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_滕文公章句下第三節(jié)譯文及注釋
-
查閱典籍:《孟子》——「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三節(jié)」原文
譯文 周霄問孟子:“古時候的君子也出來做官嗎?” 孟子說:“做。《傳》上說:‘孔子如果三個月沒有見到君子,就會徘徊遲疑,如果要離開此地,必然要施行驗證。’所以古時候的人三個月沒有見到君子,就會有人去慰問。” 周霄說:“三個月沒有見到君子就有人去慰問,不是太急了嗎?”孟子說:“讀書人如果失去了位置,猶如諸侯失去國家。《禮》書上說:‘諸侯耕種藉田以供給祭祀用品,他們的夫人養(yǎng)蠶繅絲以制作祭祀用衣服。祭祀用的牲畜不肥壯,祭祀用的谷物不潔凈,衣服不完備,就不敢用來祭祀。惟有讀書人沒有田土,則可以不祭祀。’牲畜、器皿、衣服不完備,不敢舉行祭禮,就更不敢舉行宴會,難道這還不足于去慰問嗎?” 周霄又問:“離開此地必然要施行驗證,這是為什么呢?” 孟子說:“讀書人出來做官,就好象農(nóng)夫耕地一樣;農(nóng)夫怎么會因為離開此地而舍棄農(nóng)具呢?” 周霄說:“晉國也是一個讀書人可以做官的國家,但沒有聽說做官有如此急迫的。出來做官如此急迫,君子卻怕求官,這是為什么呢?” 孟子說:“男孩生下來就希望為他找到妻室,女孩生下來就希望為她找到夫家,父母的這種心情,是人人都有的。但要是沒有父母的許可,沒有媒人的介紹,就鈷洞偷看,爬墻相愛,那么父母、國人都會看不起他們。古時候的人不是不想出來做官,但討厭不通過正道。不通過正道而做官的,就跟鉆洞爬墻相類似。”
注釋1.周霄:魏國人。2.仕:《詩·大雅·文王有聲》:“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論語·微子》:“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韓非子·說難》:“此非能仕之所恥也。”這里用為從仕做官之意。3.皇:通“惶”。《詩·豳風·東山》:“皇駁其馬。”《詩·豳風·破斧》:“周公東征,四國是皇。”《呂氏春秋·先己》:“督聽則奸塞不皇。”俞樾平議:“皇讀為惶,謂奸邪閉塞不至惶惑也。”這里用為徘徊遲疑之意。4.載:《易·小畜·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書·皋陶謨》:“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采。”孔傳:“載,行;采,事也。”孔穎達疏:“載者,運行之義,故為行也,此謂薦舉人者,稱其人有德,欲使在上用之,必須言其所行之事。”《詩"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詩"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周禮·春官·大宗伯》:“大賓客,則攝而載果。”《老子·十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易·坤·象》:“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管子·形勢》:“虎豹得幽而威可載也。”尹知章注:“載,行也。”《小爾雅·廣言》:“載,行也。”這里用為施行之意。5.質(zhì):《詩·小雅·天保》:“民之質(zhì)矣,日用飲食。”《禮記·中庸》:“質(zhì)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禮記·曲禮上》:“雖質(zhì)君之前,臣不諱也。”《漢書·王陵傳》:“面質(zhì)呂須於平前。”顏師古注:“質(zhì),對也。”這里用為雙方對質(zhì),驗證之意。6.吊:《詩·小雅·天保》:“神之吊矣,詒爾多福。”《左傳·襄公十四年》:“有君不弔。”《孟子·梁惠王下》:“誅其君而吊其民。”《淮南子·人間訓》:“人皆吊之。”《資治通鑒》:“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勞其軍中用事者。”這里用為慰問之意。7.助:假借為“藉”。藉:《易·大過·初六》:“藉用白茅,無咎。”《孟子·滕文公上》:“徹者,徹也;助者,藉也。”《墨子·公輸》:“借子殺之。”《韓非子·孤憤》:“其可以借以美名者,以外權重之。”《漢語大字典·草部》:“藉,為憑借之意。”這里用為憑借之意。8.粢:(zich知)《公羊傳·桓公十四年》:“御廩者何?粢盛委之所藏也。”《玉篇》:“粢,稷米也。”這里用為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物之意。
周霄問曰:“古之君子仕乎?”
孟子曰:“仕。傳曰:‘孔子三月無君,則皇皇如也,出疆必載質(zhì)。’公明儀曰:‘古之人三月無君則吊。’”
“三月無君則吊,不以急乎?”
曰:“士之失位也,猶諸侯之失國家也。禮曰:‘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蠶繅,以為衣服。犧牲不成,粢盛不潔,衣服不備,不敢以祭。惟士無田,則亦不祭。’牲殺器皿衣服不備,不敢以祭,則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
“出疆必載質(zhì),何也?”
曰:“士之仕也,猶農(nóng)夫之耕也,農(nóng)夫豈為出疆舍其耒耜哉?”
曰:“晉國亦仕國也,未嘗聞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難仕,何也?”
曰:“丈失生而愿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古之人未嘗不欲仕也,又惡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與鉆穴隙之類也。”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三月正當三十日,占得,春光畢竟共春歸
-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
- 梅花大庾嶺頭發(fā),柳絮章臺街里飛
- 騁望因高云外盡,鄉(xiāng)關回首愧煙蘿
- 兩人對酌山花開, 一杯一杯再一杯
- 柳如眉,云似發(fā),鮫綃霧縠籠香雪
- 莫驚鷗鷺,四橋盡是,老子經(jīng)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