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秋雨(鎮日風和雨)
作者:董必武 朝代:近代
- 廬山秋雨(鎮日風和雨)原文:
- 【廬山秋雨】
鎮日風和雨,廬山秋意多。
溪流喧激石,枯葉撼危柯,
密霧添涼濕,沉陰欲醉歌。
小窗開不得,展卷莫如何。
- 廬山秋雨(鎮日風和雨)拼音解讀:
- 【lú shān qiū yǔ 】
zhèn rì fēng hé yǔ ,lú shān qiū yì duō 。
xī liú xuān jī shí ,kū yè hàn wēi kē ,
mì wù tiān liáng shī ,chén yīn yù zuì gē 。
xiǎo chuāng kāi bú dé ,zhǎn juàn mò rú hé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董必武
董必武(1886~1975)中國革命家,法學家,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領導人之一。名賢琮,號璧伍,又名用威。1886年3月5日生于湖北黃安(今紅安)縣城的鄉塾教師家庭,1975年4月2日卒于北京。青年時代留學日本。1911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1914和1917年兩次東渡日本攻讀法律,從事律師工作。1920年與陳潭秋等在武漢組建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后任中共武漢區委委員、武漢地委書記、湖北省委委員。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籌建國民黨湖北省黨部,曾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1927年后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列寧學院學習。1931年回國后,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中共中央黨務委員會書記、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執行委員、最高法院院長、工農檢察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34年參加長征。到陜北后,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陜甘寧邊區政府代理主席。抗日戰爭時期和抗戰勝利后,是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談判的代表之一。1945年代表解放區參加舊金山聯合國制憲會議。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書記、中共重慶工委書記、中共中央財政部長、華北局書記、華北人民政府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歷任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副總理,政務院法制委員會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政協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等職。曾當選為中共六屆中央委員,七、八、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屆政治局常委。主要著作編為《董必武選集》。
董必武的詩詞
-
- 中秋望月(秋月光如水)
- 病中見窗外竹感賦(竹葉青青不肯黃)
- 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
- 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
- 廬山秋雨(鎮日風和雨)
近代詩詞推薦
-
- 青松(大雪壓青松)
- 臨江仙·給丁玲同志
- 七月不遠(七月不遠)
- 國殤(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 為江南死國難者志哀(千古奇冤)
- 我們聽著狂風里的暴雨
- 西江月(山下旌旗在望)
- 等你,在雨中(等你,在雨中)
- 南天動亂,適將去國,憶天問軍中
- 無題(大江歌罷掉頭東)
- 廬山秋雨(鎮日風和雨)原文,廬山秋雨(鎮日風和雨)翻譯,廬山秋雨(鎮日風和雨)賞析,廬山秋雨(鎮日風和雨)閱讀答案,出自董必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