相提并論。西漢時,蘇秦仍受人稱道,如《史記·鄒陽傳》贊揚他能成為燕的忠臣。《淮南子》也多處提到他,并肯定他有知權謀的長處。司馬遷以為蘇秦在“連六國從親”的過程中,顯示出他的才智過人。
說齊歸燕地
燕王晚年,讓位給大臣子之,引起太子平和將軍市被的叛亂。齊國趁機派兵攻燕,僅五十余天就占領燕國全境。燕國因此殘破。趙武靈王護送燕公子職回國,立為燕昭王。
燕昭王廣納賢士,積極準備對齊國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報復行動。蘇秦在這時來到燕國。,昭王派他到齊國交涉仍被齊占領的燕國土地。蘇秦到齊,對齊宣王說:“燕昭王是秦穆公的女婿,有強秦作后盾。齊占燕地,必然是燕和秦都不滿于齊。如果大王能把所占的燕國十城之地交還燕國,那么燕和秦反而會感激大王的恩德。大王即可以秦燕為支持,號令天下。天下亦莫敢不從,則齊國霸業可成。”宣王大喜,歸還燕國舊地。蘇秦歸燕。受到燕昭王的重用。
勸齊王伐宋
蘇秦洞察了昭王想攻齊的意圖,獻計于昭王道:“我們雖然收回了被齊占的土地。然而當年亡國之恨不可以不報。如果使齊西勞于宋,南疲于楚,我們即可趁機發動進攻,一舉滅齊。我請求到齊國說宣王攻宋。”燕昭王遂拜蘇秦為上卿,出使齊國。
秦國一向與宋國交好,齊伐宋就必須與秦絕交、恰好秦派人到齊國商議共同稱帝的事,蘇秦趁機勸說齊王:“齊秦并立為帝,天下人是尊齊還是尊秦?”齊王說:“當然是尊秦了!”“那么齊放棄帝號,天下是愛齊呢,還是愛秦?”“當然是愛齊了!”“兩帝并立,共約伐趙,與齊軍獨攻宋,哪一個更有利呢?”齊王回答:“當然伐宋有利!”蘇秦接著勸齊王道:“如果我們同秦一樣稱帝,天下只尊秦國,如果我們放棄帝號,天下就愛齊而稱強秦,共約伐趙又不如單獨伐宋。所以,我主張放棄帝號以順應天下。”
齊王聽從蘇秦建議,聯合趙國在阿地會盟,約定共同抗秦,秦齊關系惡化。蘇秦趁機勸齊王攻宋:“宋國國君荒淫無度,天下共憤,如果我們揮師西擊宋,正是奉天討罪的壯舉,大王必然賢名震于諸侯,且可得到實際的利益,使齊雄踞東方,成為中原諸侯之長。” 齊于是攻宋。燕為了取得齊的信任,派兵協助齊國。宋在聯軍攻擊下,割淮北地求和,而齊國實力也因戰而衰弱。
合縱攻強秦
蘇秦在齊國,繼續作削弱齊的工作。他勸齊王大興土木,縱情享樂,對外則大肆戰爭,廣樹仇敵。齊秦關系惡化,再加上齊攻宋國,秦王非常震怒。蘇秦勸齊王先采取軍事行動,以打擊遏制秦勢力的發展。同時也想使齊的力量進一步被消耗。
齊王對燕懷有顧慮。蘇秦為燕辯解說:“燕國國小力弱,一向依附于強齊,而齊之所以能號令天下,也正是有了燕的支持。這種友好關系是燕國人心所向,怎么會對齊有異心?”齊王釋然。于是,蘇秦出使,為齊王合縱攻秦而奔走。
蘇秦分別游說韓趙魏燕四國國君,各自出軍兵糧草,以攻秦國,推選趙國宰相奉陽君為合縱長,而齊國實際上卻是合縱的真正組織者和指揮者。齊國名義上合縱攻秦,其實不過是借齊制秦,使其不能抽身救宋,齊好再次攻宋。蘇秦極力主張強攻秦國,然而齊既不賣力,趙韓魏燕自然也都互相推讓而逡巡不進。因此聯軍始終未與秦發生大規模的戰爭。盡管如此,齊勞師襲遠,仍然大損國力。
合縱反攻齊
齊王發動攻秦的同時,展開了對宋的第二次進攻。這實際上使其他四國聯軍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既無法合力攻秦,又不能馬上撤兵回國。于是各國對齊都暗懷不滿。本來蘇秦此時南下,明著合縱攻秦,暗中卻在積極為燕聯系反齊的同盟軍。蘇秦見各國離心,便暗中勸在魏國的孟嘗君:“昔日您在齊國時,為齊立下蓋世之功,而齊王暗昧,不但不重用,而且使您背井離鄉,遠來歸魏。今又棄信義于不顧,玩弄聯軍各國。燕軍有攻齊意,趙國也早對齊懷恨,如果聯合起來東擊齊國,則中原勢大,魏和先生您也定會名動天下。”孟嘗君答應了蘇秦的建議。
蘇秦又勸說齊王同秦求和:“魏趙距秦近而齊地距秦遠,如果我們五國合縱不能擊敗秦,魏趙為了保存國家就肯定要向秦求和,秦一旦同其他國家聯合,定會連橫來攻打齊。望大王早作準備,先與秦談和,以免形勢被動。”齊王以為蘇秦說的很有道理,便搶先與秦做出友好的表示,并打算用親秦的韓聶做宰相。
趙國奉陽君正忙于合縱攻秦,見齊王未商量就先與秦交好,大為惱怒,便聯合魏燕要對正忙于攻宋的齊國開戰。齊王慌忙從宋撤軍,并答應送給奉陽君土地,奉陽君才停止了攻齊的行動。
蘇秦拘于趙
