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石處士序
作者:韓愈 朝代:南北朝- 送石處士序原文:
-
河陽軍節度、御史大夫烏公,為節度之三月,求士于從事之賢者。有薦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間,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飯一盂,蔬一盤。人與之錢,則辭;請與出游,未嘗以事免;勸之仕,不應。坐一室,左右圖書。與之語道理,辨古今事當否,論人高下,事后當成敗,若河決下流而東注;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為之先后也;若燭照、數計而龜卜也?!贝蠓蛟唬骸跋壬幸宰岳希瑹o求于人,其肯為某來邪?”從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為國,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師還其疆,農不耕收,財粟殫亡。吾所處地,歸輸之涂,治法征謀,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義請而強委重焉,其何說之辭?”于是撰書詞,具馬幣,卜日以受使者,求先生之廬而請焉。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謀于朋友,冠帶出見客,拜受書禮于門內。宵則沫浴,戒行李,載書冊,問道所由,告行于常所來往。晨則畢至,張上東門外。酒三行,且起,有執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義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決去就。為先生別?!庇肿枚T唬骸胺踩ゾ统鎏幒纬?,惟義之歸。遂以為先生壽?!庇肿枚T唬骸笆勾蠓蚝銦o變其初,無務富其家而饑其師,無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無昧于諂言,惟先生是聽,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寵命。”又祝曰:“使先生無圖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毕壬鸢葑^o曰:“敢不敬蚤夜以求從祝規?!庇谑菛|都之人士咸知大夫與先生果能相與以有成也。遂各為歌詩六韻,遣愈為之序云。
- 送石處士序拼音解讀:
-
hé yáng jun1 jiē dù 、yù shǐ dà fū wū gōng ,wéi jiē dù zhī sān yuè ,qiú shì yú cóng shì zhī xián zhě 。yǒu jiàn shí xiān shēng zhě 。gōng yuē :“xiān shēng hé rú ?”yuē :“xiān shēng jū sōng 、máng 、chán 、gǔ zhī jiān ,dōng yī qiú ,xià yī gě ,shí cháo xī ,fàn yī yú ,shū yī pán 。rén yǔ zhī qián ,zé cí ;qǐng yǔ chū yóu ,wèi cháng yǐ shì miǎn ;quàn zhī shì ,bú yīng 。zuò yī shì ,zuǒ yòu tú shū 。yǔ zhī yǔ dào lǐ ,biàn gǔ jīn shì dāng fǒu ,lùn rén gāo xià ,shì hòu dāng chéng bài ,ruò hé jué xià liú ér dōng zhù ;ruò sì mǎ jià qīng chē jiù shú lù ,ér wáng liáng 、zào fù wéi zhī xiān hòu yě ;ruò zhú zhào 、shù jì ér guī bo yě ?!眃à fū yuē :“xiān shēng yǒu yǐ zì lǎo ,wú qiú yú rén ,qí kěn wéi mǒu lái xié ?”cóng shì yuē :“dà fū wén wǔ zhōng xiào ,qiú shì wéi guó ,bú sī yú jiā 。fāng jīn kòu jù yú héng ,shī hái qí jiāng ,nóng bú gēng shōu ,cái sù dān wáng 。wú suǒ chù dì ,guī shū zhī tú ,zhì fǎ zhēng móu ,yí yǒu suǒ chū 。xiān shēng rén qiě yǒng 。ruò yǐ yì qǐng ér qiáng wěi zhòng yān ,qí hé shuō zhī cí ?”yú shì zhuàn shū cí ,jù mǎ bì ,bo rì yǐ shòu shǐ zhě ,qiú xiān shēng zhī lú ér qǐng yān 。
