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壯游哪里 杜甫壯游詩及解釋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杜甫壯游哪里,以及杜甫壯游詩及解釋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人生如逆旅,壯游最可貴 ——《壯游》(節選)解讀
當一個人回首往事的時候,他會怎樣看待他年少的時光?或許會美化,或許會把年少當成自己此在的一個鏡像,因為他總會用現在的眼光看待過去的一切,看成什么取決于這個人現在擁有什么。杜甫亦是如此。
據馮至《杜甫傳》介紹,杜甫寫《壯游》的時候,身處夔州,人生已接近晚年,杜甫的形象以及給人的印象永遠是慘兮兮的,大家可能覺得杜甫的生活過得不是太好,其實并非如此,可以從他的詩中看出,夔州時期是詩人詩作的高產時期,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這些是需要生活保障的,據說,當地官員給了他不小的田地,雖然不是沃野,但是聊勝于無,他率領仆人開展生產自救,想必他也只是搖搖羽毛扇吧。
別為杜甫的生計瞎操心,人家或許過得比咱好。閑話休提,直接進入詩歌。
這首詩歌是帶有自傳性質的詩歌,“壯游”,不是隨意逛逛,走馬觀花地游覽,而是以生命的成長為目標的漫游,節選部分回憶的是詩人少年時代,主要是文章、志向和品格方面的事情。為什么是這些方面?因為杜甫就是靠這些方面行走人世間、獲得存在感的。這些方面恰恰是詩人的舒適區,人是要有自己的舒適區的,要不然何以立足,杜甫雖然有困頓之時,但是他在詩文中獲得了多少明亮的時刻,人的一生難道不應該這樣過嗎?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場。”想當年,我十四五歲的時候,就步入文壇,“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像崔尚、魏啟心這樣的儒家文人都認為我是班固揚雄一樣的人物,文采斐然。受到這些人的肯定,心中多么自豪,我們有時候覺得沒人懂我們,只是因為我們想讓那個人懂我們,可是,他偏偏不懂,所以,杜甫是幸運的。
你不信?“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七歲,我的文思能力就已經不凡了,隨口一吟,便是一首鳳凰詩,受到不少褒獎。“九歲寫大字,有作成一囊。”九歲就寫一手好字,寫成的詩作,一大袋,不僅字漂亮,而且詩的內容文質彬彬。這不正是國家要求的人才的標準嗎?“性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并且我性格豪爽,喜歡喝酒,剛正不阿,嫉惡如仇。這不就造就了我一生憂國憂民的思想嗎?杜甫不正是別人家的孩子嗎?
“脫略小時輩,結交皆老蒼。”我小看那些同時代的庸俗之輩,他們不與我為友,我也不以為意。我結交的都是比我大的,成熟的。你可以看出我的志向了吧?
“飲酣視八極,俗物都茫茫。”喝醉酒了,放眼看看天下四方,沒什么能看上眼的,白茫茫一片。這種看不上眼,不認同時輩,恰恰讓杜甫有了不斷追求的心。我們應該問問自己,看不上什么?又看不上的嗎?是真看不上嗎?
“東下姑蘇臺,已具浮海航。”想當年,我曾經向東漫游到蘇州,登上姑蘇臺,向東望去,已經準備好要去海外漂浮。或許,杜甫并不可能真正去海外,但是這份志向確實真的。真是靠詩句營造出來的。
我們可能讀得多了,覺得詩假的很多,以至于我們有時候錯過了真正的好詩。
到底“真”在哪里?就是晚年的杜甫仍舊對自己有著一份自信,甚至是傲慢,他不會因為自己年老就退而求其次。這是他的可貴之處。我們很少有這份堅持,原因是什么?是沒有杜甫那個底氣?也許是吧,杜甫畢竟年少多才,但是他的這個才能卻不是天生就有的,他只是有了那個條件,祖父杜審言是唐朝初年著名詩人,父親杜閑的文采也不低,杜甫只需要刻意練習,便可繼承家學傳統,誰知,杜甫不僅繼承而且創新了不少。杜甫有此成就,大部分源于自身的努力。我們到底差在哪里?也可能偉大的靈魂只能用來欣賞,不能用來超越,即使是這樣,我們也能從杜甫這里得到啟發,去超越我們自身。
杜甫的故鄉是哪
杜甫的故鄉是河南鞏義市。
杜甫故里位于河南鄭州鞏義市站街鎮南瑤灣村,背依筆架山,是詩圣杜甫出生和少年時期生活的地方,現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占地34畝,座北向南,主體建筑有大門樓、杜甫大型雕像、雙層亭、詩圣碑林、杜甫墓、吟詩亭、望鄉亭、草亭、獻殿等組成。
整個景區種植花木3000余株,奇花異草點綴、綠樹成蔭、松柏輝映,巍偉莊重,各種設施具有園林建筑風格,已成為邙嶺上閃閃發光的一顆明珠。