奉陽君得到齊王關于土地的許諾,與齊的關系又和好起來,而蘇秦在暗中進行的對燕趙關系的離間活動,也被奉陽君察覺。于是奉陽君把蘇秦拘留在趙國,限制其行動。
蘇秦向燕王求救,并打算繼續進行離間活動。燕王向趙奉陽君提出嚴重抗議,奉陽君釋放蘇秦,然而蘇秦卻再也不能找到機會在趙活動。他想去見齊派至趙的使臣,趙不許。蘇秦無奈,離開趙入齊。
自陳功與過
蘇秦入齊之后,燕昭王對他產生了懷疑,因為他以時機未到為辭,幾次勸阻燕昭王對齊的進攻,于是昭王打算讓別人替換蘇秦回國。蘇秦感到非常委曲,向燕王寫信申辯。這封信可以說是他對自己一生功過的一個評說。他說:燕和齊仇恨由來已久。我為燕齊的邦交奔走,本來就難以獲得各方面的信任。齊是燕國的心腹大患,我在齊國,大可使齊不謀攻燕,小可使齊趙關系破裂,以此為大王的大事作準備。五國伐秦,燕雖然出兵出糧,但一來免去齊稱帝燕稱臣的恥辱,二來沒有齊趙攻燕的禍患。后來奉陽君接受齊的封地,將我扣在趙國。大王救臣下出于水火,現在齊趙都不謀攻燕,燕得以修飭國力,我雖無功,但自以為可以免罪了。我作為燕臣,在齊國活動,本來就會有流言蜚語。我如在齊顯貴,燕國大夫就不信任我,我在齊作賤,世人就看不起我。我如受齊王重用,燕大夫就會對我抱有希望,希望達不到又徒增埋怨。齊國如有不利于燕的地方,就把責任都歸到我頭上,天下人不攻齊,就說我善于為齊謀劃。我的處境也可以說是夠危險的了。我不畏死報效于大王,大王卻懷疑怪罪于臣下,我實在感到恐懼。盡管我自以為可以列于天下公卿之中也無可愧疚,如大王只是重用有才的賢人,我愿在齊與他認真合作;如大王不放心我,我就回燕侍奉大王,以寬解大王的憂慮。燕昭王終于沒有撤換蘇秦。
蕩蕩身后事
蘇秦為了惡化齊趙邦交,使齊廣樹仇敵,再勸齊王攻宋。公元前286年,齊滅宋。齊國力也漸漸疲衰。同時由于奉陽君向齊索要封邑,齊趙關系又出現裂隙。蘇秦頻繁的活動,終被齊王和齊大夫發覺。齊王將蘇秦車裂于市。蘇秦死時,年五十余歲。蘇秦死后,燕趙魏秦韓五國聯合,在燕將樂毅的帶領下大舉攻齊,連陷城池七十余座。齊王出逃,被殺。齊國后來雖然又奪回國土,國力卻大衰,從此一蹶不振。而燕趙魏秦四國之所以發動這場戰爭,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蘇秦生前活動的緣故。
《漢書·藝文志》縱橫家類有《蘇子》三十一篇,當是蘇秦作品或后人所記有關他的事跡的匯集,其中似也包括蘇代、蘇厲的一些游說之辭。《蘇子》是縱橫家類中篇幅最多的一部,可見從戰國到西漢,縱橫家中屬于蘇氏弟兄的作品或有關材料分量很多,流傳也最廣。漢以后該書已亡俠。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本《縱橫家書》,其中有十一篇蘇秦上燕王或趙王書,不見于《戰國策》、《史記》等傳世的古籍,另有兩篇其部分內容見于《戰國策》,這十三篇是現在了解蘇秦事跡的重要新材料。
蘇秦止孟嘗君入秦 蘇秦是如何運用類比的手法說服孟嘗君不要進入秦的
孟嘗君被蘇秦寓言中的哪點說服的呢? 我們再反觀木偶與土偶的命運:土偶死了,木偶活著,但未來是不可知的。
仔細想想,人生的有趣之處,就在于對未來的不可知,但也是基于對美好的幻想,如果未來的不可知,是噩夢般的恐怖,那就真真生不如死了。
死亡并不可怕,如同土偶,最多還化作一捧黃土,但生不如死,卻讓人難以承受的。
我想,應該是這點,打動了孟嘗君,讓他放棄了去秦國的冒險。
戰國策―孟嘗君將入秦
孟嘗君打算入秦,數千門客勸阻也沒用,鐵了心要去。
此時,蘇秦出現了,這位善變之人也打算制止孟嘗君入秦。
孟嘗君在他開口前就說了:講人事的話,我都聽過了;就是沒有聽過鬼事。
蘇秦也很直接:我不跟你講人事,我只講鬼事。
蘇秦講了個故事。
在淄水上,他遇見了個事情,一個土偶人和一個木偶人在交談。
木偶人對土偶人說:你是西岸的泥土,把你做成人形,等到了八月份,下大雨,淄水暴漲,你就被沖壞了。
土偶人說了:你說的不對,我本來就是西岸之土,我被沖壞,依然是回到了西岸。可你呢,本來是東方的桃梗,被雕刻成了人形,大雨下來,淄水來到,你被沖走,順流而去,飄飄蕩蕩不知道到哪里去。
蘇秦用了這個故事勸說了孟嘗君,孟嘗君的處境和這個一樣。
如果他去了秦國,和木偶人一樣,將會飄飄蕩蕩不知歸處。
孟嘗君于是停止了入秦。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