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蠶絲(春蠶不應老)
作者:南朝樂府 朝代:南北朝
- 作蠶絲(春蠶不應老)原文:
- 【作蠶絲】
春蠶不應老,
晝夜常懷絲[1] 。
何惜微軀盡,
纏綿自有時[2] 。
- 作蠶絲(春蠶不應老)拼音解讀:
- 【zuò cán sī 】
chūn cán bú yīng lǎo ,
zhòu yè cháng huái sī [1] 。
hé xī wēi qū jìn ,
chán mián zì yǒu shí [2]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南朝樂府
【南朝樂府】南朝樂府主要是東晉、宋、齊時代的民歌。這些民歌經南朝的樂府機關搜集整理、配樂傳習,有的還結合舞蹈去演唱,因而得以保留下來。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將南朝入樂的民歌全歸入《清商曲》中,并且又分為《神弦歌》、《吳聲歌曲》和《西曲歌》三個部分?!渡裣腋琛肥亲诮碳栏?,數量極少。《吳聲歌曲》是產生于建業(今南京市)附近的民歌,它最初是「徒歌」,后來又配上了管弦的伴奏。《西曲歌》是產生于湖北境內長江中游和漢水兩岸一些城市里的民歌。《吳聲歌曲》和《西曲歌》合在一起約有四百余首。南朝的樂府機構采集民歌主要是為了適應統治階級奢侈享樂生活的需要,所以,經他們搜集整理而保存下來的多是描寫男女愛情、離別相思的情歌,題材范圍比較狹窄,思想格調也不夠高。形式上一般是五言四句,多用雙關隱語和形象的比喻,語言精巧活潑,風格清新秀麗。從藝術特色和對后世作家作品的影響上來說,南朝樂府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南朝樂府的詩詞
-
- 子夜歌(始欲識郎時)
- 長干曲(逆浪故相邀)
- 子夜四時歌(淵冰厚三尺)
- 華山畿(一坐復一起)
- 華山畿(長鳴雞)
- 歡聞變(鍥臂飲清血)
- 子夜四時歌(自從別歡后)
- 讀曲歌(種蓮長江邊)
- 大子夜歌(絲竹發歌響)
- 子夜歌(我念歡的的)
南北朝詩詞推薦
-
- 秋風引
- 吊白居易
- 秋浦歌
- 雨晴
- 闕題
- 石塘瀨聽猿(噭噭夜猿鳴)
- 應天長·別來半歲音書絕
- 除夜宿石頭驛
- 效古(歲暮懷感傷)
- 采蓮曲·金槳木蘭船
- 作蠶絲(春蠶不應老)原文,作蠶絲(春蠶不應老)翻譯,作蠶絲(春蠶不應老)賞析,作蠶絲(春蠶不應老)閱讀答案,出自南朝樂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