xiān shēng bú gào yú qī zǐ ,bú móu yú péng yǒu ,guàn dài chū jiàn kè ,bài shòu shū lǐ yú mén nèi 。xiāo zé mò yù ,jiè háng lǐ ,zǎi shū cè ,wèn dào suǒ yóu ,gào háng yú cháng suǒ lái wǎng 。chén zé bì zhì ,zhāng shàng dōng mén wài 。jiǔ sān háng ,qiě qǐ ,yǒu zhí jué ér yán zhě yuē :“dà fū zhēn néng yǐ yì qǔ rén ,xiān shēng zhēn néng yǐ dào zì rèn ,jué qù jiù 。wéi xiān shēng bié ?!眣òu zhuó ér zhù yuē :“fán qù jiù chū chù hé cháng ,wéi yì zhī guī 。suí yǐ wéi xiān shēng shòu ?!眣òu zhuó ér zhù yuē :“shǐ dà fū héng wú biàn qí chū ,wú wù fù qí jiā ér jī qí shī ,wú gān shòu nìng rén ér wài jìng zhèng shì ,wú mèi yú chǎn yán ,wéi xiān shēng shì tīng ,yǐ néng yǒu chéng gōng ,bǎo tiān zǐ zhī chǒng mìng 。”yòu zhù yuē :“shǐ xiān shēng wú tú lì yú dà fū ér sī biàn qí shēn ?!眡iān shēng qǐ bài zhù cí yuē :“gǎn bú jìng zǎo yè yǐ qiú cóng zhù guī ?!眣ú shì dōng dōu zhī rén shì xián zhī dà fū yǔ xiān shēng guǒ néng xiàng yǔ yǐ yǒu chéng yě 。suí gè wéi gē shī liù yùn ,qiǎn yù wéi zhī xù yún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
送石處士序譯文及注釋
一河陽軍節度使、御史大夫烏大人,做節度史三個月,向手下賢能的人們征求賢士。有人舉薦石先生,烏大人說 :“石先生怎么樣?”回答說:“石先生居住在嵩邙山、瀍谷河之間,冬天一件皮衣,…詳情 -
送石處士序創作背景
古代稱有才德而不愿做官的知識分子為處士。本文作于810年。809年(元和四年),河北恒州成德軍節度使王士真死,其子五際宗統率軍隊不服從朝庭詔命,唐憲宗命令吐突承璀率兵討伐。烏重胤于…詳情送石處士序評析
《送石處士序》的主旨一為闡明石處士此次出仕不違初衷,為行其所當行;二為借此時機,對他作一些規誡,并且通過此事對節度使烏公也含蓄地有所規誡。韓愈主要就是在這兩層上作文章。但從表面上看…詳情 - 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祖藉昌黎(今河北通縣),每自稱昌黎韓愈,所以世稱韓昌黎。唐德宗貞元八年(792)進士,貞元末,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言事,得罪當權者,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縣)令。憲宗時,他隨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亂,升任刑部侍郎,因上疏反對迎佛骨,被貶為潮州(今廣東潮州)刺史。穆宗時,官至吏部侍郎。韓愈和柳宗元同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主張繼承先秦兩漢散文的傳統,反對六朝以來講究聲律、對仗而忽視內容的駢體文,提倡散體,他主張文學的語言要「詞必己出」,「唯陳言之務去」,對散文的發展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其文各體兼長,遒勁有力,條理暢達,語言精煉,為司馬遷以后文學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韓愈的詩歌也有特點,氣勢壯闊,筆力雄健,力求新奇,自成一家。他開了「以文為詩」的風氣,對后來的宋詩影響很大。但有些詩流于險怪,是其缺點,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
-
- 雜說一·龍說
- 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湜時為陸渾尉)
- 同水部張員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 夕次壽陽驛題吳郎中詩后
-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孤嶼
- 過始興江口感懷
- 湘中酬張十一功曹
- 歸彭城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
- 臨江仙·深秋寒夜銀河靜
- 浣溪沙·清曉妝成寒食天
- 古離別(遠與君別者)
- 望荊山
- 轉應曲·邊草
- 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
- 夜黃(湖中百種鳥)
- 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
- 拔蒲二首
- 人日思歸
- 送石處士序原文,送石處士序翻譯,送石處士序賞析,送石處士序閱讀答案,出自韓愈的作品
相關翻譯
相關賞析
作者介紹
韓愈的詩詞
南北朝詩詞推薦
詩詞類別
- 「古文觀止」
韓愈的詩詞
- 《雜說一·龍說》
- 《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湜時為陸渾尉)》
- 《同水部張員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 《夕次壽陽驛題吳郎中詩后》
-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孤嶼》
- 《過始興江口感懷》
- 《湘中酬張十一功曹》
- 《歸彭城》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