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 簡介
「唐朝」
-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內(nèi)河陽(今河南孟縣)人。祖藉昌黎(今河北通縣),每自稱昌黎韓愈,所以世稱韓昌黎。唐德宗貞元八年(792)進士,貞元末,任監(jiān)察御史,因上書言事,得罪當權(quán)者,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縣)令。憲宗時,他隨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亂,升任刑部侍郎,因上疏反對迎佛骨,被貶為潮州(今廣東潮州)刺史。穆宗時,官至吏部侍郎。韓愈和柳宗元同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主張繼承先秦兩漢散文的傳統(tǒng),反對六朝以來講究聲律、對仗而忽視內(nèi)容的駢體文,提倡散體,他主張文學的語言要「詞必己出」,「唯陳言之務去」,對散文的發(fā)展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其文各體兼長,遒勁有力,條理暢達,語言精煉,為司馬遷以后文學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韓愈的詩歌也有特點,氣勢壯闊,筆力雄健,力求新奇,自成一家。他開了「以文為詩」的風氣,對后來的宋詩影響很大。但有些詩流于險怪,是其缺點,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
韓愈相關(guān)資料
-
韓愈是北魏貴族后裔,父仲卿,為小官僚。韓愈3歲喪父,后隨兄韓會貶官到廣東。兄死后,隨嫂鄭氏輾轉(zhuǎn)遷居宣城。7歲讀書,13歲能文,從獨孤及、梁肅之徒學習,并…詳情
唐貞元二年(786年)韓愈十九歲,懷著經(jīng)世之志進京參加進士考試,一連三次均失敗, 直至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進士考試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進士以后還必須…詳情
政治主張 韓愈在政治上主張?zhí)煜陆y(tǒng)一,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唐憲宗時,曾隨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鎮(zhèn)之亂。韓愈曾經(jīng)因為進言佛骨一事,被貶潮州,后因治政突出,遷袁州…詳情
諫諍之路 韓愈曾與柳宗元、劉禹錫同被任命為監(jiān)察御史。貞元十九年(803年),關(guān)中地區(qū)大旱。韓愈查訪發(fā)現(xiàn),災民流離失所,四處乞討,關(guān)中餓殍遍地。目睹嚴…詳情
韓愈是一個氣場和存在感均極強的人物。作為文壇領(lǐng)袖,他“手持文柄,高視寰海”“三十余年,聲名塞天”(劉禹錫《祭韓吏部文》);作為作家,他敢為風氣之先…詳情
韓愈墓位于河南省焦作孟州市孟縣城西6公里韓莊村北半嶺坡上。此地北望太行,南臨黃河,是一片丘陵地帶。墓冢高大,有磚石圍墻,翠柏蓊郁,芳草芨芨,棗樹成林…詳情
韓愈的作品
-
- 《縣齋讀書(在陽山作)》
- 《琴操十首。拘幽操》
- 《獲麟解》
-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 《石鼓歌》
- 《雜說一·龍說》
-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荷池》
- 《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李繁時為隨州刺史宰相泌之子也)》
- 《岳陽樓別竇司直》
- 《此日足可惜贈張籍(愈時在徐籍往謁之辭去作是詩以送)》
唐朝名人推薦
-
- 柳宗元
- 崔鉉
- 薛昂夫
- 李忱
- 熊曜
- 辛弘智
- 任華
- 張泌
- 徐昌圖
- 崔郊
- 徐月英
- 韓偓
- 貝瓊
- 周繇
- 許有壬
- 劉駕
- 王仁裕
- 李曄
- 雍陶
- 李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