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新·用韻送張見陽令江華
作者:納蘭性德 朝代:清朝
- 菊花新·用韻送張見陽令江華原文:
-
愁絕行人天易暮,行向鷓鴣聲里住。渺渺洞庭波,木葉下,楚天何處。
折殘楊柳應無數,趁離亭笛聲吹度。有幾個征鴻,相伴也,送君南去。
- 菊花新·用韻送張見陽令江華拼音解讀:
-
chóu jué háng rén tiān yì mù ,háng xiàng zhè gū shēng lǐ zhù 。miǎo miǎo dòng tíng bō ,mù yè xià ,chǔ tiān hé chù 。
shé cán yáng liǔ yīng wú shù ,chèn lí tíng dí shēng chuī dù 。yǒu jǐ gè zhēng hóng ,xiàng bàn yě ,sòng jun1 nán qù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①江華,在湖南省西南部,今為瑤族自治縣。康熙十八年(1679),張見陽令江華縣,作者填此以送。②愁絕二句:意謂見陽將赴任到遙遠的江華,此刻送行為之生愁添恨,而天色也仿佛變得晦暗迷蒙…詳情
相關賞析
-
送別總是令人傷感的,故詩詞中舉凡送別題材的作品也總是傷離怨別者居多。本篇亦為送別之作,其感傷之情也是瀉灑滿紙。唯其作法別見特色,即用筆有虛有實,上片出之以虛,是寫想象之景,寫見陽將…詳情
作者介紹
-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族,滿洲正黃旗,清初著名詞人。 性德少聰穎,讀書過目即能成誦,繼承滿人習武傳統,精于騎射。在書法、繪畫、音樂方面均有一定造詣。康熙十五年(進士。授三等侍衛,尋晉一等,武官正三品。 妻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賜淑人,誥贈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吳江葉元禮親為之撰墓志銘,繼娶官氏,賜淑人。妾顏氏,后納江南沈宛,著有《選夢詞》“風韻不減夫婿”,亡佚。納蘭性德死時,年僅三十一歲,“文人祚薄,哀動天地”葬于京西皂莢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與驍將年羹堯。納蘭性德與朱彝尊、陳維崧、顧貞觀、姜宸英、嚴繩孫等漢族名士交游,從一定程度上為清廷籠絡住一批漢族知識分子。一生著作頗豐:《通志堂集》二十卷、《淥水亭雜識》四卷,《詞林正略》;輯《大易集義粹言》八十卷,《陳氏禮記說補正》三十八卷;編選《近詞初集》、《名家絕句鈔》、《全唐詩選》等書,筆力驚人。 納蘭性德以詞聞,現存349首,哀感頑艷,有南唐后主遺風,悼亡詞情真意切,痛徹肺腑,令人不忍卒讀,王國維有評:"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朱祖謀云:"八百年來無此作者" ,潭獻云"以成容若之貴……,而作詞皆幽艷哀斷,所謂別有懷抱者也",當時盛傳,“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納蘭詞》傳至國外,朝鮮人謂“誰料曉風殘月后,而今重見柳屯田”。納蘭詞初名《側帽》,后名《飲水》,現統稱納蘭詞。
納蘭性德的詩詞
-
- 昭君怨(暮雨絲絲吹濕)
- 摸魚兒·午日雨眺
- 記征人語(邊月無端照別離)
- 踏莎行·月華如水
- 風流子·秋郊即事
- 酒泉子(謝卻荼蘼)
- 琵琶仙·中秋
- 臨江仙·寒柳
- 采桑子(嚴宵擁絮頻驚起)
- 河傳(春淺,紅怨)
清朝詩詞推薦
-
- 詠白海棠
- 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 浣溪沙·山繞平湖波撼城
-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 念奴嬌(乾坤欹側)
- 南鄉子(春事悔蹉跎)
- 唐多令·惜別
- 相見歡·小鬟衫著輕羅
-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 眼兒媚·蕭蕭江上荻花秋
- 菊花新·用韻送張見陽令江華原文,菊花新·用韻送張見陽令江華翻譯,菊花新·用韻送張見陽令江華賞析,菊花新·用韻送張見陽令江華閱讀答案,出自納蘭性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