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令舍池臺
作者:韓愈 朝代:唐代
- 河南令舍池臺原文:
- 灌池才盈五六丈,筑臺不過七八尺。欲將層級壓籬落,
未許波瀾量斗石。規(guī)摹雖巧何足夸,景趣不遠(yuǎn)真可惜。
長令人吏遠(yuǎn)趨走,已有蛙黽助狼藉。
- 河南令舍池臺拼音解讀:
- guàn chí cái yíng wǔ liù zhàng ,zhù tái bú guò qī bā chǐ 。yù jiāng céng jí yā lí luò ,
wèi xǔ bō lán liàng dòu shí 。guī mó suī qiǎo hé zú kuā ,jǐng qù bú yuǎn zhēn kě xī 。
zhǎng lìng rén lì yuǎn qū zǒu ,yǐ yǒu wā miǎn zhù láng jiè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zhǔn)確。
相關(guān)翻譯
-
相關(guān)賞析
-
作者介紹
- 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內(nèi)河陽(今河南孟縣)人。祖藉昌黎(今河北通縣),每自稱昌黎韓愈,所以世稱韓昌黎。唐德宗貞元八年(792)進士,貞元末,任監(jiān)察御史,因上書言事,得罪當(dāng)權(quán)者,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縣)令。憲宗時,他隨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亂,升任刑部侍郎,因上疏反對迎佛骨,被貶為潮州(今廣東潮州)刺史。穆宗時,官至吏部侍郎。韓愈和柳宗元同是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主張繼承先秦兩漢散文的傳統(tǒng),反對六朝以來講究聲律、對仗而忽視內(nèi)容的駢體文,提倡散體,他主張文學(xué)的語言要「詞必己出」,「唯陳言之務(wù)去」,對散文的發(fā)展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其文各體兼長,遒勁有力,條理暢達(dá),語言精煉,為司馬遷以后文學(xué)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韓愈的詩歌也有特點,氣勢壯闊,筆力雄健,力求新奇,自成一家。他開了「以文為詩」的風(fēng)氣,對后來的宋詩影響很大。但有些詩流于險怪,是其缺點,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
韓愈的詩詞
-
- 海水
- 題炭谷湫祠堂
- 琴曲歌辭。岐山操
- 爭臣論
- 南山詩
- 池上絮
- 湘中酬張十一功曹
- 送陸歙州傪
- 次潼關(guān)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
- 原道
唐代詩詞推薦
-
- 鹿
- 山中老僧
- 寄天臺道士
- 寄靈一上人初歸云門寺
- 送蒯司錄歸京(亮)
- 甘園
- 醉中惜花更書與諸從事
- 遼東行
- 敬酬陸山人二首
- 春日陪崔諫議櫻桃園宴
- 河南令舍池臺原文,河南令舍池臺翻譯,河南令舍池臺賞析,河南令舍池臺閱讀答案,出自韓愈的作品