杜甫故里建有紀念館,陳列歷代杜詩版本和研究杜詩的論文,杜甫世系表以及“三吏”、“三別”詩意畫等。每年接待游客2萬人次,門票收入10萬元。1963年6月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擴展資料:
杜甫故里上演“春雨詩歌夜”:
杜甫是中國唐代現實主義大詩人,1300年前誕生于河南鞏義市。其作品多涉民間疾苦,而其憂國憂民崇高情懷,千百年來贏得了后人的崇敬。據了解,“首屆杜甫國際詩歌節”由杜甫故里鞏義市發起主辦,旨在表達對“詩圣”的紀念之情,弘揚傳統文化,推進當代詩歌的發展與繁榮。
此屆詩歌節于清明節當日在杜甫故里開幕,還舉行了公祭“詩圣” 活動;詩歌高峰論壇;音樂詩會則以“花開時節又逢君”為主題,讓杜甫的詩篇經過配樂后得到新的演繹。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杜甫
杜甫《壯游詩》
我來回答;《登高》—杜甫夔州詩的三個情結
劉厚政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七言律詩是杜甫在唐代宗大歷二年(767)九月重陽節登高時所作。這時詩人客居夔州第二年,56歲的他登上白帝山高臺,展望峽江秋景,看到風急云飛,虎嘯猿鳴,沙鷗翔集,落葉飄零,大江東去,這一切無不勾起他的回憶,引發他的感慨,由此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楊倫《杜詩鏡銓》稱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胡應麟《詩藪》更推重此詩意境精光萬丈,是古今七律之冠。
這首詩是杜甫夔州詩的經典之作,既有雄奇的山川描繪,又有慷慨激昂的高遠意境,無論是鑒賞還是教學,如果想要對此詩有深透而全面的理解,就應該把握它蘊籍的的三個情結,即:登高望遠的情結,百年孤獨的情結,偏愛夔州山水的情結。下面是作者對這三個情結的理解。
登高望遠憂思長
《登高》詩,前四句寫登高所見,后四句寫登高所想,一切都因登高而起。不登高怎能感受風急天高,不登高怎能聽清遠處玄猿啼叫,不登高怎能俯瞰江邊的渚清沙白,不登高怎能收視鷗鳥的盤旋勁飛;登高,擴展了境界,無邊森林,落葉蕭蕭,氣勢恢弘;登高,放開了胸懷,不盡長江,波濤翻滾,洶涌澎湃。
杜甫一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最喜好登高。他24歲時進士不第,游齊趙,登泰山,寫下《望岳》詩,就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闊大胸懷。以后每到一地,他總要登臨當地的名山大川,每次登高,他都能獲得詩興和靈感,并由此寫下了數以百計的登覽詩。
杜甫喜好登覽詩,上承漢魏六朝,司馬相如《子虛》《上林》、班固的《兩都》、張衡的《二京》篇制宏大,雍容典雅,王粲《登樓》、鮑照《蕪城》關愛民生,憂思抒情;唐代其祖杜審言,喜寫登覽詩,一首《登襄陽城》寫景閎逸渾雄,抒情聯寓感慨,稱為杜子美的祖詩;杜甫崇敬陳子昂,子昂《登幽州臺歌》、《白帝懷古》、《峴山懷古》實際上是杜甫大量覽古幽思詩作的先聲;李白對杜甫的影響更直接,他們是忘年交,都是愛國憂民的詩人,“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春日憶李白》),李白的《蜀道難》、《西上蓮花山》、《登金陵鳳凰臺》等詩,給杜甫登覽詩感嘆生民、寄寓亂離之悲和憂國之思以啟迪和影響,那是不容置疑的。
在40歲之前,杜甫登覽詩的題材內容很廣泛,記游,寫景,懷古,敘事,行樂,涉及面廣。“他40歲寫的《同諸公登慈恩寺塔》是第一首充滿憂國之思的力作。自此以后,其以憂患意識為核心的登覽之作開始大量涌現,登高必賦,臨水必歌,其登覽詩很少有為寫景而寫景的純景之作,它們大都結合著詩人的遭遇和感慨,國家的動亂和不幸。”(蔣先偉《試論杜甫登覽詩》)
杜甫老來客居夔州瀼西草堂,抬頭可仰赤甲、白鹽兩座大山的巍峨雄姿,正是這兩座山相對峙立,形成了巍巍夔門,“赤甲白鹽俱刺天,閭閻繚繞掠山巔。”(杜甫《夔州歌十絕句》之四)“奔峭背赤甲,斷崖當白鹽。”(杜甫《入宅三首》其一)“徐步攜斑竹,看山仰白頭。”(《曉望白帝城鹽山》)我們不能肯定杜甫是否登上這兩座海拔近千米的山巔,但杜甫登覽這兩座山的詩作的確是不少。杜甫在夔州最喜愛登臨的是白帝城,他指明是登覽白帝城的詩就有七首:《上白帝城》、《上白帝城二首》、《陪諸公上白帝城頭宴越公堂之作》、《白帝城最高樓》、《白帝》、《白帝樓》、《白帝城樓》。與杜甫草堂緊鄰的白帝山,海拔不過400米,但它獨立江邊,正處于瞿唐峽口,像守護夔門的忠誠衛士,面對著從天際邊滾滾東來的長江。杜甫每次登上白帝城,都是神情向往,遐思飛揚:“城尖徑仄旌旆愁,獨立縹緲之飛樓”(《白帝城最高樓》)“江城含變態,一上一日新。”(《上白帝城二首》)“公孫初恃險,躍馬意何長。”(《上白帝城》)“杖藜嘆世者誰子,泣血逬空回白頭。”(《白帝城最高樓》)
杜甫在夔州還有許多登覽詩,例如《登樓》:“花近高樓傷心客,萬方多難此登臨。”《九日》:“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等。但是他所有的登覽詩中最著名最優秀的當推《登高》,這首詩里,登高望遠的情結收得最攏,又放得最開,是他登覽詩創作的頂峰。這首詩既是雄奇奔放的山水詩,又是借景寓情,憂國憂民的政治詩。“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望遠,有景有情,景中深寓著悲憤滄桑,情中渲染著雄奇壯麗,真是情景交融的典范。“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登高望遠,不盡情思滾滾而來,想著國家不停的動亂,想著自己一生的顛沛流離,年輕時“窮年憂黎元”“濟世肯殺身”“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宏愿未能實現,老來窮困潦倒,體弱多病,更是于國于家無助,想到這些,杜甫的憂思真是與長江一樣翻滾激蕩,無止無息。杜甫,個人的不幸凝聚著國家和人民的不幸,《登高》,詩里蘊籍了多么深沉的憂國憂民思想!
百年孤獨為時傷
《登高》展示的景象宏大,高遠的秋空,無邊的森林,不盡的長江;可是人呢?自然是相形渺小,老病無助的詩人越是登高,越是望遠,孤獨感就越是強烈。“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承接登高望遠,述說了一生的孤獨寂寞。宋人羅大經分析這一聯說:“萬里,地遼遠也,悲秋,時凄慘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臺,高回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這一聯里意象豐富,淋漓盡致地揭示了詩人艱難潦倒,孤獨凄苦的情懷。其實,“萬里”二字應理解為詩人漂泊萬里,“百年”也應理解為詩人孤獨一生。
為什么說杜甫一生有孤獨凄苦的情結,這當然與當時的歷史現實和杜甫的思想個性有關。宋祁《新唐書·杜甫傳》中寫道:“甫放曠不自檢,好論天下事,高而不切。數嘗寇亂,挺節無所污。為歌詩,傷時橈弱,情不忘君,人伶其忠云。”這些評價的確反映了杜甫的思想個性,又的確揭示了杜甫一生孤獨凄苦的原因。
杜甫年輕時就有為天下百姓,為盛世大唐干一番事業的積極入世思想。盛唐時期國力強大,科考取士的制度使有志青年渴望著建功立業,可是開元二十三年(735)詩人滿懷信心自吳越歸家,再赴京參加貢舉,卻考試不第,天寶年間客居長安將近十年,郁郁不得志。天寶十年(751)杜甫年已四十,進獻《三大禮賦》給唐玄宗,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賢院,宰相不滿,讓他得了個“參列選序”的替補官,這無疑又是一瓢冷水。四十四歲時,又因詩名顯赫,才被授官河西縣尉,詩人辭官不拜,改任右衛率胄曹參軍,可是赴任不到一年就遇到了安史之亂,遂陷叛軍之中,險些被殺。至德二年(757)逃難的杜甫在鳳翔追上皇帝,拜為左拾遺,因仗義疏救房琯,皇上怒,又差點問斬。安史之亂后,皇上也有幾次安排杜甫為官,但詩人都是報之離官、棄官、不赴的態度,其原因,宋祁說得很清楚:“放曠不自檢”,有遠大的理想和曠達的胸懷,卻沒有權勢地位和為官之道;“高而不切”除弊匡時理論高妙,但不被朝廷重視;“挺節無所污”,受盡磨難,生活艱苦也從不向惡勢力低頭;“傷時橈弱”,憂國憂民,伸張正義,痛恨貪官污吏。如此的思想個性,在黑暗腐朽的社會里,只能導致他孤獨凄涼,潦倒終窮。
杜甫顛沛流離到夔州,已是窮困潦倒,老病纏身。他因安史之亂而流落巴蜀,又因蜀地軍閥之爭、吐蕃入侵而不能回朝回鄉,每流落一處,其孤獨感總是形影相隨,他的這些情愫在其詩作中隨處可見,也常常通過登高懷遠而表現出來。“黃鵠去不息,哀鳴何所投。”(《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花近高樓傷心客,萬方多難此登臨。”(《登樓》)“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秋興八首》)“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陽樓》)。
杜甫在寫《登高》的前些日,寫了《九日》五首,第一首可說是《登高》的準備。《九日(一)》: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竹葉于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
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
釋《九日(一)》:重陽節時,一個人孤獨飲酒,抱病登上白帝山高臺,山上的竹葉雖多,但沒有親近人的感情,人的心情不佳,菊花沒有開放的必要。那遠處的黑猿偏偏在日落時啼哭,使人肝腸欲斷;故鄉的白雁在秋霜時節飛來召喚,游子能歸家嗎?弟妹流離不知音訊,戰亂和病痛都來催我性命!
從以上的引述可以看出,杜甫“百年孤獨”的情結蘊籍已久,而《登高》卻是這個情結的最深沉最強烈的表現。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情結是怎樣表現的: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獨登臺”則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眺,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詩人漂泊無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處專指暮年。“悲秋”(也通悲愁)兩字寫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弘的秋景,不由想起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出無限悲愁之緒。詩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獨愛登臺的感情,概括進一聯“雄闊高渾,實大聲弘”的對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動著的感情脈搏。此聯的“萬里”“百年”和上一聯的“無邊”“不盡”,還有相互呼應的作用:詩人的羈旅愁與孤獨感,就像落葉和江水一樣,推排不盡,驅趕不絕,情與景交融相洽。詩到此已給作客思鄉的一般含義,添上久客孤獨的內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進離鄉萬里,人在暮年的感嘆,詩意就更見其深沉了。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尾聯承接五六句的意義,并在深沉的孤獨悲秋中作結。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終于歸結到艱難苦恨,時勢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表現的淋漓盡致。
偏愛夔州山水情
《登高》詩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景象:“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種景象既磅礴恢弘,又沉郁悲涼,在杜甫的詩中,找不到相似之作,在唐代的所有詩中也很難尋到如此氣勢的對句。杜甫有如此出神入化的妙筆,與他偏愛夔州山水的情結有緊密關系。
詩人為何偏愛夔州山水,原因有三:
(一) 入住夔州,產生了從沒有過的欣喜之情。
“伏枕云安縣,遷居白帝城。春知催柳別,江與放船清。農事聞人說,山光見鳥情。禹功饒斷石,且就土微平。”(《移居夔州作》)在春暖花開,柳綠江清的好時光,杜甫遷居到夔州,聽到的是人們熱愛勞動,春種秋收的農事,見到的是處處山光明麗,鳥雀歌唱的風景,這里的景觀奇妙,還有大禹鑿山導江留下的斷石,瀼水東西田地平順,能夠在此進行自食其力的農耕。“瀼東瀼西一萬家,江南江北春冬花。背飛鶴子遺瓊蕊,相趁鳧雛入蔣牙。”(《夔州歌十絕句》之五)杜甫入住的瀼西是一個臨水靠山,氣候溫暖,人口稠密,物產豐富的糧油之鄉,“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亂。”《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
杜甫在夔州三個年頭,見證了夔州的山川鐘靈,古跡蘊奇,有充滿奇情異趣的遠古傳說,也有作為社會興衰存亡見證的歷史古跡。杜甫閑來無事,多次登白帝城,游武侯廟,踏八陣圖,進越公堂……。“甫也諸侯老賓客,罷酒酣歌拓金戟。騎馬忽憶少年時,散蹄迸落瞿唐石。”(《醉為馬墜諸公攜酒相看》)可見他的生活比起以前任何時候都更有情有趣。
(二) 夔州的山水奇絕,令詩人嘆為觀止。
“遠游雖寂寞,難見此山川”(《季秋江春》)“江城含變態,一上一回新。”(《上白帝城二首》)作為一個游歷了無數名山大川的詩圣,杜甫對夔州山水總的評價是很滿意的。“少陵先生晚游夔州,愛其山川不忍去,三徙居,皆名‘高齋’。”(陸游《東屯高齋記》)
詩人喜愛夔州山水,是因為他有細致而全面的觀察:
《夔州歌十絕句》:“中巴之東巴東山,江水開辟流其間。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唐險過百牢關。”“赤甲白鹽俱刺天,閭閻纏繞接山巔。楓林橘樹丹青合,復道重樓錦繡懸。”“閬風玄圃與蓬壺,中有高唐天下無。借問夔州在何處,峽門江腹擁城隅。”
詩人喜愛夔州山水,是因為他有獨到而真切的感受:
三峽傳何處,雙崖壯此門。
入天猶石色,穿水忽云根。
——《瞿唐兩崖》
高江急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
——《白帝》
赤葉楓林百舌鳴,黃花野岸天雞舞。
——《寄柏學士林居》
沙上草閣柳新暗,城邊野池蓮欲紅。
暮春鴛鴦立洲渚,挾子翻飛還一叢。
——《暮春》
杜甫在夔州所寫的山水景物詩,新鮮有趣,活潑生動,意象奇特,表達了詩人真切而獨到的感受。
(三) 夔州的名勝古跡眾多,令詩人神往意留。
夔州的古跡眾多,而且以悠久神秘聞名。這里有巫山神女的傳說:“雨隨神女下朝朝”,有大禹鑿崖導江的遺跡:“禹公饒斷石”,有強悍的巴民族,曾在此繁衍立國:“萬里巴渝曲,三年實飽聞。”還有公孫述稱霸白帝城:“公孫初恃險,躍馬意何長。”還有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其它入杜甫詩的相關古跡還有先祖廟、永安宮、武候祠、昭君村、屈原宅等。——“這些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都可在夔州見到蹤影,仿佛上蒼的著意安排,我們民族最優秀的詩人也來到了夔州,他的詩作汲取了這瑰異的源泉,又反過來為山水古跡增添了新的光彩。”(蔣先偉《杜甫夔州詩論稿》)
夔州獨特的山川風物,使詩人非常欣慰和激動,在這里,他詩興大發,幾乎是一日一詩,首首精華,句句燦爛。夔州的山水對杜甫是新,是清,是有情,每觀賞一次就會有一次親切的感覺。
下面,我們還是回到《登高》,看詩人是怎樣出神入化地描繪夔州山水的: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首聯和頷聯都是集中寫景。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境,用“風急“二字帶動全聯,一開頭就寫成了千古流傳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稱,峽口更以風大聞名。秋日天高氣爽,這里卻獵獵多風。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大有“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水經注·江水》)的意味。詩人移動視線,由高處轉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著迎風飛翔,不住回旋的鷗鳥,真是一幅精美的畫圖。其中天、風、沙、渚、猿嘯、鳥飛,天造地設,自然成對。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自對,如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讀來富有節奏感。經過詩人的藝術提煉,十四個字,字字精當,無一虛設,用字遣辭,“盡謝斧鑿”,達到奇妙難名的境界。
頷聯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無形之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透過沉郁悲涼的對句,顯示出神入化之筆力,確有‘鍵瓴走坂’‘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前人把它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陶道恕《唐詩鑒賞辭典》)
結語:《登高》是一首只有8句56字的七言律詩,但它的詩意深厚,意境高遠,筆者每讀一次(也有教學),都有新的領悟和體會。這首詩是杜甫將其一生的思想和經歷,用血和淚加以凝結,鑄成一偉大光輝形象,矗立在白帝彩云之中,讓后人能情不自禁的仰視他。我們只有面向他“登高”,一步一步接近,一次一次望遠,才能將他留下的詩作理解深透。 6390
杜甫壯游哪里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杜甫壯游詩及解釋、杜甫壯游哪里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